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秋冬多吃甘酸食物 可滋陰潤燥

  近年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說法廣為流行,聲稱體液偏酸會導致各種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力推通過補充鹼性營養劑或食物可以讓體內達到酸鹼平衡。「食物酸鹼平衡論」被炒得火熱,有關食物酸鹼性質和人體健康的宣傳鋪天蓋地。專家指出:正常人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的人,「酸性體質論」沒有科學依據。人體的血液也不可能單純靠吃酸性食物就能「變酸」,秋冬多吃甘酸食物反而可解所謂的「酸性癥狀」。

  「酸性體質論」沒有科學依據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養生理論:大魚大肉會造成酸性體質,讓你更容易疲勞,感冒和易得癌症;而多吃蔬菜水果、和鹼性水就能擁有「弱鹼性體液」,去病強身。

  「醫學上沒有酸性體質之說。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應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處於弱鹼性。」中山大學孫逸仙陳超剛副主任醫師稱,正常人體內的酸鹼度之所以能保持動態平衡,原因在於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即體內緩衝系統調節、肺調節和腎臟調節。體內緩衝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是,體內酸多了,有鹼性物質來中和;鹼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調節也很重要,它能吸收鹼性的碳酸氫鹽,並排泌酸性產物。由此可見,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的人,因為不管是在醫學臨床還是在研究中,只要一個人的身體偏酸,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處於酸中毒狀態,理論上講是不可能正常生存,更別說什麼「容易患上癌症」了。

  食物不能改變體液的酸鹼性

  不少商業宣傳稱,人體的體液應該呈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謝。多吃酸性食物會導致酸性體質,不利健康,相反,多吃鹼性食物可形成鹼性體質,有益健康等。這就是所謂的「食物酸鹼平衡論」的理論。

  「人體酸鹼度的正常調節是通過血液自身、呼吸及腎臟的調節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的。在正常人體內,酸和鹼是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陳超剛副主任醫師說。人體的血液不可能單純靠吃所謂的酸性食物就能「變酸」,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才會被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這是嚴重的疾病,必須要治療,根本不能靠吃「鹼性食物」來解決。據了解,食物進入人體後,經過複雜的反應,形成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而血液的酸鹼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後剩餘的幾種礦物元素就可以決定的。

  多吃甘酸食物可減少酸性體質的癥狀

  「中醫按不同標準對人的體質進行分類、按性格分為剛性和柔性,按體質的五態分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陰陽平和,按體質狀況又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9種體質。中醫上並沒有酸性體質之說,按酸鹼性去區分體質是沒有根據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李建軍主任認為,太陰、少陽、肝鬱型,濕熱型、陰虛、氣虛等體質的人容易出現疲勞、代謝不好,抑鬱,甚至出現癌症等問題,類似於酸性體質聲稱的癥狀,但中醫上不以體液酸鹼來判斷。

  所謂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是根據食物燃燒後所得的化學性質來分類,而不是以食物本身的酸鹼口味來劃分的。中醫將食物大致分為五類:酸、苦、甘、辛和咸。中醫有酸甘養陰之說,認為滋陰食物多為甘酸食物,但化學研究中的酸性食物與中醫的甘酸食物是不同的。李建軍主任指出,根據中醫的養生理論,秋冬季節飲食可多吃些甘酸食物,如甘蔗、蘋果、西紅柿、橘子、檸檬以及蜂蜜等,均可起到滋陰潤燥,增強抵抗力,減少那些所謂的酸性體質的癥狀。此外,秋冬季不應過多出汗,劇烈運動易導致體內乳酸過多,不宜經常劇烈運動。而深呼吸則可有利於治療呼吸性「酸中毒」。


推薦閱讀:

戴牙套初期到底還能吃啥?
越吃越年輕的食物
春節多吃10種食物 刮油又甩肉
【新提醒】12種可以疏通血管、預防血管硬化的食物
有利於孩子長個的食物

TAG: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