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世民:越虛心越得人心

李世民其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他原本是經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兩個兄弟之後奪的皇位,可以說是有違人倫的,但是作為一國之君,他勤政愛民、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且大肚能容,為繁榮的唐朝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貞觀之治就是他的傑作,而《貞觀政要》至今還是很多人研究、討論的熱點。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在攻克長安之前,李世民在太原起兵,父親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沒有兌現當日的諾言。隨著唐朝的穩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開始聯合排擠李世民。李世民為人沉穩,喜歡招納有識之士,在他的門下已經有了一大批人才。而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為了把握住秦王李世民的兵馬,李建成向父親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但是他的想法已經被李世民看穿。626年7月2日,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兩人走到臨湖殿,發覺情勢有異,急忙往回跑。但這時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據史料記載,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就這樣,李世民踩著兩位兄弟的屍首登上了大唐的皇位。登基之後,他重用了原來太子的諫臣魏徵,魏徵敢於諫諍,不懼人情世故,太宗就任用他為諫議大夫,專門提意見。孜孜不倦是房玄齡的特點,只要是他知道的事情,沒有不辦的。太宗任用房玄齡為中書令,掌管國家的軍令、政令,闡明帝事。李靖出去能帶兵,入朝能為相,文才武略兼備。太宗就任用李靖為刑部尚書兼檢校中書令,掌管全國刑法和徒隸、勾覆、關禁,李靖的才華和膽識都可以發揮出來。除此之外,還有虞世南、王珪、馬周等大批名相,組成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貞觀名臣集團」。【李世民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解讀:國君如同船,百姓如同水。水能托載船行駛,也能把船吞沒。這句話體現了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被水吞沒的皇帝,所以兢兢業業治理國家。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解讀:照鏡子可以整理衣服,讀歷史可以明白興衰之理,通過與別人的對比可以明白得失。太宗一直以魏徵等大臣為鏡子,來看自己的得失,這樣才能不斷調整,避免錯誤。【李世民故事】好領導會用人貞觀四年,在與大臣蕭瑀討論隋文帝楊堅的時候,唐太宗曾問蕭瑀:「隋文帝何如主也?」大臣蕭瑀對曰:「克己復禮,勤勞思政……雖性非仁明,亦是勵精之主。」唐太宗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隋文帝不肯信任百司,什麼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到頭來忙得不可開交,還是沒有辦好。他說:「朕意則不然,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豈如廣納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肅,誰敢為非?」唐太宗深諳最高領導者的領導藝術,廣任賢良,高居深視,而不是身代百官,君行臣職,為己所不宜為,勞己所不必勞。他不僅自己遵從這樣的觀點,對房玄齡、杜如晦也如此要求。貞觀二年他曾責備兩個人太勞苦,沒有時間做到「助朕憂勞,廣開耳目,求訪賢哲」。賞罰分明,說一不二太宗與群臣一起商討開國元勛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田邑,並且命陳叔達在宮殿下公布。太宗說:「我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要是有不妥的地方,你們只管說出來。」聽了這話,各位將領開始為自己爭功,議論不休,一場好好的慶功宴眼看就要被砸了。這時候淮安王李神通說:「我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耍耍筆杆子,現在功勞卻在我之上,我心裡不服。」太宗笑了笑,立即正色說道:「叔父雖然首先響應義旗舉兵,但這也是為了消災吧。據我所知,您也就打了兩次仗,一次叔父面對敵軍全軍覆沒;還有一次劉黑闥再次糾集余部,叔父丟兵棄甲,望風脫逃。而房玄齡等人,留在大軍中為戰事盡心竭力,從來沒有臨陣脫逃一說,大唐的江山才得以安定。他們的功勞自然應該在叔父之上。您是皇親,我不會吝惜賞賜,但不可徇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太宗的一席話馬上贏得了其他人的認可。眾位將領說:「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對皇叔淮安王也不徇私情,我們這些人怎麼敢不安本分呢!」於是本來議論紛紛的群臣都變得心悅誠服。
推薦閱讀:

這幾件事,最傷男人心,做了你們就基本到頭了!
心理學,教你怎麼去看懂人心 ( 二 )
女人的十種做法會讓男人心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真正的愛
「米脂婆姨」深入人心

TAG: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