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道光帝謚號廟號是宣宗成,咸豐的是文宗顯,同治的是穆宗毅?
我想知道這些謚號廟號的具體意思,謝謝
復健答一發
清代乾隆朝之後的廟謚基本均引用自《內閣鴻稱冊》,即所謂的《鴻稱通用》。
根據《鴻稱通用·列聖廟號》
政教廣布曰宣。德容靜深曰穆。
需要注意的是,文宗的「文」並不是《鴻稱通用》里規定的廟號用詞。這凸顯了廟號選取上的一些彈性。
同據《鴻稱通用·列聖尊謚》
禮樂明具曰成,安民立政曰成,久道化隆曰成。
聖德昭臨曰顯,有光前烈曰顯。
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
又據滿文《鴻稱通用》
成為?angga,意為成功、完成。
顯為Iletu,意為明顯。
毅為Giyangkiyan,但是後來謚號里用的是filingga,意為堅實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代廟謚體系內認定,廟號是漢語核心的,所以不進行翻譯,如「穆宗」,滿文就是「mudzung」。
當然了,實際上真正議定謚號的時候,交上御前的單子比我們開列的這些要簡單的多,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皇后謚號的,可以參考一下。關於清代后妃尊謚的謚法_橘玄雅_新浪博客
問題是現在關於皇帝尊謚的硃筆單子很少能查到了。
宋朝之後不上惡謚,再昏庸的皇帝也只用平謚。褒貶用廟號體現,廟號用字與謚號基本相同,但是含義並不嚴格依照謚法。
成、顯、毅都是平謚,沒什麼思考價值。
宣宗是褒義的廟號,文宗則是明褒實貶,暗示其武功不振,穆宗也是中下等廟號,暗示其庸庸碌碌
宣宗、文宗、穆宗是廟號,廟號後面的字是謚號,對其一生其顯著特徵進行一字概括,宋以後比較規範了。開國皇帝一顯示其輩份,尊貴,反而不對其功業進行概括,或者是一「高」字,及顯示其功業初創,開國立朝之功。
朱元璋和努爾哈赤都是太祖高皇帝,朱棣和皇太極都是太宗文皇帝(嘉靖又把朱棣改為成祖),一般來講「祖」比「宗」要顯得尊貴一些。
為什麼有廟號,皇帝去世之後,要在太廟供奉,這個時候就得起廟號,既然是供奉,肯定得起個高大上的廟號。且各代都有一定慣例遵循,基本上「祖」比宗高,後面就根據其一生特點去取了。
首先,中國歷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據周禮,《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禮器》:「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
這個意思是說,太廟正殿中只能供奉七個皇帝,除了開國之君(一般是太祖)外,其他皇帝的牌位都是「親盡則祧」。「親盡」就是說,超出了與現任皇帝的親緣關係。「父為昭,子為穆」,如果死去的皇帝,出了這三昭三穆的關係了,就要被「祧」。
所謂的「祧」就是把牌位從正殿中挪出來,放到太廟後面的偏殿(稱為「祧廟」)中單獨供奉。而開國太祖則「萬世不祧」,不管關係多遠,都穩居太廟正中,以上是廟號的闡述。下面說謚號,謚法初起時,只有「美謚」、「平謚」,沒有「惡謚」。善、惡「謚號」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後,即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謚為「厲」,另外還有「私謚」。謚號的選定根據謚法,謚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謚號時選擇。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秦康公的「康」表示「安樂撫民」;順平侯趙雲的「平」表示「布綱治紀」。
下謚,即批評類的謚號,如:隋煬帝楊廣的「煬」表示「好內遠禮」,益壽厲侯于禁的「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魯荒王朱檀的「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晉幽公的「幽」表示「壅遏不通」、周靈王的「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中謚,多為同情類的謚號,如:博昌愍侯夏侯淵的「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漢懷帝劉禪的「懷」表示「慈仁短折」。
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謚號,如陶淵明被親友私謚「靖節先生」,王通被門生私謚「文中子」;「私謚」始於周末,到漢代才盛行起來。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聖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於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顯:行見中外曰顯;受祿於天曰顯;聖德昭臨曰顯;百辟惟刑曰顯;有光前烈曰顯;中外仰德曰顯;德美宣昭曰顯
毅: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
宣宗、文宗、穆宗是廟號,成、顯、毅是他們謚號的最後一個字。漢朝時期廟號還是很莊重的,僅有少數皇帝有廟號,但謚號是每個都有的,到三國以後廟號開始泛濫,每個皇帝都會有廟號和謚號。唐朝之前,皇帝的謚號也只是一個兩個字,像漢太宗孝文皇帝,太宗是廟號,孝文是謚號,兩漢皇帝謚號都有孝,所以我們一般就稱為漢文帝;像隋煬帝的煬就是個惡謚。武則天之後,皇帝謚號也開始泛濫,像唐太宗的謚號:文皇帝(初謚)、文武聖皇帝(674年加謚)、文武大聖皇帝(749年加謚)、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754年加謚),到明朝時皇帝謚號十六字。清朝皇帝謚號達二十二字稱呼起來太麻煩了,所以就有我們看到的朱元璋是太祖高皇帝,朱棣是太宗文皇帝(成祖是嘉靖改的)等等,清朝也一樣。
這個我也不熟,在度娘幫助下強答一波吧。
廟號沒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可以參考謚法規定。
宣宗成皇帝道光:
宣: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聖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於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大體應該是說這個道光很注意禮節(成)、能被周邊國家了解他的」聖善「(宣)。
文宗顯皇帝咸豐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曰文;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顯:行見中外曰顯;受祿於天曰顯;聖德昭臨曰顯;百辟惟刑曰顯;有光前烈曰顯;中外仰德曰顯;德美宣昭曰顯
這個大體就是說咸豐擅長教化子民(文),能讓全天下都感受到他的」聖德「。
穆宗毅皇帝同治
穆: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聖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毅: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
這是說同治長得帥(穆不是好字,度娘說都是短命皇帝,估計是說年輕還很帥就死了的意思吧),果敢能克敵制勝(毅,同治年平定的太平天國)。
當然,這主要是當時大臣和後續皇帝的看法,未必是真實情況,更不是我的看法。
推薦閱讀:
※歷史廣場:清乾隆皇帝弘曆后妃簡介
※《清代皇帝傳略》之攝政王多爾袞(2)
※清末三代皇帝絕後的真正原因
※漢武帝虐妻三連擊,皇帝老婆其實是個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