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史料中的青海和碩特蒙古
06-28
——黃河南前首旗親王史略作者:丹曲來源:西藏研究自十七世紀和碩特蒙古部進居青藏高原後,便一度在充滿了神話傳說和宗教韻味的西藏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憑藉格魯派勢力,建立了統轄整個藏區的政治權。隨著藏族社會歷史的發展,「政教合一制度」的日臻完備,政治權又被清朝政府取締。然而,該部在青藏高原的世代定居,對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故本文試圖藉助於藏族史料將青海和碩特蒙古部中較有影響的黃河南前首旗(俗稱河南蒙旗)的歷史背景、歷代親王的事迹做一述略,疏誤之處,謹請識者指教。一、黃河南前首旗的歷史背景青藏高原,從十五世紀末期到十七世紀中葉,形成了藏傳佛教教派之間、僧侶貴族和蒙古貴族之間教爭與政爭交織的錯綜局面。西藏地區的僧俗封建主企圖利用蒙古勢力來壯大和增強自己的力量,蒙古諸部的王公貴族也企圖利用西藏的宗教影響作為精神力量,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為加強各自的勢力,紛紛打破民族和地域界限,尋求外力扶持。十六世紀中葉,雄居青海的土默特蒙古部統治者俺答汗與格魯派領袖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晤」結盟後,青海地區藏蒙人民普遍接受了格魯派教義。格魯派勢力日漸強盛,發展迅速。十六世紀末俺答去世,喀爾喀蒙古卻圖汗,乘機吞併該部,占居青海。串通藏巴汗為首的噶舉派勢力,企圖征服格魯派。在這危機時刻,格魯派迅速派員前去新疆向自己的施主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求援。於是經衛拉特聯盟「丘爾干」會議研究決定,組成聯軍,由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和準噶爾部首領巴圖渾台吉率領,「開始促成了有目的、有計劃、有領導、有組織出兵青藏高原,增援格魯派的軍事行動」①。1637年,衛拉特聯軍東下青海,打敗了反對格魯派的敵對勢力,統一了青海諸部。固始汗屬部也隨之遷徙進居青海。1639年5月,固始汗又進兵康區,擊敗白利土司,征服了「多康六崗」後,於1643年入藏,消滅了格魯派最大的敵對勢力藏巴汗,將五世達賴扶上宗教領袖的最高寶座上,「他本人則牢牢地掌握著西藏地方政權,在西藏建立了和碩特蒙古汗王的統治」②。為鞏固統治權,他除了政治上採取突出達賴宗教領袖的地位外,還在宗教和經濟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將達賴師徒請至日喀則,把後藏獻給班禪大師,另將藏區十三萬戶獻給了達賴喇嘛,大大提高了師徒的地位」③。達賴漸而亦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恩惠,於1652年奉召入覲,清帝隆重款待。次年被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確定了在藏蒙宗教界的領袖地位。自此,聲勢愈盛,漸而限制蒙古汗王的權益。1654年,固始汗去世後,諸子爭位,勢力遂而走向衰弱。1658年,其子達延汗和達什巴圖平分和碩特政權,達延赴藏嗣位,達什巴圖主管青海。達延汗嗣位後,出任第巴的桑傑嘉措節制汗王行使權力,致使格魯派勢力集團與和碩特汗王勢力之間形成相互角逐的局面,結果兩敗俱傷。清朝統治者為利用格魯派的影響,平衡僧俗統治者之間的均勢,以利於西北邊陲的安定和中央政府的統治,中止了和碩特汗王在西藏的政治權力。固始汗五子伊勒都其最早游牧在青海湖迤北地區。其有二子,長子罕都,次子達爾吉·博碩克圖濟囊。罕都曾與父親奉祖父之命率兵進軍瑪爾康,重新統轄征服了多康六崗的廣大地區。後來因受康區寧瑪派影響,改信紅教,被青海諸公聞知,起兵討殺,屬部由其弟達爾吉統管。達爾吉部最早隨父住牧青海湖邊,後因居住在瑪曲(黃河)南岸的作格、蘭都等地的土默特部火落赤台吉們,在西河宴請達爾吉,聲稱:「草原肥美,帳群稀少」④。於是他率部向南遷徙。渡黃河南下,經拔永、則永,後日漸統轄了卓尼南方的全部農區,以及同仁、阿壩然多、索吉等地。十七世紀中葉,西藏與不丹發生衝突,達爾吉應西藏地方政府請求,調征康地蒙藏軍隊援藏,因建有戰功,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特封其為「噶爾丹俄爾德尼博碩克圖濟囊」⑤然而就在出征之際,他不顧屬部合理建議,強行調征,「結果因轄地過大,有些地區的動亂沒有及時安定,並且各地信奉教派不同,加之戰爭負擔加重,以及戰後戰利品分配不均等因,引起部眾不服,失去民心。於是,許多地區和部眾乘機紛紛叛離而去,有些逃入藏中,有些各自為陣。從此,康區、松潘、果洛等地陸續分離出去」⑥。十七世紀末,新疆準噶爾部噶爾丹稱汗後,猖狂擴張,先後攻佔新疆、青海和西藏大部分地區。清廷大震,曾三次發兵,在西藏藏兵及和碩特部的強有力支持下,噶氏慘遭失敗。自此,「清政府為加強對青海地區的統治,」「對青海各部分別功罪加以賞罰」⑦。因和碩特部願意歸順,加之協清定國有功,於1697年,康熙帝出巡疆域經寧夏城抵香達普時,派使召請各部頭領。王公台吉們經章嘉活佛的解釋,消除疑慮,前往受封。「康熙帝封固始汗的小兒子扎西巴圖兒為親王,對其他人亦分別授予郡王、貝勒、貝子、公、扎薩克等爵位和印璽,還賞賜了大批財物,從而把青海各部納入了他自己的權勢之下,為蒙漢的友好關係繫上了金線⑧」。各王公滿願返歸,然而達爾吉幼子根特爾僅討了個小小的「輔國公」。從此,各王公台吉皆以獲清封爵厚祿為榮,尤其達什巴圖爾自榮得「和碩親王」高封后,勢力強雄,橫侵鄰部,獨霸牧地。為此,達爾吉統領的前首旗,內外交困,處境十分艱難。為扭轉時局,他順應藏蒙人民信仰上的要求,赴藏覓僧建寺弘法,以贏得人們的信賴和擁戴。1694年,他動身入藏,找到了留學西藏的安多籍高僧嘉木樣,殷勤懇求其返鄉建寺,嘉「允而未行」,達爾吉當即表示再次恭請。時過四年,鳳願為酬。「1698年,達爾傑博碩克圖病故,其子岱青和碩齊(察罕丹津)襲位時,他的領地只剩下包括甘南和青海黃南等小塊地區⑨」。達爾吉有四子⑩,長子岱青巴圖爾,次子墨爾根諾顏,三子察罕丹津,號岱青和碩齊,幼子根特爾。河南蒙旗親王就出自伊勒都其次子達爾吉一系的察罕丹津。他繼先父遺業,於1701年遠道入覲,清帝亦僅賜以「多羅貝勒」的封號。雖比弟有所高升,但仍無法改變危難的窘境。為能彌補先人在政治上的失利,挽回康熙帝對父親的看法[11],他在積極向朝廷靠攏的同時,仍竭力爭得格魯派集團勢力的支持。繼於1703年,專程赴藏,拜謁並與嘉木樣訂下了「供施建寺之同盟。」只因這位佛學泰斗身負要職,「允而未行。」復於1708年秋冬,再次遣員,嘉木樣這個當時衛藏政教界的風雲人物終於順應時局和施主之請,放棄了先前終身西藏弘法的願望,抵達安多另謀前景。前首旗首領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此後,該旗舊業在察罕丹津的經略下漸漸復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對漢文史料的棄偽存真
※何新共濟會史料:美國黑人共濟會
※看看就得了(02)
※文革史筆記之二十九文革史料的收集
※日本史料印證:日本茶道源於中國徑山茶宴 | 維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