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壺的收藏與投資
時間:2011-09-28 16:14:06 瀏覽: 1573次 作者:舒松 |
在高資產人士的圈子中,被傳統文化魅力所征服的人越來越多。不論是琴棋字畫,還是茶道、香道、花道等,愛好與追逐者日眾。 高節奏的工作與生活,其實剝奪了人生很多樂趣。因為很多的人生樂趣,其實是要在「慢」中去找尋和體悟的。茶的品飲,無疑是慢生活的典型代表。 茶,從根本上講,是帶有濃厚貴族氣的,不管是在中國、日本還是英國,茶都是精緻優雅生活的象徵。 有位拍賣界的大佬告訴我,他發現在所拍賣的雜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物件和茶相關。宋代青瓷器皿、明清青花器皿中,大量是茶器。建盞、紫砂壺的收藏在中國持續升溫,它們更是地地道道的茶器。 最近兩年,日本鐵壺作為重要的茶器,也逐步進入中國主流拍賣圈,受到高端收藏者追捧。一般而言,日本藝術品很難進入中國藏家的視野。但是鐵壺卻硬生生地闖了進來,擁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日本鐵壺的起源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唐代,在流傳演變過程中,又經歷了抹茶道和煎茶道的演變。400年前,隨著煎茶道的興起,日本茶具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此前日本主要以鐵釜燒水。水開之後,要以竹製的水瓢將水舀出。這個程序很優雅,但也會比較麻煩。 當時的日本釜師開始進行器具的革新,他們在鐵釜上加上壺嘴和提梁,然後把體積縮小,這樣便於燒水也便於倒水。這就是日本鐵壺的緣起。 有趣的是,差不多同一時代,中國也進行了茶具的革新。在明代,紫砂壺其實是用來燒水的,體積比現在的大部分紫砂壺大得多(不算純藝術收藏性的大壺)。但是,隨著泡茶法的興起,紫砂壺逐步演變成了泡茶器具(甚至被當作神器)。紫砂壺變得小巧而精緻。大量文人參與設計和創作。 中國和日本,在各自的圈子裡品茶玩器,都玩得很瘋。只不過一個把泡茶的紫砂壺作為了玩之重點,另一個則把注意力聚焦在了燒水的鐵壺上。 紫砂的故事我們就不多說了。以曼生為代表,無數文人參與其中,花樣百出,使得紫砂壺成為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鐵壺,也同樣讓日本愛茶人為之瘋狂。400年間,日本產生了諸多重量集的堂口(製造鐵壺的作坊),如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光玉堂等等,也產生了諸多重量級的鐵壺製作大師。安之介、波多野正平、梅泉、光重、大國壽朗等,在日本茶界的知名度一點也不亞於時大彬、顧景舟等紫砂大師之於中國茶圈。 在鐵壺的製作上,日本釜師還大量運用了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嵌金嵌銀和鎏金鎏銀技術得到空前發展。 一個更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在日本鐵壺身上,居然看到的都是漢字。包括日本鐵壺壺身上所裝飾的圖案,也常以中國傳統的梅蘭竹菊作為題材。這也是我們在日本藝術品中發現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這就難怪有歷史學家要把中日韓等統稱為漢字文化圈了。 日本的很多知名釜師也是中國文化迷。他們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甚至超過了很多中國人。如日本大釜師藏六,就傾力研究中國青銅器皿,把大量青銅器的圖案和元素運用於鐵壺的設計與創作中,從而別開生面。 如何投資鐵壺? 因此也不難看出,鐵壺收藏在中國的升溫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理解的事。因為它不需要跨越巨大的文化障礙(英國紅茶器就存在這個問題)。 這樣一件煮水的利器,其精美程度和珍貴程度都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茶友所使用的鐵皮壺。而且,這還是一件可以用的古董(正如普洱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在不斷使用中,鐵壺還會逐步形成可人的包漿,散發出更加古樸沉穩的質感與光澤。這種把玩摩挲的趣味,其實與紫砂壺異曲同工。 日本鐵壺的保溫性遠高於鐵皮壺。有日本鐵壺使用心得的茶友反映,用鐵壺煮水,會有山泉水效應,水會變得更加甘甜。 從投資的角度,我們認為收藏日本鐵壺和收藏紫砂壺的方法其實沒有不同。不是所有的日本鐵壺都有收藏和增值的空間。收藏者需要了解鐵壺的歷史,了解鐵壺的製作名家,了解鐵壺本身的完美程度和藝術品位。名家的壺,品相完好、製作精良的當然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相比中國紫砂壺的市場價格,日本鐵壺在中國的價格尚處於一個較低位置。而好的日本鐵壺的存世量其實大大低於紫砂壺。 |
推薦閱讀:
※袁大頭到底值不值錢?
※「楷書技法」13張圖讓你領悟毛筆楷書結構,值得收藏
※什麼樣的腿型就穿什麼樣的靴子!聰明的女人早就收藏了!
※普通百姓如何玩轉收藏投資?(下)
※「隴上奇珍——首屆齊家文化玉器收藏精品展」將於4月28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