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魔幻故事設定中有的咒語有的有字面上的意義,有的只是類似胡念?

就哈利波特來說吧

比如「阿瓦達索命」「鑽心剜骨」「除你武器」

而第一部中在火車上赫敏給波特修眼眼鏡是念的卻是嘰里咕嚕的一串話(電影中,書l里怎麼樣的忘了…)而在後面卻再沒有了這種。

就沒有統一標準嗎?


修眼鏡那個是電影加的情節,其實和原著設定相悖。書中咒語大部分是拉丁語,但是有的時候用詞會出錯,或者說羅琳根據自我喜好選擇了讀起來順一點的詞。舉例來說:

呼神護衛,Expecto Patronum

這是拉丁語,意思是I wait for a protector. 羅琳應該是查了Protector這個詞在拉丁語里的同義詞,選了Patronus,然後根據語法規律把patronus變為單數賓格,成了Patronum。但實際上patronus在拉丁語里是古羅馬庇護制的保護人,比起護衛來說更像是地主,所以其實不是很符合咒語邏輯。但是,這是羅琳的作品,她想用什麼就用什麼,我覺得patronum也挺好的。

阿瓦達索命:出自阿拉米語,意思是I destroy as I speak,一般認為是abracadabra的反義改寫。後者在英文里基本上就相當於中文裡的急急如律令,意思是I create as I speak.

還有懸浮咒,羽加迪姆勒維奧薩(書中唯一一個明顯音譯,畫風不符的咒語):

Wingardium Leviosa,是典型的英拉混寫。wing,arduus,levo,將片語合併變形成近似拉丁語的形式,增添魔法色彩。(但都不符合語法規則)

熒光閃爍,LUMOS:來自Lumen,但其實lumen是燈的意思,lux才是亮。而且,我其實沒想明白為什麼會變格成lumos,有可能羅琳只是喜歡這個詞,或者用lux可能讓人想到洗髮水。

其他例子我就不舉了,總之所有書中出現的咒語都是有相應或相似單詞存在的,至於對不對,我覺得這又不是語言考試,羅琳想怎麼編怎麼編,想怎麼搭怎麼搭,這是她的自由。

然後,中文版里之所以漂浮咒和其他咒語畫風不太一致,我覺得應該是翻譯考慮到這個咒語英拉混搭得比較厲害,比較長,要翻得難念一點來貼合作品情節吧。第一部劇情里就說了,這個咒語超級難念,還要顧及劇情里提及的發音規則。

是羽加—迪姆 勒維—奧—薩,那個「加」字要說的又長又清楚。

實際上這個咒語的發音規則是拉丁語的發音規則,在一個包含三個或三個音節以上的詞中,倒數第二個音節如果是長母音就讀重音,如果是短母音,重音就移動到倒數第三個音節上,所以是Win-GAR-dium Levi-O-sa。原著里羅恩明顯沒有數對第一個長詞的音節,但電影里羅恩則說錯了後半截。

但是,中文裡很難體現這個規則,如果翻成意譯那就更難體現了,所以這個翻法我個人覺得是沒毛病的。而且羽其實呼應Wing了,基本是能聯想出意思的。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日語咒語的翻譯方法,把日語翻譯再直譯成中文是「利那貝托,醒來!」感覺這個結構和巴拉拉小魔仙一樣紅紅火火恍恍惚惚……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個翻法真是太強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萬能!


哈利波特系列的話,主要都是拉丁語,當然少數比較低級或者不常見的咒語是英語,如果說的是莫名其妙的話,可能是譯者能力不足導致的,或者是第一部的時候羅琳還沒找到感覺,只是在寫童話故事,沒想那麼遠


謝邀。

小說里沒有提到赫敏修眼鏡,畢竟她那時候也只是個沒上一年級的小孩子。

跑題了,說咒語。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很讓人想不通。

因為翻譯。

一種就是題主說的一長串的,比如【羽加迪姆勒維奧薩】,也就是「懸浮咒」。

另一種則是類似「熒光閃爍」【路莫斯】、「阿瓦達索命」【阿瓦達 凱達瓦】。

我們看到的小說是中譯版,對於這些咒語,有兩種翻譯,音譯和意譯。

我們看到的小說是中譯版,對於這些咒語,有兩種翻譯,音譯和意譯

【】里是音譯,「」里是意譯。

所以不是設定問題,只是翻譯的不統一而已。

ps:當然,即使中譯版可能有一點兒小問題,比如一直比較受爭議的小天狼星布萊克和小矮星彼得,也不能否認馬家姐妹翻譯的相當出色,比台版好得多。


必須要有字


推薦閱讀:

速轉:海濤法師—念咒語的意義
布施與不可思議的密咒

TAG:哈利·波特 | 魔幻 | 念咒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