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緬甸災民 圖:救助站里的人
由於政府救助力量十分微薄,國際援助面臨諸多障礙,緬甸災區的百姓唯有依靠民間互助和投靠寺廟,而這些相對於龐大的受災群體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目前的救援無法不令人擔憂:如果情況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對於緬甸風災的倖存者來說,由此遭遇的人道主義災難,或將不亞於天災本身。 政府的微薄救援 仰光,萊達亞工業區阿墩村小學前的水泥路上,37歲的參吳住在政府臨時搭建的帳篷里。他是阿墩村人,整個村子一共有三千多戶人家,5月2日的風災使得超過兩千家房屋被風颳走,片瓦無存。此前一天,參吳的妻子產下他們的女兒,由於這場強熱帶風暴的關係,雖然這個小女孩還沒有取名字,但已經有人開始叫她「納爾吉斯」。 政府給村民們搭建了30座一字排開的帳篷。記者看到,帳篷里家徒四壁,每戶不過一鍋一碗。即便如此,這少得可憐的帳篷對於眾多失去家園的村民來說,遠遠不夠,更多的村民只能臨時寄居在寺廟和學校里。 村民們說,5月10日,緬甸政府領導人來此視察,藉此機會,每戶居民領到了一升米。在此之前,風暴過後,整個村子的所有村民共得到了120袋大米,這是政府唯一的支援,早已經分配吃光。 「我們有時有食物,有時候沒有。」參吳的妻子瑪叮叮優說。這也是所有村民面臨的困境。 這是政府所有21所救援營地中的一所。由於每個帳篷只能居住6人,這些所有的救援營地不過僅僅能解決四千多人的住宿問題。而據聯合國人道救援機構的估計,遭受風災的緬甸有超過150萬需要救援的災民。也就是說,政府的救援杯水車薪。 由於位於仰光的郊區,這裡的交通相對便利,救援也較容易抵達。5月8日,美國駐緬甸高級外交官維拉羅薩說,在風暴的登陸地——伊洛瓦底省三角洲地區,風暴之後還未接受任何外界救援。目前,包括西南角的海濟島(Haigyi)在內,部分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的災區目前仍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 普遍的民間互助 5月11日上午,一位來自仰光的華裔來到營地,給災民分發炒米粉,這成為了他們當天的食物。 緬甸人把這種救助行為稱為「做功德」。作為普遍信仰佛教的國家,緬甸普通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圍繞著功德(kutho)。他們相信因果報應,認為人生可以輪迴,而積功德通常是通過舉行宗教儀式和做好事。
瑪叮叮優說,當有人做功德時,他們就有飯吃;而如果當天沒有做功德的人,他們只能互相之間借錢借米,以渡過難關。 飲用水非常緊張,他們要到半小時路程以外的一個湖中挑水來喝,但被風暴襲過的湖水並不幹凈。村民們說,很多小孩已經開始拉肚子。但是沒有辦法,這已經算是比較乾淨的水源。 5月的緬甸熱浪襲人,蚊蟲遍生。帳篷里悶熱無比,出生不過10天的小女孩,身上因為蚊蟲叮咬,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紅瘢,但這對父母對此卻無可奈何。 11日下午,正逢仰光一家機械廠來做功德,每家人可以分到3公升大米。來做功德的女士介紹,他們一共採購了二百多袋大米,打算去多個難民點分發。 雖然政府提供的救援不多,但幸運的是,在這個難民點,兩天之內有三撥來做功德的人,難民們的生活也得以勉力維持。 從仰光到昆千貢,整個路邊站滿了村民。一路上不斷有開車的人在分發食物和水。「遇到了天災,這是有錢人做功德的好機會。」當地村民介紹說。 更多的團體也出來捐款捐物,有的是通過政府,有人則親自將物資分發給災民。5月8日,包括緬甸華人慈善總會和華商商會在內的十四個華人團體召開會議,商議對受災的華人提供援助,並為緬甸政府提供捐款,當天會上即募得初步意向捐款約七千萬元緬幣。「博愛慈善救援會」發起人尹茂策則希望,能將募集到的所有物資,親自轉交給最需要幫助的災民。 寺廟成救援主體 在昆千貢(kungyangon)馬吉村,僅村子中的達亞瑪寺,就收留了九十多家失去家園的難民。而在緬甸,失去家園的難民,在沒有政府的救援下,紛紛湧進家園附近的寺廟和學校,遮風避雨尋求庇護。 當地人說,緬甸有個說法,看哪個村子有沒有錢,要看村中的寺廟修得怎麼樣,香火旺不旺。在緬甸,男性一生中一般要剃度兩次,到寺廟進行短暫的僧侶修行。5-15歲之間是作為沙彌,20歲後則作為比丘。幾乎所有的男性都在20歲之前接受剃度,這將為整個家庭積累大的功德。 有錢人為做功德,對寺廟的供奉會很多;平時政府也會給寺廟一些支持。而無論貧富,大家在平日,都會全力供奉寺廟。因而在風災中,雖然民舍倒塌嚴重,但寺廟大多倖存。
達亞瑪寺主持沙亞多·吳耶瓦達說,在緬甸,寺廟本身就被人們看作孤兒院和養老院,這裡寬敞安全,所以成為難民的容身之所。 他說,目前,寺廟的食物雖然較為緊缺,但仍然可以勉力維持。一些米商將被洪水淹過的大米送過來,這些大米成為難民的食物,煮出來的米飯雖然會有味道,但大家一起食用,希望能一起渡過難關。 他提到,風暴初期,前來避難的小孩子們全身濕透,渾身冰冷。按習俗,平時僧侶的袈裟並不允許被常人觸摸。但那時候,僧侶們都將自己的袈裟脫下來,全部給小孩子蓋上,給他們取暖。 為什麼受到災難的緬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寺廟,而不是政府?沙亞多·吳耶瓦達認為,超過87%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他們相信因果輪迴,認為這一輩子積功德,下一個輪迴才會圓滿。平日,他們會將所有心血和大部分收入用來供奉寺廟,這是因;而有難的時候,自然會想到來寺廟避難,這是果。 另一方面,吳耶瓦達說,寺廟寬敞,有安全感。另外,雖然寺廟的糧食也少,需要外界的援助,但是在寺廟裡,有鹽就大家一起吃鹽,有米大家就一起吃米,不像在政府那裡,會有層級和厚薄,因而沒有平等的氛圍。 他還認為,平常在家中,無論貧富,遇到困難便是一起承擔,互相依靠;而在政府那裡,會有陌生感,不如在寺廟裡眾人之間親近。 「和尚的心胸寬廣無私,來去無牽掛,會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與人分享。大家遇到困難,自然會想起寺廟。」沙亞多·吳耶瓦達說。 受阻的國際救援 從壁磅往南,乘船順伊洛瓦底江支流而下,這一帶是著名的水產養殖區,人口密集。風災過後,兩岸村莊無一倖免,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幾乎成為無人區。一路上,不時可見數十噸的鋼鐵巨輪被掀到岸上,目不暇接的屍體浮在水上、掛在岸邊、蜷曲在樹叢里,風災十多天後依然無人清理,情形慘不忍睹。 高溫下,大多數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帶過濾物質的雙層口罩也無法阻擋陣陣異味。雖然無力完全清理,但緬甸政府依然拒絕了他國救援組織的人員支援。5月5日,風暴之後,緬甸軍政府請求聯合國提供緊急救災援助,以緩解熱帶風暴給緬甸造成的嚴重災害。 而就在當天,美國國務院稱,緬甸政府拒絕了美國提供的援助。一個背景是,2003年5月,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負責人昂山素季第三次被緬甸政府逮捕後,歐美國家立即對軍政府進行制裁。
在同緬甸軍人統治者進行了漫長談判之後,5月12日,緬甸終於作出讓步,接受了來自美國的救災物資。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6個國際組織向緬甸緊急提供了救災物資。 然而,政府仍然拒絕為大多數外國援助專家發放簽證,堅持說這個長期孤立的國家有能力自行發放救助。 即使是長駐緬甸的聯合國救援組織,要將救援物資送往災區,也面臨重重障礙。他們只能將物資送到受災相對較輕的城鎮,而不能直接送到村莊。一路上,軍政府設置了重重關卡,許多前往救援的民間車輛被迫退回。 聯合國一救援組織官員私下裡對記者透露,閱讀緬甸官方報紙時,只要是沒有提到政府在救援的地方,那裡便沒有任何救援。 尹茂策說,風災過後已十天,政府雖然自身救援緩慢,但反而又設置了眾多障礙,阻礙國際救援組織和民間救援進入。 「這或者涉及到政府的尊嚴問題,自身能力有限,卻不願讓別人插手。」尹茂策認為,緬甸政府的另一層考慮可能在於,軍政府不希望外界的介入對自己的政權產生影響。 但目前的救援無法不令人擔憂:如果情況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對於緬甸風災的倖存者來說,由此遭遇的人道主義災難,或將不亞於天災本身。 緬甸風災:災後面臨更大危險 5月2日緬甸風災發生,導致重大傷亡,但更大規模的災難極有可能出現在災後:災區被多重封鎖,國際救援難以進入,物資發放緩慢,外界難以獲知災區真相。災區的倖存者們,面臨食品短缺、疾病等極為嚴峻的生存威脅。 汽車駛出仰光後,經昆千貢(Kungyangon)、代德耶(Dedaye)至壁磅(Pyapon)、博葛禮(Bogali),公路兩邊為茫茫水面覆蓋,幾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一路上不時有陣陣惡臭傳來,這是死神掠過後的氣息。 從博葛禮乘船沿水路而下,風暴過去十天後,岸邊漂浮的屍體依然目不暇給,隨行的翻譯不忍直視。岸上,偶爾可見的居民表情木然,無助地等待遲遲未來的救援。
5月2日至3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由西至東,以192公里的時速橫掃緬甸,東方糧倉頓成澤國,剩下一片廢墟。洪水淹沒面積達到5000平方公里,受災人數估計已達2400萬,這是緬甸總人口的近一半,釀成這個東南亞國家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緬甸軍政府面臨執政以來的又一次嚴重考驗。政府宣布仰光、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倫邦為重災區。截至目前,官方公布死亡數字近3.2萬人,另有近3萬人失蹤。但這一數字受到國際上的普遍懷疑,人們認為,死亡人數已接近10萬人。 而關於救援的現狀令人擔憂,災後的衛生防疫更引人關注。有關組織警告稱,如果救災不力,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至50萬——這個數字將大大超過印尼海嘯的死亡人數。 無效的氣象預報 在昆千貢卡瑪卡路村,5月2日深夜11點時,大多數人已經入睡。 17歲的少年昂提度注意到屋外起了很大的風,房子搖搖欲墜。他把前、後門打開,以為這樣能避免草、木搭成的吊腳樓被吹倒。但開門後發現大水隨之而來,房子馬上被風浪席捲而去。 「我什麼也看不到、聽不到。」昂提度說,黑暗中他抱住一棵海底椰樹,使勁往上爬,最後一直爬到10米高的樹頂。隨風裹挾而來的大水有三米多深,其他人反應不及,全部被水沖走。 直到第二天早晨,大水才慢慢退下,在樹上呆了一夜的昂提度從樹上滑下,游泳回到家中,但整個房子已不見蹤影,平地上看不出任何痕迹。 在這個夜晚,昂提度失去了爸爸、媽媽、妹妹和三位表弟表妹,六個人至今沒有任何消息。另外,他在風暴中受傷的叔叔,在送往仰光後也不治身亡,成為這場災難中失去的第7位親人。萬幸事發時他的姐姐在仰光躲過一劫,目前兩人相依為命。 「我不知道會有這樣一場風暴。」昂提度說,卡瑪卡路村靠蠟燭照明,沒有通電,沒有電視和收音機,他們沒有獲得關於這場風災的任何預報信息。而村長也沒有接到提前疏散村民的通知。 不僅僅是卡瑪卡路,從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到最西南角的雷特島(Late),人們都沒有把這個預報放在心上。
昆千貢,達亞瑪寺。寺廟主持沙亞多·吳耶瓦達說,他注意到了當天下午電視中的預報,但政府並沒有警告風暴的嚴重性,他們無法判斷這次災難的破壞力量,所以並沒有做任何準備。 「村子裡有九十多歲的老人,他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風暴。」吳耶瓦達說,村子裡數百人無家可歸,只好暫時擠在小小的寺廟中。 「納爾吉斯」是40年來第一個在緬甸登陸的強熱帶風暴。世界氣象組織證實,緬甸氣象與水文局4月27日開始發布「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預告,但人們普遍忽略了這一消息。包括政府在內,並沒有採取任何提前疏散的準備措施。 「緬甸貧富懸殊,在鄉村,80%以上的房屋是簡陋的草棚,在強大的風暴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仰光一位僑領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轉眼之間,「東方花園」成為了人間廢墟。 真相不可抵達 5月10日,記者乘車從仰光市往昆千貢市一路上,兩旁房屋已被盡數損毀,常年往返兩地的司機介紹說,道路兩邊埋葬有眾多的罹難者。事發後第一時間,政府派出大量軍人對要道附近的田野進行了仔細清理。 「我的家人們恐怕再也找不到了。」昂提度說。村民介紹,事發後,軍政府組織人將能運走的遇難者遺體運到一起集體掩埋,不能運走的則就地掩埋。而在集中掩埋的地方,有專人把守,任何人都不能靠近。 也就是說,即使再努力,昂提度甚至不再可能見到親人們的遺體,他們已經不知被掩埋在了哪裡的田野中。他成為了真正的孤兒。 「我想念他們。」昂提度說,有時吃飯時他會一個人哭,想起以前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的日子。 目前,交通要道附近已很難獲知真實的受災情況。尚未清理的地區則被設置了多重關卡,被嚴格限制進入。5月10日傍晚,記者抵達此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伊洛瓦底省博葛禮鎮。入城前的關卡處,記者受到軍方的盤問,最後被拒絕進入。 2004年12月,緬甸海嘯的真實報道就曾在仰光受阻。這次風災,事件幾乎重演,各國媒體需要克服種種困難,突破各種封鎖才能到達災難核心區。
不僅僅是記者,眾多的國際救援組織乃至緬甸的個人援助者也被阻擋在外。緬甸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長吳梭達說,感謝聯合國和世界各國政府向災民捐助救援物資,但他重申,本地機構將負責救援行動。 5月12日,在仰光,調度緬甸救災物資發放的負責人吳單吾(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願意接受國際所有的物質援助,但不接受外國救援人員的到來,也不接受任何個人前往災區發放救援物資。 來自緬甸官方的統計稱,風災造成的死亡數字近3.2萬人,另外近3萬人失蹤,但這一數字遭受質疑。 「僅僅在博葛禮,我路過的六百多個村莊,大多數被毀掉,倖存者不及三分之一,粗略估計,這就已經接近了政府公布的數字。」尹茂策說。他是仰光一名成功的華裔商人,同時是緬甸紅十字會永久成員。風災過後他發起成立「博愛慈善救援會」,募集到大量食物和藥品,得以進入核心災難區,將物資直接發放到難民手中。 「在一個近400人的村莊,我問有多少人倖存下來,得到的數字不到50人。」尹茂策認為,死亡數字遠不止政府公布的數字。 而來自緬甸紅十字會的信息表明,緬甸西南角的海濟島已經全部被洪水淹沒,整個小島近萬居民幾乎沒有生還希望。 尹茂策平時交遊廣闊,和政府有良好的關係,這使得他的組織成為唯一突破關卡進行救援的民間組織。饒是如此,他還是被政府叫去談話數次,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經過同意」。他同時被政府警告,不可以上電視、報紙,以及向外界提供他知道的信息。 一次租船前往災區運送物資的過程中,數小時航程里,他看到,河面漂浮的屍體連綿不絕。 「事情為什麼會糟糕成這個樣子?」尹茂策說,「良心已讓我無法平靜生活下去,我已經決定把一切都放到救援里去,死掉的人已經沒有辦法了,活著的人一定要盡量救下來。」 救救災民 吳單吾對記者說,因為緬甸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救援,所以在交通運輸和物質發放上,並沒有什麼困難,他們可以用車、輪船和直升飛機,將物質發放到所有災區;而由於受災最重的伊洛瓦底地區是傳統的產糧區,所以也不缺大米。他們目前缺乏的是帳篷、支架等物資。
但和官方的說法不同。「我們看到,有些地方,連一粒米的救援也拿不到。」尹茂策說,一些村莊全部被毀,而少數倖存者無處可去。 他說,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救援物資,都由軍人發放,但在最嚴重的村子,發下去的物資「少得可以忽略不計」。他看到博葛禮的一處救援點,上萬片石棉瓦和上千桶水,在軍方手中多天卻沒有分配。 聯合國人道救援工作機構發言人理查德·霍西也提到,目前,在需要援助的150萬人中至少還有2/3沒有獲得援助。他還警告說,數以千計的屍體浮在水面上,對倖存者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威脅。如果救援工作再不能順利展開,恐怕會有數目相當的人死於災後的疾病。 「這裡海水淹過,水源變咸已經無法飲用。有的倖存者有米沒有水,只好嚼生米,是被水泡過的糟米;沒有乾淨的水源,很多人只能喝髒水。這種狀況如果不加以改善,後果不堪設想。」尹茂策說。 他提到,他們組織的物質也有限,不能保證分配到探望點的每個災民。有時候一顆糖果,都要分給好幾個人,因為糖果能給人體提供能量。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緬甸的氣候時而暴雨時而酷熱,也會對救援行動和災民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由於缺少食物和住所,(緬甸)災區人的抵抗力也正在不斷減弱,目前緬甸的飲用水很多已經被人和動物的糞便污染。」樂施會東亞地區負責人莎拉·艾倫蘭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前的情況很容易造成霍亂、傷寒、痢疾等疾病的傳播,除了水源被洪水污染外,公共廁所外溢的糞便也漂得到處都是。 「所有會引發霍亂和痢疾的誘因都已經齊全。」艾倫蘭德警告。 尹茂策發現,在博葛禮的醫院,很多人已經開始上吐下瀉。「我們只能儘力告訴政府,如果不及時遏制,將有發生瘟疫的可能。」 目睹此景,尹茂策發出「救救災民」的呼聲:「我見到每一個認識的人,都會號召他們捐助,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救下有可能活下去的人,不然,就真的沒有機會救他們了。」他擔心的是,災民們每天日晒雨打,在缺乏食物藥品的情形下,如果再得不到及時的救援,這些天災的倖存者也會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