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編輯詞條多義詞 參與討論(9條)

所屬分類: 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 世界建築 世界自然遺產 世界風景名勝 中國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佛教 地理 建築 文物 河南 石窟

目前沒有摘要,馬上添加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河南人民的寶貴遺產、也是中國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龍門石窟2000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河南省第一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以距離大城市近,周圍交通發達便利,所在地氣候宜人,文化積澱豐厚,適宜於旅遊著稱,是中國最著名的旅遊點之一。

目錄 [隱藏]
  • 1 概況
  • 2 地理位置
  • 3 歷史沿革
  • 4 文化遺產
  • 5 文物珍藏
  • 6 旅遊資源
  • 7 景區服務
  • 8 名家評論
  • 9 精彩圖片
  • 10 參考資料
  • 龍門石窟-概況

    龍門石窟

    中文名稱:龍門石窟

    英文名稱:Longmen Grottos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龍門石窟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龍門石窟-地理位置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歷史沿革

    分布密集的石窟

    (一)龍門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篤信佛教的孝文帝遷都的同時,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也轉移到洛陽來,他組織修建僧廟、寺院。在此前後還在洛陽以南的龍門伊水兩岸,一山開窟造像,由此一個神奇大型石窟群,龍門石窟開始創建。 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龍門石窟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六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藝術寶庫,被譽為世界人類文化的遺產。 從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到孝明帝時期的三十五年間,是龍門開窟雕造佛像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一時期開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龍門的西山上,約佔龍門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陽洞、賓陽三洞、藥方洞等十幾個大中型洞窟。

    古陽洞內的釋迦牟尼

    在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的就是古陽洞,它開鑿於公元493年,而在中國歷史上,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一年。 古陽洞位於龍門西山以南。窟內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釋迦牟尼,南壁的大龕是釋迦多寶並坐佛,在佛教中又稱「二佛並坐」。南北兩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龕,每列分別為四個相互對稱而又富於變化的大龕。

    其中一座大龕的龕楣上雕刻著一套完整的佛傳故事,表現了悉達多王子成道的過程。 古陽洞中大小列龕多達數以百計,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龕上圖案的裝飾也十分精美華麗,嚴謹完整,豐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們所奉獻的,每尊佛像上都記載著敬奉者的祈願經過。從這些造像銘中可以看出,古陽洞是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時期開鑿的主要洞窟還有賓陽三洞:賓陽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兩邊各有兩個弟子和菩薩侍立,左邊是迦葉和文殊菩薩,右邊是阿難和普賢菩薩。佛和脅侍面相都清瘦略長,衣紋摺疊規整而稠密,體現了北魏造像的藝術特點。 賓陽中洞頂上雕蓮花寶蓋和十個迎風飄拂的伎樂供養天人。洞口的內壁兩側是大型浮雕,分為《維摩變》、《佛本生故事》、《帝後禮佛圖》、《十神王象》四層。龍門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禮佛圖,以賓陽中洞的為最佳,但是已經被盜往國外。

    在北魏晚期還開鑿過一些很有特點的洞窟,如蓮花洞、火燒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藥方洞,藥方洞因其洞窟內刻有大量古代的藥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藥方,還能治療現代人所說的疑難雜症,比如治療消渴,也就是糖尿病。這些藥方比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還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陽龍門開窟造像活動的終結是以賓陽中洞的停工為標誌的。隨著北魏王朝的滅亡,龍門石窟的開鑿趨於衰落,沉寂了將近一個世紀,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從開國到盛唐的一百年間,龍門石窟迎來了歷史上開窟造像的第二次興盛時期。

    這一時期開鑿的石窟按時代先後大體自南而北,集中在龍門的西山,到了武則天時期,一部分才轉移到了東山,約佔龍門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龍門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大像龕等。 唐代開鑿的第一個洞窟是位於龍門西山北端的潛溪寺。這時正是中國佛教「凈土宗」建立的時期。 唐代開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達到了鼎盛。雖然石窟造像屬於佛教藝術,但它跟政治緊密相連。從龍門許多唐代石刻造像中,還可以窺見武則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寶座的蹤跡。

    萬佛洞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專為唐高宗、武則天做「功德」而開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宮廷內道場供奉者智運等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體為唐高宗及武則天發願雕造的。 在武則天當皇后期間,特別迷信彌勒佛。為此,她在龍門廣造彌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萬五佛洞、極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彌勒佛為主尊的洞窟。

    彌勒佛

    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要數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了。奉先寺位於龍門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個南北寬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龕。這裡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鑿石而成。 奉先寺的主尊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的名字,也是對佛真身的尊稱。大佛通高十七米多,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經中,盧舍那是佛在顯示美德時的一種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是唐高宗及武則天親自經營的皇家開龕造像工程,工程設計和施工是由高宗親自任命制定。為此,武則天曾經與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錢二萬貫」。而當地更是傳說盧舍那大佛就是武則天的化身。盧舍那佛被賦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豐腴飽滿,修眉細長,眉若新月,眼瞼下垂,雙目俯視,嘴巴微翹而又含笑不露,她莊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傳說,唐高宗上元年除夕,時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則天親自率領文武朝臣駕臨龍門,參加主佛盧舍那的開光儀式。 龍門石窟在唐代的造像與北魏比較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唐代的造像題材中彌勒佛的造像數量僅次於阿彌陀佛,釋迦卻顯著減少,菩薩中以文殊、觀世音為最多。

    龍門石窟的雕刻

    (二)藝術成就在藝術上,唐代的圓刀代替了北魏平直的刀法,佛像衣紋更加流動飄逸,力士夜叉渾身肌肉突起,即符合解剖的原理,又適當加以誇張,充滿雄強的氣勢和向外迸發的力量。它們在借鑒外來雕刻的同時,還吸取了中原地區傳統藝術的手法。 龍門石窟開鑿的第二個高潮結束於公元705年前後,這一年武則天退位,同年去世,龍門石窟的彌勒造像也就日見絕跡了。而龍門石窟的輝煌歷史,也伴隨著彌勒神靈的消失,從絢爛的頂峰跌落了下來。

    龍門石窟自北魏開鑿以來,已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滄桑,它見證了中國曆朝歷代的演變,見證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龍門石窟斷斷續續開鑿了四百多年,經過了四百多年的苦心營造,不同時期的能工巧匠在龍門石窟創造出不朽的藝術作品,被世界稱為我國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迹。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後禮佛圖",造型別緻,構圖美妙,後被盜鑿,現置於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錶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迹。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後禮佛圖",造型別緻,構圖美妙,後被盜鑿,現置於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錶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傳說盧舍那大佛的臉是根據武則天的面容建造的。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藥方洞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的稱號始自清代,所謂「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它所展現的書法藝術,是在漢代隸書和晉代隸書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字體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既具隸書格調,又有楷書因素,是「魏碑」體的代表,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龍門石窟-文物珍藏

    龍門博物館藏有造像36座、題記8塊、雕像48件、器物32件、瓷器64件、青銅器32件、磚雕64塊、石刻16件、書畫碑刻160件。

    龍門博物館保存的文物

    龍門博物館保存的文物

    龍門博物館保存的文物

    龍門石窟-旅遊資源

    香山寺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處。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猶如一座天然門闕,在春秋時期稱「闞塞」或「伊闞」,隋以後稱龍門。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然而以石窟寺出現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

    歷史上,洛陽曾是東漢、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永平年間建成了號稱中國佛教第一名剎的洛陽白馬寺。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則天對佛教更是篤信有加。為了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他們在洛陽大興土木,龍門石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處。

    1999年,洛陽市人民政府投資近兩億元,對龍門石窟周圍環境進行了大規模治理改造。2002年3月,成立了龍門石窟風景區管理局,對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實行統一管理,並籌措資金近一億元,在龍門石窟南北架設了兩座公路大橋,拓寬了景區內南部河道,修復了香山寺古建築設施,計劃2003年4月,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屆時,將會以石窟、寺院、墓園合為一體的旅遊景象出現。那時,中外來賓可以在香山寺鐘聲的伴隨中,漫步於水面漣漪的伊河河畔,駐足於佛龕之前,一覽龍門眾多景觀。

    榮譽: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5A旅遊景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景區服務

    1 門票

    票價(RMB)

    120元/人(120yuan/per person)

    遊覽項目

    龍門石窟景區(包括: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優惠對象

    (1)在校研究生、大、中、小學生憑有效學生證購買半票。

    (2)教師憑有效教師資格證購買半票。

    (3)60周歲-69周歲中國老人(含港澳台居民),憑個人有效身份證件購買半價票。

    備 注 非全日制在校學生不在優惠對象之列。

    優惠對象

    (1)1.4米以下未成年人享受免票。

    (2)殘疾人、離休人員、革命傷殘軍人、現役軍人、省部級以上勞模、國家優秀專家,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免票。

    (3)70歲以上中國老人(含港澳台居民)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免票

    (4)記者(應持新聞出版總署或國家廣電總局發放的記者證、港澳台記者應持有加蓋單位行政公章的記者證)

    備 注 以上門票優惠範圍僅對中國公民。

    辦理程序直接憑個人有效證件到票務處辦理,至檢票口再次出示有效證件進入景區參觀。

    景區售票時間 The Scenic Zone Ticket Hour

    3月1日-10月7日 1,Mar. to 7,Oct. 7:00-18:30

    10月8日-11月10日 8,Oct. to 10,Nov. 7:00-17:30

    11月11日-1月31日 11, Nov. to 31,Jan. 8:00-17:00

    2月1日-2月底 1,Feb. to The End of Feb. 7:30-17:30

    夜遊票價

    交通圖

    120元/人(120yuan/per person)

    遊覽項目

    龍門石窟景區(包括:西山石窟、香山寺)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10日 1,Apr. to10,Oct.

    夜遊售票時間 Night Time Ticketing

    18:30-21:00

    開燈時間:19:00

    備 注 Remarks

    夜間清場時間: 22:00

    Night 22:00 Cleared

    2 位置: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處。

    3 景點交通:洛陽火車站有發往龍門景區的直達公交車81路,還有由谷水西到龍門景區的60路,由西關發往龍門的53路。遊覽完龍門景區到其它景點都有公交車。

    4 官方網址:http://www.longmen.com/

    5 投訴電話:0379-65997645;65982226

    龍門石窟-名家評論

    陳毅在龍門題的字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龍門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居易的評價:

    「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著名學者余秋雨在第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這樣評價龍門石窟:

    這個石窟很重要,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是唐代(公元7—9世紀)。龍門石窟是一個雕刻在巨石上的唐代,是一個詩歌之外的唐代,您到了龍門石窟以後,就會覺得一個偉大的氣氛就在眼前。

    ●還有一位遊客為這恢弘的龍門石窟景觀寫了一首詩:

    萬窟同聚有石門,百態千姿水映魂。國泰運生昌盛世,炎黃共濟向前奔。

    龍門石窟周圍環境美如畫(作者:長治張保民)

    龍門風景

    龍門石窟廣場

    龍門景象

    龍門景色龍門石窟-精彩圖片

    龍門石窟一角

    龍門萬佛洞龍門石窟-參考資料

    [1] 龍門石窟官方網站 http://www.longmen.com/[2] 同程旅遊網: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_detail_7926.html

    目前沒有摘要,馬上添加


    推薦閱讀: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07
    龍門石窟介紹
    龍門佛跡銘刻魏唐 洛陽龍門石窟攻略
    穿越洛陽(七)龍門石窟
    游龍門石窟,賞龍門二十品

    TAG:龍門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