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比肩袁世凱的一代人傑,甲午海戰跳海殉國卻入獄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八):壯士蹈海赴國難。
在歷史上,北洋王朝似乎並沒有北洋水師那般高光,原因是傾注大清萬千心血,曾經睥睨亞洲的世界第6海軍「北洋水師」,在與宿敵的國運之戰中敗的是如此慘烈,無數人為之嘆惋。然而,作為袁世凱遺書中的3位人傑之一,黎元洪也是「北洋」與「南洋」兩大集團固步自封的見證人。
作為廣東水師「廣甲艦」上的五品要員,黎元洪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為北洋水師的戰敗而背鍋。畢竟清朝的三大水師,分別是李鴻章、張之洞以及沈葆楨等封疆大吏分庭抗禮的資本,而即使黃海海戰已經爆發,威海衛要塞危在旦夕,南洋水師與廣東水師也僅僅是坐壁上觀!這種晚清格局中狹隘的門戶之見,遠非一日之寒。
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戲謔。甲午戰前,「廣甲艦」被抽調黃海參加檢閱,適時藩國局勢已是黑雲壓城,黎元洪隨「廣甲艦」領命參與護送清朝運兵船。不久甲午海戰爆發,經歷了同治中興的晚清,對於這場戰敗大加抨擊,而列強目睹清朝慘敗於蕞爾島國,震驚之餘也愈發輕視。事實上,這場戰爭也確實有很多偶然性,至今仍無法解釋。單單那幾發失之毫釐的炮彈,其實就可以改寫結果。客觀的說,黃海海域的初次接觸戰,清日兩國艦隊在海戰中的表現是旗鼓相當,北洋水師甚至一度佔據上風,但後繼乏力。
如布蘭德在李鴻章的傳記中所載:「因為如丁汝昌等將士的鬥志與骨氣,假如彈藥準備足夠充足,獲勝一方很可能是中國。」當然布蘭德作為一個歐洲文人,而李鴻章又是歐洲軍火財閥的大金主,難免會存在偏袒。但是親歷黃海海戰,墓碑上鐫刻著黃龍旗和星條旗的美國教官馬吉芬曾回憶:「彼等將士忠勇,遭際不遇。」所以說北洋水師雖然存在陋習,軍風不佳,但是在家國危亡之際,仍然有勝亦當戰、敗亦當戰的魄力與勇氣。
但是清廷的昏聵不堪淋漓盡致地體現在戰後的處置上,「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因「臨陣脫逃,牽亂船伍」被斬首,撤出戰場之前至少還打出戰損不支的旗語,而黎元洪所在「廣甲艦」的管帶吳敬容直接是在未受一彈,未開一炮的情況下擇路而逃,最後竟然在慌亂中擱淺,在戰場上先跑為敬的吳艦長,此時再次選擇直接登上小艇,先走為敬!
當然,吳敬容不忘留下黎元洪等官兵死守戰艦,當日艦追至,「廣甲艦」力戰不支,官兵遂決定鑿艦自沉以死殉國,最後僅4人生還,其中竟有不會泅水的黎元洪,堪稱「壯士蹈海而不死」的天命所向。但是廟堂的詭譎再次顯現,作為李鴻章保薦的丁汝昌同鄉,吳敬榮最終只是革職留營,而意欲蹈海赴國難的黎元洪,反而被判刑而鋃鐺入獄。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出獄後的黎元洪,投奔中興名臣「張香帥」,被張之洞稱為「數年難遇的幹練之才。」其後因為是少有的「知兵之將」,逐漸崛起成為張之洞麾下兩鎮南洋新軍中的實權派,而此時袁世凱的六鎮北洋軍也在編練之中,中原鹿正肥的大幕即將拉開。
晚清時期的南洋與北洋,一直以來涇渭分明,但是歷史的大潮最終會讓他們慘烈碰撞,曾經壯士蹈海的黎元洪,將自己的一生,活成了最鮮明的見證。
推薦閱讀:
※袁世凱一生先後有一妻九妾
※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墓藏一秘密:死後仍做皇帝夢,因偉人說句話才避免被搗毀
※馬勇 | 南北和談中的袁世凱
※袁世凱一妻九妾相伴的桃花鴻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