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丟人啦,七夕節」壓根就不是「情人節」,而是乞巧節

點擊上面的藍色「歷史中旅行」來關注我們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節」。這個傳統節日在最近幾年,被無知的商家炒作成情人節,而且大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各類媒體也跟著以「中國的情人節」為主題來宣傳和包裝七夕節。但是無知的他們根本就不懂這個從銀河兩岸閃閃發光的兩顆星,到被人們賦予了一個悲歡離合故事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起源當然是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也有說是起源於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見於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迹。

在中國古代,七夕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乞巧節,顧名思義就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

漢朝的七夕節,有登樓晒衣的民俗。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把衣物拿到戶外曬。但這習俗到了魏晉卻開始變了味,成了土豪們炫富顯擺的日子。土豪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屌絲們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於是,仕族文人開始把家裡的書曬出來。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曬書,自謂滿腹詩書的故事。

在今天,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在存在著七夕節。

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把七夕的日子,由中國農曆七月初七改為公曆的七月七日,不過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中國農曆七月初七。韓國的七夕節,和中國大一樣,都為農曆七月七。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成為情人節,反而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

日韓都延續了乞巧的風俗和習慣,都是在祈求姑娘們能心靈手巧。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相較於日韓對中國這個傳統節日的繼承,再看看把傳統節日包裝成情人節的我們,是否感到慚愧呢?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失去的有多少?

推薦閱讀:

情人節,相思愁
玫瑰情人節
14個享受情人節周末的浪漫度假勝地
七夕情人節,在多少人眼裡是「情人劫」?

TAG:情人 | 七夕 | 情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