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微課逐字稿 | 提升好奇,改善人際

今天是兒童節,小編祝大家節日快樂。

小時候啊,我們每天都抓著父母問「這是什麼啊」、「那是什麼啊」、「為什麼啊」,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們好像再也問不出這些問題了。我們把自己包裹起來,活成一個繭。

可是生命是一場全然未知的旅程,充滿了冒險和探究的意味。即使我們不願意再對世界好奇,世界也會揚起神秘的笑容,迫使我們不得不這麼做。

5月24日的《心之力》課程講的就是好奇心和我們的關係。借兒童節的歡樂氣氛,我們一起再次回味少臣老師的精彩課程吧!

提升好奇,改善人際

現在很多人呢,就是每天抱著一個手機,手機呢,因為有大量的信息和碎片化的知識的吧,大量的信息各種各樣的信息,你在朋友圈兒裡面,只要你有這位朋友你幾乎都能看到。或者紀實性的這種新聞。網路上有非常非常多的東西,所以很多人的時間是用在了手機上。覺得好像有一部手機就知道全天下。事實上從新聞的角度上是能夠做到這一步的,拿著手機確實你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幾天不給你手機的話,你可能就什麼信息都沒有。我記得我們在做內觀的時候,就是七天和外界的信息是中斷的,等我出來的時候就發現,好像跟這個世界斷層了。

但是我有另外一個驚奇的發現,就是我發現好像我的生命又從零開始了,就是我看到什麼東西都是好奇的。

我甚至在看那個馬路上的那個紅燈,我在想是我紅燈停、還是綠燈停呢,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這在我們以往的生活中,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思考這樣的問題的,我連白痴都知道是紅燈行,還是紅燈停。

為什麼做內觀出來之後發現好像要思考下,要想下呢?就是和世界隔離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生了內在的變化。同時在內觀的時候,因為吃的很少吃得很清淡,所以引發了我對這個素食的好奇,清淡的東西的好奇。

有一段時間,我們家裡面就是用水煮青菜來吃的,不放鹽也不放油啊,又發現那個菜的原來的味道,菜的本來的味道是非常的美妙,那個是用鹽油調出來的、調味兒劑調出來的那個味道所不具備的味道。任何的食物其實都有他本來的味道,非常好的味道,讓人的身體非常舒適的一種味道,其實這都是好奇心的結果和作用,就是你真正的去品味它。我們很多人吃飯呢,現在是吃飯,吃完飯呢。而不是真正的去品味食物的味道,吃完了就結束了。

現在都是高節奏的社會,所有的事情的節奏都變快了,談戀愛也變快了,吃飯也變快了,很短的時間就拿到一個結果,就要有一個成果。節奏在飛速的變快。這樣就會有一個後果,就是其實也造成了我們和外界、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或者是我們其實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之中,就不是以建立長期的良性關係為目的的建立關係,所以其實這個方面也導致了目前很多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或者說人際關係不良的狀態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之中,其實是一個彼此了解和認識的過程,而建立關係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機就是由好奇引發的。在任何的一個人群體里其實你想建立關係的比例都是有限。是因為你對某些人好奇你想跟他建立關係,所以你才會去行動去跟他交流溝通,從而為你們未來發展關係塑造可能性。

而可能你們是朋友,從朋友開始,從認識然後吃飯,聊天兒啊,唱歌啊,跑步啊,一些戶外的活動啊,聚會啊,讓你們彼此有好奇的驅動了解對方。然後可能某一個點一下子激發你,讓你對他產生另外一個情感,你愛上了他,使你們進入到一個愛情。然後順理成章的你們就走入了婚姻。

其實很多關係的發展並不是很確定的。很多情感在關係的變化之中,在關係的推進之中可能就會發生情感的變化,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

可是你會發現社會上有很多的現象,比如說,現在的社會有這個有網站,網站可以相親啊,叫什麼百合網,什麼婚戀佳緣,等等。我記不清楚了。然後有相親類的節目,有一段時間。我記得有那麼一兩年相親類的節目特別火,幾乎每個台全都是相親節目。當然沒有一個節目是長盛不衰的,那麼這些刻意的去建立戀愛關係的這樣的一個平台,其實反而也不見得會使關係真正的走向那個期待的終點。

我具體不太清楚,非誠勿擾好像也有個十來年了吧。那個我老爸都特別喜歡看那個節目。跟她孫女兩個搶電視,孫女要看動畫片,他就要看非誠勿擾,還有一個就是選秀類的一個節目,兩個人搶電視。

其實很多關係的發展就是應該有不確定性的,有不確定性引發,有不確定性的因素和確定性的因素交互,是這個關係不斷的發生變化,然後使關係螺旋式上升,這樣的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其實好奇心是促進關係不斷的發展。促進關係不斷的進程的這樣的一個力量,是我們和外界去建立關係的一個,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圈子、關係的過程。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一會再談,就是我們到底要和哪些人去建立關係,要建立怎樣的和自己的關係,我們現在先談就是到底什麼東西引發我們和他人去建立關係,並且去推進關係,其實是好奇,我想說很多人的婚姻之中,為什麼婚姻關係會慢慢變成了親情,或者說慢慢的變成兩個人沒有感情,或者在很多人口中變成沒有感覺了,其實很重要因素就是我們把對方固化。

用專業點詞叫固化了,或者說通俗一點講就是標籤化了。我們很多朋友經常會說,他就是那樣的一個人,你看他就是那樣的,而事實上可能有一部分確實是這樣的,確實他有類似的模式,但是我相信一個生命你連自己都不能探索的非常的清晰,你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有的時候會那麼做或者會那樣想,或者是有的時候會產生那樣的情緒,你怎麼能說你就真正的了解對方,真正的清楚對方?

況且人的這種思維思想其實是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的碰撞出來,他不是被固化了的。所以如果我們把對方固話了,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會產生這樣一個關係狀態,不管是在親密關係裡面,還是在人際關係裡面、組織關係裡面都是這樣的。就是我們過多的把對方固化,把他視作是一塊石頭,石頭都會發生變化的,或者是把它看成是一個桌子,他就是方的、那個就是圓的,那個就是三角形的,就他做事情就是那樣子的,他就是脾氣大,你說這個他就火了。

就是我們通常在關係裡面把對方固化,簽化成一個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畫個引號啊,固化一個這樣的一個狀態的時候,其實你就和他的關係進程很難在良性的推進下去。

所以這是在長期的關係裡面,比如說我們的領導,我們的同事、我們的朋友或者是我們的另一半,也包括我們的孩子。

孩子太小的時候呢,你看到他每天好像都在發生變化,而當他越來越大的時候,你好像越來越了解他的時候,突然他可能幹出一件你根本接受不了的事情,你說怎麼會這樣。

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喪失了好奇所造成。所以不管是在親密關係裡面還是在人際關係裡面,我們要真的去改善我們的關係,我們首先就要把那些標籤兒、把我們固化了的那個我們認為我們真的理解他、認識他的那個部分打消掉,重新地和他去建立一個新的一個關係模式,那個就是帶著好奇,有你知道很清楚、很了解或者是能夠很理解的部分,也有一些你根本不了解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你要知道,在任何人的關係裡面都應該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所以發生在那個熟悉的人身上的任何的事情,其實你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個生命你不完全的了解。那個生命你還做不到完全的了解,就像你不能夠完全的了解自己,甚至不能完全的理解自己是一樣的。

對生命的探索,對於生命本身的意義,我每個個體都應該是保有一個好奇心,帶著這個好奇心去跟他互動,你才能夠看到他,原來是這樣,原來有可能還是那樣,原來有這樣的可能性,原來有那樣的可能性,這樣就會使關係我們講究保鮮啊,要保鮮才能激發你的好奇的動力。

那麼在和他人的關係上面,我們就要學會使用一個方法,就是叫做核實,因為你不把它固化。那麼你就需要從更立體的視角去看他。你就不能用自己的所謂的你認為的或者是你理解的部分去評判他,評價他,評估他,而是通過核實更加理解和了解一個人。

核實非常簡單,就是把你的猜測呈現出來去跟他去確認,是這樣的嗎,我理解的是不是你做想的呢,我認為的是不是你想表達的呢。

同時,我們在處理和他人的關係上面呢,我們也要不斷的去擴大自己的彈性、擴張自己的彈性。就是改變我們的信念調整我的信念讓我們能夠理解更多的東西,讓我們能夠接納更多的東西。

所以我要講一下在好奇心下面呢,我們有三個區域,他是三個同心圓,最裡面的這個圓的我們叫舒適區,第二個呢我們要成長區,第三個圓我們叫未知區,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也就是自己非常確定的東西,非常熟練的東西,或者是自己能夠接受的自己認知的那個部分的東西都屬於舒適區。

比如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認知層面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個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說呀,人呢都不是聖賢啊,都會犯點錯哈。那麼這代表著什麼呢,代表著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信念,都認可這個信念。所以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就知道,原來是誰都會犯點錯誤,他犯點錯誤也正常,小孩子更會犯錯誤,所以你就能夠接納一個人犯錯誤。

但是如果一個人犯了很大的錯誤,他殺人了,這個時候你還接納他嗎,如果他是你的戀愛對象,可能就有一大部分人接納不了這個人,說我不能跟他繼續了,我要重新再找一個。

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夠接納這個部分,這個部分代表著什麼呢,代表他不在我們的舒適區里。這個認知不在我們舒適區裡面。他可能在未知的區域裡面。你們想著這個人他都殺過人,他將來萬一傷了我呢,或者是殺了我呢,就引發你的很多的恐懼,所以在未知的區域裡面就會引發人的恐懼,讓人非常的害怕。

那介於未知區和舒適區中間的就是人的成長區,比如說一個人在傷人,他打了人並且把人打傷了這個時候呢,有人就能接納,有人就不能接納,說這個人可能太暴力了,我們不能跟這個人繼續做朋友,有點人會說,也很正常,誰都會有點脾氣,有點性格啊。可能惹急了就打起來了唄,所以他可能就是處在成長區就是第二個同心圓,我們的任何的信念都會有這樣的限制,我們的能力,行為模式也會有這樣的限制,我們要不斷的去走出我們的舒適區,特別是當我們覺得安全的時候,覺得確定性比較多的時候,安全感比較足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突破自己。

我記得那個印象特別深有一次,我們在溝通訓練師的課堂上。有一個同學就比較內向一點。然後呢,在大家的唆使之下,讓她跳這個鋼管兒舞。但是她不是說真的去很專業的去跳鋼管舞,他只是去示範一下,但是對於她來講已經非常挑戰,我們找了一個高個子的同學做鋼管配合她給大家示範一下,很難做到,這個對於他來講就是突破他的舒適區。

我們有一些朋友,他們就不喜歡和陌生人去說話,不喜歡跟陌生人去交流,不喜歡和陌生人去溝通。那當他見到陌生人如果跟他說話的話,他可能都會臉紅。所以他每次去參加什麼活動的時候都是找熟人跟熟人在一起,他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朋友,他就只是跟熟人去聊天,別人就不認識他,別人就不了解他,所以讓他去跟陌生人聊天其實對於他來講就是走出舒適區來擴張自己的彈性,讓自己更加擁有彈性就是不斷的去走出舒適區。

有很多朋友啊,學習心理諮詢呢已經學習了好多年了。你記得上次上課就有一個說我零零二年零三年就學習了,哎我說那前輩啊,但是呢他現在沒有真正的做諮詢,他說我總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我還沒有學好,還在不斷的在學習和成長自己。

什麼叫做學習和成長自我,如果學習知識,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心理學雖然到目前為止也不過一百三十多年,要學習心理學知識,我相信你用你一生也可能學不完,因為心理學知識不斷的發展,特別是現在這種知識經濟時代,心理學的知識不斷的在更新和優化。

如果你用一生去學習心理學的知識,也不見得把它學完,所以做一個心理諮詢這樣的一個知識,他是要用在實踐當中的,用在操作裡面的,你要具體去做呀。你不做他就不是屬於你的,那個學習知識就是你的舒適區,而真正的去實踐就是你的成長區,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講都是未知區,成長區域的作用是什麼呢,就如這個名字,他是讓我們成長,我們很多的朋友經常說,我要成長自己不斷的成長自己,其實很多的朋友也僅僅是在成長知識,不是真正的在成長自己。

有一些領域的知識,如果你只停留在知識上面其實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系統化的體系,如果你只停留在知識的學習上。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碎片化的知識特別多,我可能有些朋友發現了我其實從去年開始做微課,就幾乎都是系統的來做啊,系列的來做,就是因為碎片化的知識其實會容易誤導人,讓人出現對知識體系的這個偏差,認識的偏差導致他行為的偏差。

PS:感謝少臣老師研修生和學習本次課程的同學對逐字稿的整理!

◎相關鏈接◎

推薦閱讀:

八字微課第四講(十天干*下部)
微課中如何找到你要的內容——知識採集和分類的關鍵
精品微課的五步製作法
發一波乾貨:如何使用「微課大師」錄製微課?
楊瀾&武志紅微課回顧 | 不存在的父親,焦慮的母親,有問題的孩子

TAG:好奇 | 改善 | 提升 | 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