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靈糧】耶穌基督永遠是一樣的

經文:來13:7-16

  一.引言:

  《希伯來書》第十三章是這卷書的最後一章,也是作者對讀者的最後的勸勉的一部分。第1至6節是倫理方面的勸勉,今天要傳講的7-16節,是關於信仰的責任的勸勉:不要被各種異教的教訓勾引;要忍受基督所受的凌辱;和要常獻頌讚、行善的祭。

  二.釋經: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爲人的結局」(13:7)。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可理解為已經去世的屬靈領袖。「想念」是現在時態,表示持續不斷的行爲,即不斷地思念、追想。

  「爲人的結局」:若把「結局」作為生命的結束,就可以理解為「他們怎樣生,怎樣死」;若把「結局」理解為「結果」,便可解為「行事爲人的善果」。第二種解釋更自然。追想屬靈領袖所結的善果,以便效法他們對上帝的信心。常常閲讀屬靈偉人的傳記,是很有裨益的。

  這句話本是對會衆說的,但對屬靈領袖、傳道人也是很好的提醒:「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爲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聼你的人」(提前4:16)。同時,人們都在看我們的結局,「蓋棺定論」,作信徒的榜樣,要有始有終,保持晚節。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8)。

  耶穌基督的本性是永遠不變的。基督「昨日」是屬靈領袖的信心的來源和對象,祂「今日」仍是同一位大能的主,並且「一直到永遠」都是如此。屬靈領袖們的信心,源自基督和祂的事工;因爲「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所以讀者可以放心地效法那些領袖的信心。這節經文的用意,是要讀者回歸和持守他們從原來的領袖那裡所領受的基要的福音信息。

  「你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爲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13:9)。

  原文「怪異」的意思是「異鄉的」、「外來的」;「諸般怪異的教訓」是「各種來自別的宗教的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與「飲食」有關的。「飲食」是複數;聯繫下文,「飲食」可能是指獻祭者可以享用的獻為祭的食物。猶太人按潔凈的律例,吃規定的食物,認爲這就可以使人心喜樂和堅固。這裡暗示,當時「怪異」的教訓,就是猶太教的假教師們把律法的規條,譬如有關飲食的規矩和祭物的吃喝等問題,帶進教會中來,要信徒遵守。但作者指出,專註在食物上的猶太律法主義者,從來不可能得著末世的救恩。

  「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13:10)。

  聯繫全卷書,這裡的「祭壇」應該是比喻性的講法,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獻祭。

  「帳幕」一字單獨使用,縂是指地上的聖所。「凡贖罪祭,若將血帶進會幕在聖所贖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燒」(利6:30,16:27)。

  這節經文是說,我們有一座壇,是那些在帳幕內供職的人沒有權利吃上面祭物的壇。舊約時代的祭司沒有權利吃基督徒祭壇上的祭物(在十字架上獻自己為祭的耶穌基督),就像他們沒有權利吃贖罪祭的祭牲一樣。也就是説,他們及他們所代表的猶太教徒,在基督的獻祭和所成就的救恩上是無份的。

  「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13:11)。

  在舊約時代一年一度的贖罪日,大祭司為自己和本家獻為贖罪祭的公牛犢和為百姓獻為贖罪祭的公山羊,其脂油要燒在祭壇上,其血被帶進至聖所贖罪,祭牲其餘的部分都被搬到搬到營外,用火焚燒。這再次顯明,贖罪日獻祭的牲畜的身子燒在營地之外,預表了耶穌基督為把祂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叫百姓成聖」)而在城外(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的十字架上獻上了自己。

  「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13:13)。

  第11節的「營」指猶太人的營地,第13節的「營」代表猶太教。「出到營外」即是「離開猶太教的營幕」之意。《出埃及記》記載,在以色列人犯了拜金牛犢的大罪以後,「摩西素常將帳篷支搭在營外,離營卻遠,他稱這帳篷為會幕。凡求問耶和華的,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裡去。當摩西出營到會幕去的時候,百姓就都起來,各人站在自己帳篷的門口,望著摩西,直等到他進了會幕。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説話。眾百姓看見雲柱立在會幕門前,就都起來,在自己帳篷的門口下拜」(出33:7-10)。有學者認爲,以色列人鑄造金牛犢,表示耶和華在以色列的營內被拒絕,於是祂在營外彰顯祂的同在;同樣,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城外受苦,表示上帝再一次在猶太人的營內被拒絕,因此,要尋求上帝,就得離開離開猶太教的營幕,到耶穌那裡去。

  當然,到營外去,不單是享受上帝的同在,還是「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擔當耶穌基督所受的凌辱,就是要準備因信仰而遭受苦難和逼 -/迫,甚至殉道。在本卷十一章列舉的信心人物中,摩西把因與自己的子民認同而遭受的苦害和凌辱,看得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11:26),鼓勵讀者效法摩西的信心。這裡,作者再次呼籲讀者,放棄猶太教作爲羅馬帝國的認可宗教所提供的保護,以堅定的心志到營外基督那裡去,分擔祂所受的凌辱。

  「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13:14)。

  這節經文的開始,有「因爲」一字,是支持上一節的理由。因爲讀者像以色列的先祖一樣,「是異鄉人,是客旅」(11;13)

  「在這裡」指「在地上、現今」,其上的城邑都將被除去,沒有常存的。信徒「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這裡的「尋求」不是「尋找」,是以熱切的心持續地等候;「尋求」的不是「一座將來的城邑」,而是肯定的「那將來的城」,顯示信徒「尋求」的目標是非常清晰、明確的,就是「一個更美的家鄉」(11:16),「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

  「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爲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13:15-16)。

  「靠著耶穌」的意思,不是說耶穌基督是大祭司,通過祂把我們的祭獻給上帝;而是說,因爲耶穌基督的救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能向上帝獻祭。

  「頌讚為祭獻」的原文是「感恩祭」,舊約時代被詩人靈意化了:「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14,23)。「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以感謝稱祂為大。這便叫耶和華喜悅,勝似獻牛,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詩69:30-31)。舊約時代的「感恩祭」是在特別的場合獻上的,但「頌讚的祭獻」卻是信徒要「常常」獻上的。

  「這就是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中的「承認」譯爲「稱謝」、「讚美」更貼切。

  在頌讚上帝的同時,也「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行善」不是狹義的「慈善」,是概括指一切有益於人的行爲;「捐輸」也不是常説的「施捨」,而是在財物上幫助別人的慷概行動。讚美上帝的嘴唇和有益他人的善行,是「頌讚的祭獻」的兩個不可的部分。因爲,感謝上帝的心要以關愛他人的具體行爲表達出來。正如老約翰所説:「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20-21)。

  總之,這段經文告誡讀者,要與耶穌基督的祭壇有份,就要在受凌辱的路上跟隨祂,常常稱頌、讚美祂,並以愛心服事他人。

  三.反思

  我們教會主日關於《希伯來書》的解經式講道就要結束了。這卷書的主題,是表明耶穌基督是上帝完全和最終的啓示,遠超過在舊約《聖經》中的啓示;舊約《聖經》中的預言和應許在「新約」中實現了,而耶穌基督正是這「新約」的中保。神的子民現在必須單單仰望、信靠耶穌基督。祂的救贖使我們得以進入天上的聖所。若「忽略這麽大的救恩」,或放棄追求聖潔,我們就要面對永生神的憤怒。

  書卷中列舉的信心偉人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信心的根基在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8)。耶穌基督是降世爲人的聖子,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上帝對罪人的救贖計劃;祂第三天從死里復活,回天上為我們預備住的地方;並在天上為信徒代求;將來還要再來接信徒到祂那裡去。耶穌基督的神性、代贖、復活、代求、再臨,是永遠不會變的。這是基督徒信心的錨。

  耶穌基督的空墓,是基督教的發祥地。耶穌基督「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1:4)。「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衆人更可憐」(林前15:17-19)。但耶穌基督確實從死里復活了!千真萬確,鐵證如山。正像主耶穌離世前宣告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主耶穌教導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祂」(太10:28)。「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16-17)。在信徒復活的時候,「這必朽壊的既變成不朽壊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15:54-57)!

  基督教福音的核心,是耶穌基督的救贖,幫助一切願意認罪、悔改的人,把自己拿不掉的罪拿掉,使之重新與上帝和好,得到永恆的生命。我們要堅持傳揚「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純正福音,要警惕那種「信耶穌得世俗好處」的成功福音。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麽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麽換生命呢」(太16:26)?認識到永恆的生命比全世界都重要,信徒就會永遠對上帝懷著感恩的心。「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谷3:17-18)。主後70年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滅以後,「頌讚的祭獻」被拉比們視爲在其他祭物都消失以後仍然獨存的偉大之祭。感恩的心,是信徒深切認識上帝、認識上帝的救恩的重要標識。

  我們親愛的李燕玲姊妹,在我們教會忠心、殷勤地服事了幾十年,前幾天被主接回天家,昨天在教堂舉辦了追思會。她在地上的生命的最後時刻,主的靈在她身上,使她充滿了平安、喜樂,笑傲死亡,向死亡誇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鼓勵大家要「奮鬥到底」;她使出全身力氣讚美上帝:「主太愛我了!…」

  主耶穌愛我們,拯救我們,保守我們,兩千年前是這樣,今天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對燕玲姊妹是這樣,對我們所有人也是這樣!主耶穌永遠是一樣的。看燕玲的結局,她是信靠上帝,忠心到底的。是我們效法的榜樣。從燕玲身上,我們再次看到了真實的信仰,再次看到了又真又活的上帝,一位永遠一樣的上帝!阿門!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推薦閱讀:

<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耶穌潔凈聖殿
在耶和華見證人的耶穌受難紀念聚會上,請記得一定要吃餅喝酒
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
耶穌會姜有國神父:天主教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TAG:生命 | 基督 | 耶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