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今時間對照!
06-29
經常在古裝片中聽到「時辰」、「子時」等詞。「時辰」想必不陌生,不過各種名目繁雜的時辰讓人產生好奇。古代的有多少個時辰呢?每個時辰都叫什麼?古代的「時辰」和今天的「24小時」對照一下,體會古人的時間表與時間觀。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時辰,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所以,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這一划分方法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為「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午時 、未時、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有沒有發覺這叫法和十二生肖有某種聯繫。那麼,古代的各個時辰有什麼含義呢?
古人用時辰來記時,早在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些叫法是有含義的,什麼時辰幹什麼事都是劃分好的。時辰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比如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古人的時辰規定了人一天的時間劃分和安排,現代人也有根據「時辰」來養生的,見下圖。
最後,調侃一句。按照古人的時間觀,亥時,也就是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是要睡覺的時間,那麼現代人有幾個是這個時間睡覺的,恐怕還要「夜生活」吧!小編認為古人的「時辰」有可取之處,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年代。
最後提醒一句「熬夜傷身,注意作息」呀!
推薦閱讀:
※古代詩歌格律簡介
※食鹽是中國古代軍費支柱:無鹽稅則無中國
※古代女子服飾復原
※「第下」是怎樣的古代稱呼?
※傳統文化知識之古代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