三國死亡事件調查——關羽之死
06-29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他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與劉備、張飛恩若兄弟,一生追隨劉備,可謂忠肝義膽,為蜀國事業的開創,立下了赫赫功勛。然而,武功非凡的關羽,卻存在性格上致命的缺陷,就是「剛而自矜」,這造成了他,在處理外交關係和軍事戰略上的出現重大失誤,以及在處理同僚關係上,也搞的十分緊張,這些都最終導致他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喪命的結局,也直接導致諸葛亮隆中對的兩路分兵,進取中原計劃的難產,從此蜀國勢力再也沒法染指荊州地區,只得偏霸巴蜀一隅,再無力爭雄天下,無奈的慢慢走向滅亡的道路了。 關羽是一個武功非凡的將領,曾於萬馬軍中刺袁紹大將顏良於馬下,他的才華也深得曹操的厚愛,他自然也是劉備最信任的頭號將領,特別是後來,劉備平定蜀中,更是委任關羽總督荊州的重任,可見非比他人。然而,隨著自己功績顯著,地位的提升,關羽開始卻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當聞之西涼虎將馬超投奔劉備,關羽更是憤憤寫信質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幸好聰諸葛亮明過人,連忙回信安撫關羽:「馬超勇烈過人,大致與張飛不相上下。」與「絕倫超群」關羽相比,「尤未及也」。關羽「大悅」,把信與眾將遍覽,這才打消進川與馬超一比高下的念頭。之後劉備取得漢中後,進位漢中王,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為前、後、左、右將軍,派了費詩到荊州傳諭關羽。當費詩一到,關羽聽聞黃忠封為後將軍,大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幸好費詩出來打圓場,以劉備、關羽的兄弟之情曉諭之,這才打消了關羽的怒氣,方才接受前將軍的任命。但越來越高傲的關羽,甚至把這種性格,帶著入吳蜀關係處理上,就明顯是重大失誤,這也然體現他的大局意識的缺失,和正確處理吳蜀關係的不足。之前,魯肅鎮守陸口的時候,關羽就經常搞摩擦,幸好魯肅是堅定的吳蜀聯合派,才沒讓事情鬧大。之後,面對孫權遣使為子求親之時,他完全沒有從上戰略的高度和政治上的考量來處理兩國關係,則是 「辱其使」,大罵:「虎女焉配犬子」!他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孫權,也直接導致了吳蜀兩國關係的破裂,這也為他後來兵敗喪命,打下了伏筆。 時間到了公元219年,這一年是決定三國走勢的一年,也是決定關羽命運的一年。這一年,劉備在漢中擊退曹操,完全控制了東、西兩川的地盤。此時,鎮守荊州的關羽趁勢率軍向曹操勢力範圍的襄陽和樊城發起進攻。關於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目的,是否是在劉備的授意下進行,史無記載,歷史學家對此也是眾說紛紜。從目前的史料分析,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不是諸葛亮隆中對分兵進取中原的北伐意圖,應當是利用曹操兵敗漢中,襄樊地區局勢不穩,趁機奪取荊州北部地區,窺視許、洛的意思。因為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整個襄樊地區不穩定,曹操又遠在長安一帶,局面對關羽相對有利,這是造成了關羽決定出兵的原因。至於出兵決定,應不是劉備主動下令的,而是關羽自己主動做出的。因為劉備讓關羽總督荊州,關羽是有權做出軍事行動的。只不過後來,劉備默許了關羽發動的襄樊戰役。 整個襄樊戰役,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略進攻階段。這一階段,關羽軍隊勢如破竹,接連佔領襄陽,並趁著天降暴雨,利用漢水洪水突發,打敗了曹操派來前來增援的于禁七軍,並擒住了主將于禁,斬殺了先鋒龐德,並將曹仁團團圍困於樊城之內。此時,局面對曹軍相當不利,宛城守將曹仁一度想要撤退。最後在參謀滿寵的積極勸諫下,才下定決心堅守城池,以待援軍。而曹操也一度因關羽軍勢太盛,產生了遷都的想法。最後,在司馬懿、蔣濟的勸說下,才打消遷都的念頭,一面派出徐晃救援曹仁,一面接受二人的建議,主動聯合南方的孫權,合力進攻關羽。 第二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在這一階段,面對曹仁的堅守,和徐晃的援軍,關羽此時進攻的態勢被遏制了,關羽的軍力也無法迅速拿下樊城,完全控制荊州北部,戰爭進入相持的階段。關羽在前線和曹軍對峙,這就給孫權襲取荊州留下了機會。本來,孫權集團對荊州就早已垂涎欲滴,只是當時面對曹操強大的勢力和自身的生存問題時,才採取聯劉抗曹的策略。然而,當劉備拿下巴蜀之後,勢力急劇膨脹,給孫權集團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威脅,而守將關羽,平時對東吳也是一向看不起,經常挑起糾紛,甚至辱罵孫權使者,在襄樊戰役進行階段,當孫權表示可以出一軍增援時,關羽卻罵曰:「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完全輕視孫權,而且關羽又擅自搶了孫權囤積的兵糧,把孫權得罪到這種地步,完全都造成了吳蜀關係的破裂,導致孫權集團開始謀劃奪取荊州。當曹操派人主動聯合時,孫權馬上響應,並上書曹操適時偷襲關羽的荊州地盤。東吳君臣,在如何奪取荊州問題上,也展開了一番討論。孫權曾詢問呂蒙,先取徐州的想法。呂蒙馬上指出徐州雖然容易攻取,但易攻難守,無法守住,不如先奪取荊州,佔據長江中、下游一帶,更為有利。為了一步迷惑關羽,呂蒙聽取陸遜的意見,首先裝病。他清楚關羽對自己是有所忌憚的,所以不肯輕易將荊州守軍調往樊城前線,所以他先裝重病,傳遞自己無法帶兵,只能回建業修養的消息,來迷惑關羽,讓其放鬆警惕。其次,他又讓年輕而無聲望的陸遜接替自己的職務。陸遜當時只是中級將領,而且外人看來更是書生一個,讓陸遜接替自己的職務,更會讓關羽放心。此外,陸遜上任後,馬上派人與關羽修好,他更給關羽送去一封讚揚信,信中極盡溢美之詞,把關羽捧上了天。關羽果然上了當,將荊州防軍主力悉數調往樊城前線,對東吳則是毫無防範。當關羽撤出荊州軍主力後,東吳集團馬上行動,孫權任命呂蒙為大都督統領大軍,襲取荊州。為了迷惑荊州守軍,呂蒙將戰船裝扮為商船,採用白衣渡江的計策,騙過荊州防軍,襲取了荊州。接著呂蒙繼續進軍,南郡、公安守將糜芳、士仁皆望風而降。那糜芳、士仁之所以能立即投降東吳,皆因為關羽平時就看不上二人,二人因供應糧草不及時,受到關羽責罵,關羽甚至說等戰爭結束後要再收拾二人。二人懼怕關羽日後降罪,所以投降東吳。如此,無法搞好內部團結,也是關羽失去荊州的原因之一。而當呂蒙襲取荊州時,陸遜也率軍攻佔宜都等地,封鎖了西蜀與荊州的聯繫,使劉備無法救援關羽。 第三階段,戰略撤退階段。當孫權襲取荊州的消息送到曹操那裡,許多人都認為應當保密。但董昭則向曹操進言,應該將消息傳遞給樊城前線。一方面,有利於加強曹仁將士堅守的信心,一方面,也可使關羽猶豫不定,失去進軍的最好時機。果然得到消息的關羽,舉棋不定了,他沒有立即回軍,奪取荊州,反倒是不肯放棄眼前的戰果,繼續停留在樊城前線,與曹軍對峙,這就為他日後兵敗產生了嚴重後果。為了有效地抵禦關羽,曹操又陸續為徐晃派去了12營的部隊。軍力大增的徐晃,立即向關羽的部隊發起進攻,並將關羽的先頭部隊打敗。前線失利,荊州又丟失,這一下讓關羽進退無據了,他只回軍奪取荊州。但此時,以為時晚矣,呂蒙已經完全在荊州站穩了腳跟。接著,呂蒙又採用攻心的策略,安撫荊州軍民,厚待荊州將領的家眷,這一下子,就立即瓦解了關羽部隊的軍心。關羽的軍隊也因此人心四散,皆無戰心,潰散而去,這也和關羽平時不善於處理部下關係,不會搞好團結有著直接關係。部隊潰散,關羽無能為力,他只得敗退麥城,最終也在臨沮一帶,被孫權的部將馬忠斬殺。而不久,孫權更是將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已達到其移禍嫁人的目的。就這樣,一代英雄關羽以失敗喪命、身首異處的凄慘結局,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程。 關羽之死,荊州的丟失對劉備集團產生的影響是嚴重的,這標誌著劉備集團正式退出荊州地區,也直接導致諸葛亮隆中對里的兩路分兵,進取中原計劃的難產,也導致了日後劉備發動夷陵戰役,試圖奪回荊州,卻再次慘遭兵敗的結果,蜀國從也一蹶不振,只得偏霸巴蜀一隅,再無力爭雄天下,無奈慢慢地走向了滅亡的道路。而關羽死後不久,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先後辭世,這也標著蜀國名將的凋謝,蜀國後期無奈只能用廖化、張翼等人與曹魏對抗,人才的缺失也是蜀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關羽之死一事,還有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就是劉備、諸葛亮為何沒及時救援關羽呢?他們在此中事件應付什麼責任呢?劉備之所以沒能及時救援關羽,是對戰局的惡化沒想到,他沒想到水淹七軍、進圍樊城的關羽能敗的這麼快,能丟失了荊州全部,並喪了性命,而等劉備得到消息的時候,孫權已經完全佔據荊州,無能為力。此外,對孫權集團能立即分裂,與曹操聯合進攻的荊州,也是估計不足,沒做出任何預案防範,這也是失誤之一。此外,在任用關羽上,劉備也負有領導之職。儘管關羽是當時鎮守荊州的唯一人選,但熟知關羽剛而自矜性格的劉備,卻沒有在組織安排上為關羽派去得力的輔臣,去輔佐關羽,任其任性為之,導致局面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劉備是有一定責任的。而諸葛亮在熟知關羽性格缺陷的情況下,沒能有效地向劉備進言,這也是遺憾與不足的地方。 回首歷史,再看襄樊戰役,關羽本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他自作主張發動的這次戰爭是對形勢的錯誤估計,再加之準備不足,用人不當,過高地看重自己,又被勝利沖昏頭腦,自己本人的性格又是剛愎自用、驕傲自滿、好大喜功,最終致使戰爭的失敗,荊州丟失,丟了性命。透過關羽之死,告訴我們,在那個亂世的年代,要想成功立足,不僅需要過人的膽略武功,更需要慎密的心機、超凡的智慧和平和的心態。而關羽一世英雄,勇冠三軍,卻最終落的身首異處的悲劇,正是由於其自身過分驕傲、輕視他人的性格弱點造成,不善於搞好內部團結、不善於處理屬下和對外關係,加之過分迷信自己的武力,缺乏大局意識、戰略理念和對局勢的清晰判斷,這些都是造成關羽走向死亡的原因,也正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評論,「羽,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這些對我們後人來說,也是能夠足以引以為戒的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圖說三國一百年:曹操之女為何甘願「三女侍一夫」?(圖)
※三國(魏)鍾繇《宣示表》
※都督制的萌芽與士家制的形成
※劉備錯過的三國猛將,酣斗小霸王堪稱三國江東最強戰神,
※衛視格局有變?東方衛視闖入新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