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研讀計劃推薦書目介紹
Ⅰ、「大學之門」系列推薦書目
【1】理查德·萊特.穿過金色光陰的哈佛人.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
理查德·萊特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和約翰肯尼迪政治學院的教授、美國知名的統計學專家。他歷經十年研究,利用研究的調查結果及第一手訪談資料,圍繞「使每位學生都充分利用大學時光」這一主題,撰寫了這本書。該書以哈佛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來安排章節內容,回答了一切本科生可能面臨的問題,如:如何處理好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的關係,豐富個人的學習經歷;如何充分利用校園民族、種族多樣性這一巨大的學習資源;如何在需要時尋求幫助;如何獲得大學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建議等。
讀完這本書,應該記住這句話:卓越的大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交往。因此,每個本科生都應該與一位甚至幾位大學教師建立這樣那樣的聯繫。大學裡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齊全的設備,有多少古老的爬滿爬山虎的教學樓,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更為寶貴的資源,那就是周圍的同學,老師。
【2】德雷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第二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德雷克·博克,美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曾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之久。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對其的評價是:「環顧世界頂尖高校的校長,不論閱歷見識,鮮有出其右者。」《回歸大學之道》是博克的代表作之一,該書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暢論當今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病,並提出了「大學教育的八個目標」:學會表達,學會思考,培養品德,培養合格公民,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園,為全球化做準備,培養廣泛的興趣,為職業生涯做準備。
《回歸大學之道》一書雖然是寫給教育者的,但是也是寫給所有受教育者的,因為「大學教育的八個目標」反過來說,也就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八種素質」,該書為針對教育者提出的合理建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針對大學生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真切建言。該書內容闡釋精闢,引例詳盡恰當,既充滿了智慧又做到了情文並茂,值得一讀。
【3】鄭也夫.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名學者,曾任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總策劃。《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是鄭老師幾十年來讀書、寫作、做學問的心得體會匯總的產物。全書分為八講,分別是:第一講、讀社會學有什麼用;第二講、怎麼讀書;第三講、學術與日常生活;第四講、選題的智慧;第五講、敘事與理論;第六講、深度訪談;第七講、文獻搜索;第八講、論文體例。從內容可以看出,雖然這本書是以文科生為主要讀者的,但是其中很多方法和經驗具有普適性,值得所有本科新生學習和借鑒。
鄭也夫教授是個極其幽默風趣的學者,這本書也不例外。《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是一個以做學問為志業、為樂趣的「老學者」向青年學子的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好書,全書行文風格類似講座,感情真摯,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卻又不失生動,是值得推薦的好書。不僅大一的學生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以便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有個起碼的認識;在大二大三的時候還應該回過頭來再讀一次,幫助自己重新對過往的學習進行一番審視,進行必要的反思和調整。
【4】貝弗里奇.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出版社,1979年
《科學研究的藝術》是劍橋大學教授貝弗里奇的經典大作,該書系統的介紹了科學研究的流程、方法和技巧,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告訴大家:科學研究總是從前人研究的理論基礎上再進行創新或者總結,閱讀文獻和期刊成了了解科學知識以及研究範圍和內容的主要手段,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地深化對實驗的了解,最後總結經驗教訓,對實驗過程加以改進,以至於獲得更佳結果。這個過程包括準備工作、進行試驗、利用機遇和機會、豐富的想像力、推理、觀察、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戰略和技術。雖然這僅僅是本關於如何從事科學研究的書,但是其思想深刻,極富洞察力和建設性。
精密儀器在現代科學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始終是人的頭腦。雖然我們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和武裝科學家的頭腦,但是,對於如何充分利用頭腦,在技術細節上卻幾乎未加註意。這書極其可貴的書就是為此而生的,其目的就是把科學研究的實踐和思維技巧方面的知識梳理成章,以便作為學生研究工作入門的導引。這本書雖然專門針對傳染病研究的學生而寫,但其絕大部分內容適用於任何一門科學,值得推薦。
【5】陳春花.從現在出發——大學生的七項修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
所有的成功都源於你如何設計自己的生活,而大學時光又是人生活中最特別的時間段。因為當你擁有這段時光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具有知識的培育和知識的營養,具有開始人生的征程的厚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大學時期所達成的高度,就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而這個高度就是你對社會、對人生價值的一個標誌。本書旁徵博引,從成功的四個基本認知切入,講述了「永遠懷有夢想」、「要探索更多的東西」、「正確的心態」、「時間的價值」、「快樂的溝通」、「激勵自己」、「立即行動」等七項當代大學生應該進行的修鍊,告訴當前的大學生該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如何激發自己的熱情,為未來鑄就夢想和豪情。
看了太多哈佛張三、牛津李四的才子佳人成長故事之後,總覺得離自己太遙遠,書給人的自卑感往往超過了產生的正麵價值。該書雖說也是勵志,但是並沒有講述太多的光鮮例子,反倒是聯繫自己長期觀察到的中國企業成長模式,給青年人中肯的提了七個成長建議。也許有人會說這本書的內容趨於平淡,但是在我看來,這平淡恰恰好似師長的諄諄教誨,絮叨卻又條條在理。整本書文字爽朗,長短結合,語言樸實,卻又不乏珠璣。
Ⅱ、「思想之魂」系列推薦書目
(一)文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史鐵生.病隙碎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病隙碎筆》是一本思想隨筆集,它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探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共分六部分,243則,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安詳。對史鐵生而言,《病隙碎筆》已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因為他深深明白,生命讓自己寫作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故而不論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儘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而日漸麻木的心靈,然後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行審視,對生命狀態和人生意義進行思考。於是也就有了關乎人生命運的「成長」、「生病」、「愛情」、「金錢」、「生存」、「道義」、「信仰」、「死亡」等等諸多感悟文字。可以說,凡是個體生命必須正視的問題和必須開解的難題,史鐵生都沒有迴避與躲閃,而是調動了生命的全部激情與智慧給予一一地解答,從而讓讀者不時產生心靈的強烈共鳴。《病隙碎筆》一書被譽為2002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
中國當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難再找出第二個人像史鐵生這樣愛好玄思並且擅長此道的了。所謂擅長,是指他能夠從現實的瑣事里擷取那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達得優美、機智、引人入勝,讓人不忍釋卷。這是一個文學家所表達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學專著。當然,更不是膚淺的廉價文學。通讀完《病隙碎筆》之後,我們會發現:書中243則充滿智慧與安詳的隨筆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問方式來不斷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寫成的,其過程長達三年多。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史鐵生在書中所說的一句話:「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
【2】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朱光潛,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並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本書內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歐期間從海外寄到某一家雜誌社登載過的信,從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他在《一般》雜誌(後改名為《中學生》)上,發表了總題為《給一個中學生的信》的有關青年修養的十二篇文章。這些文章後來輯成《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由開明書店於1929年3月出版。《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一看便愛不釋手的經典,洞察明理,其言真,其辭切,一一溢於筆端,這是一位和藹可掬的美學大家在與你面對面地談天。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長的教誨溢於筆端,會在不經意間解開了讀者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頂」「豁然開朗」這些詞,也絕不會有誇張之嫌。
一本好書,在你青年時看,能帶給你感動;到你中年時再看,卻覺得很恐懼。那是因為,隨著你的閱歷的提高,你慢慢地看懂了一些之前你沒領悟的東西。從表象看,似乎是書在陪你成長,實際上,書自印刷出版之日開始,就不會再有變動。成長的是你自己。而這本書的境界始終在你之上,它在不斷地引領你去發現,去感悟,去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這樣一本書。薄薄一本,多次再版,應該只因為這是一本經過時代淘汰卻巍然獨存的書。40年代,《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被奉為青年的開竅之書,大半個世紀之後,對於現在的青年,甚至中年,依然是一本有價值的書。
【3】歌德.歌德談話錄.四川文藝出版社,2008年
德國詩人歌德在西方文學界一直享有極高的盛譽和威望,他在有限的一生里孜孜不倦創作了眾多不但優秀而且令人高山仰止的作品,從二十二歲寫出了《少年維特之煩惱》轟動全歐開始,直到晚年才最終完成的《浮士德》第二部,歌德達到了西方文學史上與但丁、莎士比亞相齊名的高度。《歌德談話錄》是歌德的助手愛克曼輯錄的關於歌德的言論和活動的集子,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歌德版的《論語》。談話中最為精彩是是歌德關於人生、社會的思考,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實在令人嘆服。這位閱世已久的老人,能用隻言片語指出他人性格的特徵及其行為的目的;他對德國民族弱點的自我反思,令人敬佩。。另外,這部談話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人和物,多的難以計數,比如,歌德那可愛、活潑的兒媳,高貴優雅的魏瑪高層;與歌德一同遠足、那歡唱的百靈鳥,避暑別墅邊、刻有歌德與希勒名字的橡樹,遊玩晚歸途中、薄暮里的亘古不變的夕陽……這些內容對於我們深刻了解歐洲文化大有助益。《歌德談話錄》有多個中文譯本,其中朱光潛先生的譯本最為經典,可惜此譯本為節譯本,而非全譯本,故推薦楊武能先生翻譯的全譯本。
《歌德談話錄》以「談話」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方面地體現歌德的思想,內容不多,但是信息量巨大,囊括了歌德晚年對寫作、藝術、科學等多方面的人生見解,語言凝練生動,道理深入簡出,字裡行間頻頻智芒閃動,充滿別出心裁的言論,精彩絕倫。這是一本可以常伴在身的好書。
【4】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學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學宗師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學著作,幾乎彙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其詞句典雅優美、充滿詩意,是中國美學經典之作和必讀之書。要想體驗到中國古典藝術至境的樂趣,選擇宗白華是惟一的。中國古代美學遇到宗白華真可謂是一種幸運,因為他學貫中西,跳出來又扎進去,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華的文章里,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被熔煉出來並被標舉到了極致。閱讀這本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中國和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的心靈,去體味那些風流瀟洒的人們的心靈,待得我們散步歸來,就會發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升華與凈化。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美學散步》。
在宗白華那裡,美學是學術,但更是生活。《美學散步》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向了極致,後人很難再出其右,宗白華本人作為一個審美悟道者本身已成為一種道顯而美的象徵。就像劉小楓先生總結的:「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那裡,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如何在愈益緊張的異化世界裡,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現代人所要關注的一個世界性問題嗎?追尋人生之美,讓我們從宗白華開始……
【5】帕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灕江出版社,2003年
《金薔薇》的作者帕烏斯托夫斯基對於大眾而言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無不稱讚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金薔薇》是一本探討文學創作的散文集,全書共十九篇,每篇分別以詩情畫意的筆觸闡發一個或若干個有關文學創作的問題,從作者的經歷、創作等故事說起,讓人跟隨作者穿行於冬日海岸、夏日森林,與高爾基、蒲寧、托爾斯泰、契訶夫、普希金等文豪隔空交流,使閱讀的本身成為了一場穿越愛與美的人文旅行,並在這場旅行的盛宴中感知到文學之花從萌芽到綻放的珍貴過程。該書文筆優美,具有無可抗拒的強大的感染力:那荒涼而陰沉的冬季的波羅的海。那陰鬱沉寂的俄羅斯中部森林,白樺和赤楊的葉子閃爍著金剛石一般的光澤;神秘的白夜輝映下涅瓦河莊嚴的逝水;奧卡河彼岸落日淺紅色的斜暉;暮春時節,基輔荒蕪的街心花園裡,凋零的稠李花在散發著濃郁的香氣……愛與美的靈動滲透在在帕烏斯托夫斯基的每一行文字中,每一片樹葉,每一朵彩雲,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美的體驗。《金薔薇》國內有多個譯本,其中灕江出版社李時先生的譯本質量更佳。
《金薔薇》是一本讓你回憶起時,往往會熱淚盈眶的經典,其文字的字裡行間洋溢著愛與美的詩魂,就像一朵飽滿的金薔薇一樣,只能端詳它美麗的花瓣卻不敢輕易觸碰那些閃著金光的枝蔓。惟有以一顆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捧起前人的傑作,即便沒有成為作家的天賦和意願,也要以這份愛與美寫意生活。帕烏斯托夫斯基的筆調是浪漫的,但這些情感全部是基於他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人類情感的深刻體驗,他對生活,對一切美的事物的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以及善於在普通事物中挖掘不尋常意義的天賦,都會長久地深深地溫暖著讀者……
【6】李澤厚.美的歷程(修訂插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
李澤厚,著名哲學家、美學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學術界的精神領袖。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的重要著作,它把數千年的文藝、美學納入時代精神的框架內,揭示了眾多美學現象的歷史積澱和心理積澱,具有渾厚的整體感與深刻的歷史感。該書夾敘夾議,見解精到,文字簡潔,明白曉暢,曾影響了一代青年,引導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步入美的殿堂。此書於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
一本書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吸不吸引人。《美的歷程》恰恰是從內容到語言的精美,讓人讀來甚為享受,愛不釋手。在這本書中,遠古圖騰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的獰厲的美,先秦理論精神的儒道互補,楚漢的浪漫主義,魏晉風度人的主題與文的自覺,佛陀世容的壁畫、雕塑,盛唐下的青春、音樂性的美,中唐的韻外之致,以及宋元的山水意境和明清的文藝思潮,都被作者以令人賞心悅目的文字一一道來,閱讀這部書,也就變成了內容與形式的雙重的美的享受。《美的歷程》是一部說不完道不盡的美學著作,但是我們在欣賞其內容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它在語言上所達到的登峰造極的高度,當凝聚了中國五千年的,或獰厲,或溫情,或奔放,或浪漫的文化以這樣一種娓娓道來的形式從作者筆下汩汩流出的時候,我們甚至能聽到那其中的環佩鏗鏘與泉水叮咚……閱讀這樣的著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從內容到語言的美的享受。
(二)哲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威爾·杜蘭特.哲學的故事(上下).三聯書店,1997年版
《哲學的故事》是普利策獎和自由勳章獲得者,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經典力作。自問世以來,經久暢銷不衰。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觀點。本書著重描述了人類史上數十位著名哲學家的境遇、情感與生平,因之,它並不該被看做是一部哲學史,而是一部關於哲學家的故事。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哲學的故事》出版後,第一年連續再版22次,迅速譯成18種語言,掀起了世界範圍的哲學熱潮。該書因為名氣太大,國內有多個譯本,翻譯質量良莠不齊。其中金髮燊的譯本最為傳神,強烈推薦三聯書店的金髮燊譯本。
如果要寫哲學普及讀物,估計沒有人比威爾·杜蘭特更合適了,他博學,深刻,風趣,每有新穎犀利的見解。他的巨著《世界文明史》就是世界史中的翹楚,這本《哲學的故事》也發揮了他一貫的特長:深刻且樸素。從雅典寫到美國實用主義,他一邊講故事,一邊講思想的繼承與演變,把觀念演變的故事寫得深刻而浪漫,每個哲學家的答案彷彿都是暫時的,唯有問題是永恆的。威爾·杜蘭特則從這些精彩紛呈的暫時性答案中發現思想的鋒芒,尤其是從洛克、貝克萊、休謨到康德的關於經驗與觀念的思辨過程,寫得深入淺出,非常精彩。不得不提的是威爾·杜蘭特非常擅長寫故事,思想之外,也把每個哲學家的生平故事寫得生動有趣。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穫也許是這樣一種境界,那就是「哲學不能讓你富有,卻能使你自由」。哲學給予我們的彷彿永遠是否定性的知識,先哲思想留給我們的,唯有批判的思維方式。千百年過去,所有的答案也許都已經站不住腳,但思想的方法永遠有效。簡單地說,哲學讓我們懂得思考,也懂得享受思考的快樂。
【2】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錢穆,中國學術界尊其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他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界對錢先生的評價是:「錢賓四先生治國史而以學術流變為基底,直承儒統,獨立開闢,不倚傍前賢時俊。……國學大師之名,章太炎之後,唯錢穆當之無愧。」《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是錢穆先生後期的講演與隨筆的合集,顧其書名,其意並非是指用通俗的方法來闡述中國的思想,而是要在通俗的文化里揭示出其中蘊含有極精深的中國思想,語言是思想最直接的表現,所以這裡的通俗文化主要是語言文化。此講話貫通雅俗,內容緊湊又有發散傾向,從小處入手但不拘泥於小節,探討的是規律性的東西。這本書,只講道理、性命幾個詞,從中剖析出一部中國思想史,極有啟發性。
錢穆的這本書是用一種大中國文化的視角在討論中國思想問題,而非拘泥於某一家。從他的敘述中,我看到的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中國文化,主要的有四篇:道理,性命,德行,氣運,四個詞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詞,但是錢穆把它們拆開來講解,每個詞的兩個字都是有相通之處也有對立之面的,不得不佩服錢穆的學養已至化境。雖然書很薄,但是確實是本好書,因為它不僅通俗,但又不失學術味,沒有花哨的東西卻能寫得人耐心讀下去,而且很有收穫,這才是極高的境界。
【3】威廉·魏施德.後樓梯——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考.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本書的作者維廉·魏施德將大量深奧的哲學文獻棄置一邊,僅在34篇短文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介紹了眾多哲學家的思想及巨著的核心,使他們的中心問題及其論述變得通俗易懂,同時又避免了因縮略而產生的理解上的偏差。作者匠心獨運的描述,使讀者在這些哲學故事中找不到任何一點科學的傲慢和說教姿態。這是一本哲學的通俗讀物,它把哲學家們的性格捕捉得惟妙惟肖,極其幽默。例如休謨長得像「喜歡吃蝦的肥胖的市政員。」費希特狂傲地諷刺:「就連施密特的尿布也散發佳趣的味道。」等等段落讓人忍俊不住。該書有三個版本。一個是遼寧教育出版社版本,譯者李文潮,這個版本極好,前面還有哲學家葉秀山先生所作的序。第二個是華夏出版社李貽瓊翻譯版本,該版文筆平平,表達不出原文的幽默感。 第三個是中國商業出版社吳秦風翻譯版本。這個版將原文大量刪減,尤其是其中涉及哲學家生平活動的幽默段子,使經典大大失色。
有人說,當你在迷茫、彷徨的時候,就讀讀哲學吧!因為不是一個人這樣說過,而且能這樣說的人肯定有他們的充分理由,我相信他們。因此,在你茫然的時候可以嘗試走近哲學,尋求一條正確的人生出路!後樓梯不是人們進入一所住宅常用的通道。它不像正樓梯那樣明亮、潔凈、隆重;它冷靜,缺乏陳設,有時還有點受冷落。但由此上樓不必刻意修飾,你平常怎麼樣就怎麼來,平常怎麼樣就怎麼做。不管從哪兒上樓,最終的結果都一樣,無非是去找那住在樓上的人。走後樓梯可以避免前庭特有的弊病,即在步入哲學殿堂之前,你會不經意地流連於裝飾大門、前廳和樓梯的枝形吊燈以及神像柱。後樓梯則樸實無華,不易轉移注意力,可以使你更快地接近目標。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後樓梯進入哲學殿堂,與哲學大師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吧!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
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此書沒有中文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本書才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大暢銷書。這樣一本書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已自不待言,而尤為可貴者,其對於今日中國的讀者亦不失為一本教益豐厚的文化經典。 李慎之先生常說:「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其依據之一就是馮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該書版本眾多,其中趙復三的譯本較為權威。
推薦此書的原因在於:1.書小容量大。與馮先生一生四百萬言的著作相比,二十三萬言的《簡史》,不可不謂 「小」,然而它又是馮先生的哲學與哲學思想融鑄的結晶。馮先生在該書的自序里也說,此書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故可謂,「擇焉雖精而語焉尤祥也」。2.視野開闊。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學史專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雖是蜻蜓點水,仍不失哲人洞見。3.文體暢曉。因為它最初是講義,所以它的語言極其流暢;因為它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它的文字極其符合當代人的閱讀。簡而言之,該書可以說是一部可以影響一生的文化經典。
【5】賓克萊.理想的衝突—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商務印書館,1983年
《理想的衝突—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是一部評述現代西方哲學、社會思潮和倫理思想的經典著作,原書初版於1969年。該書是作為其時美國大學關於人性、思想史或現代西方文明等課程的教材而寫作出版的,是一本了解西方重要思潮的不錯的入門書。全書共分七章,每一章都對有關的著作家的基本哲學作了闡述並且提出一些評價性的問題。作者在回顧了20世紀前期,相對主義和實用主義對西方社會道德觀點的影響之後,著重闡述了1970年代以前對西方世界有較大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及其人道主義和新基督教神學等哲學、社會思潮及其代表人物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薩特等人的基本思想和倫理觀點,並結合對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的研究,分析了現代世界各種對立的人生理想之間的衝突。
這是一本很難找到的老書,但是的確是本好書。好書不應該被埋沒。我們遵循什麼規則而生活?我們應該信仰什麼?群體和個人如何能不衝突?怎樣選擇?如何選擇?賓克萊從現代哲學的各大流派出發出發,帶領讀者在現代西方的各種價值觀中巡遊,通過思辨、比較以幫助讀者去除成見的桎梏,為現代人的價值選擇提供指南。人生的價值如何定義?理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才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樣的人生意義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思考這些問題,那麼這本書很值得大家去一看。
【6】劉小楓.拯救與逍遙.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小楓作為學者,以獨有的學習經歷、個人魅力,在思想界傲視群雄,成績斐然。本書的本質是一場對話,東西文化精神的對話,主要是中國的儒道精神與西方的基督教上帝思想之間的對話。本書從詩人自殺的意義開始探討,歸納出了東西方思想在面對現世黑暗(惡)的存在現實的兩種思想歸屬——逍遙與拯救。其實,《拯救與逍遙》也是一本精簡的哲學史,它專註於西方啟蒙至今的種種思想,而不離「解脫」這一路標。又因它時刻與東方精神互相映照,凡推理無不極致,凡論述非要透徹,讀起來非常暢快。如同兩個理性的人一番思辨,雖不能說服彼此,但互相理清了思路,又可以激蕩生長出若干新問題新想法來,這個過程實在極有助益。該書雖然涉及深奧的哲學思考,卻並不需要害怕這本書的高度。漫卷詩書,同樣可以找到你自己獨有的收穫。
哲學總是要探討終極命題的,該書從古今中外的一些詩人和哲學家入手,研究他們如何承擔人生來要面對的「惡」。這些主人公們的追問在作者的筆下條分縷析,實際上指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拯救或者逍遙。當然在這兩個大的方向下還有很多各自的差異。作者通過一種綿綿不斷地闡述而不輕下斷言的筆法,使讀者在本書的精神世界裡遨遊,彷彿永遠沒有盡頭;與此同時讀者又迫切需要知道些什麼,緊跟著它,希望儘快窮盡前面的路途。哲學是什麼?其實就是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的過程。這本書同樣沒能解決什麼,不過讀者卻得到了安慰。因為你和那些偉大的靈魂靠得更近了……這是一本充滿著思想與智慧的奇書,值得推薦。
(三)歷史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世界史綱(上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世界史綱》出版於1920年,是威爾斯寫給所有歷史愛好者的簡明讀本,以無比開闊的視野、輕快簡潔的筆調將自生命起源以來的生物及人類歷史,有條不紊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它無疑是一部通俗的史書,但它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價值。它沒有嚴肅史著的學究氣,它關注的是人類文化的遺產,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遺產,而這是人類文明歷程中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本書論述了從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類的起源直到現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橫跨五大洲的世界歷史,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經典巨作。《世界史綱》無疑是一部最適合於普通讀者閱讀的歷史著作,該書問世後在世界範圍內多次再版,已經成為世界史研究的經典名著,也是膾炙人口、深入淺出的人文佳作。威爾斯這部里程碑式的世界史著,問世80年後:至今仍是難以超越的傑構。細節可以更新,可以補充,但他所確立的基本架構,他對歷史的灼見卓識,那是無人可以替代的。
被傳統歷史教科書敗壞了胃口的人們,讀讀韋爾斯吧的大手筆,他會重新燃起對歷史的興趣。堆積枯燥的史料,硬加上幾條牽強附會的結論,是歷史書的一大通病,它會讓讀者迷失在煙霧中。可是威爾斯卻具有取精用弘的本事,他們會使你輕鬆愉快地領略歷史的主要風光,帶給你一種新的睿智的眼光。看看愛因斯坦對該書的評價吧:「學校應該努力從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角度來呈現歷史,而不是將歷史作為一種手段,在成長的一代頭腦中培養外在實力和軍事勝利的偶像。從這個角度來看,威爾斯的《世界史綱》值得大力推崇。」特別值得一提的,該書的翻譯陣容無比豪華強大,其中文譯本出自吳文藻、謝冰心、費孝通等一代名家的譯筆,完全可以傳達出威爾斯原著的神韻。
【2】柏楊.中國人史綱(上中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
《中國人史綱》是台灣學者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里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說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書近八十萬字,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一直講到二十世紀葉滿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歲月;二是就影響力來說,《史綱》自出版以來,一直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通史的首選書籍;還有第三,那就是《史綱》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寫史的一種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楊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中國人史綱》的寫作特點包括洒脫自在、遊刃有餘的表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鮮明的態度,內容別具匠心和視野。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和其他中國史著作相比,此書有如下值得推薦的理由:第一,文字生動,語言優美,富於文采,引人入勝。在章節安排上富於創造。全書以「世紀」分章,以問題分節,給人以明快的感覺。這種明快來於作者使史事的時間變得比較醒目,而分節的問題又多把握得比較適當。第二,在史料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這就是既忠於史實,又不受史書具體敘述的限制,是充分理解史料精神實質後的一種創造性的表述。書中處處顯示了作者對史料的深入鑽研,和運用史料的高度技巧。第三,作者列了大量表格,簡明扼要地列舉史事,既避免了繁冗的敘述,使史事顯得明瞭,又大大增加了史事的含量,使內容顯得豐富。第四,最有特色的是,每章最後設「東西方世界」一節,可使人們對當時的世界、世界與中國的關係,有一個概略的了解,使人感到真正是從天空從其他星球上看中國歷史,而不是只從中國從地球上看中國歷史。這既給人一種新鮮感,又給人帶來一種整體史觀,受益匪淺。
【3】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武漢出版社,2012年
蔣廷黻,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與梁啟超一起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後棄學從政,任國民黨行政院政務處長、中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駐美大使、駐聯合國代表,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最知外交的人。蔣廷黻一生經歷複雜,親歷了時代的風雲變幻。他以學者的眼光與頭腦進行觀察思考,加之長期身處高位,每有人所未道之處。《中國近代史》一書寫於1938年春夏之交。此時,因等待行政院政務處長職務而賦閑在家的蔣廷黻兩個月的時間寫了這本《中國近代史》。這本著作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認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係國家興亡」,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後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這本書被稱為「諾大著作堆壘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璣,讓人嘆絕」。這本五萬字的小冊子,在其他歷史學家的巨著面前顯的渺小,可是足夠在近代史的浩瀚書海中獨領風騷。
中國近代史一直以來使我們無法迴避的歷史,從中學到大學,必然會有一門課講授這段歷史,但是我們對近代史究竟是怎麼回事依然模糊不清。蔣廷黻的這本近代史雖然只有薄薄的百來頁,卻字字精華,涵蓋了近代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從鴉片戰陣到五四運動,從國共合作到抗戰前夜,每個事件都有作者獨到的分析和觀察。很多時候歷史並不是你想當然的那樣,真實的歷史總能讓你大吃一驚。多年來,但凡要我推薦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書目的,我都沒有忘記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不僅因為這本小冊子只有幾萬字,文字清新優美,敘事明白流暢,而且因為蔣廷黻在這本書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不完全認同他的分析,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的講述有助於重新認識近代中國,重新理解一個國家曾經走過的路。這是一部一定為讓你驚為天人的經典之作。
【4】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陳寅恪乃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曾任清華四大國學導師之一。《陳寅恪的最後20年》1996年由三聯書店出版,很快在全國讀書界引發了「陳寅恪熱」,並帶出許多話題,如關於傳統文化、人文精神、學人風骨,此書遂成為90年代的「標誌性讀物」之一,而一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被廣為傳頌。這本書表面上看是一本人物傳記,但是也可以作為一本歷史著作來讀。在這本書里,作者誠然是在試圖還原一位大師在特殊年代裡的悲劇結局,但他卻有意無意地展現了一幅知識分子在解放初期的眾生相。在陸鍵東筆下,在陳寅恪晚年生活中「登場」的固然有陳序經、吳宓、梁方仲這些赫赫有名的學者,但也有黃萱、冼玉清、高守真這些幾被淹沒的名字。正是在這本《陳寅恪的最後20年》中,陸鍵東揭露了那個令人驚駭的史實:在那個特殊年代,陳寅恪在面對中央邀請其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長時,竟會提出「不宗奉馬列主義,且要求毛公或劉公給證明書」這個大膽請求。這種「自尊」可追溯至晚清的清流那裡,再自梁啟超、王國維等人傳於陳寅恪,最終成為我們這個多難的民族在亂世中能沐浴到的少有的幾道亮光。正是通過作者的記錄,我們才得以知道陳寅恪作為一位「教授中的教授」所具有的強烈文化磁場,正是他的學識和品格,令他在晚年那段孤寂的歲月中依然吸引著眾多優秀的知識分子。這樣來看,《陳寅恪的最後20年》或許也可以被作為是一部中國當代史著作來讀。
這是一部特定歷史時期的著述,時代的不平,一代人的感奮,俱在書中歷歷可見。將近幾十年過去,重讀陳寅恪生平出處以及悲喜交織的故事,仍感震動,思緒難平。無聲的歷史一直在遵循著古樸的法則,百年中國,貌似幾番陵谷,人世代謝,然歷史的憂愁恰如川上逝水,無盡無涯。實際上我們一直活在自以為已成陳跡的歷史中,從來未能割斷與往昔的恩怨。在這個意義上,《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依然活在歷史中。
【5】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插圖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這是一部巨著的壓縮本。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及其鴻篇巨製《歷史研究》早已為專業研究人員和廣大歷史愛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歷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眾多心儀者望而卻步。湯因比在去世前,根據當時史學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改寫了這一巨著,將其壓縮為一卷。湯因比在這部著作中,以文明為研究單位,從一個宏大的視角出發,將人類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察。對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種文明,湯因比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對文明的起源、成長、衰落、解體加以描述;在此基礎上,湯因比還廣泛地考察了歷史長河中各個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中的碰撞、接觸和融合,其中湯因比聞名遐邇的挑戰—應戰模式貫穿全書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該書翻譯成中文後,《人民日報》曾專門報道並推薦。除此以外,還有兩點推薦理由:首先,閱讀此書可以幫助您獲得一種大的世界性的視野。這本書有著黑格爾式的氣魄,用「挑戰和應戰」這樣的大模式去論述了21種文明的興衰,將人類史當作一個整體來加以考察,發現其中獨特之處和規律所在。也許你不同意其觀點或者理論,但是這種世界性的視野卻是值得我們體悟和學習的。其次,此書信息量大,可讀性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卷本《歷史研究》(修訂插圖本)與十二卷本相比,篇幅當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讀,這大大方便了讀者。這一版本不僅是湯因比親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撐其觀點的歷史例證以及更多的細節。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一大十六開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圖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圖、地圖、圖表和九十幅彩圖。製作精美的彩圖和豐富的串文圖、地圖以及圖表,配有恰到好處的詳細說明文字,賦予了該書新的內容和形式。誠如湯因比所言:「圖片不僅增強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傳遞大量文字無法充分表達的信息。」
【6】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天朝的崩潰》是作者系統研究鴉片戰爭十餘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範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該書最有價值的論述在於,用翔實的考據說明天朝犯了那些錯誤(這些錯誤曾經被掩飾,甚至粉飾成榮耀的),這些錯誤今天如何避免,導致這些錯誤的觀念如何能夠改變,書中的微言大義大致就在這裡了。該書中新見迭出,其一系列獨到創見曾經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爭議,但是學界近年來公認該書已具備成為一本在21世紀持續存世的精品之作。
鴉片戰爭已經過去150多年了,150年前的歷史有多少是當下的人們想要了解的呢?有多少對當代有所助益的呢?又有多少是能夠在今天仍舊產生共鳴和感悟的呢?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曾說過這樣耳熟能詳的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單純的記錄歷史事件當然是有它的史料價值的,把歷史置於當時的語境中給予「理解之同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歷史學更大的意義在於歷史應該通過對過去的事件的思考與批判影響今天,而不僅僅滿足於象牙塔內的自說自話。鴉片戰爭是典型的東西方文化衝撞碰擊的時代,是典型的舊秩序行將崩潰,新時代即將建立的時代,這樣的歷史背景幾乎可以帶入每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中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討論,茅先生的鴉片戰爭不無當下社會現實的人文關懷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的再研究》一書的出色之處在於堅實史實考訂和重建的功力,更在於書中試圖用一種「當時的」眼光來考察「當時的」鴉片戰爭,這樣的視角的轉換往往可以突破固有的思想藩籬,帶你進入當時的歷史情境,換言之,閱讀這部書可以帶你實現一次真正的的歷史穿越,這樣的體驗誰會不期待?
【7】金一南.苦難輝煌.華藝出版社,2009年
該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聯共(布)與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這四大力量,以中國大地為舞台發生的猛烈碰撞,分析陪毛澤東、斯大林、蔣介石和昭和軍閥集團精英身後所代表的三種主義在中國的衝撞與較量,該書從這些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入手,對錯綜複雜、撲朔迷離、恢宏壯闊的這段中國現代史進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揭示和深入剖析。
該書是高層智囊金一南歷時,十五年傾注心智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圖書,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圖書,第一本可以作為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值得推薦。
(四)心理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阿德勒.自卑與超越.汕頭大學出版社,2010年
阿德勒被譽為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自卑與超越》一書,成書於阿德勒思想最為成熟的時期,它反對人類的一切行為均可溯源於「性」的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這就是《自卑與超越》的主要思想內容。什麼是自卑?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書給出的定義是,「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便是自卑情緒。」 人類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有可能摧毀一個人,使人或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異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在該書里,作者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為了擺脫自卑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和錯誤的目標,問題就隨之而來。當人們在職業、社會、性這三個生活的主要方面頻頻遭遇問題,他所表現出的就是一種屌絲的人格氣質。屌絲氣質的後果是合作能力的喪失,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合作的話,並不僅僅是自私這麼簡單,推向極致的話,這個人會在職業,婚姻,社會等各個方面遭受嚴重的挫折。而如果要改善一個人的神經症的話,也只有從加強合作的能力方面入手。超越屌絲心態,讓我們從閱讀這部書開始……
【2】弗羅姆.逃避自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逃避自由》是法蘭克福學派幹將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學為切入點剖析極權主義和批判現代社會的驚世力作,與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並稱為反極權主義三大經典著作。其實從最簡單的意義上說,這僅僅是一本探究現代人的孤獨心理成因的作品。《逃避自由》分析了自文藝復興以降,資產階級文明是怎樣通過新教、道德、政治、市場競爭等各方面手段將人置於彼此孤立的境地,其結果是:一方面,由於人的個性化日益加強,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則由於人們之間的關係日益殘酷和敵對,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獨和不安,人們由於忍受不了這種隨自由而來的孤獨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逃避這種社會的自由。作者指出,對孤獨的剋制,對世界的憎恨和使個性喪失都是消極的逃避方式結果是失去個人的自我。他認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發的愛和工作,從而使個性得以完善的發展。
推薦此書的原因在於:第一,弗洛姆文筆的以深入淺出和平易近人著稱,該書有很高的可讀性;第二,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孤獨和對待孤獨。《逃避自由》告訴我們,當人成長,個人化過程的另一面就是日益的孤獨.自由的代價就是孤獨,放棄了孤獨也就漸漸的失去了自由。每個人都由於自由而孤獨、自大;同時,每個人因為自由而寂寞、自卑。追求自由就不要逃避孤獨,這是時代的宿命……
【3】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古斯塔夫?勒龐,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也是這本並不很厚的《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在他在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不可不讀的佳作。勒龐是個他生活在法國革命不斷的年代裡,經歷過巴黎公社和法蘭西第二帝國等歷史時期,親眼目睹了法國民眾在傳統的信仰與權威崩塌後,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蠻、善變、極端的原始人,在少數人的慫恿下,民眾會毫不猶豫地做出駭人聽聞的暴行,事後卻要求愛國主義的榮譽勳章。於是,勒龐在他的傳世名作《烏合之眾》中總結道:民眾缺乏理性,依賴於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像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
《烏合之眾》不是嚴格的學術著作,但在大眾心理學領域,它卻是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在思想正日益被格式化、工具化的時代中,這樣有穿透力的文本實在值得一讀再讀。 「多數人永遠正確」,這是我們經常會產生的誤解,因為面對眾意,我們會不自覺地懷疑自己。其實,群體更容易採取極端的解決方案,更自戀,也更暴力,並因此而引發危機。就像納粹剛上台時的德國,昨天還是一個理性民族,人人謙和而深邃,可一夜之間,他們卻突然成了狂熱的暴徒,願意為有計劃地消滅另一個民族而奮鬥。《烏合之眾》這部書提醒我們,作為一個成熟的公民,任何時候都不要丟棄獨立意志和批判精神,否則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4】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本書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心得。《金剛經》的核心主題之一是:「云何降伏其心」,在這個意義上說,《金剛經》可以說是中國古典經典文獻中的心理學著作。
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乃是其講課的記錄,由旁聽者錄音整理並後期校對的。因為是講稿,所以很口語化,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不像一般講經書那樣晦澀或者故弄玄虛。南懷瑾先生修佛多年,通今博古,學識淵博,生性豁達幽默,這本書引經據典,層層深入,把深奧的金剛經解釋給你聽。讓你自己去意會,去領悟。這是一次美妙的閱讀體驗。任何時候,煩惱啊急噪啊焦慮啊茫然啊,普通人的負面情緒來襲,翻開這本書,隨便從哪頁看起,都覺得靈魂彷彿得到一隻溫柔手的梳理,說不出的舒服爽利。每個毛孔都張開了,呼吸著自由清新的空氣,新陳代謝,煥然一新。
【5】靄理士.性心理學.商務印書館,1999年
靄理士是英國著名的性學權威,他的七大本的《性心理學研究錄》對於醫生、心理學者和其他的學術專家是相當重要的參考書。而靄理士在這部巨著之外另有一本比較盡人可讀的性心理學,一面把《研究錄》的內容則要再介紹一過,一面把《研究錄》問世以後二十年里這門學問所已獲得的新進步補敘進去,這本書就是《性心理學》。《性心理學》是靄理士的代表作,相傳上世紀80年代文科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清華大學的老教務長潘光旦先生是其中文譯者,潘先生的翻譯不僅逐字逐句與原文相符,而且最人所樂道的是潘先生的近十萬字的注文,觸類旁通,相映成趣,讓人拍手叫絕。此書的科學普及價值毋庸置疑,但是該書寬容的視角,平和的敘述,帶著平等的、毫不歧視的人文關懷的精神來看待性的種種,此種眼光直到今天還是大多數我們無法超越的。直面現實,不是壓制,也不是放縱,才是我們當代性教育的應有之義。
有的書在開卷之初就能給人帶來狂喜,但在以後重讀時卻難以找到最初的興奮;有的書在初讀時顯得平淡,甚至晦澀難通,但只要有著足夠的耐心,在一遍遍的重複之下,也會顯出一種美麗,由此而通向一個新奇的世界。《性心理學》就屬於後一種書。嚴肅的著者,博學的譯註者,謙虛開放的精神,完全沒有因別有用心而遮掩,也沒有因蒙昧愚蠢而羞澀,這是這本書成為經典的原因所在,值得推薦。
【6】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華夏出版社,2008年
威廉·詹姆斯,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宗教經驗種種》一書正如書名體現的那樣,它並不是一本宗教宣傳冊,而是試圖站在一個宗教之外的立場進行研究的書,再確切一些,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作者也說:「假如這個研究是心理學的,它的主題就不是宗教的制度,而必然是宗教的感情和宗教的衝動。」在這本書里,詹姆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宗教經驗(神秘經驗)存在的肌理,他承認宗教經驗的客觀存在,並從而揭示了背後的心理學依據,他認為相信宗教的對象,根本不是通過理性概念,而是通過對這種實在的直接感受,是經驗中的相遇。宗教實質上意味著個人獨自產生的某些感情、行為和經驗,使他覺得自己與他所認為的神聖對象發生關係,「宗教的目的不是上帝,而是生活,更多的生活,更廣闊,更豐富,更滿意的生活。無論在哪一個發展層面上,熱愛生活就是宗教的衝動。」
《宗教經驗種種》是一部從個人經驗角度觀察宗教作用的著作,入選全世界50部靈性經典之一。該書記錄和解讀了全世界100多位靈性人士的高峰體驗和出神經驗。他的生動實例和精彩描述,激發了國內外好幾代讀者的興趣和想像力,直到今天仍是心理學和靈性領域的極重要的一部經典作品。該書思路清晰,洞見迭出,百年之後仍讓人警醒。尤為重要的是,本書雖然討論的是嚴肅的宗教哲學命題,但書中分析了大量的個體傳記資料,敘述生動,情節跌宕,充滿了小說的趣味,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值得推薦。
(五)政治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加里·沃塞曼.美國政治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加里·沃塞曼的《美國政治基礎》在中國並不是一部名氣很大的書,但是卻是一部極好的了解現代政治活動的入門書。該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為什麼是政治,第二章為憲法:政治競賽規則,第三章為行政部門:總統和官僚機構,第四章為立法部門:國會,第五章為司法部門:最高法院與聯邦法院系統,第六章為公民權利和自由:保護整治競賽參與者,第七章選民和政黨,第八章為利益集團和新聞媒介,第九章為誰勝誰負:多元論和精英論。書後還有關於獨立宣言以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附錄。
推薦此書的原因在於:首先,可讀性強。這部書從頭到尾都非常吸引人,毫無學究之氣。每一章都有非常鮮活的實例引入討論,語言幽默,分析透闢卻又不失生動。其次,論述嚴謹。整本書中作者所說的每一個定義,作者對問題的探討以及個人觀點的敘述都很嚴謹,尤為不易的是作者做到了嚴謹卻又不繁瑣,這是一種極高的寫作境界和學術境界。最後,條理清晰。很多政治學類的入門書由於內容關涉過多,讀起來會感覺有些龐雜,條理性受到了損害。沃塞曼在這部書中大膽的去除了非專業人士無需了解的內容,確立了一個精鍊的寫作框架,因此整本書讀下來讀者的思路很清晰,閱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爽」。
【2】克里思?馬修斯.硬球:政治是這樣玩的.新華出版社,2003年
克里思?馬修斯在美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如果走進美國,你會發現許多城市的大街上都張貼著他的巨照片。而奠定他的名聲的就是這部百年難遇的經典之作、被《讀者文摘》評為最佳非小說類作品的超級暢銷書。馬修斯曾先後擔任美國參議員弗蘭克?莫斯的助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的演講撰稿人、國會眾議院議長蒂普?奧尼爾的首席助理兼發言人,數十年生活在政壇高層的幕前幕後,經歷,目睹了許多政治人物的沉浮成敗,是一個真正了解政治,懂得政治的人。馬修斯認為,政壇風雲人物的成功智慧與從政藝術,不應該只對雄心勃勃的政界人士有價值,其中包含了人類永恆的真理,應該公諸於世讓更多的人分享,去實理人生,事業的成功與輝煌。所以,他便寫下了這本揭示政壇成敗潛在法則,像優秀小說一樣膾炙人口的佳作。 自1988年首版以來,本書在美國一直暢銷不衰,並被迅速譯成其他語種,在許多國家流傳。它不僅受到政界人士的鐘愛,也備受企業家、公司白領、大學生、青年人的歡迎。本書的問世使馬修斯獲得了「政治遊戲的分析師」、「當代的馬基雅弗利」的稱號。
《硬球》會是本讓你相見恨晚的書。很聰明的人為什麼會變為苦力,而公司和各種組織里為什麼會有三六九等,原因有很多:表達能力、性格、為人處世的方式,等等。出身單純、數十年光陰大多花在寒窗苦讀上面的人們,不免自負聰穎,滿含自信地、無知者無畏地走向社會。而社會從來不象我們想像中那樣依據幾個簡單的原則運轉。《硬球》獨創的一個寓意深刻的概念,既指政界人物為了勝出、權力和成就而展開的講求實際、大膽出擊、不畏艱難、「過關斬將」的競爭遊戲,也指他們進行這種「硬碰硬」或者說「打硬仗」的激烈遊戲時,所使用的各種巧妙有力的手段與技巧。熱愛競爭,然後掌握競爭的正確手法,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也是它的價值所在。
【3】羅伯特?達爾.論民主.商務印書館,1999年
羅伯特?達爾,美國政治學家,耶魯大學教授,曾任美國政府經濟學家、分析家。達爾是世界範圍內民主理論的第一人,學界的評價是「當達爾談起民主時,每個人都應該洗耳恭」。《論民主》是羅伯特?達爾專門為了開啟普通讀者的民主意識的啟蒙讀本,這本書從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現實的民主、民主的條件和民主的前景等方面,為人們理解民主提供了一個指南。
《論民主》這本書簡潔通俗,薄薄的一本,寫得清晰透明而無學究氣。要了解民主的歷史、現實和未來,該書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紐約時報書評》對該書的評價是:「在這個複雜主題上,達爾的探討值得稱道,他的寫作風格清晰、準確、符合常識並且通俗易懂。」 這樣的書你不應該錯過。
【4】吳稼祥.公天下: 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讀史使人明智,如果能夠站在以上角度去看4000年的中國政治史,會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什麼啟示呢? 關於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專註於中國幾千年政治史的書籍卻不多,能夠言簡意賅地透徹分析4000年來中國政治史並使用數理邏輯分析論證的方法來論述的書籍更少之又少,《公天下: 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這本書卻做到了。本書縱貫古今,詳細分析了4000年來中國政治已經出現的各種形態,並詳細分析了各種治理模式的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和壓力模型以及優缺點,很多分析透徹並一針見血,讓我們能夠清楚的看懂幾千年來各種政治模型的利弊。 該書使用了數學方法,推論出了 「權威—自由曲線」,讓我們看到了在單一治理中心條件下隨著國家治理半徑的增大,統治壓力(專製程度)隨之增大,而民眾的活力(自由度)隨之減小的數學模型,得出了「若要國家穩定就要喪失部分活力」的結論。
該書的立意新穎、氣勢宏大,用一個統一的框架把中華政治史覆蓋並加以解釋,這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儘管其論證和結論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這樣一本不厚的書,濃縮了中華幾千年的政治制度史,把我們對歷史的認知向前推進了一步,無論何如,可以說是一件佳品,值得推薦。
【5】強世功.中國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
強世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著名民族問題專家、法學家。《中國香港》是作者2003-2007年調至香港中聯辦做研究期間對香港及通過香港對中國問題的思考的作品。該書分十三章,是以大陸看香港的姿態,從政治到法制到文化全盤解析民族國家的理論框架。書中的論證超越政治,對於歷史考證和理性分析運用相當細緻,十分出色。除此以外,這本365頁的小書還有著一個宏大的目標,那就是追問:「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作者把香港作為理解中國的鑰匙,從香港的變遷中生動地展示了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與政治之間的較量,也從香港的變遷中揭示出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最根本的不同之處,小中見大,展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力。
強世功教授兼習法律和政治學,又有四年在中聯辦的工作經歷,這樣的背景使得他能夠在中西結合的視角下對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判斷。讓他能從一種更加現實和建設性的立場看待香港的變革,看待香港與大陸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本書雖是法學學者所寫,但卻不是有關基本法的學術著作,而是從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等多個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套不同於香港本土學者和其他大陸學者的香港敘事,這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民族問題、統一問題、國家問題都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值得推薦。
【6】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2002年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國著名學者薩繆爾·亨廷頓的代表作之一,該書因提出「文明衝突論」而在全球範圍產生重大的影響。作者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即使我們不承認「文明衝突論」,但是文明差異和衝突這個概念,最近十幾年來已經普遍被人注意,即便不是接受。雖然經濟利益仍然是一個解釋國際關係的基石理論,然而即便同樣的經濟上的需求,比如石油戰略,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就發生不同的具體事件和演變,可見當地文明屬性和傳統於其中是有重大作用的。顯然,西方對伊斯蘭文明的獨特性現在越來越有所認識了,他們對中華文明的長久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重視,可能也超出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想像,所以我們往往覺得不能理解為什麼西方人對我們那麼戒備和猜忌。我們屢屢聽到西方人說某某國家不是基督教國家,這話里已經透露了足夠的以文明劃界的意思。我們也確實觀察到了,歐洲和北美的人之間,不管來自哪個國家,很容易相處,彷彿沒有隔閡,這就是同一文明親族;而我們和東亞人也比較容易相識,同一文明背景使人們具有相同相近的價值觀。假使排除相對於文明來說比較短暫的政治上的因素,我們可以說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其實比和西方人之間容易理解,這就好比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之間有戰爭遺留的仇恨和鄙視,但他們之間並不難互相理解。理解世界,首先要理解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人對我們的看法,也許他們的觀點是一種偏見,但是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種偏見是什麼……
(六)經濟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這本由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的經濟學的書在1998年引起來經濟學界的軒然大波,在學術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波及整個人文學界。本書的作者何清漣,在面對中國的改革巨大的成功的背後的問題,提出了她獨特觀點:在中國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取得了改革的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同樣充滿了血腥和殘酷。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有理由作這樣的追問,財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質低下者和品質惡劣者手中的,這樣的狀況對社會的最終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中國現代化的繼續深入的同時,在面臨諸如腐敗,軟權分化,分利集團化,黑色經濟和灰色經濟,地方惡勢力等等的陷阱,我們將何去何從……何清漣女士1999年6月14日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之星」,1999年11月28日被《三聯生活周刊》列為25位時代人物之一。
何清漣這本書不難讀,比起專業的經濟學的書目,這本書淺白的有些異類,但並不等於說它沒意思。這是一本老書,是本已經走入歷史的書。可是十幾年後看這本書,你會覺得每句話都如針扎在心上,只能佩服她的遠見卓識。什麼叫學問?洞察時世,昌明道義即為學問。十年前她提出呼喚中國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界以為這是小學問。現在吳敬璉先生也只得說,中國還是政治經濟學時代……
【2】張五常.賣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賣桔者言》是經濟學家張五常於《信報》「張五常論衡」專欄文章的結集。初版於1984年11月,三十年來再版無數,行銷兩岸三地。《賣桔者言》是一本用質樸的語言講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的好書。這本書一會兒向讀者談起養蚝的啟發,一會兒討論了從庇古開始關於鐵路兩旁地價的爭論,一會兒轉到歷代建造燈塔所碰到的收費問題,他利用這些形形色色歷史上曾經發生或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案例,向讀者展現了產權理論的核心概念和當代進展。案例分析從來是社會科學理論的溫床。至今為止人類所知道的任何一種社會科學理論都是基於某種歷史上的或現實的案例的啟示。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定可以用過去、現在和未來生動活潑的案例來展現,當然這需要理論家具有淵博的知識,對理論深刻的洞見和非凡的功力,讀者通過這些案例,不僅學習了理論,而且知道理論家為什麼要這樣提問題,甚至可以展望理論的發展方向。這正是張五常教授這本隨筆集的意義所在。
《賣桔者言》是一本能引起外行的興趣的理論著作,往往會使對經濟學這門學科不了解的讀者在幾天內捧著書不放。這本身就說明,這本書有著不同一般的魅力。許多不喜歡經濟學的人,看了此書以後,總會對經濟學有不同以往的想法:經濟學也可以是這樣簡單,有趣的,而不是不是複雜頭痛的數模。在《賣桔者言》一書中,張五常先生還專門講解了自己的治學理念和學習方法,這些經驗可謂珍貴之極。值得推薦。
【3】盧周來.窮人經濟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也許盧周來不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卻是位有良知的經濟學家。在《窮人經濟學》這本書中,盧周來寫作的是一種大多數人讀得懂的經濟學散文。這本書收集了盧周來先生長期的書信,時評與隨筆,行文靈動活躍,觀點新鮮、深刻卻樸實,完全沒有學術論文那般晦澀難懂,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啟發性。作為一本隨筆,這本書的內容沒有特定的脈絡架構,但可以捕捉到的核心要義:一,以經濟學視角分析弱勢群體,不只是窮人,還包括弱勢國家如中國;二,重點關注經濟研究與價值判斷的關係,主張經濟學要為窮人說話,為弱勢群體爭取權利。
《窮人經濟學》這本書對於中國的現實具有高度的關懷,尤為關注當下中國社會公正的的失落問題。書中對捐款維修故鄉小學校舍的抵拒和質疑,對「殺掉山羊,保衛北京」可笑口號的質疑和分析等等精彩的例子,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視角,它無情的拷問出眾多社會現象中的不合理之處。《窮人經濟學》這本書中透露的這份對弱勢群體的執著關懷使人感到溫暖,特此推薦。
【4】加爾布雷思.不確定的時代.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加爾布雷思在中國一直是個不夠響亮的名字,但是在美國他卻有兩個光圈:第一個是「哈佛最有名的教授」,另一個是「百年來哈佛最有趣的教授」。 加爾布雷思素負盛名,說理清通,文字曉暢,是經濟學者中的異數。《不確定的時代》這本書系統的梳理了經濟學觀念,舉其代表人物,撮其理論,述其後果,觀其相關時代事件,縱橫經緯。全書上起古典資本主義先知亞當·史密斯,中經馬列社會主義,下及凱恩斯、冷戰年代、第三世界、武器競賽,層次廣被,內容豐富。
《不確定的時代》一書,是加爾布雷斯在為BBC關於經濟史的專題電視片籌備基本素材時寫下的一系列隨筆,和該系列片的劇本講演詞的綜合產物。因此此書的目標讀者並非學界中人,而是電視機前的芸芸大眾。於是作者極盡其舉重若輕之才,將本應包含了曲線、圖解、謎樣的數學方程式的經濟思想史,以自傳、遊記、諷刺、冷嘲、史話等等為一體的手法輕鬆道來,寫得肆意,讀之愉快,莞爾之餘引人思慮。加爾布雷斯說,統治世界者,其實就是一些特定的思想而已。《不確定的時代》這本書從思想史的角度清晰分析了我們政治體制與經濟是怎麼互相作用,互相交叉發展。如果你曾迷惑於這些經濟學和政治思想的混沌里,那麼這本書的閱讀對你來說絕對是一種享受。特此推薦。
【5】曼昆.經濟學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本書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經濟學教材。其英文原版現已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600餘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迄今為止它已被翻譯成20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100多萬冊。這本教科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學生導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寫的是一本學生喜歡看的經濟學教科書,與其他同類教科書相比,本書強調得更多的是經濟學原理的應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經濟學模型。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節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說明經濟學原理如何應用於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此外,作者在書中還提供了大量的「新聞摘錄」,以使讀者懂得什麼是生活中的經濟學。
該書為經濟學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特此推薦。
【6】彼得·馬丁.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資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甚至生活方式全球化……是福?是禍? 全世界政界、財界、企業界、學界和普通老百姓都在熱烈爭論、探討。悲觀主義者說:全球化是陷阱。樂觀主義者說:全球化是機會。《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在這一爭論中成了世界暢銷書,被譯成世界20多種文字出版。本書是德國《明鏡》雜誌兩位著名記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寫成這本書,生動地描繪了全球化圖景及其帶來的各方面的負面後果,並提出了克服這些後果的方法。《全球化陷阱》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闡述全球化對人類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指出現在的經濟增長模式對於全體人類的福利無疑是災難性的。災難更多是資本的本質造成的,全球化帶來的結果是弱國會受到強大衝擊,會使弱者更弱強者更強。
十幾年前,美國還沒有用寬鬆信貸刺激需求、美聯儲還沒用長期的低息刺激實體經濟,可是之後的寬鬆信貸、低息、政府超額借貸下的財政支出,均是飲鴆止渴的方式。很荒謬的,這本十餘年前的書,比起諸多最新出版的書籍更好的解釋了美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起源,並且與馬克思的思想遙相呼應。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全球化經濟的深遠影響,這就是本書帶給我們最好的啟示……
(七)社會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費孝通.鄉土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什麼是中國人?中國人的特徵是什麼?我們何以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看一代大師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根據他所講授的「鄉村社會學」的內容所寫成的。這本書不是一個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具體社會裡提煉出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裡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鄉土中國》包含: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維繫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血緣與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慾望到需要十四篇論文。
這本書是神一樣的存在。《鄉土中國》作為一本學術性質的著作,短小精鍊的篇章,樸實無華卻相當精當的敘述語言,探討性的敘述方式與豐富充實的內容與深刻悠遠的意義融合在一起,絕對是中國社會學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理解傳統中國與中國國民性的經典之作。各個水平的讀者,都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與收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費先生其實也是近現代公認的語言大師,無法想像那麼老實的文字,怎麼會生出那麼生動而詩意的風景?特此推薦。
【2】孫立平.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斷裂》一書從社會學的獨特視角出發,對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斷裂」是一個很有穿透力和學術潛力的概念。作者用這個要領來表明目前中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和諧的現象及其背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一個命題:90年代以來,一個與80年代有著很大不同的新的社會正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並開始逐步定型化。《斷裂》一書認為目前中國仍然陷入在這種不同經濟、利益複合而有區分,有相互幫助但有相互矛盾的局面,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一個統一的中國,而是陷入分裂、矛盾、多樣的中國的概念中,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目前存在的巨大社會斷裂,而這蘊藏的社會風險已經威脅到整個國家的安穩和發展。
斷裂指的是,改革開放之後,呈現在中國社會一條深刻而意義深重的區隔帶。城鄉、貧富、階層之間等等,這條斷裂帶將中國社會分割成兩個聯繫幾乎為無、形態迥異的兩個世界,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影響無疑是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對各種呈現出來的社會問題,都會看的更加透徹,這是一種撥雲見月的感受,對於我們明確我們社會的歷史方位是非常有意義的。從最直觀的閱讀體驗來說,《斷裂》是一本很「有營養」的書,不過讀起來卻一點都不吃力,章節目層次清晰,每篇文章長度也恰到好處。孫老師行文最大的特點是,展開問題提綱挈領,分析問題一針見血,值得推薦。
【3】吳毅.小鎮喧囂.三聯書店,2007年
本書講述的華中地區某鄉鎮基層政權、村級組織和農民在複雜的互動結構中博弈共生的過程和狀況,為讀者提供了新穎而富啟發性的視角,是一部有一定思想衝擊力的學術著作。本書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敘述,生動展現了農村基層政權以及村、組織和農民個體多方面多層次的工作和生活實態,人物鮮活、情節曲折、可讀性強,同時又對描述的對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釋,是對當下中國農村的不可多得的深度描寫。
《小鎮喧囂》是一部將鄉土經驗和理性視角完美結合的半學術著作,無須一再強調它的敘事性強而學術性弱,無須指責它剖開殘酷的現實而沒有指出一條清晰的路徑。就像魯迅的文字一樣,它的意義在於將「應然」邏輯式的學術研究之外的「流動的經驗」呈現在讀者面前,用充滿利益博弈的基層現實去填充實踐者的思考。在目前的中國,能有這樣的耐心和責任感,將活生生的現實,拋開道德高論和官方語境的現實展現在讀者面前,已是十分不易。總之,這是一部能夠幫助我們讀懂中國基層的書。特此推薦給我們同學們,因為我可以從這部書看到,一個社會的改變,需要遠大的夢想,更需要腳踩大地,順著這個社會原有的藤蔓而慢慢走遠的決心……
【4】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1996年,學者曹錦清不滿足於停留在「中國社會應該如何」的多嘴多舌之中,走出書齋步入現實,去研究「應該的社會何以只懸浮於嘴上而難以進入實踐」的社會根源。他隻身一人從大上海兩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和最好的現存標本——中原鄉村,藉助其友人在黨校系統的關係,突破各級官場的層層設防艱難「入場」,進行了「相對深入一些」的訪談調查。為了保持調查的原貌,作者以日記體的形式寫下沿途所看、所聽、所談、所思和所慮,讀這本書讓人如臨現場,。在領略著中原鄉村基層的社會實景的同時,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也讓人折服,偶爾一些作者畫龍點睛般的評論,對於一些問題的分析常常讓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2000年,《黃河邊的中國》一書順利出版。這部被稱作是「一個中國學者面對中國農村而發出的真實迴音」的紀實文學作品,榮獲第五屆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黃河邊的中國》這本書涉及到農村生活、地方政治、幹群關係等諸多方面,確是一部了解當時中國鄉村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好書。書中沒有任何的煽情,也沒有任何的修飾,它不過是一本實實在在的調查報告,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認識真實的中國,真實的中國農村。總之這是一部了解中國國情與民情的一部不可不讀的書。讓我們隨著這部書一起貼近中國農村最真實的大地吧……
【5】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自1976年問世以來,備受讚譽,堪稱知識界的扛鼎之作。西方社會在21世紀面臨的基本矛盾是什麼,這是本書的主題。貝爾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不協調的複合體,它由社會結構、政治與文化三個獨立領域相加而成,這三個領域各自擁有相互矛盾的軸心原則:掌管經濟的是效益原則,決定政治運轉的是平等原則,而引導文化的是自我實現或自我滿足原則。由此產生的機制斷裂形成了150年來西方社會的緊張衝突。貝爾的觀點是: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化,政治領域的自由主義化,文化領域的保守主義化。這種組合型思想結構得到了學術界的承認和重視,並被當作一種典型的現代思想模式加以評論。貝爾的理論之所以引人矚目,不僅因為他在思想結構中揉合均衡了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異體合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蓄意打通不同學科壁壘,並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未來施行綜合研究與預測。
貝爾在1972年全美知識精英普測時,以最高票名列20位影響最大的學者之首。而《資本主義文化矛盾》更是貝爾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被認為是社會科學和思想領域50年以來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推薦《資本主義文化矛盾》這本稍微有點深奧的著作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集中分析的現代社會中經濟、政治與文化三個領域矛盾在中國已經出現,而且有理由認為這種矛盾將會愈演愈烈,因此當下的中國青年很有必要聽聽這位智慧老人的聲音……
【6】劉易斯·科塞.社會思想名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書在美國是一部被廣泛使用的教科書典範,書中分別介紹了15位早期社會學理論家:孔德、馬克思、斯賓塞、塗爾干、西美爾、韋伯、凡勃倫、庫利、米德等的學說、生平、思想背景和社會背景。內容詳盡,評價中肯,對學者的介紹簡明扼要,自80年代在中國推出中譯本以來,一直是大學裡社會學系和相關社會科學各院系的指定參考書,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大學讀物。寫這本書的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劉易斯.科塞。作為一名教師,他需要向學生解釋類如「馬克思和韋伯相比誰更重要」這樣「關公戰秦瓊」式無法回答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個人的思想永遠都不可能脫離他的時代,如果我們忽視產生這種思想的歷史背景,我們會很容易犯「關公戰秦瓊」式的錯誤。用社會學方法研究社會學家,避免「關公戰秦瓊」式的錯誤,就是科塞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社會思想名家》的價值在於:通過對孔德、馬克思、斯賓塞、塗爾乾等人的學說、生平、學術背景、社會背景進行詳細地介紹,科塞向讀者展現出一幅關於社會學大師們生活的環境、方式的整體畫卷。幾乎在每位社會學家思想的介紹中,科塞都不厭其煩的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學家的成長環境、受教育情況、與周圍同事和學生的關係等等,詳細闡明這些對他們理論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使讀者能夠很清晰地把握住理論家們思想的實質,他們理論的創新點,以及日後其理論方向和內容發生變化的原因。該書語言通俗,行文流暢,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值得一讀。
(八)法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劉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3年
劉星,中山大學教授,法理學家。《法律是什麼》是劉星教授所著的隨筆集,該書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文化,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法律現象材料進行點撥評說,說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卻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迹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文章短小、精彩,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領略作者頗為尖端、頗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這樣的論說里,進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樂趣。
開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西窗法雨》這書這作者可是個高手,法律是枯燥的,作者卻有化枯燥為趣味的本事,它具備著其他法學入門書籍中所沒有的詳實、流暢、趣味。《法律是什麼》固然是普及法律的讀物,但是其背後卻有著深厚的法理學積澱,乃探究法律精神的經典入門之作。法律精神與隻言片語中得其精髓,與點點滴滴之間掀起波瀾,值得推薦。
【2】何兵.利害的分配:我們身邊的法律.上海三聯書店 2005
何兵,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法學院副院長。《利害的分配:我們身邊的法律》是何兵教授近年來發表的法律隨筆、時評、演講以及一些法庭演說詞的彙編。該書從我們身邊的法律案例入手,從朱元璋反腐到王海敗訴,從外語考試製度到學術官司,甚至從調解員大媽、中學語文老師入手暢談法律,事雖小,但深入淺出、鞭辟入理地洞悉了法治的精神和利害的本質,揭示出法治、人性、道德的本質以及三者的矛盾和聯繫。雖為一家之言,但精闢和獨到,使人信服。
該書文筆生動,擅長用形象的比喻和適度的誇張,古典詩句,市井俗語,都信手拈來,妥帖安排在文章里,增強了可讀性和說服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法律隨筆集。風趣的作者沒有呆板地說教,而是把以案說法、發人深省,例如通過對一個小案例的簡單解說就讓人明白了證明責任中的「訴訟請求」與「事實主張」是兩個不能混淆的不同概念,從中可以看見作者為推進建設法治社會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推薦。
【3】蘇力.送法下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與曹錦清的《黃河邊的中國》類似,蘇力的《送法下鄉》也是一本深入基層調研,在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的著作,它們的相似之處更在於,在某種意義上,它們都提出了制度本土化的問題。初看書名《送法下鄉》,彷彿是某行政單位所作的法制宣傳材料,其實蘇力先生所用的「送法下鄉」一詞,並非法制宣傳中常提及的「普法」,而是法律在鄉間運作所採取的方式。中國存在著廣大而與城市不同的農村,究竟怎樣的基層司法才是這個鄉土社會所需要的?總結起來,就是中國的司法制度應向何處去的問題。蘇力先生一貫認為,制度的合理性在於它「在諸多具體的社會制約條件下的正常運作」,因而在本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數據進行分析,試圖告訴我們什麼是當下中國基層農村的現狀,什麼是解決基層農村解決問題所必須的司法制度。
《送法下鄉》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書,它會給讀者帶來智識的挑戰和思想的愉悅。這本書經常會出現讓你瞠目結舌的問題和結論:當你確信「你知道」的時候,這些結論出現彷彿在問你「你真的知道嗎」 ?也許有些觀點你並不認可,甚至是難以接受,本能地產生反駁慾望,但面對蘇力先生的分析,你的感覺只能是「遇上有文化的了,不多讀幾本書還真掐不過他。」這樣的書難道不值得一讀?
【4】梁治平.法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法辨》是著名法學家梁治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本論文集。在這本書中,梁治平先生主要剖析了中西方對法的不同理解及應用:西方法的基本含義則是權利、公平、正義,中國傳統法文化認為法是一種統治者專政的工具,主要表現為刑,中國古代的歷朝法典,無一不是刑罰。並指出,與外國的法律之上相比,中國的法律是禮法的附庸,是沒有獨立地位的。因而,在中國經歷五千年都沒有可能出現國外那種權利觀念。中國的法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而國外的西方的法是萬人之上,因為他們的起源便很不相同。
《法辨》啟示我們,國家的現代化歸根到底要表現在人們觀念的現代化上,而非經濟及其它表層的所謂現代化,改革中最根本、最持久的矛盾衝突必將發生在價值觀念和社會關係的領域,中國人的觀念變革遠沒有完成,現代化之路任重而道遠。很多學者認為梁治平先生為近五十年來中國法學研治之創穫最多、見解最精、思想最深刻、文筆最燦爛之罕見學人。這樣的大手筆豈能錯過?
【5】博西格諾.法律之門(第八版).華夏出版社,2007
《法律之門》是美國各大學法學院比較通用的一本法律入門書,該書旨在展示法律過程,不僅通過描述,而且通過讓讀者置身於你來我往的爭辯之中,而強調法律講論的重要意義,則只在部分意義上是規則的一種功能。《法律之門》的資料安排意在讓每一觀點都能與其他觀點相比對。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緊張關係的機會。正是以這種教學法,《法律之門》模擬了法律過程的實際運作,打開了進入法律和社會的大門。
《法律之門》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書,它提出許多開放性的話題留待進一步討論。該書不是用線性貫穿的方式寫成的,而是提出一系列觀點,每一觀點都可作為討論的開端,並導出其他的閱讀材料,意在鼓勵讀者獨立思考。為此,閱讀材料及其編排都是啟發式的,它們批判已被接受的思想,提出有關價值的問題,使人窺見法律體系日常運作和歷史發展中的艱難選擇。某位學者或某個案例的論斷與另一位學者或另一個案例所持的不同論斷相併列,使本書讀起來像一次多層面的對話,而不是一種傳統教科書式的獨白。每一選材都是討論的一部分。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法律之門》不是一本法律教科書,而是一本關於法律的書,因為它鼓勵以多種方法研究法律,例如政治學的、社會學的、人類學的、歷史學的、文學的和哲學的……
【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
瞿同祖,著名法史學家,其學術成就斐然,堪稱國際一流的學者,其極富原創性的法律社會史研究庶幾可與韋伯的法律社會學研究東西輝映,其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堪稱獨步學林,足可垂範後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是瞿同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該書是作者在雲南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講授中國法制史和社會史的講義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最早於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者依據大量個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實施情況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揭示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徵。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是一部世界性的經典,1961年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贏得國際聲譽,被認為是關於中國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學院學報》稱讚說,這「無疑是西文中關於中國法律最好的一本書。」而1963年第24卷的《哈佛亞洲研究學刑》也指出:「作者不僅闡明了法律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並且對社會結構性質的理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據說當此書還在征訂單上時,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就提前預訂了,並不斷追問自己的中國學生林毓生,這本書有無到貨,以及他對於該書的意見。《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依據大量個案和判例,用宏大的視野對中國法律與文化做總體論述,是深度理解中國社會的一面重要的鏡子。
(九)管理學類經典推薦書目
【1】彼得·聖吉.第五項修鍊: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
彼得·聖吉,學習型組織之父,十大管理大師之一。《第五項修鍊》是彼得·聖吉在其老師富瑞斯特創立的系統動力學和混沌理論基礎上總結、提升出來的闡述管理學的新的思維方式的著作,是管理哲學的一次創新。他將古老的東方智慧與西方先進的管理技術結合起來,預備開創一條新的管理思想之路。準確的講,它不是一部管理技術層面或者理論高度的著作,它更側重於操作和實踐,其中和中國傳統的一些倫理理念相吻合,強調用系統的觀點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並且將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提到重要地位,要將繼續學習作為企業發展的終身目標。該書為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是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曾獲得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開拓者獎,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近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 。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曾有過美好的夢想和希望,以及潛在的自信與自我發揮能力;然而現實中,由於學習、工作和生活等種種經歷的不同,這些美好的內在,都逐漸湮滅於不得不面對的日常俗務和看上去無法抗拒、無法左右的真實之中。當人們因此而陷入低落與茫然的情緒之中,很多人會選擇用情緒化的反應措施來應對,比如通過樹立堅強、奮進等人生態度激勵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認,這樣的做法是對的;然而,僅僅如此卻不一定有效。該書告訴我們「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以創造,而不是反應的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因為,我們還需要採取更實際的行動,選擇更實際的行為方向,從而真正的解決問題。我們要挖掘我們本質里那些美好的內在,就需要不斷地自我超越。《第五項修鍊》把「自我超越」視作一項人生修鍊,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並指導我們如何制定一個詳盡而系統化的計劃,然後依靠堅韌的毅力不斷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的書值得一讀再讀。
【2】陳春花.管理的常識——讓管理髮揮績效的7個基本概念.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管理的常識——讓管理髮揮績效的七個基本理念》,是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陳春花教授寫的一本關於管理學的書籍,這本書不是一本系統論述管理學的學術書籍,而是陳春花教授對於管理的一些理解,一些感悟。由於陳教授一方面是教授的身份,經常給學管理學的同學上課,另外一方面,她也曾有過一段真實的企業管理經驗,所以這本書的特色是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又不失深刻。
對於沒有系統性學過管理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可以說它確實是一本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的簡讀本。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亦是一種藝術,當你讀完這本書,一定會感覺管理方面的知識體系和思路更加完整有序,受益匪淺。
【3】吳曉波.大敗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書解讀十大著名企業盛極而衰的失敗原因:標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數十億資產的企業為何這般脆弱?「青年近衛軍」為何如此短命?狂熱的激情是怎樣成為禍根的?中國「第一品牌」是怎樣砸掉的?中國網路經濟的原罪是什麼?暴利到底給企業留下了什麼?「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業家離政治該有多近?6年重印28次,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20本圖書」之一。
這是一本放在手上令人發燙的書:一個個國內著名得很很著名的企業,突然在它們「花樣年華」的日子裡突然灰飛煙滅,突然無聲無息的倒下了!如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給人們的震撼。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年代,無數的機會令人心動,一個偉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間便打造而成;這也是一個冒險的年代,未知的風險又令每一個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間灰飛煙滅本書所搜羅的案例,或許如流星已隕落,但是那些曾經璀璨的光芒不可辜負,他們得出的經驗教訓,值得今人學習。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特此推薦。
【4】德魯克.管理的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科開創者,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家」,他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架起了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樑。本書乃德魯克的力作之一,該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管理原則、責任和實踐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制度,並指出衡量一個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標準就在於該制度能否將管理者個人特徵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這本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書堪稱巨著,該書奠定了德魯克作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的地位。本書對管理的認識是深刻的,有著巨大的指導價值,值得一讀。
【5】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管理思想的演變》通過考察管理思想的背景、概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影響,描述管理思想從最初非正式的時代直到當今的演變,其分期分為四個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代、社會人時代和現代。全書概要地敘述了管理思想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並分析了這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趨勢及運動。說明了環境力量對思想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管理活動並無既定的答案,因為其中的所做所思都要受到佔主流地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價值及體系的影響。本書以歷史年代為順序,以表明管理的理論及實踐始終在不斷演變,並表明:人群和組織隨著經濟、社會和政治價值及體系的更迭而變化,這是理所當然的。
《管理思想的演變》主要介紹了管理學從萌芽開始直到現在的演變歷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我們對管理思想有一個連貫的認識過程。另外該書論述管理思想的同時,也介紹了相關的時代背景、社會發展狀況以及管理名人他們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這樣便於我們更好明白這些管理思想產生的條件,也方便我們理解他們的思想,這是本書的兩大特色所在。該書條理很清晰,內容的敘述方式也比較簡潔,雖然也是講述管理思想的,屬於理論性的東西,但是它並沒有像國內眾多的理論書籍一樣枯燥乏味,給人一種輕鬆的愉悅,值得推薦。
【6】凌志軍.中國的新革命.新華出版社,2007年
本書從評述中關村1980到2006年的歷史入手,描繪了中國社會發展波瀾壯闊的畫卷。該書指出,中關村最大的貢獻,在於對舊體制的破壞和突破,從而激醒了中國人創造財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熱望。本書描寫的人物中,既有對中關村的事業大力推進或橫加阻攔的高官,也有在中關村渡盡劫難甚至翻身落馬的顯要,還有在中關村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世界500強的超級大鱷;既有悲劇英雄,也有亂世梟雄,當然,更有那些懷揣夢想的新一代創業者。所有的這些雄心、野心、商戰權謀、虛與委蛇和徹底瘋狂,伴隨著雲譎波詭的政經風雲,在中國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仔細地閱讀《中國的新革命》,是一次有益的經歷。我們總是可以從剛剛過去的歷史中,看到似曾相識的教訓,再沒有如此真實地、距離如此近的現實接觸,而又保持了適當的觀察距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該書對於創業者和公司運營者可以算是一本必讀之作,值得推薦。
推薦閱讀:
※法意薦書 | 張廣生新著,丁耘作序,經學史研究再出發
※其實,你和雷軍之間只差了···
※【周末薦書】你可以不讀,但不可不知——影響中國的法學原創著作
※彭強牧師2017年度薦書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