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轉載)

-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 平平上了學之後,似乎突然變得不聽話了,什麼事都喜歡和大人對著干。父母說,做作業的時候不要聽音樂,他偏要把錄音機的聲音放得很大;老師說:課間休息的時候不要在教室里打鬧,他偏要在教室里跑來跑去地玩遊戲…… 面對這些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他們是怎麼了,為什麼事事都不讓老師和家長省心?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逆反心理是個體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通俗地說,你希望他做的他卻不願意做,他喜歡做的卻總是你反對的。逆反是孩子與長輩交往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可能會影響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的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一)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是出現在特殊年齡階段的複雜心理現象,它的產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1、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人的一生髮展過程中,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是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在心理上開始出現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希望有權利獨立思考和處理自己的事情,對老師和家長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待非常反感。但是由於還不具備深刻成熟的思維能力,所以他們會把家長在生活上給予的關照和情感上的愛撫視為獲得獨立的障礙,把老師的指導和教誨當成對自身發展的束縛。孩子的逆反心理實質上是向成人社會發布的「獨立宣言」,但是,由於心理發育並未完全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於家長和老師的指導,而且缺乏對真正獨立的個體認識和了解,所以才會出現對一切都予以反抗的逆反行為。2、家長、老師期望過高、限制過多 應該承認,在當今社會,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家長,學校和社會都對他們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他們學習成績優異、多才多藝,將來能成名成家、有所作為。但是,家長和老師在寄予這些期望和幫助他們做選擇的時候,並沒有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所以這些期望有時和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一致,和孩子的能力水平不相符。當孩子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不可能達到成人社會的標準時,就乾脆破罐破摔,甚至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以反抗的態度對待一切要求。據報載,一對夫婦要求自己的孩子彈鋼琴,並對他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制定了嚴格的練習計劃,每天除了上學和必須的休息之外,孩子所有的時間都是在鋼琴前度過的。孩子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終於有一天憤然用刀剁去了自己的手指,用這樣令人驚愕的舉動來反抗父母的要求。 限制過多也是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老師和家長有時是出於安全或者其他因素的考慮,為孩子制定了一些「行為注意事項」,使孩子生活在父母和老師制定的條條框框之中,完全處於一種被動屈從的地位,這完全不符合孩子心理及生理髮育特點,他們渴望獲得行動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有的孩子採用屢屢犯規的方法來對抗父母和老師也就不奇怪了。(二)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於逆反心理,無論是老師和家長都應該予以高度重視。不容否認,逆反心理中蘊涵著孩子尋求成長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不分青紅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議統統反對。這種盲目的逆反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會使個體與社會格格不入,影響自身的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和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誤區,以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成長的願望。1、尊重孩子 學生階段是獨立性和依賴性並存的階段,教師和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著平等對待孩子的意見,給他們平等發言的機會,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觀點,由於身份不同、所處地位不同,這兩種觀點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們應該給孩子平等發表意見的機會,並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其實,孩子的觀點並不都是荒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師或者家長能夠認真思考孩子的建議,吸收其中有價值的部分,那麼孩子會主動把指導自己幫助自己的教鞭交出來。 尊重孩子,還意味著要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小學生確實已經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終究要脫離對成人的依附、走向獨立的生活。因此,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僅有助於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還可以培養他們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當然,給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權,在關鍵問題上,教師和家長還是應該把好關,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過失。2、調整期望值,減輕孩子壓力 教師和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標過高,給孩子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那就不明智了,因此,教師和家長不妨把目標分解,先為孩子設定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待他達到這一目標之後,再制定下一個目標,如此循環往複,既可以避免由於壓力過大而產生的逆反心理,也可以促進孩子的不斷進步,並逐步接近教師和家長的期望。3、改變教育策略和方法 有些教師和家長習慣於向孩子發號施令,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採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們堅持認為「打」能讓孩子聽話,「打」能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在現代社會,面對心理和生理髮展都具有許多新特點的小學生。,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並不解決實際問題,卻有可能或者激發孩子更強烈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他們形成表裡不一的虛偽性格,這些結果都是教育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相反,如果我們轉變教育策略,採用耐心說服的方法,效果則可能好得多。例如,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長時間玩遊戲機,但是不對孩子說明理由,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不讓玩,偏要試試,結果使父母的良苦用心付之東流。其實,如果耐心向孩子說明理由,讓他們明白長時間玩遊戲,會造成視力下降,並可能引起其他生理病痛,那麼孩子故意無盡無休的可能性就會下降。事實上,只要我們耐心細緻地對孩子說明了道理,逆反的孩子也會欣然接受成人的指導。 從內心來講,孩子們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指導,只要我們方法得當,「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少。
推薦閱讀:

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原理
你在操場上大聲喊出過哪些話?
寶寶總愛跟你反著來?家長如何度過孩子逆反期
初二學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TAG:孩子 | 心理 | 轉載 | 逆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