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得到了什麼信號?又發出了什麼信號?

(圖片來自網路)

文|鄧璟

如無授權 本文謝絕轉載

編前:為最大可能保證本文的安全性,請原諒我不斷地插入官方消息源。如果您仍遇到無法閱讀的情況,請相信我已儘力了。

86歲的李嘉誠做了一個「世紀重組」的合併、重組、再上市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成立的公司註冊地由香港改到開曼群島。李嘉誠對大環境、大趨勢有著精準把握,過往多次有投資大動作後,金融市場都出現震蕩。他這次得到了什麼信號?又發出了什麼信號?

86歲的李嘉誠,在耄耋之年做了一個「世紀重組」的合併、重組、再上市方案。

新華社10日報道,1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長實)及和記黃埔(和黃)宣布業務合併、重組方案,兩集團資產最終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的新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與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長地),在香港上市。按照預計,這個方案將在2015年年中完成。

對此次世紀大重組,李嘉誠稱之為「集團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說,重組完成後有利提升股東價值。「最主要是股東不會吃虧……做完後,就會顯示兩間公司的真正價值大了多少。」

政客和商人的話,絕大多數時候都不要信,信就悲劇了。

這是一個信號。

作為香港首富和長達十幾二十年的亞洲首富,根據福布斯統計,他的個人資產有335億美元;根據彭博通訊社的統計,他的個人資產有282億美元。他的商業帝國遍及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僱員達到27萬人。由於驚人的賺錢能力,他有「超人」之稱。有報道說,李嘉誠對大環境、大趨勢有著精準把握,從窮困少年到「塑膠花大王」,從地產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騎士,從超人到新經濟的領袖,從管理大師到傳媒高科技弄潮兒……他幾乎從未嘗過「商業敗績」。

2013年11月底接受南方報業集團等採訪時,李嘉誠曾透露:不論幾點睡覺,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一定起床,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晚飯後,他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以前,他看新聞喜歡紙質版,iPad出來後就只看電子版了,現在用的是iPhone手機。他還喜歡看電影,且看電影時的「代入感」很強,每次都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隨著劇情起伏,「過他們的生活」。

記得一篇報道說,李嘉誠有個專門為他搜集信息的團隊,每天早上固定時間會把世界各地知名報刊電視的新聞摘要精華版交到他手裡。有報道還說,《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也在其中之列。

李嘉誠曾說:「(我)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而據熟悉李嘉誠的人士說,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他總是時刻在內心創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給自己提問,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長篇累牘先介紹這些背景,想表達兩個意思:1.除了政商人脈,李嘉誠掌控大量優質信息;2.起碼從過往經歷來看,他的決定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建立在充分信息並仔細研判後的謹慎決策。

順便提一下,李嘉誠2013年年底接受南方報業和財新傳媒專訪,是非常罕見地接受內媒採訪,背後有深意,這方面分析文章已有,請自行搜索。而他接受採訪的背景,是有傳言說他從內地和香港「撤資」,他當時稱傳言是「笑話」、「今天是我的一個反擊」。

按照李嘉誠接受南方報業採訪時的解釋:「集團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不管是在香港、內地還是外國,如果有價錢合理的地會繼續買,也可能會賣掉一些資產,或將資產上市,這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不過,據報道,在內地房地產市場中,從2013年7月高調宣布出售百佳後,到去年11月10日李嘉誠拋售39億元重慶大都會,算下來,短短一年多時間,李嘉誠已成功套現超過700億港元。

李嘉誠到底得到了什麼信號?讓他先是大幅縮減在內地和香港的投資戰線,轉而去抄底英國等歐洲國家,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又搞「世紀重組」,想把新成立的公司註冊地由香港改到開曼群島?

環球時報1月11日說,近年來,香港不時傳出李嘉誠撤資消息,認為他不滿以梁振英為首的特區政府。李嘉誠曾在2013年9月回應此傳聞稱,自己愛香港及國家,長實及和黃絕對不會變更在香港的註冊地點。然而,長和集團這次重組後,新公司的註冊地卻由香港轉移到開曼群島,變相遷冊。對此,李嘉誠9日否認有意撤資香港。他解釋說,將註冊地移去開曼群島是為方便做生意,並表示,過去10多年,香港70%至80%上市公司到開曼群島或海外註冊,其中包括內地民企及國企。(請注意,環球時報的報道回應了加色字體的第一句傳聞,未回答第二個逗號後的那一句傳聞)

事實上,香港傳出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2013年第17期、綜述類做得非常出色的新聞雜誌《讀天下》,曾以《李嘉誠也說「不談政治」》為題對相關細節做了分析解讀(全文請大家自己搜索,這裡是節選),請點擊下圖閱讀。

2014年9月2日外媒一篇報道,也提到了一些細節(如下圖)。

大概10多天後,事情開始發生變化,請看以下4張截圖,特別留意劃線標明、註明的刊發時間。

最新的一篇有關於此的報道,來自2015年1月10日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李嘉誠接受它採訪時說了一句話:「(****)方案必須向前邁出一步,否則,所有香港人,包括我,你和我都將成為大輸家。」(完整版本請自行搜索,下圖為簡版)

1月11日的《環球時報》還援引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的話說,李嘉誠旗下的長實與和黃,近年不斷出售資產,再加上這次重組,讓人覺得他可能對香港有少許意興闌珊,有淡出香港的考慮,這次可能只是淡出的第一步。關焯照說,需要留意未來長和會否再更改上市地點,也要關注其他華資財團、大家族是否會效仿李嘉誠的做法,將公司註冊地改為外國。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則認為,長和遷冊的其中一個原因相信與香港的政治風險愈來愈大有關。不過,香港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張華峰說,公司註冊地並不重要,是否在香港投資才最重要,而李嘉誠此前已經承諾不會減少在港投資。

《環球時報》還援引香港網路媒體「852郵報」的評論說,李嘉誠把新公司註冊地點由香港改為海外,令人聯想到怡和洋行走過的路。怡和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早在清朝時已從事與中國貿易,對香港早年發展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84年3月28日,正值香港前途談判時期,怡和洋行突然宣布建議把怡和控股公司的註冊地點由香港改為百慕大。當晚倫敦港股即大幅下跌至一度停板,怡和及置地股價下跌約1成。翌日恆指收市大跌5.8%。

而香港《明報》網站分析說,開曼群島屬於英國領土,李嘉誠在開曼成立長和,日後若遇到官司,香港可能對長和沒有司法權力,最終審核權由香港終審法院變為英國最高法院。李嘉誠此舉似乎是未雨綢繆,為日後發生的事情做準備。至於日後發生何事,會否涉及官司,抑或進一步賣產,市場眾說紛紜,沒有結論。

這樣看下來,李嘉誠一連串動作背後,到底得到了什麼信號,可能比較清晰了。

那麼,李嘉誠最新的「世紀重組」又意味著什麼呢?

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12日援引李嘉誠在新聞發布會的說法稱,對於撤資問題,「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為了做生意方便」,是為平衡風險及可更靈活向股東分派,礙於香港公司法條例,分派方面會有限制,只有在開曼群島註冊,才可完成此次重組。長實公司秘書進一步強調是涉及技術問題,重組先要令長和系合併,然後以長實換取長和新股,再派長地股份,於香港註冊會完全派清集團資產,地產項目亦無法並拆,不在開曼註冊無法做到。

這篇文章也注意到,李嘉誠在投資界一向眼光獨到,過往多次有投資大動作後,事後金融市場都出現震蕩,李嘉誠被證明有「先見」。如1987年股災前集團大供股及1997年於亞洲金融風暴前進行大重組等,令其領導的長和系不但避過風險,甚至在市況低潮時入市。2000年,李嘉誠又成功「賣橙」,將和黃旗下歐洲電訊業務Orange(橙)出售套現千億港元。同期又將香港電訊業務分成和記電訊和Tom.com上市,集資後不久網路泡沫爆破。

文章自問自答,此次李嘉誠把地產打包,是否預示香港地產已到頂了?李嘉誠近年來賣出不少香港和內地資產,是否對兩地發展失去信心?李嘉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非常明確的,他表示,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屬強勢貨幣,「中國近代史內,從未有現在般好,內地再多些機會,一定會多做些,香港市場亦是一樣」。李嘉誠的接班人、長子李澤鉅則補充說,這次重組把加拿大的能源公司資產拿進香港,這不是體現信心嗎?

文章還說,在商言商,目前香港財經界主流分析認為,此次長和系重組,只涉系內公司資產的轉換,沒有供股或任何融資,也沒有對外售賣資產,相信只為確實反映系內公司的實質價值而已。投資機構更多討論的是李嘉誠還將有哪些重組活動,畢竟,長實、和黃非地產業務的股權結構仍相當複雜,或許會有後續的重組動作。

這麼長篇照搬照抄過來,的確非常難讀。不過,考慮到是新華社主辦的報紙,能說到這份上已經不容易了。

說直接和簡單一點:商業大亨已敏銳嗅到了危機,給自己系好安全帶、鋪好路了。

做了那麼多年首富,還喜歡看書報看電影,且有很強「代入感」,他可能非常了解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們的命運。

這些「斯基」曾是俄羅斯首富。

對,曾經。

The End

【參考資料】除文中已列出和標明,印度Business Standard、美國UPI通訊社、彭博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

推薦閱讀:

最全年底大掃除攻略,你一定用得到
句句精華:孤獨, 不一定不快樂;得到, 不一定能長久
在職場中如何做到心態平衡:比如別人付出的少,卻比我得到的多,還有看見一些玩奸詐的人自己心裡看不慣,看到別人受寵,自己心裡不甘,而且我自己做得並不差??有時候不知道如何看待,如何對待這些那些的不公平?、
人生:得到需要的,是福;貪求過多的,是累!
你還在聽流行歌曲嗎?快看自己是否得到佛的加持

TAG:信號 | 李嘉誠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