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優質商品林建設戰略
06-29
桂紅兵[摘要]搶救保護優良品種,保護優良品種,建設優質商品林跡地,就是為將來林業乃至整個生物產業儲備戰略性後備資源。本文分析了商品林的定義,提出了建設優質商品林的途徑。[關鍵詞]商品林;優良品種;生物遺產;建設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示碼:A1.商品林的定義與劃分傳統意義的商品林,是指以滿足市場單一經濟需求,生產木材及其他森林經濟產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的的人工經營的森林資源。具體說來,傳統意義的商品林是指以生產木材、薪材、乾鮮果品和其它工業原料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木,包括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隨著林業的發展,這種定義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1)隨著林產工業技術的發展,「木材、薪材、乾鮮果品」等均已成為「工業原料」,因此,「是指以生產木材、薪材、乾鮮果品和其它工業原料等」涵義存在重疊。(2)「經濟林」一詞不準確。現行「經濟林」是指以收穫非木質為經營目的的森林,其中的「經濟」蘊含「財物收益(錢)」含義。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講,經濟林已經涵蓋了「用材林」、「薪炭林」,因為用材林、薪炭林也是以「財物收益」為經營目的。基於上述原因,2008年張國慶將商品林重新進行了定義,並進行了分類。張國慶認為,商品林的定義應該是:以生產可在市場直接流通物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也即,商品林不是以保護生態、美化環境、遊憩、科學試驗、戰備等非可直接交換物質收益為經營目的。[1]定義中的「可在市場直接流通」,把「風景林」、「母樹林」、「實驗林」等劃分到了生態林中,從而不會把「風景林」、「母樹林」、「實驗林」等誤劃為商品林。這樣,新的商品林定義更加突出了商品林的商品流通性:(1)商品林是一種商品,像其他商品一樣,商品林的產品的形成需要生產要素的投入。(2)商品林還是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需要生產要素投入的同時,還需要自然力與生產要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商品林的產品,因此,商品林產品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制約,商品林生產活動具有高度的空間開放性和不確定性。(3)商品林是一種資產性財產,具有民法意義上的財產性質,具有明確的產權界定和財產權利,需要有確定的產權和相對固定的經營主體作為利益歸屬的根據,因此商品林資源須由財產法律制度保護和調整。(4)區域水平的商品林經營和保護還有巨大的環境外部性,除了具有經濟價值之外,還有一定的生態價值,如凈化空氣、水土保持、消除污染等等。根據商品林的產品形態,可以劃分為工業原料林、能源林、食用林等,如表1所示。[1~19]表1商品林的類型(張國慶,2008)[1]商品林工業原料林木質原料林以生產木材、竹材為經營目的。化工原料林以森林植物葉、花、果、枝幹、根等非木質內含物(用以生產非食用物品、非能源物質)為經營目的。…………能源林薪炭林以生產薪材、木炭等為經營目的。燃油林以生產燃氣、燃油原料為經營目的。食用林食品林以生產可食用乾果、水果、葉、汁、根、皮等為經營目的。藥用林以生產醫藥或醫藥原料為經營目的。………………當然,這種劃分方法未必科學,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生產實踐檢驗。2.優質商品林在商品林中,我國商品林質量較差,再加上近年來過分強調速生、高產,使本來就不多的地方特色林產品遭到較大程度的破壞:(1)為了營造速生豐產林,慢生優質木材樹種遭到砍伐;(2)掠奪性採伐、採挖天然林木、野生植物,使一些珍貴森林植物遭到嚴重破壞,甚至於象蘭草、杜鵑、檵木、紫藤、紫薇等常見野生植物在個別地區已成為瀕危植物;(3)由於生物工程技術無節制使用,造成基因污染,使一些林特產品喪失了特有風味;(4)嫁接、扦插、組培等林木改良技術的大面積推廣,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風味的林產品遭到破壞(被嫁接「改良」,被當作雜灌採伐清理、或被「優良」品種基因污染等),例如,板栗、茶葉,不少地方本土品種幾盡滅絕,而引進品種雖然常量高,但是品質卻大大下降,抗病蟲能力也大大降低,病蟲害危害十分嚴重,個別地方几乎到了「十栗九象」或「十栗九腐」的地步(栗實象、栗實幹腐病感染率超過90%)。這些優良品種,要麼具有優良的產品品質(美麗的木紋、細膩的木質、堅硬的材質等),或具有獨特的風味,或因產地不同在某一地區表現獨特的品質特徵(如川仲潛朴、梅州金柚、凍頂烏龍、沙田龍眼、古鳳荔枝等),保護、發展這些優良品種,現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如果喪失這些優良品種,將給將來的林業發展,乃至將來整個生物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及時搶救保護這些優良品種,發展優質商品林,就是為將來林業乃至整個生物產業儲備戰略性後備資源。3.建設優質商品林途徑3.1技術手段(1)搶救生物遺產生物多樣性除了具有積極的生態意義外,還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僅就食物而言,地球上大約有30000種植物可供人類食用,而迄今為止,人類只將大約7000種植物作為食物來源,而其中的20種植物為人類提供了90%的食物。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為我們所知的生物可供我們人類利用,以及那些傳統的生物加工利用技術,尤其是中醫藥、藏醫藥、蒙醫藥、苗醫藥等生物利用技術,可為人類造福。生物遺產的搶救,首先是開展生物遺產普查,調查那些未知生物,研究生物的可能用途,整理開發傳統生物利用技術;其次是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著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2)保護優良品種優良品種,指的是風味、性能、質地等物理品質、化學品質以及人的感官品質(味、色、觸感等)方面具有比其它品種(或栽培地)明顯優良的表現,或者在保持原有品質的基礎上,產量明顯增加,並且具有穩定的遺傳性或培育性狀。保護優良品種,首先要開展優良品種調查,其次是確定優良品種保護地,在保護地內,採取嚴密措施,保護該品種的延續,同時嚴禁基因污染。(3)發展優質商品林因地制宜,營造培育優質品種森林植物,不僅僅是慢生優質木材,還包括特色風味食品、優質地方藥材、優質化工原料以及地方特色產品逆開發,為林業產業今後發展儲備優質後備資源。(4)加快樹種調整我國目前商品林樹種單一,林分質量較低,經濟效益不搞。我國應儘快出台森林更新採伐和改造政策,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鼓勵低產低效林分改造,營造優質商品林。[20~27](5)科學規劃針對市場遠景需求,結合傳統特色林產品的逆開發,因地制宜,制定操作性強的優質商品林產業化規劃,特別注重優質商品林產品工業與原料基地的合理布局,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通過產業規劃,重新組織和配置市場資源,提高資源整合效率。(6)標準化建設儘快制定、修訂優質商品建設、加工、管理技術標準,推行優質商品林建設、加工標準化管理,提高優質商品林產業化科技水平與管理水平。[28,29](7)森林健康管理將森林健康理念融入優質商品林建設全過程,從種苗到林產品消費結束,實行森林健康全程監管,降低優質商品林災害風險。[30~37]3.2政策措施(1)促進優質商品林產業化經營以林權改革為契機,國家以優惠政策促進林權流轉,扶持商品林的林權以多種可能的形式集中形成規模化經營,促進商品林產業化。(2)建設優質商品林基地多數優質商品林生產周期比其他商品林要長,國家要從多方面,因地制宜,扶持優質商品林基地建設,使之形成一定的規模,並可以進行流轉,以保證經營人獲益。國家投資優質商品林基地建設,按照工程項目完全市場化,實行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確保優質商品林建設項目優質高效。(3)多種模式促進優質商品林發展可以採用優質商品林與速生豐產商品林、林產品加工、森林旅遊等產業相結合,使得經營人能夠在短期內收益,確保優質商品林持續經營。(4)創新優質商品林經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私營企業實行標準化的私有企業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國有林經營企業要加快私有制改革步伐,在保持公有產權基本收益的前提下,以股份形式分散企業的資產所有權或經營權,提高國有商品林企業的經營水平。[20](5)培植優質商品林多元經營主體培植優質商品林多元經營主體,促進合理競爭,以消除林業行業相對壟斷地位。通過林權制度改革,分散優質商品林經營權利,培植商品林資源產權市場,讓更多的個體和私人企業獲得森林資源的長期穩定的所有權或經營權,形成多元化的優質商品林競爭格局,提高優質商品林民營企業競爭活力。(6)改善林業行政管理在林業行政管理方面,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創新林業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相關市場的監管構架,制定公正、公開、透明的林業行政管理程序、規則,提高林業公共行政服務的質量,將目前的林業行政管理的「重管理」理念轉變為「重服務」,服務於林業產業化,服務於優質商品林建設。[3~19](7)加強優質商品林建設質量管理加強優質商品林建設質量管理,提高優質商品林質量水平與投資效益;加強優質商品林林產品質量監督,加強森林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建立商品林林產品溯源系統,確保林產品安全。[38]3.3經濟手段(1)建立優質商品林發展基金由於優質商品林周期較長,或者目前市場行情不旺,需要政府予以扶持。政府的扶持措施,可以參照一些基金的作法,建立優質商品林發展基金。先由政府存入一部分基礎資金作為啟動資金,然後通過募捐逐步增加基金,在優質商品林具有一定規模時,向受益企業徵收發展基金作為其對政府投入的回報,從而不斷擴大優質商品林發展基金。(2)社會投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發展優質商品林,國家根據具體情況,在資金、技術上予以扶持。(3)金融支持制定優惠的信貸補貼與長期的面向個私企業和組織的優質商品林產業化投資信貸計劃,開設優質商品林商業化保險,從資金上對優質商品林企業進行扶持,減少企業投資優質商品林風險。(4)稅費政策調整取消所有商品林林業基金,降低或減免優質商品林林產品稅收,切實減輕優質商品林企業經濟負擔,提高優質商品林企業單位的市場競爭能力。參考文獻:[1]張國慶,論優質商品林建設[EB/OL],科學網,(2008年10月5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41524.html[2]張國慶,現代和諧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N],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1月25日:第4版[3]張國慶,和諧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J/OL],(2007年12月15日)[2013年6月10日],科學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admin/images/upfiles/2007123083933541689.doc,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4]張國慶,和諧發展:生態文明之路[J/OL],(2008年1月11日)[2013年6月10日],科學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admin/images/upfiles/2008111161137312227.doc,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5]張國慶,論社會化[EB/OL],科學網,(2008年3月30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admin/images/upfiles/2008330165816973907.doc,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9897[6]張國慶,論和諧林業與我國林業能力建設[C],首屆全國林業學術大會桉樹分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7]張國慶,統籌城鄉林業發展研究——以安慶市為例[EB/OL],科學網,(2009月9月9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09/9/200999181219885599.pdf,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254528[8]張國慶,擇市造林[EB/OL],愛問,(2011年12月16日)[2013年6月10日],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156220.html[9]張國慶,發展先進林業生產力,促進林業向大生態產業轉化[J],安徽農業,2002,(學術版):161[10]張國慶,加強林業能力建設,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J],安徽農業,2002,(學術版):162[11]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版):69[12]張國慶,全民參與,按需育林,和諧發展中國現代林業[J],安徽農業,2002,(學術版):163[13]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安徽農業,2003,(學術版):67~68[14]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世界林業研究,2003,16(6):45~49[15]張國慶,從發展學觀點探討中國和諧林業建設[J],世界林業研究,2006,19(1)中國林學會首屆林業學術大會地7分會場論文集:153~157[16]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和諧林業[J],綠色中國(B版)2003,3~4:79~83[17]張國慶,文化、生態文化與中國森林文化體系建設[J],前沿學刊,2006,4(11)[18]張國慶,煙草產業生態化與煙草產品健康化[EB/OL],科學網,(2012年4月29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039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64979.html[19]張國慶,論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EB/OL],科學網,(2007年8月23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377.html[20]張國慶,系統企業學[EB/OL],科學網,(2013年5年21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145psp965zszrwsto3t.rar,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342rnvv84vn8vd4k1dz.rar,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51988uavaszhya33vhg.rar,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636fzl198jm5fz6w7x6.rar,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92114[21]張國慶,生態論概述[EB/OL],科學網,(2012年4年13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54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58716.html[22]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23]張國慶,生態論:複雜系統研究[J/OL],(2013年3月27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24]張國慶,系統學概論[J/OL],(2013年3月27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3/30/181342mjoagoqx5j1u3xwa.zip,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75354.html[25]張國慶,系統法學[EB/OL],科學網,(2013年4年13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4o9.attach,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80709[26]張國慶,系統法學與我國生態法制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0):158~159[27]張國慶,複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0~193[28]張國慶,標準學[M/OL],科學網,(2011年7月8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469416.html[29]張國慶,林業標準學[M/OL],科學網,(2011年2月20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89,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469414.html[30]張國慶,生態健康概論[J/OL],科學網,(2012年4月10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23,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57531.html[31]張國慶,生物災害學[J/OL],科學網,(2012年5月25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74783.html[32]張國慶,和諧論概述[EB/OL],科學網,(2012年10月5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672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19388.html[33]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5~246[34]張國慶,災害管理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2~23[35]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77~80[36]張國慶,災害學概論[EB/OL],科學網,(2012年3月16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8423[37]張國慶,生物災害管理理論研究與生物災害精確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3):20-23[38]張國慶,加強藥品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生命安全[EB/OL],科學網,(2010年8月22日)[2013年6月1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355227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