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知識集合

什麼是好的攝影作品

鮮明的主題

或稱題材攝影師本人的思考

符合技術標準

曝光準確

構圖完整

畫面簡潔

焦點清晰

引起觀者共鳴

「依我之見,攝影不是用眼睛去觀察,而是用心靈去感受。攝影師如果在鏡頭前無動於衷,那麼他的作品也不可能讓觀眾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唐·麥卡林

器材篇

攝影發展小史

攝影誕生的標誌:

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會聯合召開大會,宣布接受L.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這一發明。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蝕法」

最早的攝影技術系統曝光時間長

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法」

曝光時間大幅度縮短

影像品質優良

顆粒細膩層次豐富

攝影術誕生的標誌

塔爾博特的「卡羅攝影法」

形成的負——正的攝影法一直沿用至今

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顆粒粗、清晰度低、反差大

濕板 、干板和膠片

濕板:火棉膠 F.S.阿切爾

光敏度高 影像清晰 價格低廉 操作複雜

干板:操作方便 曝光時間縮短至1/25s 性能穩定?膠片:干板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 伊斯曼成立伊斯曼乾片公司

照相機的發展

1.定型階段(1839——二戰)

發展趨勢:

大型笨重→小巧輕便

木質機身→金屬機身

固定光圈→可變式光圈

事件:

1888年,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製造了第一台「柯達」相機

完善階段(二戰——20世紀50年代)

發展趨勢:

光學和機械性能的提高

與電子技術結合 相機自動化起步

德國相機成為領頭羊

事件:

1914年,德國設計師O.巴那克做成了第一台35mm相機,即後來的 徠卡卡相機。

1928年,德國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120膠捲的雙鏡頭反光相機祿來相機。

1947年,美國人蘭德發明了第一台拍立得相機。

1948年,中片幅120單鏡頭反光相機「哈蘇」和大畫幅技術相機 「仙娜」分別由瑞典和挪威推出。

1949年,美國推出了變焦鏡頭,1950年法國推出了遠攝鏡頭, 1954年,德國推出了微距鏡頭。

成熟階段(20世紀60年代——今)

發展趨勢:

相機向微型化

全自動化

電子化發展

日本相機成為潮流

事件:

1960年,日本旭光公司率先推出世界上首台以電子測光的135單反相機「PENTAX SP」,標誌著相機進去電子時代。

1981年,影像業製造商日本索尼公司推出靜止視頻照相機瑪維卡「MAVICA」,這是全球第一台電子成像照相機。

1986年,柯達公司開發出第一塊百萬像素的電子感光材料CCD。

1991年,柯達公司推出DCS100、DCS200ci照相機,標誌著現代意義上的數碼照相機的正式誕生。

照相機與鏡頭

35mm自動照相機

特點:

操作方便

價格低廉

限制攝影師的自己發揮

取景限制

35mm旁軸取景相機

旁軸是指取景光軸位於攝影鏡頭光軸的旁側。

特點:

瞬間的捕捉

時滯短、震動小

存在視差

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

單鏡頭反光相機是指取景、測距對焦、曝光都是通過一隻鏡頭完成的。

特點:

解決了旁軸相機存在的視差問題

專業性、自主性更強

笨重、震動較大

120照相機

120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上面的鏡頭用於取景 下面的鏡頭用於拍攝。

最早是由德國祿萊公司製造的

12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結構與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相似。但體積大,使用120卷片,能拍攝2-英寸寬的底片。

鏡頭

鏡頭分類

鏡頭焦距:是指鏡頭像方主點到像方焦點之間的 距離,從實用的角度可以理解為鏡頭中心到膠片平面的距離。

鏡頭的視角大小取決於它的焦距。

標準鏡頭:對於35mm相機來說,50mm的鏡頭被稱作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18mm——35mm的鏡頭

長焦鏡頭:70mm——300mm的鏡頭

遠攝鏡頭:400mm以上的鏡頭

超廣角:18mm以下的鏡頭

幾種特殊鏡頭

折反鏡頭:一種利用凹面反光鏡增加影像大小的長焦鏡頭。

微距鏡頭:是指複製比率大約為1:1的鏡頭。

移軸鏡頭:移動鏡頭光軸調整透視的鏡頭。

光圈

光圈又稱「相對口徑」,是由若干金屬薄片組成的位於鏡頭內可以調節大小的進光孔。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係數(f值)表示。

f=鏡頭焦距/光孔直徑

對於同一焦距的鏡頭來說,f係數的數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亦然。

景深

景深:是指被攝景物中能產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近點與最遠點的距離。

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

光圈: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鏡頭焦距長,景深小;

鏡頭焦距短,景深大。

拍攝距離:拍攝距離與景深成正比,拍攝距離遠,景深大;拍攝距離近,景深小。

景深的創造性運用

快門速度

快門是照相機控制曝光時的裝置,快門開啟,光線進去膠片;快門關閉,光線被阻止進入膠片。

快門速度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光線照射膠片的持續時間。

快門速度在相機上的標記為1,2,4,8,15,30……理解為1s,1/2s,1/4s,1/8s……

B門:按下快門按鈕,快門開啟;鬆開快門按鈕,快門關閉。

T門:按下快門按鈕,快門開啟;如果要關閉快門,必須再按一次快門按鈕。

快門速度的選擇

運動物體的速度

運動物體的方向

運動物體的距離

攝影鏡頭的焦距

理論篇

攝影流派

畫意攝影?純粹主義攝影?紀實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新客觀主義攝影與主觀主義攝影

畫意攝影

盛行於二十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

刻意追求繪畫效果的攝影方法?攝影與繪畫

代表作:《人生的兩種選擇》(雷蘭德)《彌留》(羅賓遜)

純粹主義攝影

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里茲與斯泰肯。

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凈的黑白影調、細緻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

代表人物:斯泰肯 斯特蘭德 f64小組

斯泰肯

斯特蘭德

f64小組

1932年在美國成立,1935年解散。

所謂f64是指小光圈,意味著追求高清晰度。成員中包括了亞當斯、韋斯頓、坎寧安等一代攝影大師

韋斯頓

安塞爾·亞當斯

區域曝光法:根據亞當斯的理論,黑白照片的色調或灰調可以分為十個「區域」,由零區域(相紙能夠表現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區域(相紙的底色——白色)。第五區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據測光表的讀數曝光而得出來;第三區域是有細節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區域則是有細節的強光部分。

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其實應當稱之為社會紀實攝影。它指的是那種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攝影。它傾向於對這種社會環境進行較深入的研究,做出有觀點的評論,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態度。紀實攝影表現攝影家對環境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追求……紀實攝影家以冰冷的機器記錄邊緣景象或被人有意無意間「忽視」的事實,卻往往能借著影像的力量,使攝影成為參與改造社會的工具。從紀實攝影發生的社會背景與歷史背景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紀實攝影》

尤金·史密斯

瑪格南圖片社

瑪格南圖片社(Magnumphotos)1947年成立於巴黎。是20世紀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新聞攝影師獨立組織,它的成立和半個多世紀的活動,對新聞攝影乃至整個現代攝影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四位創始人:羅伯特 ·卡帕、卡蒂埃 ·布列松、戴維·西蒙和喬治·羅傑

布列松與「決定性瞬間」

「拍攝照片,是在反映事物本質的所有條件都具備了的時候,去抓取變幻流逝的現實,正是在這一時刻,準確地抓住了形象的本質」

「一個人、一個事物,都具有決定性的瞬間。這個瞬間決定了此事物與他事物的區別,決定其典型意義」

瑪格南攝影師選介

馬克·呂布

羅伯特·卡帕

約瑟夫·寇德卡

帕特里克·扎克曼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1923生於法國的里昂。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1959年,馬克·呂布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的副主席,又於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 馬克·呂布的作品並不一定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在他到世界各國旅行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化,特別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容。他不但用黑白材料拍攝新聞報道攝影,也用彩色材料拍攝,而他的這些彩色作品不但構圖精彩,而且色彩優雅、細微。

馬克·呂布出版了大量攝影作品專集,其中有《日本婦女》1951年,《迦納》1964年,《北越:面孔》1970年,《中國印象》1981年,《火車和車站》1988年等。

羅伯特 · 卡帕

羅伯特·卡帕(布達佩斯,1913年10月22日—印度支那,1954年5月25日)是20世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他一生拍攝了五場戰爭:西班牙內戰(Spanish Civil War)、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歐洲戰場的二次大戰(World War II across Europe)、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戰爭(1948 Arab-Israeli War),以及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First Indochina War)。卡帕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倫敦、北非和義大利的戰爭過程,奧哈馬海岸上的諾曼底登陸,還有巴黎的光復。卡帕的弟弟,科內爾·卡帕(Cornell Capa)也是一位攝影師。

語錄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光有才華是不夠的,你還得是個匈牙利人。」

「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傳。」

「這場戰爭(指二戰)就像個正在變老的女演員,越來越不上相了,也越來越危險。」

約瑟夫 · 寇德卡

這位出生於捷克摩拉維亞(Moravia)省的攝影家很是特別,從他出道起就拒絕上照、拒絕訪問、拒絕解釋自己的作品、拒絕發表藝術觀,幾 乎除了發表照片之外,他拒絕了一切。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儘管十分熟悉他的作品,卻對他這個人非常陌生。

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興起於20世紀三十年代。

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代表攝影師:曼·雷 哈爾斯曼

新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攝影

新客觀主義產生於20世紀後期的德國。

新客觀主義主張精確、科學、一絲不苟的表達客觀世界本身,特別注重對機械工業帶來的現代文明加以詮釋。

代表人物:布魯門菲爾德

主觀主義攝影主張一切從個人出發,關注個人的意義而遠離社會的存在。

代表人物:卡拉漢

實踐篇

攝影用光

什麼是曝光?如何準確曝光

(1)、正常狀況下

(2)、逆光條件下

(3)、高光比情況下

光的基本特徵

明暗度方向:

四個基本方向,正面光、45°側光、90 °側光和逆光。(頂光和底光)

色彩

(1)暖色調與冷色調

(2)對比色調與和諧色調

(3)濃彩色調與淡彩色調

攝影構圖

構圖,是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的方式。

攝影構圖的基本要素

主體

陪體

背景

前景

空白

攝影構圖的景別選擇

遠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寫

拍攝角度

平視:相機鏡頭與被攝對象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一平視的方式拍攝。

仰視:鏡頭低於被攝對象,從較低的位置拍攝。

俯視:鏡頭高於被攝對象,從高點拍攝位於低點的物體。

鳥瞰:拍攝高度上高於俯視,藉助于飛行器。

攝影構圖法則

X形構圖

線條、影調按X形布局,透視感強。常用於建築、公路、田野等題材。

S形構圖

S形構圖具有延長、變化的特點,是圖片看上去更有韻律感,協調,雅緻。適用於河流、小徑等。

垂直式構圖

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於表現參天大樹、摩天大樓等。

三角形構圖

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靈活等特點。

對稱式構圖

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缺點是缺少變化,呆板。

水平線構圖

具有平靜、安寧、舒適、穩定等特點,常用於表現湖面、水田、草原等。

斜線式構圖

常用於表現運動、傾斜、動蕩、失衡、緊張、危險等場面,具有很強的導向性。

向心式構圖(放射式構圖)

主體位於中心位置,而四周事物呈射線狀向中心匯聚。

對角線構圖

把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常適用於表現活潑、動感的場景。

橢圓形構圖

可以形成強烈的整體感,常用於渲染氣氛。

平衡式構圖

畫面結構完美,安排巧妙。

如何突出重點

通過布局突出重點,即利用黃金分割法。這種構圖方法將畫面用兩條水平線分成三等分,再用兩條垂直線分成三等分,這種分割畫面的方法導致畫面被分成9個相等的方塊。

直線和橫線的相交的四個點,被稱為黃金分割點。

通過對比來突出重點

通過物體大小的比例關係突出重點

利用動靜對比突出主體

利用色彩對比突出重點

利用內容對比突出重點

通過搭畫框的方法突出主體

通過光線來突出主體

注意暗部和亮部的對比

巧妙利用影子(包括倒影)

通過匯聚線條來突出重點

通過選擇焦點來突出重點

通過重複來突出重點

通過運動突出重點

普利策攝影圖集賞析

攝影人原創交流園地

每日精選,晚間發布

寓學於樂,共同進步

↓長按識別,加入聯盟↓

推薦閱讀:

舞蹈基礎知識,免費!但是值錢!
詩詞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
《藥理學》各章節基礎知識速記,提分必備!
湄子傳播楹聯基礎知識【一】

TAG:攝影 | 知識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