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居易:園林詩王

白居易:園林詩王 黨雙忍 原創 | 2015-08-11 17:04 | 收藏 關鍵字:樹文明與文化

  在人們心目中,白居易是「詩王」。其實,白居易還是唐代的「高官」,營造園林的「高手」,品鑒花木的「花痴」。在白居易詩歌中,有大量花木知識。《寓意詩五首》的第一首,主要描寫了樟樹的成長規律以及林木防火等事項。白居易寫道: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匠人執斤墨,采度將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疾風吹猛焰,從根燒到枝。  養材三十年,方成棟樑姿。一朝為灰燼,柯葉無孑遺。  地雖生爾材,天不與爾時。不如糞上英,猶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陳,重陳令人悲。不悲焚燒苦,但悲採用遲。  《寓意詩五首》中的第五首,重點寫作了有關樹的蟲害知識。白居易寫道:  婆娑園中樹,根株大合圍。蠢爾樹間蟲,形質一何微。  孰謂蟲至微,蟲蠹無已期。孰謂樹至大,花葉有衰時。  花衰夏未實,葉病秋先萎。樹心半為土,觀者安得知。  借問蟲何在,在身不在枝。借問蟲何食,食心不食皮。  豈無啄木鳥,嘴長將何為?  讀罷此詩,不由得讚歎白居易樹知識的淵博!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寫出如此樹知識,自然是一位合格的林學家!

  如果還有所懷疑,請繼續閱讀白居易《有木詩八首》:  之一  有木名弱柳,結根近清池。風煙借顏色,雨露助華滋。  峨峨白雪毛,裊裊青絲枝。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截枝扶為杖,軟弱不自持。折條用樊圃,軟弱不自持。  為樹信可玩,論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爾為。  之二  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風暗搖動,引鳥潛來去。鳥啄子難成,風來枝莫住。  低軟易攀玩,佳人屢回顧。色求桃李饒,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牆花,本非當軒樹。所以姓蕭人,曾為伐櫻賦。  之三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謂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顧眄恩,下勤澆溉力。實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偽何由識。美人默無言,對之長嘆息。  中含害物意,外矯凌霜色。仍向枝葉間,潛生刺如棘。  之四  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薄。  狐媚言語巧,鳥妖聲音惡。憑此為巢穴,往來互棲托。  四傍五六本,葉枝相交錯。借問因何生?秋風吹子落。  為長社壇下,無人敢芟斫。幾度野火來,風回燒不著。  之五  有木香苒苒,山頭生一蕟。主人不知名,移種近軒闥。  愛其有芳味,因以調曲糵。前後曾飲者,十人無一活。  豈徒悔封植,兼亦誤采掇。試問識葯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何時猛風來,為我連根拔。  之六  有木名水檉,遠望青童童。根株非勁挺,柯葉多蒙籠。  彩翠色如柏,鱗皴皮似松。為同松柏類,得列嘉樹中。  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  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賞,中心無蠹蟲。  之七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  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  一但樹摧倒,獨立暫飄搖。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之八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剪春雲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干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對於樹,白居易觀察細緻,寫作細膩,用心讀之,我輩望塵莫及。相信將白居易冠名為園藝學家,園林詩人,大家一定不會有所微詞吧?  白居易是「詩王」,也是「園藝王」。白居易用一生營建園林,白居易的人生是完美的園藝人生。年輕時代,白居易任周至縣尉,寫下了《戲題新栽薔薇》: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種春。  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  可以說,這首詩已將白居易定格在愛花、種花、詠花的精神域,也成就了千古「花痴」之名。

  白居易每到一地任職,決不會忘記種植花木,營造園林,儼然忘情於花草之間。818年白居易奉敕旨授忠州刺史。古忠州是今四川的忠縣、豐都、墊江一帶,此地風俗語言和白居易所熟悉的北方差異很大,可謂「人生地不熟」,加之「山束邑窄」,且多「霧雨陰天」,忙碌的時間少,清閑的時候多。這時,營造園林、栽樹種花、賞花詠花就成為他的最大生活樂趣。恰好,在城東邊有一面坡,即「東坡」,為白居易栽樹種花提供了用武之地。在此,白居易建構起了「東坡園林」,並寫下《東坡種花二首》,以介紹營建「東坡園林」以及園林賞景的醉人情形。《東坡種花二首》:  (一)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  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天時有早晚,地力無高低。  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遂不去,好鳥亦棲來。  前有長流水,下有小平台。時拂台上石,一舉風前杯。  花枝蔭我頭,花蕊落我懷。獨酌復獨詠,不覺月平西。  巴俗不愛花,竟春無人來。唯此醉太守,盡日不能回。  (二)  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漠漠花落盡,翳翳葉生初。  每日領童僕,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  小樹低數尺,大樹長丈余。封植來幾時,高下齊扶疏。  養樹既如此,養民亦何殊?將欲茂枝葉,必先救根株。  云何救根株?勸農均賦租。云何茂枝葉?省事寬刑書。  移此為郡政,庶幾氓俗蘇。  從詩文來看,「東坡園林」樹木不少,且主要是花木。白居易《種桃杏》,披露了營建「東坡園林」的動機,即由「心安」到「安家」,以作長遠計的心路歷程。身在異鄉的白居易,唱不出自個家鄉的小曲兒,只有「入鄉隨俗」。貶謫外地已經多年,隨著年事漸高,漸漸淡忘了京城的繁華與熱鬧。想開了,心裡也就舒坦了,在忠州紮根,植樹種花,閒情逸緻。《種桃杏》將白居易的達觀思想表現得清晰無遺。讀罷《種桃杏》,可以對白居易的園林人生有進一步了解。正像白居易反覆吟唱的「達哉達哉白樂天」!白居易《種桃杏》: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東坡園林」也種有荔枝樹,白居易《種荔枝》: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痴。  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

  白居易明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道理,也知道自己所栽植的果樹花木,自己未必能夠享受得到。但是,他還是堅持將營建園林進行到底!不僅種了荔枝,還將關中所沒有的荔枝樹和木蓮樹請人畫成圖畫,系以詩文寄贈朝中親友。  在陝西周至縣任職時,白居易曾栽植過松樹。而在「東坡園林」,原本生長著松樹,自然不再需要人工栽植。這一點,可以從白居易《松樹》中得以驗證: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詩中「白金」代指「雨水」,「君」是「老天爺」。此處的「君」有仰望、調侃之意思。意思是雨水換來松林成長,既然老天能滋養萬物,我就不需要多此一舉瞎操心了。可見,當時作者放鬆的心情,任憑西風吹來,在夜間聽聞松濤之聲。

  白居易習慣了忠州生活後,開始與自己精心栽植的花木相守相望。在《東亭閑望》中,白居易描寫瞭望眼欲穿的情形。白居易《東亭閑望》:  東亭盡日坐,誰伴寂寥身。綠桂為佳客,紅蕉當美人。  笑言雖不接,情狀似相親。不作悠悠想,如何度晚春?  白居易一生喜歡竹子,植竹賞竹是其園林生活的一部分。白居易《東樓竹》:  瀟洒城東樓,繞樓多修竹。森然一萬竿,白粉封青玉。  捲簾睡初覺,欹枕看未足。影轉色入樓,床席生浮綠。  空城絕賓客,向夕彌幽獨。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有「花痴」之名的白居易,有事沒事總愛去「東坡園林」轉悠轉悠。看見了花木,心裡就舒坦。因去得次數多,在園林中踩出了路,也即是「白居易小道」。白居易《步東坡》:  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  種植當歲初,滋榮及春暮。信意取次栽,無行亦無數。  綠陰斜景轉,芳氣微風度。新葉鳥下來,萎花蝶飛去。  閑攜斑竹杖,徐曳黃麻屨。欲識往來頻,青蕪成白路。  在820年,白居易奉命返京。臨別忠州時,他特意去「東坡園林」向花木道別,並深情寫下《別種東坡花樹兩絕》:  (一)  三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  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  (二)  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舊春。  樓上明年新太守,不妨還是愛花人。  離開「東坡園林」多年以後,白居易依然念念不忘。在《西省對花憶忠州東坡新花樹因寄題東樓》中,白居易將對「東坡園林」的眷戀之情溢於言表。  每看闕下丹青樹,不忘天邊錦繡林。  西掖垣中今日眼,南賓樓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  最憶東坡紅爛熳,耶桃山杏水林檎。  毫無疑問,「東坡園林」影響巨大,也是白居易一生營建的最重要園林。兩百多年以後,宋代大詩人蘇軾,因羨慕白居易「東坡園林」,自號「東坡」。白居易設計建造的園林,不只是「東坡園林」。可以說,白居易任職到那裡,就將園林營建到那裡。自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進士及第後,白居易先後在長安、周至、江州、杭州、蘇州、洛陽為官或家居,一生住地多變。無論在哪裡,也無論得意失意,始終如一,高情逸致,栽植花木,營建園林。  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32歲,官授校書郎,在長安常樂里租下一處房屋,見園中竹叢「枝葉殄瘁,無聲無色」,於是「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日後,竹叢復甦,出現了「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的美麗景象。對此,白居易心有所感,並寫下了《養竹記》:  竹似賢,何哉?  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  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次年,白居易移居距長安約百里的渭村。隨著年歲的增加,白居易栽植花木愈加勤奮,將房屋四周打扮得桃紅柳綠。白居易後來在《重到渭上舊居》中寫道:  舊居清渭曲,開門當蔡渡。十年方一還,幾欲迷歸路。  追思昔日行,感傷故游處。插柳作高林,種桃成老樹。  因驚成人者,儘是舊童孺。試問舊老人,半為繞村墓。  浮生同過客,前後遞來去。白日如弄珠,出沒光不住。  人物日改變,舉目悲所遇。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朱顏銷不歇,白髮生無數。唯有山門外,三峰色如故。  在《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中,白居易追憶道:  嘖嘖雀引雛,稍稍筍成竹。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曲。  故園渭水上,十載事樵牧。手種榆柳成,陰陰覆牆屋。  兔隱豆苗肥,鳥鳴桑椹熟。前年當此時,與爾同游矚。  詩書課弟侄,農圃資童僕。日暮麥登場,天晴蠶坼簇。  弄泉南澗坐,待月東亭宿。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萬里仍羈束。井鮒思反泉,籠鶯悔出谷。  貶為江州司馬和忠州刺史時,當是白居易一生栽植花木最為熱心的時期。赴任江州司馬時,起初住官舍,後於元和十二年(817)初春,在風景秀麗的廬山香爐峰、遺愛寺之間的一塊窪地,建構了一處住宅,名曰「草堂」。白居易舉家遷居於此,栽杉種柳不輟,還種山櫻桃、杜鵑花和荷花等。白居易《草堂前新開一池,養魚種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峽水,浩浩萬頃陂。未如新塘上,微風動漣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離離。紅鯉二三寸,白蓮八九枝。  繞水欲成徑,護堤方插籬。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邁入晚年的白居易,對花木的感情更深。在調離蘇州時,他把蘇州白荷帶回洛陽栽種。白居易《種白蓮》:  吳中白藕洛中栽,莫戀江南花懶開。  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  這種白蓮, 與把廬山杜鵑帶到忠州種植相呼應,反映了白居易摯愛花木的一生。

  會昌五年(845),73歲的白居易到趙村觀賞杏花,並寫下了《游趙村杏花》: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果然,次年,白居易辭世!《游趙村杏花》成為白居易留下的絕唱!  在《唐詩分類大辭典》中,花部共收錄詠花詩835首,為103位詩人所做,人均詠花詩8首。而白居易詠花詩87首,超過總數十分之一。可見,白居易不負「花痴」之名。白居易詠花22種,其中有「花中西施」,也有「花中嫫母」。花,無論美醜,皆是白居易的知音。  當然,白居易最喜歡「花中西施」。唐元和十年,44歲的白居易因「僭越行為」,從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貶至江州(今九江)司馬。在江州,白居易遇見了心中西施——杜鵑花,當時也稱「山石榴」。白居易與杜鵑花「一見鍾情」,且「情定終身」。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忍不住寫首詩告訴好朋友。這個好朋友,即是與白居易合稱「元白」的元稹。元稹在家裡排行第九,也稱「元九」。一首《山石榴,寄元九》,將白居易鎖定為「杜鵑屌絲」。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讚美杜鵑花的詩作為數眾多,這一首算是卓爾不群。「西施」是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嫫母」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妻,相傳她貌似醜陋至極,是中國「四大丑女」之首。但是,她德行品性極佳,堪稱女性楷模。白居易旗幟鮮明的認為,在百花叢中,杜鵑花就是美女之首的西施,而與杜鵑花相比,芙蓉芍藥則是醜婦嫫母了。白居易將杜鵑花的花姿、花色、花性,以及分布特點,寫得一清二楚。這在當時,十分難能可貴,著實令人敬佩!白居易不簡單是「杜鵑知音」,也不是一般的「杜鵑粉絲」,而是令後世稱奇的「杜鵑屌絲」!

  用現在的話來戲說,即是白居易「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卻「情定杜鵑花」。由此,開啟了白居易精心栽培杜鵑花的歷史。白居易《戲問山石榴》:  小樹山榴近砌栽,半含紅萼帶花來。  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花不開。

  這是白居易初次栽植杜鵑,沒有栽種成功,也很正常。有趣的是,白居易自我解嘲,竟將「移到庭前花不開」的原因,歸結為自己夫人妒忌杜鵑花之美。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次失敗的原因,恐怕白居易也已經意識到了,即是「半含紅萼帶花來」,杜鵑花馬上要開放了,這時移栽,為時已晚。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在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再次移栽杜鵑,終於獲得了成功。成功的喜悅,寫詩告訴老朋友,乃人之常情,這便是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的寫作背景。成功栽植杜鵑花,是園林技藝的一個重要突破。白居易覺得僅寫作《山石榴,寄元九》很不過癮,繼而又寫作了一首《題山石榴花》:  薔薇帶刺攀應難,菡萏生泥玩亦難。  怎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任人玩。

  薔薇帶刺,不好接近,荷花在池沼,也不好接近。杜鵑花不一樣,不一般,既好看又容易接近,真是超好玩!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白居易已經到「喜形於色」的地步了!這樣的喜悅,當然不僅要讓好友元九分享,也要讓後世的人們分享!

  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從江州司馬升任忠州刺史。對白居易來說,陞官是好事喜事。陞官歸陞官,也不能忘記將杜鵑花帶身邊。白居易從江州帶來杜鵑,栽植在忠州「東坡園林」。白居易《喜山石榴花開》:  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時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  但知爛熳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這時,白居易已是栽植杜鵑花的「老手」,園林技藝趨於成熟,以至可以「花開依舊數」。到了大和二年,白居易再次加官進爵,晉陞為刑部侍郎。這一次升遷,白居易依然沒有忘記把杜鵑花帶到西安栽植。因此前積累的園藝經驗,白居易也可以在西安將杜鵑花培育得很好了。日久情深,在已過「知命之年」的白居易眼中,杜鵑花由花中「西施」晉級為「百花王」了。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  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艷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  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  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牆。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  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綵,斑駁未勻妝。  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  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中國杜鵑花栽植始自唐朝,白居易應該是最早成功栽培杜鵑花的人物。  在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代官場變動劇烈。白居易還算是比較幸運的一位。白居易出身於書香之家,受到過良好教育。在走上宦途之後,雖曾貶官江州,卻非荒蠻邊陲。他從來沒有生活窮困得斷餐斷頓,或衣衫襤褸。曾出任杭州知府,也是令人羨慕的差使。白居易官至刑部尚書,品位極高。唐代牡丹「傾城傾國」,堪稱唐代「國花」。白居易喜愛杜鵑花,也喜歡牡丹花。只不過,在白居易的詩歌中,杜鵑花沒有「悲戚之意」,而充滿「疾苦之聲」。白居易的牡丹詩將「牡丹美」與「心中苦」緊緊連接在一起,人們品味「牡丹之美」,也品嘗「心中疾苦」。

  白居易被貶江州之後,常思念好友元稹,加之元稹也被貶官荊州,兩人「同命相連」,思念更甚。看見牡丹,想起元稹。賞一次牡丹,念一次元稹。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  前年題名處,今日看花來。  一作芸香吏,三見牡丹開。  豈獨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況尋花伴,東都去未迴。  詎知紅芳側,春盡思悠哉。

  這已是白居易當年第三次西明寺賞牡丹。獲知元稹再度被貶官,白居易心裡不是滋味,一個人獨自賞牡丹,反而更加傷心。  次年,在牡丹花開之時,白居易如期而至,看見牡丹花開,又想起了元稹。白居易《重題西明寺牡丹》:  往年君向東都去,曾嘆花時君未回。  今年況作江陵別,惆悵花前又獨來。  只愁離別長如此,不道明年花不開。

  一個人在西明寺賞牡丹,自然無法愉快,惆悵揮之不去。白居易再次為不能與元稹同賞牡丹而抱憾。兩首牡丹詩,轉彎抹角,表達了對當朝皇帝李純的失望,對朝政混亂的憤慨。倒也恰好說明,賞牡丹已是當年的時尚。白居易一而再、再而三欣賞牡丹花,既是對「國色天香」的肯定,又加上了一層「美中不足」。白居易喜愛牡丹花,《惜牡丹花》即是佐證:  惆悵階前牡丹花,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氣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詩中「階前」點明了賞牡丹的地點,即白居易家栽種有牡丹。「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牡丹開放晚,牡丹花凋謝,意味著春天即將逝去。這《惜牡丹花》,其實也是惜春。「兩枝殘」到「摧殘盡」有時間距離。因為「晚來」,一夜天氣變化無法推測,擔心颳起「風」來,第三枝、第四枝……難免被吹盡。於是「夜惜衰紅把火看」,饒有興緻。

  從滿城皆為牡丹醉的欣賞牡丹風潮中,白居易看到了時弊之害。白居易《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這一年的暮春,長安車水馬龍,原是牡丹盛開時節,買花者紛至沓來。枝繁葉茂,鮮紅欲滴,五捆白絹價錢。有一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之地,他沒有見過這樣奢侈的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其內心積怨與不滿不言而喻。

  白居易所任「江州司馬」,類似於今日之九江「市長」。那是一個「大社會、小政府」的時代,「市長」的工作遠不及今日之繁忙。加之,九江的花卉遠比之長安要多,白居易花不少心思賞花。春季賞杜鵑、賞桃梨、賞牡丹,盛夏之際賞紫薇。白居易曾在都城長安的紫薇省任職,自稱是「紫薇郎」。在九江見到紫薇花時,觸景生情,五味雜陳。白居易《紫薇花》:  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  獨佔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  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  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白居易初到九江任上的春季,看到了梨花,不是「雪作肌膚玉作容」之美,而是「一樹江頭惱殺君」。白居易《江岸梨花》:  梨花有思緣和葉,一樹江頭惱殺君。  最似孀閨少年婦,白妝素袖碧紗裙。

  在觀賞桃花時,白居易將被貶謫之後的心境與生境融匯其中。因此,《大林寺桃花》可以稱之為這一時期白居易詩詞的重要代表作: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是廬山歷史上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花徑位於廬山牯嶺街西南2公里,海拔高1035米。因海拔高,溫度低,節令遲,桃花開放晚。山下的桃花已經凋謝,而山上桃花正開,這為錯時賞花開了一扇窗。

  其實,在白居易的老家,也是賞桃花理想的場所。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  日暮風吹紅滿地,無人解惜為誰開。  白居易因官場不得志,看見老家的桃花盛開,不覺得「人面桃花相映紅」,反而覺得「下邽庄南桃花」像是聰明才智「自開自落」,令人扼腕嘆息。

  梅花自古是名花,白居易詩作中自然也少不了梅花。白居易曾在杭州任職,西湖是人間美景,喜歡飲酒賞花的白居易,自然免不了邀請朋友飲酒賞梅。白居易《與諸客攜酒尋去年梅花有感》:  馬上同攜今日杯,湖邊共覓去春梅。  年年只是人空老,處處何曾花不開。  詩思又牽吟詠發,酒酣閑喚管弦來。  樽前百事皆依舊,點檢唯無薛秀才。  詩中「薛秀才」即薛景文。之前,白居易曾與他一同飲酒尋梅,題詩相贈。不想一年後,景色依舊,故人與世長辭。以繁花比照凄清,乃詩人詞家嫻熟手法。

  在唐代,尚沒有專門供賞花的櫻花樹。櫻樹,所開之花為櫻花,所結之果是櫻桃。自然,那時的櫻桃花,沒有今日櫻花繁盛美麗。但是,園林詩人白居易還是寫作了不少以櫻花為題材的詩作。白居易《櫻桃花下有感而作》:  開成三年春,季美周賓客南池者。  藹藹美周宅,櫻繁春日斜。一為洛下客,十見池上花。  爛熳豈無意,為君占年華。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  失盡白頭伴,長成紅粉娃。停杯兩相顧,堪喜亦堪嗟。  與朋友飲酒作樂,自然不止一次。因飲酒而傷感也不止一次。白居易《感櫻桃花因招飲客》:  櫻桃昨夜開如雪,鬢髮今年白似霜。  漸覺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後更顛狂。  誰能聞此來相勸,共泥春風醉一場?

  紅色的櫻花與白色的頭髮相比較,內心傷處自然隨之而來。白居易《櫻桃花下嘆白髮》:  逐處花皆好,隨年貌自衰。紅櫻滿眼日,白髮半頭時。  倚樹無言久,攀條欲放遲。臨風兩堪嘆,如雪復如絲。  令白居易陶醉的不僅有花,也有酒。也許,「瓮頭竹葉」是白居易的最愛。白居易《薔薇正開春酒初熟因招劉十九張大崔二十四同》:  瓮頭竹葉經春熟,階底薔薇入夏開。  似火淺深紅壓架,似餳氣味律粘台。  試將詩句相招去,倘有風情或可來?  明日早花應更好,心期同醉卯時杯。  翁頭即酒瓮的口,竹葉即竹葉青酒名。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一年有餘。他漫遊江南,旅居蘇杭,對江南風情相當了解。

  一個人在極度失意的時候,似乎看到什麼東西都會與失意以及失意的根源聯繫在一起。有時甚至是無中生有,有病亂投醫。《紫藤》告訴人們,白樂天也有不快樂的時候。白居易《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誰謂好顏色,而為害有餘。  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  柔蔓不自勝,裊裊掛空虛。豈知纏樹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後為害,有似諛佞徒。附著君權勢,君迷不肯誅。  又如妖婦人,綢繆蠱其夫。奇邪壞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與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難圖。  願以藤為戒,銘之於座隅。

  紫藤朦朦朧朧,藤葉青翠,扶疏而上,花穗秀麗,甚是優美。誰知,紫藤具有殺傷力?下部如蛇盤曲,上部繩索纏繞。可憐中間被纏樹,漸漸失去活力,直至枯萎而死。紫藤枝條似柔弱無力,裊裊娜娜懸空而掛。哪知纏繞樹的力量為千夫力所不及!先示弱而後為害,恰像那朝中的奸佞,附著權勢,君主迷戀,不舍拋棄。又像妖婦,日夜蠱惑丈夫,其夫頭腦不清醒,也不能她除。治國與治家一個樣,要察其毫末,知其利害。如若任其發展,後果不堪。種樹養花,為人處事,以藤為戒。  與《紫藤》相比,不起眼的桐花,沒有那麼多花花心思,猶如北方人的性格,理想信念堅定,輕易不可動搖。白居易《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

  白居易是詩人中的園藝家,園藝家中的政治家。當看到美麗之花時,他會聯想到「人民群眾」的疾苦;當看到其貌不揚的花時,他會聯想到這就是「人民群眾」。隨著年齡增長,「人民群眾」在白居易心目中的分量也在增加。白居易《杏園中棗樹》:  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  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裡。豈宜遇攀玩,倖免遭傷毀。  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  東風不擇木,吹喣長未已。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  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這是一首哲理詩:棗樹雖然外表不顯赫張揚,但在東風吹拂中卻自信成長,生機盎然;不甘讓世人攀玩,但願做大車的輪軸材料。寫作《杏園中棗樹》時,白居易已經不再計較「仕途通達,春風得意」。曾經「臣世濟國,一展鴻圖」的志向,已經成為過往。這種心境,使他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大車大料。當然,白居易還沒有站在人民領袖的高度,振臂而呼:「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白居易對花木精神的把握,永遠值得後世學習。他寫「花中西施」,他寫「花中嫫毋」,甚至連不知名的花也寫,足見「花痴」之名絕非虛傳。白居易《紫陽花》:  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在招賢寺,有一花無人知名,該花色紫氣香,芳麗可愛,頗類仙物。因大家不知其名,白居易便名之「紫陽花」。有學者研究認為,白居易詩中所云「紫陽花」,如今日本人仍稱之「紫陽花」,而中國人學名稱之八仙花,別名繡球花、紫繡球、陰繡球,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白居易52歲時,一頭如霜的銀髮。55歲時,已是滿頭白髮。那個時代,沒有染髮的技術,白頭髮「一目了然」。52歲至55歲,頭髮由「霜白」變「雪白」。由「黑髮」變「霜白」,再由「霜白」變「雪白」,自然是老之將至的象徵。發色的些微變化,必然帶來心理暗示,引起心裡變化。如果,再聯想起先走一步,已經成灰的故人,眼前的鮮花,眼前的美人,恐怕也難以誘發澎湃激情。白居易《花前嘆》:  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歲課年功頭髮知,從霜成雪君看取。  幾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吳韋盡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誰相勸,容坐唱歌滿起舞。  欲散重拈花細看,爭知明日無風雨?  白居易的詩文,大多文字多淺顯,意思直白,一看便知所云,無須大傷腦筋。然而,白居易也寫作過令人捉摸不定,大惑不解的詩,並在後世掀起無休止的是非爭論。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不知有多少人為解開這首詩而大傷腦筋。有學者認為,這是詩人遭遇「色誘」,在一次「偷吃」過後,留下的「詩情畫意」。詩中「朝雲」,借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蛆,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詩中「花非花」,暗喻行蹤似真似幻,似虛似實。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夜半而來,黎明即去。元稹《夢昔時》記夢中重會一女子云:「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真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在招妓者心中,她來時不多,宛如春夢。而她去後,又像是清晨的雲,消散得無影無蹤。白居易的《花非花》,頗有幾分「朦朧」的味兒,給人以「霧裡看花」之感。以至於有人將白居易《花非花》冠名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一朦朧詩」。唐代孟棨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後來,「櫻桃小嘴」、「小蠻腰」或「楊柳腰」就成為美女的重要標準。  白居易一生營造園林,園林也為白居易的詩歌創作提供了廣泛題材。除以上以花為題材的詩作外,以樹為題材作詩也不少。白居易《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對於這首詩,河南尹盧貞有一和詩的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永豐坊是東都洛陽的坊里名。春日垂柳,詠物言志。春風吹拂,千絲萬縷。一樹而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柳枝柔嫩多姿,秀色奪目,隨風飄蕩,輕盈裊娜,比絲縷柔軟。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背陽陰寒,「荒園」無人所到,白居易對垂柳落寞深惋惜。

  南方的竹子多,北方的槐樹多。白居易的故鄉在槐樹下,親人在槐樹鄉。思鄉之情,念親之情,自然會將槐樹寫進詩作之中。白居易《庭槐》:  南方饒竹樹,唯有青槐稀。十種七八死,縱活亦支離。  何此郡庭下,一株獨華滋。蒙蒙碧煙葉,裊裊黃花枝。  我家渭水上,此樹蔭前墀。忽向天涯見,憶在故園時。  人生有情感,遇物牽所思。樹木猶復爾,況見舊親知。

  用現在的話說,白居易算是「人民詩人」了。作為「人們詩人」,自然免不了要復活「青松精神」。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陽。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  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婆娑低覆地,枝幹亦尋常。  八月白露降,槐葉次第黃。歲暮滿山雪,松色郁青蒼。  彼如君子心,秉操貫冰霜。此如小人面,變態隨炎涼。  共知松勝槐,誠欲栽道傍。糞土種瑤草,瑤草終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為棟樑。殺身獲其所,為君構明堂。  不然終天年,老死在南岡。不願亞枝葉,低隨槐樹行。

  公元846年8月,走過了75個春秋的白居易在東都洛陽與世長辭。死後,白居易葬於洛陽龍門東山琵琶峰。後世為了紀念「人民詩人」,規劃建設了「白園」。「白園」依山而建,蒼松翠柏,秀麗古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白園」,寫詩人與讀詩人一起,「人民詩人」與「人民群眾」共享園林藝術之美。


推薦閱讀:

白居易並沒有讀詩給不識字的老太太
衰翁歲除夜 對酒思悠然——白居易詠除夕詩賞析
讀懂白居易七絕10首
白居易【三】:小元走了,想他
冷知識大講堂丨為什麼用小蠻腰形容女子細腰?源自白居易的詩!

TAG:園林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