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成立與馬新分家

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在馬來亞宣布獨立的同一天,一個由勞工黨及人民黨聯合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線宣告正式成立。它是馬來西亞政治史上,第二個不依循種族政治思想組成的政治組合。 這個以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理論為基礎的左翼聯盟,企圖在馬來亞的民主政治領域裡扮演其重要角色。一九五九年大選,社陣取得可觀的成就卻不能把它的影響力伸展到全國各地城鄉。它的組織成分及立場,使它被馬來社會錯認為是一個非馬來人所壟斷的種族政黨。 一九六一年初,政府推行國語月運動,獲得熱烈響應。從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間,在馬來西亞概念的實踐過程中,華族社會更具體顯現對馬來西亞的政治認同與不二效忠。 《馬華公會黨史》指出,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七日,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新加坡正式提出馬來西亞的政治新概念。圖以通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沙巴、砂朥越及汶萊的合併,為本區域帶來政治經濟的穩定及繁榮。東姑是眼見馬共在半島的活動造成威脅。希望通過一個包括新加坡及北婆三邦的馬來西亞,平衡國內各族人口差異,並更有效地應付共產主義的威脅。在新的憲制安排下,使新加坡及北婆三邦獲得獨立。 新加坡自治邦總理李光耀,首先發表聲明贊成並支持這個建議。 經過幾番外交的商談,除汶萊外,馬來西亞、新加坡、沙巴及砂朥越終於達致協議,同意共建馬來西亞。 但是這個計劃卻遭到各地左翼陣營的反對,包括馬來亞的社陣與新加坡社陣,認為這是英國「新殖民主義」的陰謀。連鄰國印尼、菲律賓及有關地區內的左翼分子,也認為這是大英帝國新殖民地主義的借屍換魂,以繼續他們在本邦區域的經濟剝削與政治榨取。 印尼蘇卡諾政權,甚至不只在政治上採取對抗,而且還進行軍事挑釁,侵犯馬來亞。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汶萊武裝叛變失敗,實際上是印尼公開向馬來西亞概念進行挑戰的前奏曲。它的先遣部隊登陸柔佛沿海地區,使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團結一致聲討外敵。全馬華人更以實際行動表現愛國精神,並且踴躍參加志願義勇軍及民防部隊等,以在必要時刻為國家獻身抵禦外侮。 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六日,在有關國家及地區領導人的一連串會議與協商以及英國的首肯,並經聯合國民意調查團鑒定下,馬來西亞聯邦計劃終於排除萬難下成立。惟印菲兩國仍一意反對。印尼與大馬外交關係斷絕,並加緊對馬來西亞進行侵略政策,要【粉碎馬來西亞】,頻頻侵犯大馬領空與疆土,使大馬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進入戒備的非常時期。在國家面臨危難時刻,華族社會更顯示了愛國的同仇敵愾,熱烈舉行群眾大會、愛國示威遊行、抗議印尼軍事擴張主義的侵略,伸張正義。 馬印兩國「軍事對抗」的緊張局勢,一直延續到一九六六年六月印尼總統蘇卡諾在一場軍事政變中下台後方告結束。 馬來西亞宣告成立後的第二年,即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舉行了聯合邦第一次全國普選,國會的總議席由原有的一百零四席,增加至一百五十九席,以容納東馬及新加坡的代表。西馬半島席位數目則保持不變。 這次大選的主要課題是馬印對抗,社陣由於某種程度上支持印尼對抗,失去多數華人的信賴,而聯盟作為唯一能夠提供團結的聯合陣線及穩健政府的政治組合,在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在西馬一百零四席,聯盟贏得了八十九席,達總票數的五十八點三巴仙。在面對李光耀人民行動黨的猛烈宣傳攻勢及社陣思想路線挑戰下,馬華公會在三十三席競選中贏得二十七席,達選區票八十一巴仙。總的來說,聯盟政府已成功地在馬印對抗聲中,贏得一九六四年的大選。這場大選也成功阻止了印尼的陰謀及破壞行動,保證了華巫二大民族間的和諧關係。 新加坡在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正式與沙巴及砂朥越加入馬來西亞。不過它仍擁有相當廣泛的自治權。當時的新加坡在未獲獨立前是由贏得一九五九年五月大選的人民行動黨掌政組織新加坡自治邦。人民行動黨的黨章以反對殖民主義為主要目標。加入大馬後,該黨領袖自信它所推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政策,可以獲得大馬半島華人的支持,並且更進一步取代馬華成為華人的唯一政治代表,進而逼使巫統放棄馬華轉與人民行動黨結盟。故此人民行動黨領袖處處打擊馬華領導層,並屢次聲言要把馬華逐出聯盟,並取代之。馬華公會的高層領袖,對人民行動黨的一再威脅與破壞感到憤怒,並召開會議討論及研究對策。討論的結果是馬華也要派人到新加坡協助新加坡人民聯盟對抗人民行動黨政權,圖以扯李光耀後退使之減少在半島的破壞行動。 從一九六二年起,馬華派了十多名幹部前往新加坡長期駐紮,與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對抗。 一九六十三年杪,新加坡大選,六十二席中,人民行動黨贏得三十七席,再度執政。顯然,馬華幹部在新加坡的活動,成效不大。而這時,人民行動黨的活動已擴至半島各地而成為全國性政黨。并力圖實現代替馬華在聯盟中的地位的目標。人民行動黨在馬失敗原因: 一九六四年西馬半島舉行普選。人民行動黨推派象徵性候選人在馬來西亞主要城鎮競選,以激烈的種族性口號,企圖在馬印對抗聲中,贏得席位,不過大選結果,參選的九個選區中,人民行動黨只獲得一席。 人民行動黨的失敗,可說是敗在種族性政治環境之下。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是一個多元種族政黨。但一進入半島政治環境,並與馬華公會競爭,它不得不演變為種族性的華人政黨,它直接涉入國內種族政治,也在巫統馬來領導層中,引起恐懼。因為在這之前,後者在新加坡的大選中,失去三個傳統的馬來選區。 大選的結果,令李光耀放棄取代馬華的策略,他直接向巫統領袖東姑獻議聯盟與人民行動黨的聯合政府,並以鞏固馬來西亞政治穩定作為理由,但不被接受。巫統領導層公然拒絕人民行動黨的提議而堅決支持馬華公會,使李光耀的政黨被逼而改變策略,轉而高談與反對黨合作。他們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個口號要求馬來西亞憲法上規定的國會民主制度應發揮充分作用,允許人民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宗教等課題提出他的觀點和批評。 對於李光耀的這口號及主張,巫統並未貿然做出反應。另一方面,東姑對李光耀的策略反應則是繼續與馬華公會合作。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一個包括西馬、新加坡、沙巴與砂朥越四地區的大聯盟組織宣布獨立。大聯盟強調非種族主義政治對穩定多元民族國家政體的重要性。它認為所謂非種族主義既是通過集體協商和合作方式而達致的種族和諧諒解。這時,人民行動黨也在半島採取積極行動。它聯合西馬的民主聯合黨和人民進步黨以及東馬的人民聯合黨與馬真達黨(Party Marchinda),在同年五月九日成立了一個「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Malaysia Consolidation Covention),提出聯合各民族人民爭取實現一個民主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鬥爭綱領。 反對黨聯合陣線「團總」的成立,並不能緩和種族緊張,反之使人民行動黨與聯盟即中央政府的關係更加惡化。人民行動黨的言論,被視為是對馬來西亞政體和憲法條文的挑戰。 一九六五年巫統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巫統領袖指責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破壞馬來西亞的種族和諧,並要中央政府採取行動對付李光耀。當時種族關係惡化,新加坡也發生了嚴重的種族衝突事件。同年八月五日,東姑阿都拉曼從英國歸來,致函新加坡副總理杜進才(人民行動黨主席)表示在當前局勢下,「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是最好的解決途徑」。 同年八月八日,東姑與李光耀作最後談商,同意避免種族糾紛,新馬分家。 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 反對黨聯合陣線團總,當然也將就此「胎死腹中」。而吉隆坡的人民行動黨,也就易名為民主行動黨(Democratic Action Party)。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買房申請貸款流程有哪些?
馬來西亞,亞洲四小虎,旅遊佳地
熱浪島已開島,在北緯5° 去數那浪花一朵朵
投資狗帶你看世界之馬來西亞系列——最美海港波德申
【引用】華人組成峇峇社會 - 檳城大特寫 - 馬來西亞檳城討論區

TAG:馬來西亞 | 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