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作家蔣方舟談跟總理出訪:以為會嚇得拿不住紙|女作家

  當地時間5月22日上午,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25歲的青年作家蔣方舟坐在一個由兩國文化部門舉辦的「中國——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討會」講台上。在她身邊坐著的,有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以及哥倫比亞文壇大佬馬利安·龐斯福德、聖地亞哥·坎博阿。當然,還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原以為自己會嚇得紙都拿不住,結果還挺鎮靜。」北京時間5月24日夜,蔣方舟接受中國青年報獨家專訪時說。

  蔣方舟回憶,在鐵凝和龐斯福德分致開場辭和一名哥方圖書編輯發言後,她被安排首先發言。儘管1960~1970年代的「拉美文學大爆炸」曾給她帶來「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的震撼,但她更關心拉美年輕一代作家的創作——他們如何面對馬爾克斯的影響,又如何「痛叛」他?

  蔣方舟告訴記者,她最近讀了哥倫比亞70後作家胡安·加夫列爾·巴斯克斯的小說《告密者》。巴斯克斯被譽為馬爾克斯之後最好的哥倫比亞作家,該小說講述了「二戰」期間發生在拉美的一段隱秘歷史,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文學大爆炸』時期的寫作」。

  蔣方舟說:「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二戰這段歷史,被各國當代文學書寫了無數遍。然而,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上,那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卻是歷史的盲點。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文學的力量。」

  蔣方舟在現場發言中提出疑問:「一代一代的作家——包括到了今天,像我一樣生活在社交網路中的年輕作家——能否守護傳統?如同維護著一盞綻放著微弱光芒的燈。」她覺得,最終的答案應該還在馬爾克斯的小說中。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在《迷宮中的將軍》一書中寫道,只要把螢火蟲放進一小截挖空的甘蔗里,螢火蟲就能活下來。「年輕的我,從古老的中國來到古老的拉美,穿越了大陸,飛行過海洋,感覺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正在鑿空一小截甘蔗,讓文學這個螢火蟲活下來,發出永恆的光芒。」作為中國當代最年輕的作家之一,她在現場這樣說。

  發言後,有人開玩笑對她說:「聽出你文學上的野心還挺大。」

  蔣方舟讀過很多拉美作家的作品。在她想像中,哥倫比亞是馬爾克斯筆下塵土飛揚、混雜著汗液味道的故鄉,而拉丁美洲是胡安·魯爾福筆下荒蕪的土地。然而,當她初到波哥大,才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

  蔣方舟說:「聽哥方的作家發言,他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接觸止於魯迅的《狂人日記》。在與中方作家交流中國文學現狀後,他們也感到很驚訝,很高興能有這麼高級別的人文交流。我認為,李克強總理的出訪,不僅僅是促進經濟上的合作,更有文化上的重大意義。」她介紹,莫言去了安第斯大學開講座,大部分聽眾都是哥倫比亞的年輕人,作品朗讀的過程中有31次掌聲。

  會後,蔣方舟還和哥方代表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他們很驚訝我這麼年輕就已經寫了這麼長時間的書。一名圖書編輯對我說,哥倫比亞最年輕的作家也在30歲左右。」蔣方舟說,「年輕的好處在於易於接受文學的多樣性。80後作家從寫作到生活,從寫作習慣到目標,與前輩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蔣方舟認為,年輕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有著天然的優勢。她說:「從文學的角度,不同國家的年輕作家的寫作環境很相近——面對社交網路、大眾媒體、都市生活構建起來的世界。從交流的角度上看,年輕一代最大的優勢是語言和技術。」她說,自己和哥方的作家用英語溝通很順暢,還留下了彼此的電郵,可以建立起長期的聯繫。

  蔣方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是文化部聯繫我參加這次人文交流活動的。交流團里還有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瑤、北京外國語大學西語系主任劉建……從人員組成可以看出,這不僅僅是文學的交流,還有藝術、音樂、人文的交流。」

  從5月20日開始,從一句「來自拉美的早安」開始,蔣方舟每天都在微博更新自己的拉美之行。無論在錫帕吉拉鎮(波哥大以北50公里的小鎮——記者注)世界上最大的鹽教堂,還是在哥倫比亞最著名的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的美術館,她都把見聞拍照,曬在自己的微博上,和普通的年輕遊客沒什麼兩樣。

  記者注意到,蔣方舟最新的一條微博是:「前兩天參加哥國國宴。總統府的夜景讓我想起馬爾克斯代表作《族長的秋天》的開頭:隨著鳥的視野,飛進總統宮的陽台,飛入凝滯的時光中。長桌中央是李總理和正在致辭的桑托斯總統。桑托斯總統很熱愛文字,還是馬爾克斯的朋友呢。PS,國宴雖好吃,就是等的時間太久了,連續換了三個休息室才吃上飯。」

  瞧,儘管是跟著總理出訪,她還是那個愛文學的年輕姑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人性禁島》這部小說?
三島由紀夫是如何健身的?
巴爾加斯·略薩:諾貝爾文學獎是給作家的,不是歌手
作家笑以苛:為什麼被抄襲的作者不出名, 反而抄襲的作者更容易出名呢?
作品是作家最好的紀念碑

TAG:作家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