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照片是怎樣煉成的|拍出醉美秋韻的絕招

金色的秋天是大自然色調的真實展現,也是攝影愛好者大展身手的好時光。秋景拍得好令人心曠神怡,拍得不好難免成為枯萎衰敗的預告牌。

拍秋景的關鍵和難點在於用光

圖一《秋日煦陽》

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草坪、灌木、水流和樹葉的色彩變化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的「魔術手」是色溫和照射的角度。自然場景拍攝中,色溫的控制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只要抓住日出後、日落前的最佳時間段拍攝即可。一般而言,日出後一小時與日落前一小時左右是攝影的「黃金時段」。此時拍攝的景物色彩豐富,冷暖對比鮮明,柔和的光線會使景物和畫面更有質感。由於日出後一小時左右時所拍攝的色調大多為金黃色,日落前一小時左右所拍攝的景物色彩多為橙或紅色調,「黃金時段」拍攝的秋景色調不僅與秋季植被的色彩一致,更有暖意融融的溫馨感(見圖一《秋日煦陽》)。非「黃金時段」的拍攝要巧用天時地利。由於陽光的直射,用俯視角度拍攝大場景,雖然「頭頂烈日」,卻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圖二《留給未來的回憶》

秋天地表的植被、物體、水面等在陽光的「調色」之下豐富多變,儘管陽光照射角度是人無法控制的,但是,拍攝的具體角度卻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如果完全使用順光,拍攝的畫面就比較平淡,明暗反差小,影調層次不夠豐富,景物的立體感和空間縱深感都不足,也不利於表現物體的表面質感。但是,如果選擇側逆光、側光拍攝,拍攝的難度較大,但是畫面效果的特點明顯。逆光能夠銳利鮮明地展現物體的輪廓,甚至可以造成「鑲金邊」的效果(見圖二《留給未來的回憶》)。在側光下,被拍攝物體能產生明暗變化,顯現出表面立體感和質感,比較符合人的正常視覺習慣。由於側光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影調,在大場面的景色拍攝中要注意受光面景物和陰影在構圖上的比例關係。一般可以選擇明大於暗、明多於暗、主要景物明和次要景物暗的用光方法。當然,有意識地凸顯明與暗的強烈對比關係,也可以形成「切變線」分明的奇特效果(見圖三《蒼黃中的肥碩》)。

圖三《蒼黃中的肥碩》

攝影者心中的「意」決定拍出秋景的「境」

意境,一般指文學、藝術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攝影作品的意境不僅是畫面所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而且能夠因人而異地誘發和開拓審美的想像空間。簡單地說,一幅碩果累累或者秋雨瀟瀟或者秋風瑟瑟的秋景照片,一定會誘發觀看者的想像,使其感受到攝影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在攝影中,構圖與用光就是營造氛圍,用好光才能出意境。需要特彆強調的是,用光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把光線的最佳表現力用於拍攝。用光不是「用光圈」,用光技巧的形成需要長期磨練和積累。猶如畫家用顏料來描繪心中的世界,攝影者是運用光這一特定的「語言」表達情感。面對同一秋景,從具體的取景、構圖、用光到後期製作,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滲透了攝影者的態度、情緒和感情,體現著主體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情趣。鑒於不同攝影者對主題提煉的不同,在構圖的取捨和光影的控制中,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地揉進作品中。所以說,攝影者心中的「意」決定拍出秋景的「境」。用光是攝影能力的核心要素,掌握光在攝影作品中的效應,並且對光線具有敏銳的感覺,是攝影的基本功。天高雲淡,秋季的光影變化更具特色,即便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也可以找到你心中的「秋光」,表達攝影者的情感與價值觀(見圖四《魔都秋日》)。

圖四《魔都秋日》

在同一場景之中,每一個攝影者所拍攝的作品各不相同,原因就在於主觀審美能力、價值觀的差別。攝影也是通過塑造直觀、具體形象構成意境的,與繪畫相比,攝影更具有瞬間性和動態性。例如,抓拍什麼樣的秋景、視覺中心點的選取、虛實的處理、明與暗的配置、追求哪一類細節等都必須在按動快門的瞬間完成。此外,拍攝的場景又是客觀的,拍攝手法必須最大限度地為展現時空景象服務(見圖五《秋日生春朝》)。用光的法則是明確的,具體用光的技巧又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分,「意會」就是在不斷實踐過程中的領悟、自省和積累。

圖五《秋日生春朝》

唱好樹葉在秋景中的「重頭戲」

秋天自然色彩令人陶醉,樹葉是「主角」。如果說秋季樹葉自身的色彩變化日新月異的話,其承載的光線變化更是瞬息萬變。在秋景中最具有表現力的是樹葉。不僅是時間的變化決定了樹葉的外觀形態,光線的微妙變化也可以讓樹葉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光線或順或逆、或漫射或直射的改變,能夠使樹葉的色彩飽和度發生強烈的變化。秋景拍攝的成功與否,往往決定於能不能拍好樹葉。

圖六《秋意濃濃春在前》

攝影人手裡的藝術刻刀是光線,如何用光體現了攝影者的攝影能力。在層林盡染的秋色中,拍攝大場面固然具有震撼力,但是拍攝樹葉卻是小中見大的「功夫活」(見圖六《秋意濃濃春在前》)。拍樹葉首先要選樹株,即選擇好樹種、好樹形,以及便於拍攝的位置;其次是選樹枝,樹枝的舒展度越高越適於拍攝,尤其是樹枝垂向地面部分的樹葉更便於拍攝;其三是選樹葉,樹葉的完整性、體現季節更替的漸變性、樹葉與光線射入角度的關係等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拍樹葉應當力求表達細節,適於長焦鏡頭髮揮作用。拍樹葉與其順著光拍,不如用透射光拍;與其俯拍,不如仰拍;與其用小光圈拍,不如用大光圈拍。拍攝樹葉,用透射光的投入產出比最高。透射光是入射光經過折射穿過物體後射出的光。秋天的樹葉在透射光的照耀下呈現半透明狀態,只要找到光線直射相對應的位置,就可望拍攝出「一葉知秋」的好作品。

秋景拍攝及後期製作要記住「三忌」

一忌艷。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深沉與醇厚是秋景的特色。「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講的是艷而不妖,秋景拍攝也切忌色彩過於艷麗(見圖七《人生秋日暖意濃》)。在曝光上寧可稍微「欠曝」也不能「過曝」,一般不用「高調」手法拍秋景。特別是後期製作一味地提高亮度、飽和度,其效果如同在原酒中添加香精,結果是有酒香而沒有酒味。攝影作品要講究耐看,亮而艷的照片只能「搶眼」,而永遠不可能有「品味」。

圖七《人生秋日暖意濃》

二忌雜。秋景客觀上色彩豐富,拍攝時主觀上的「做減法」就格外重要。取景時就要敢於割愛,在有所捨得的基礎上有所得。後期製作力求畫面簡潔,排除一切「搶戲」的因素。必須牢記:「表面熱鬧」的照片一定「沒有味道」。

三忌散。秋景基本上是散文詩,拍攝時的主題設定更為重要。也許生活中「撿到籃子里就是菜」可以充饑,而在美學意義上來說,「裝到照片里」的卻不一定是「景」。時常看到攝影愛好者說景色「這也好」、「那也好」,並自喻「看到什麼就拍什麼」,其實這是拍攝者並沒有發現真正的美。面對紛繁的秋景,更要強調作品的主題是什麼(見圖八《不負秋光》)。即便是把最美的景物集於一個畫面,至多也只能是堆砌。攝影是在自然界中選取主題所要表達的內容,「做減法」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是用超廣角鏡頭拍攝,場面大了,端起照相機拍攝時更要問自己「我想要表達什麼」。

圖八《不負秋光》


編輯|王華


推薦閱讀:

立意高遠、構圖精美的最好的照片
拍結婚登記照一定得穿白襯衫嗎?
職業攝影師拍一張照片,背後所花的成本有哪些?
一勞永逸拍好照片 搞定相機里的最有用設置
一組民國時期的老照片(2)

TAG: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