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美國向亞太派駐瀕海艦:並非針對中國

美國宣布將在新加坡布署新一代瀕海戰鬥艦。有消息報道,獨立號具備隱身性能和三體式設計可以更好在南海作戰,在東南亞布署就是為了對付中國南海艦隊,給東南亞某些國家打氣而來,但是這些報道卻忽視了瀕海艦本身沒有太強的水面作戰能力,瀕海艦的到來,象徵大於實際意義。

佩里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消費品級軍艦,瀕海艦就是為代替他而誕生的。

瀕海艦的目標是代替佩里級護衛艦

瀕海戰鬥艦是美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的新一代低成本多功能水面艦艇,它主要用於護航、水面巡邏、反潛、反水雷等任務。當時,隨著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已經服役,該艦與」提康德羅加「級一道構成了新世紀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接下來佩里級護衛艦這樣的二線艦艇的替代計劃就被提上日程。最初美國人提出的是FF-21型護衛艦計劃,FF-21基本上就是一型「迷你宙斯盾」來設計的。它擁有艦載相控陣雷達、32單元MK48垂直發射系統,其他武器包括RAM近程艦空導彈、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和OTO76艦炮、MK46反潛魚雷,可以載一架SH-60級別的直升機。但是這個設計最終沒有成為現實,美國海軍放棄了FF-21計劃,其根本原因就是冷戰後的戰略轉型。

冷戰後美國已無可以決戰大洋的對手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紅海軍也不復存在,因此美國海軍的作戰環境及戰略也有了巨大的較化;由原來與紅海軍爭奪全球的制海權轉變為前出到對方近海甚至近岸作戰。根據美國人的統計,目前70%的政治經濟中心距離海岸線不足200公里,這樣通過加強近海與近岸作戰能力就會對潛在的對手形成強有力的威脅,這就是美國的「由海上陸」的整體戰略。

大型軍艦在近海作戰費效比很低

美國海軍認為隨著紅海軍的消失,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海上威脅,但是潛在的作戰對象會發展「非對稱『作戰能力,包括利用近岸、近海複雜的地形環境布署常規潛艇、配備有先進艦對艦導彈的小型攻擊快艇和大規模布放水雷等手段來對抗美國海軍。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宙斯盾「艦艇反而沒有太高的效費比,」提康德羅加「級在海灣被伊拉克水雷炸傷就是一個例子。從FF-21的配置來看,它的低成本也只是相對而言,並且它的作戰設想還是停留在冷戰大規模遠洋海戰時期時期,因此其效費比也比較有限。所以美國海軍希望能夠擁有一種低成本、多功能的艦艇執行這種環境下的作戰任務,這就是瀕海戰鬥艦的由來。

瀕海艦的任務是反潛反水雷等近海淺水任務,並非艦隊交戰。

瀕海艦執行任務需要海空主力掩護

美國海軍對於瀕海戰鬥艦的要求是能夠在己方海空兵力的掩護下,前出到對方近海、近岸執行聯合或者獨立的作戰行動。其作戰任務包括;近海巡邏、反擊水面艦艇、反潛及反水雷和特種部隊輸送作戰等。由於要求在近海作戰,環境複雜,並且處於對方直接的火力威脅之下。

瀕海艦的特點是隱身和航速快

因此美國海軍要求瀕海戰鬥艦具備以下的特點;吃水減、排水量小,以便可以靈活在水深有限的水域執行任務,特別是適合執行反水雷任務。另外就是具備較高的隱形性能,美國海軍認為隨著先進岸防雷達、反艦導彈武器系統、火炮的擴散,許多國家的岸防系統得到有效的升級和提高,因此提高艦艇的隱形性能,可以避開這些國家的岸防探測系統,從而提高艦艇的生存能力。還有就是高速性能,美國海軍對於瀕海戰鬥艦的高速性能要求較高,其最高航速達到50節以上,幾乎超過早期的導彈快艇,要求如此高的速度也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艦艇在對方火力系統面前暴露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迅速甩掉常規潛艇。

瀕海艦模塊化設計可一艦多用

由於冷戰後美軍國防預算的削減,美國海軍在竭力保證航母、核潛艇等核心項目之餘,並沒有多大的資源可以用在瀕海戰鬥艦上面,因此要求該艦採用「一艦多用「的辦法來實現多種用途。也就是說通過在基本艦體上換裝不同的套件來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這樣就避免了研製多種艦艇來增加了費用及後勤保障方面的負擔。

瀕海艦有寬闊巨大的停機坪。

瀕海艦有超過1000平米飛行甲板

本世紀初,經過競爭,美國海軍分別與洛馬集團和通用集團簽署合同,分別建造2艘瀕海戰鬥艦,其中通用集團的「獨立「號方案採用了獨特的三體船設計。艦長大約130米,寬31米,吃水4米,滿載排水量2800噸,動力採用柴-燃聯合動力系統,主機包括兩台LM2500改進型燃氣輪機和4台柴油機,噴水推進,最大航速超過47節,在16節的速度下可以航行4500海里,這種船體設計的優點就是穩定性好、航行阻力低、甲板空間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獨立號的飛行甲板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幾乎是普遍中型水面艦艇的2倍以上,可以起降大型的直升機,如CH-53或者MV-22旋翼機,顯然有助於提高該艦的作戰能力。為了控制成本與費用,該艦的基本電子設備和武器比較簡單,艦載戰術數據處理系統採用的是諾格公司艦載綜合作戰系統-ICMS。主要探測系統是一部海上長頸鹿三座標對空/海搜索雷達,其他包括電子戰系統、導航系統等。武器方面基本配備是一門MK110型57毫米艦炮、一座11聯裝RAM近程艦空導彈發射架,另外有多座12.7毫米機槍用於低強度作戰,直升機方面。獨立號可以搭載、起降2架SH-60海鷹直升機。

瀕海戰鬥艦使用的是淺海反潛聲納

根據執行任務的不同,瀕海戰鬥艦還可以配備不同的探測與武器系統。例如執行反潛任務的時候,可以配備AN/SQR-20拖曳式線列聲吶,考慮到瀕海戰鬥艦主要在淺海地區作戰,背景雜訊較大,且沒有聲音會聚區,無法發揮出線列聲吶的遠程探測能力,所以其還配備了一部輕型主動式變深聲吶,以提高艦艇對於潛艇的探測能力。

兩者構成瀕海戰鬥艦的綜合聲吶探測系統,艦載SH-60R直升機可以使用吊放聲吶、磁異探測器、紅外探測器等系統對潛艇進行探測,並且使用MK-54反潛魚雷進行攻擊。

瀕海艦最大的特點就是無人系統多。

執行反水雷任務的時候,可以使用探雷聲吶、獵雷具,與配備了機載水雷探測系統的艦載直升機一起執行反水雷達任務。而艦載直升機也可以配備「海爾法」式機載導彈執行反水面艦艇的任務。

瀕海艦的特點是無人作戰系統多

為了增加與小型快艇作戰的能力,獨立號還可以增加兩座採用遙控操作的MK-46型30毫米艦炮。瀕海戰鬥艦武器配備一個特色就是無人作戰系統增多,包括UUV無人水下作戰艇和MQ-8無人直升機,前得可以利用自身配備的聲吶執行水下目標探測任務,並將探測到目標數據通過數據鏈傳遞給載艦,提高載艦的搜索範圍和安全性,而MQ-8無人直升機可以配備海爾法導彈、機載火箭、機槍等武器執行近距火力支援任務,這應該是未來艦艇發展的一個趨勢。

瀕海艦的艦炮口徑不大,而且也沒有配備反艦導彈。

瀕海戰鬥艦並未配備反艦導彈

許多人可能注意到瀕海戰鬥艦作為美國海軍新一代水面艦艇沒有裝備反艦導彈。這與美國海軍對其作戰環境的設定有關,其認為在美國優勢海空兵力的打擊下,對方的大中型水面艦艇並不會對瀕海戰鬥艦構成太大的威脅,相反瀕海戰鬥艦的威脅來自於對方小型導彈快艇這樣的目標。

根據美國海軍的實戰經驗,由於小型快艇受限於空間、載重及電力供應等限制,其探測系統能力較低,特別是防空能力有限,而使用艦載直升機掛載小型空艦導彈執行反快艇任務擁有更大的效費比,載艦也更加安全。再加上考慮到加裝反艦導彈增加成本及費用,另外常規的四聯裝「魚叉」導彈發射架對瀕海戰鬥艦的隱身能力也有影響,所以美國海軍更希望瀕海戰鬥艦利用艦載直升機打擊對方小型快艇。

實際上美國海軍也注意到這個不足,曾經有計劃為瀕海戰鬥艦配備新一代MK58垂直發射系統,發射超視距攻擊系統(NLOS-LS),NLOS-LS源自美國陸軍的網火系統。採用GPS中繼制導,末段採用激光制導,導彈發射後,控制員可以利用數據鏈接收導彈引導頭傳回來的圖像,對導彈進行控制,改變攻擊目標。NLOS-LS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在70公里左右,可以攻擊水面、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但是因為在試驗中表現不佳,加上費用超支,美國已經取消了NLOS-LS項目。因此瀕海戰鬥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將缺少有力的反艦武器。

瀕海艦建造費用已超過預期4倍

獨立號於2007年開始建造,2008年下水,2009年開始海上測試,2010年正式服役。美國海軍的原計劃是採購70艘左右的瀕海戰鬥艦,單價在2-2.5億美元,但是由於費用的增加,這個數字降低到55艘。

但是瀕海戰鬥艦兩個方案都面臨的嚴重的超支問題,有資料指,洛馬公司建造的」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其成本就高達5億美元左右,而最終交付的全部費用超過6億美元。而獨立號由於採用了獨特的三體船設計,雖然性能較好,但是新技術的運用也讓成本高漲,其建造費用高達7億美元。考慮到三體船需要後勤保障、訓練操縱方面更大的投入,因此其達到完全使用狀態時的總費用不會低於8億美元。幾乎是當初美國海軍設定成本的4倍。

以致於有人感嘆瀕海戰鬥艦最初的設想是一種「迷你、廉價」的艦艇,現在看來既不小,更不便宜,由於成本和費用的猛增,加上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元氣大傷,受制於沉重的經費壓力,美國海軍不得不推遲瀕海戰鬥艦後繼艦的建造計劃。

瀕海艦是在近海執行中低程度任務而設計的。

瀕海艦主要針對中小國家執行低強度任務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瀕海戰鬥艦其實只是針對中小國家,執行中低強度作戰任務的一種艦艇,本身不具備對抗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在高強度的對抗中則需要較強的海空掩護。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在新加坡瀕海戰鬥艦是為了對抗中國南海艦隊是一種搞笑的說法,估計美國海軍自己都沒有這麼想。

瀕海艦到新加坡是為控制馬六甲海峽

筆者認為獨立號此次來新加坡可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是美國重點控制的海上交通要道之一,獨立號在此可能要進行水上巡邏、反恐、反水雷等任務的實地測試。當然隨著近期中國與一些東南亞國家因為南海問題出現磨擦,美國此時派出獨立號,也有給這些國家撐腰打氣的意味。

不過美國本身並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還沒有結束,因此美國並不願意也沒有精力與中國直接對抗。而是繼續採用「接觸-遏制」的兩手,通過插手中國與周邊國家一些領土領海的糾紛,來達到破壞中國周邊環境,延緩中國發展的目標。但是介入的程度有限,避免與中國產生直接的對抗。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獨立號的到來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不過就瀕海戰鬥艦本身來說,它所體現的一些特點還是值得我們汲取。比如通過基本型艦體,搭配不同的武器及電子系統來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大規模採用無人作戰系統等。

作者:小飛豬
推薦閱讀:

亞太裔傳統月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探析
香會預示美國在亞太示弱?為時尚早!
亞太沒人願做美國的烏克蘭
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文明禮儀簡明讀本

TAG:中國 | 美國 | 亞太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