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作業」當休矣!

據媒體報道,河南洛陽市民甄女士近幾日正在被孩子作業的事情困擾。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每天女兒放學回家,她就變身「第二任老師」,陪孩子做作業,輔導孩子複習、預習。因為孩子每天帶回的家庭作業都有老師留言,要求幫助孩子完成。家長變身「第二任老師」,「中國式作業」引髮網友熱議。對於這樣的現象,需要明確的是,家庭教育固然重要,學校教育也的確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但是,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須切實肩負起責任,並且這種責任不能隨便甩給家長,命令或要求家長成為孩子的「第二任老師」,完成「中國式作業」。孩子不是完成作業的機器人。作業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作業過多,不但達不到良好初衷,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重,甚至產生厭學,加重家長負擔等諸多嚴重問題。因此,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是精選的、少量的,並且是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和數量的作業。我們的中小學學校教育必須重新確立一種新的教育觀——教育的成功,並不是唯考生分數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學會學習,幫助孩子自由探索,培養孩子的質疑、批判精神。最近一項調查研究表明: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對孩子未來最好的投資;即便成年後快樂感減少,但早期快樂可能改變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那些經歷持續發揮著作用。該項研究的作者之一、政治經濟和行為學副教授德尼夫說:「這項結果對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具有重要意義。」德尼夫敦促為人父母者營造並保持情感健康、情緒積極的家庭氛圍。對於學校教育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味地、不經精選就粗劣地布置作業,讓孩子不快樂,並讓家長陪著痛苦的「中國式作業」當儘快休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官員、校長、老師都應該一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最大程度地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讓孩子們儘可能地快樂成長,不要以考試分數來看待孩子的優劣。我們須知,一些孩子在校考試成績不好並不意味著他們以後就不能出人頭地——今年諾貝爾獎醫學獎獲得者約翰·格登就是很好的例子,他15歲時被老師評價為笨到不適合搞科學,但事實證明,從小就愛好研究生物的他,後來成為卓越的科學家。如此來看,教育行政官員、校長、教師應該共同思考:如今的學生從小就被作業包圍,苦不堪言,我們是否應該把更多快樂的時間留給孩子?答案顯然是不言自明的。
推薦閱讀:

五言絕句基本知識第四講及作業
學聯作業1
作業之一:四字
第五套四柱作業競賽題
乙未年回舟羣第四期作業(酬酢贈答之二)

TAG:中國 | 中國式 |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