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筠:孩子「新三好」應該是情商好、習慣好、身體好

張怡筠:孩子「新三好」應該是情商好、習慣好、身體好 2017-06-01 09:29:30來源: 新華網關注新華網微信微博Qzone0評論圖集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韓家慧)我們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能說出家庭教育應該教什麼怎麼教。我們認可情商對一個人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的孩子卻常常情緒失控,甚至復刻我們的性格。那些自稱寶寶過兒童節的年輕人,內心究竟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巨嬰還是具有童趣之心的大人?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心理學家、情商研究專家張怡筠。

  勝任力和成長心態是高情商的重要特質

  情緒是本能,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產生。情緒產生之後是被情緒俘虜,還是運用情緒優化自己,這就考驗一個人的情商力。張怡筠表示,情商絕對不是逢迎拍馬,口是心非,巧言令色,也絕對不是否認自己的情緒,說我沒事,或者認為我的不高興是無所謂的。張怡筠表示,她研究情商20多年,她給「情商」一個大白話定義:情商,是一個人運用情緒的能力。而高情商的能力則包括了:能夠很快覺察自己的情緒;很快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換位思考,了解別人的情緒;經營雙贏人際關係的能力。

  那有什麼方法能簡單快速評估我們的情商力呢?張怡筠對記者表示,評估情商主要考察三個方面,即人際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同事關係等)是否緊張;心情指數是否上上下下、高高高低;情緒是否影響到日常生活,如睡眠飲食等。高情商的人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都會不錯,是讓自己滿意的狀態。

  同時,張怡筠指出,高情商的人有兩個重要特質。其一是具有心理勝任力,包括抗壓、自信、抗挫、衝突管理、共情(理解別人,換位思考)、溝通能力、情緒管控能力等。勝任力是人們每天都要用到的情商力。其二是成長心態,認為自己能成長進步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於學習新知識,不斷讓自己成長,非常有動力。

  家庭教育應教出「新三好」孩子

  我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如果父母都輸在起跑線上了,孩子怎麼會贏呢?在張怡筠看來,真正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的是父母的育兒理念。

  父母育兒理念不對,孩子的人生就大不同。落伍的育兒理念是認為孩子是父母的延伸,所以孩子要聽父母的安排。而科學的育兒理念則是尊重孩子是另外一個獨立個體,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發現他的能力以及人生目標,並儘可能幫助他實現自我。

  「很多人認為背《弟子規》、《三字經》就是家庭教育,我個人不是很同意。」張怡筠認為,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標應該是教出情商好、習慣好、身體好的「新三好」孩子。習慣跟身體,父母通常都比較關注,但很多人容易忽視家庭教育的另一主要目標,就是教出人格健全、心理成熟的孩子。知道了這個目標,當父母遇到難題的時候才會知道該怎麼做。

  她舉例,當孩子說彈鋼琴好累壓力好大,不想彈了的時候,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會認為我花了那麼多錢給你,怎麼能不彈呢,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很不高興而臭罵孩子,強迫孩子繼續彈琴。而懂家庭教育的父母則會意識到,這時其實是極佳的時間點去培養孩子的抗壓抗挫能力,因此處理方式也會截然不同。他們會關注孩子情緒,詢問孩子為什麼覺得累,會努力了解孩子在達不到目標時心裡是怎麼想的,會很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及想法,並幫助孩子提升相關能力。他們知道,這事的關鍵不只是孩子「彈不彈鋼琴」,而是孩子「有沒有抗壓,抗挫的能力」。因為,抗壓抗挫能力才是孩子未來一輩子都要用到的能力。

  關注孩子能力成長的親子關係,才真正是在做家庭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現,暴力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和暴怒。張怡筠提醒,爸媽一定要重視自己情緒的表達方式,表達情緒不妥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往往不可逆。

  張怡筠認為,要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兩個因素很重要。一是父母懂得關心及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溫暖自信。例如,年幼的孩子在學會表達之前都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當孩子哭鬧有情緒時,父母如果斥責孩子不可以亂鬧,甚至打罵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從小不被尊重和理解,他的自信、安全感也會受到莫大的影響。而溫暖關懷的爸媽則是會理解孩子的情緒,努力做親子溝通來幫助孩子,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會很自信。

  形成良好親子關係的另一元素是「賦能」。張怡筠說,「其實許多父母在和孩子互動時,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教育,而是解決自己的育兒難題。」例如,孩子不聽話,許多爸媽心裡想的是「我被你煩死了,你快點聽話,別煩我了」,於是就會走簡單粗暴的路線去打罵孩子,讓自己好過些。所以, 打罵孩子不是家庭教育,而是爸媽自私的舉動。優秀的父母則是希望「賦能」孩子,幫助孩子提升能力去面對生活難題。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會耐心地傾聽孩子,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幫助孩子培養能力(憤怒管理,壓力管理等)。關注孩子能力成長的親子關係,才真正是在做家庭教育,也才真正有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鼓勵父母用「kidult」的心態跟孩子相處

  目前不少年輕人自稱「寶寶」,大學裡更是颳起一股過兒童節的流行風。針對這一現象,張怡筠認為年輕人自稱「寶寶」可能有兩個原因,一種是成年人內心的真實反映,真覺得自己還是個長不大的寶寶,逃避大人責任感的巨嬰心態。還有一種是暫時性抗壓的自我防禦機制。這時偶爾說句「寶寶心裡苦」,就能自我安撫一下,接著再繼續努力,這種做法可視為是一種健康的疏壓方式,沒什麼不好。

  英語中有一個詞「Kidult」(充滿了童趣之心的成年人)專門形容第二類人。張怡筠鼓勵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可以變成Kidults,鼓勵父母學會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如果adult的部分你做到了,然後又充滿童趣之心,我覺得那是最棒的狀態。」大人不妨在六一兒童節找回自己的童趣之心,找回容易快樂,容易驚喜的心情。找回童趣心境,也就找回幸福能力。

+1六一兒童節家庭教育情商童趣【糾錯】責任編輯:曹瀅 相關新聞

  • 海口觀瀾湖舉行兒童節公益晚會 (記者王黎剛)「歡樂六一?星耀未來」2017年「六一」兒童節公益主題晚會近日在海口觀瀾湖新城舉行,來自海口的500多位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共千餘人歡聚一堂,用歌舞、器樂表演等才藝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4個小時前
  • 快樂兒童節 友愛共相伴 這個六一,無論是杭州阿克蘇兩地孩子視頻見面還是省農科院專家為孩子們上趣味科學課,都以一種濃濃的情誼傳遞著人間溫暖。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友愛對於孩子們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六一兒童節禮物。 5個小時前
  • 中國兒基會聯合企業構建留守兒童關愛大數據平台 「北斗關愛新行動」——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31日在京啟動,這一公益項目將致力於構建留守兒童關愛大數據平台,實現社會公益資源有效對接。 14個小時前
  • 推薦閱讀:

    男生變帥其實很簡單!睡前堅持這3個習慣,1個星期初見成效
    經驗學習:Android開發中幾個有用的習慣
    這7個習慣,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受益終生
    一個好習慣可以讓自己享受一輩子
    有人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百萬富翁的生活習慣|界面新聞

    TAG:孩子 | 習慣 | 情商 | 身體 | 張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