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俗】 | 樅陽「喜事酒」

談到樅陽飲食,要舉出幾樣有特點的菜,殊非易事。平時在飯店吃飯,都是味精、調料為主,沒什麼特色。飯店裡吃多了,再好的菜也品不出味來。偶有遠方來客,要吃本地菜,頗不易覓。地方菜有特色且能上檔次的,就我所知,有白盪湖的大閘蟹,陳瑤湖及沿江一帶的媒鴨、鵁雞、鱭刀魚等。這些菜價格偏高,要趕季節,倘客人來的不是時候,就無法嘗到。四季常備而又兼具地方特色者,如山粉圓子燒肉、黃羹大蘿蔔、老洲山藥、項鋪生腐、湯溝茶乾等,似尚可一品。有地方特色而他處所無者,如粉蒸肉、錘肉、汆肉、麥魚蒸蛋(麥魚生長在白盪湖一帶支流,長約1cm)、黃鱔煨綠豆、大腸米飯、雞肫米湯、爛糊蘿蔔、甜生腐紅燒排骨、牌形米面等,點心則有油磁(像水瓶塞),米粉粑,小糍糕等,都很不錯,似可一膏饞吻。黃鎮當年回鄉,點過三道家鄉菜:燒山粉圓、炒豆腐渣、紅燒蘿蔔,大抵皆寒酸、不入流、上不了檯面的小菜。在現代飲食中,樅陽這些菜頂多只能調調口味,不成系統。若要做一桌全席的樅陽菜式,卻非易事。

 

樅陽地處長江,水產品極為豐富。因地制宜,樅陽菜以蔬菜、魚類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菜式首推樅陽「喜事酒」。

 

 

「喜事酒」純出民間,不見志書記載,各鄉鎮做法互有差異。做「喜事酒」的廚師都在民間,其廚藝和飯店的廚師頗有不同。吃「喜事酒」又叫「吃酒席」,書面上的說法叫「喜筵」。「喜事酒」有紅、白之分。所謂紅、白喜事,其實只是說法不同,菜式則區別不大。現在要吃地道的「喜事酒」,只有到偏遠的農村才行,城裡的「喜事酒」已經走樣了。城裡「喜事酒」大多在飯店舉行,飯店以贏利為目的,所做的菜式土洋結合,除保留一些傳統的菜式,如燉膀、圓子等,口味已大相徑庭,無法和傳統的酒席相比。客人赴宴,大多只是敷衍一下場面,宴後回家,說不定還要重新生火做飯,以充腹飢。

 

我小時候家在農村,吃過很多酒席。吃酒席是有很多講究的,如座位有尊卑之分,不能隨便亂坐,即是一例。進門堂屋正中的桌子為主席。主席上手為貴賓,一般是媒人、新人舅或年高輩長者的坐位;右手稍次,左手再次;下面的位子俗稱「腳脖肚子朝大門」,是最次的席位。新女婿在岳丈家一般都坐此位,以示謙虛、懂禮貌。吃酒席前,主人要提前上門迎請客人,客人並不馬上赴宴,主人就要不厭其煩的「三催四接」,以示尊重。開席要等到每桌客人全部坐滿後,方可舉行。酒席一般每桌坐8人,如果主人「算小」(樅陽話「摳門」的意思),也可坐10人。婦女赴宴,一般都帶上小孩。孩子很少坐席,在廚房裡取上碗筷,站在桌旁夾菜吃。過去婦女孩子多,一般都會帶上幾個孩子。孩子們鬧鬧嚷嚷,爭搶食物,所以往往女客的桌上最耗菜。俗話說:「婦女客,不能接;接五十,到一百」,說的就是這個場面。

  

吃酒席的場面都很熱鬧。桌上的菜肴吃完後,空碗碟不能馬上就撤,以免主人有菜不夠豐富的尷尬;後上的菜沒地方碼放,就層層疊壓在空碗碟上,以增喜氣(白喜事則沒有這些講究)。吃後的骨頭、殘餘等物都扔在地上,地面往往一片狼藉,酒氣衝天。男人喧囂勸酒,女人也不甘示弱。主人對此場面毫不為怪,大家圖的就是這種喜慶的氣氛。

 

 

「喜事酒」基本框架是二十八道菜,元素有魚、肉、圓、棗、蔬等。以前農村較窮,市面菜品稀少(如牛肉、羊肉等,就難以買到),因難見巧,酒席上一般以雞、豬、河魚、豆製品、時令蔬菜為主,烹飪方法大多是炒、燉、煨等,蒸的菜肴比較少見。現在條件優越,不少菜式也在改變。

 

「喜事酒」的一般菜式不外以下諸種:

 

【冷盤】一般是花生米、滷菜、皮蛋之類的拼盤。現在條件好了,也有加上水果的。

 

 

【白切】用肥豬肉切成片狀汆湯。因為太油膩,現在已很少上這道菜了。

  

【開席魚】一般用鰱、鯿、鯉紅燒。開席魚不能用鯽魚。樅陽過去有「鯽魚不上席」的說法,諧音的意思是以免生出的小孩「急不佬」(口吃的毛病)。開席魚又叫「碗面魚」,一般不吃,取「年年有餘」的意思。有些鄉鎮是最後一道「圓席魚」不吃,開席魚是可以吃的。樅陽東、南鄉風俗不同,所謂「出門三五里,各處一鄉風」。

  

【燉雞】整雞清燉,湯味最為醇美。

 

 

【小炒四至六道】視季節不同,以肉片、胡蘿蔔、豆腐乾、時令菜蔬、千張片為主。

  

【燉膀】大白肉清燉,為「喜事酒」之重要菜式。儘管肥膩,但風味絕佳。

  

【銀耳湯】銀耳燉湯,也有加紅棗、白糖,以改變口味、增加喜氣的。

  

【肉圓】肉末加澱粉搓成圓形,以菜油炸成。

 

 

【榨肉】即粉蒸肉。現在市場有現成的榨肉粉,加佐料與肉一同蒸熟。講究的在肉下墊上藕、山芋、南瓜等,蒸熟後肉汁滲下,藕、山芋、南瓜等更為香美可口。

  

【汆肉湯】將瘦肉剁碎,加澱粉攪拌,入水煮熟。此菜為他處所無者。

  

【紅燒排骨】取豬排骨紅燒。各地做法不同,有做成糖醋排骨的,色、香、味更佳;亦有以腌雪裡蕻燒排骨,味亦獨特。

  

【魚片】魚片加澱粉,入水煮熟,做法與汆肉同。

 

 

【甜生腐紅燒肉】生腐與肉加糖紅燒。

  

【漂圓】取魚肉剁成末狀加蛋清,色純白。用清水煮熟,白色的圓子浮於湯麵,故名「漂圓」,味清爽甘美,可去油膩。

  

【四季圓】豬肉加米飯攪拌後,搓捏如雞蛋大小,蒸制而成。

  

【桂圓蓮子湯】桂圓、蓮子清燉後加糖,清淡可口。

  

【山芋粉圓子】一種大的山芋粉圓子,有些地方作「圓席」用。小山粉圓子一般鬧洞房時用。

  

【蹄膀】俗名「燉蹄泡」,用豬腿肉做成。做法有清燉、紅燒,各地風俗不同。這道菜太油膩,現在已很少用了。

  

【蒸糯米圓子】小圓子,有的地方俗稱「湯果子子」(第一個「子」字讀音長,和前面的「湯果」兩字連在一起讀,第二個「子」字讀音輕短),現在也已少用。

  

【錘肉湯】錘肉與肉餅不同。先用瘦肉切成薄片,再放在山芋粉上用釘鎚錘薄,剪成小塊狀,燒成錘肉湯。味道比汆肉湯、肉圓湯好。此菜為樅陽本地特有,別處尚未見過。

 

 

【謝席魚】大多地方用魚圓子「圓席」。

 

 

【青菜豆腐湯】這是最後一道菜。上完這道菜,意味酒席結束。客人如需上飯,吃後即可告辭。


推薦閱讀:

賤名:為什麼過去很流行「狗蛋」這樣的小名?
跑偏了的民俗:越來越變味的「乾爹」與「干閨女」
民俗擇日---出行篇
為何北方人不過中元節?

TAG: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