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季【浙韻小語】淺談如何上好語文公開課

卷首語

公開課,一定要上得行雲流水嗎?行雲流水的公開課,一定是好課嗎?如何才能上好語文公開課,這是每個語文人心底的疑惑。本期讓我們跟從紀老師的腳步,去看看他是如何上好公開課的,一起領會「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的愜意與靈動。

淺談如何上好語文公開課

文/紀波

一談到上公開課,很多老師都會頭疼,甚至緊張、慌亂:怎樣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面對學生的節外生枝,老師要如何智慧的處理;怎麼才能把「老生常談」的公開課上出新意?

調動積極性,讓學生積极參与課堂學習一

課前5分鐘,快速拉近師生關係。課前五分鐘的談話,我稱之為黃金五分鐘。這黃金五分鐘,用好了,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因為借班上課,來不及熟悉學情,尤其是比賽課,規定不能接觸學生,所以,這五分鐘的聊天,就非常寶貴且重要了。我以為,好的課前談話有這麼幾個特點:

1、時間適度。時間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宜。時間太長,容易讓孩子興奮過頭,對上課不利。

2、幽默親和。老師的話語,要如春風拂過心田,讓學生倍感親切。同時,老師幽默親和的話語,有助於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課前談話的最高境界,是寥寥數語,「秒殺」學生——學生瞬間喜歡、信賴甚至崇拜老師。這樣,距離感沒了,良好關係就建立起來了。

3. 精心設計。好的話題,不但輕鬆愉快,而且在不經意間,導入新課。課前談話,切忌問學生「大家緊張不緊張」,越問,學生越緊張。不少教師會隨意地讓孩子們猜自己的年齡,或者讓學生自我介紹啊。這樣的課前談話,太隨意。好的課前談話話題,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苦心經營。話題,最好和本節課有關。比如我上《圓明園的毀滅》,我的課前交流是這樣的:

師:同學們,你們好!

生:紀老師好!

師:怎麼知道我姓紀的?

生:老師說的。

師:那我和你們的語文老師有什麼不一樣?

生1:你是男老師,我的語文老師是女老師。

生2:我們老師比較瘦,你比較胖。

師:哈哈,看來你還很會觀察。剛剛我們聊了那麼多,現在我們聊聊我們的國家,近幾年來,我國取得哪些成就?

生:……

師:是呀, 這些事例可以看出我國日益強盛,也可以看出我國蒸蒸日上,這所做的一切使國人感到自豪,更讓世界驚嘆!我親愛的同學,可是在100多年前發生了一件令人國恥的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生:圓明園的毀滅。

如何把握課堂生成性問題二

一帆風順的課,不是好課。課堂因生成而精彩。我一直以為,一帆風順、沒有波折的課,不是好課。旁逸斜出,才最美。面對學生的節外生枝,老師不要急,而要智慧地處理。怎麼處理呢?有這樣一些具體的技術:

1.追問。可以問學生:「嗯,是嗎?你為什麼這樣想?」這樣做,一是可以及時問清原因,便於做出回應;可以贏得快速思考的時間。

2.討論。老師暫時無法回應學生的問題,可以把「皮球」踢給學生:「大家怎麼看?」這樣,學生就會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3.提煉。面對有爭議的觀點,學生的回應也是不盡相同的,這時,教師就要學會用關鍵詞提煉幾方觀點。

4.存疑。經過討論,還是解決不了,則可以存疑,把問題引向課外。有些問題,屬於個別的問題,確實不值得花時間討論,亦可存疑。

比如:筆者在執教《葡萄是酸的》一課後,就記錄下課堂中「以退為進」的一幕: 當我出示「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這句話時,生1站起來,字正腔圓地展示讀。我們班的生2馬上就說:「老師她讀錯了,這句話應該用生氣的語氣讀。」「不是的,應該是像生3一樣用難過的語氣讀。」

這時,教室里議論聲響起,有的說用著急的口氣讀;有的說用可惜的口氣讀;有的說用騙人的口氣讀;有的說用慚愧的口氣讀。 顯然,這幾種理解僅有一點點合理成分,有的基本是錯誤的。怎麼辦?若不置可否,學生無所適從;若讚賞肯定,顯然違背文旨;若斷然否定,又傷學生自尊心。

於是,我沉默了幾秒,伸手示意學生安靜,然後以退為進:「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僅僅爭論沒有根據,到底該用什麼語氣讀?只有聯繫下面的內容,想想狐狸當時的情景,才能下結論。」 一聽我這麼說,學生馬上開始重新走進文本,尋找依據。

不久,生1舉手回答:「我覺得該用故意的語氣說,因為狐狸是吃不到葡萄才說的。」「還把原因說出來了,真不錯!」我馬上表揚。

生2:「我覺得是用嫉妒的語氣讀好,狐狸很想吃但又吃不到,就說葡萄不好吃。」

生3:「我用不屑的語氣讀,吃不到就不吃唄!」

生4:「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酸,他這話更酸,應用酸溜溜的語氣讀。」

一時間,學生紛紛爭著說了自己的意見和依據,而且這些說法都是很有道理的,可以看出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實際操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策略充分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保留其積極性,更引發了孩子進一步走進文本,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出了切身的感受。

遵循一課一得,抓一個語言訓練點三

平時設計一節課是遵循一課一得,根據文體特點設計課例,抓一個語言訓練點,這樣關注了語用,但其它地方會不會有些缺失了。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薛法根老師說過的「教得完整,不如學得充分」。我非常贊同薛法根老師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太在乎把一篇課文完完整整地教一遍,從揭示課題到初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到認識字詞,從文本細讀到遷移練筆,一樣都不能少。這樣教,貌似完整,實則如水過地皮,也許學生什麼都沒記住。

當然,並不是說目標少了,就可以隨心所欲。基本的教學規律,還是要遵循的。且,不同性質的公開課,要求不同,處理教材的尺度,也就不同了。

一課一得,得得相連。語文課文每一篇都是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都有較強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是我們引導學生學習的好例子。每篇文章各有特色,有的語言優美動人,如《春雨的色彩》、《翠鳥》;有的結構鮮明,如《北京》、《趙州橋》;有的飽含深情,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慈母情深》;有的充滿想像,如《盤古開天闢地》、《普羅米修斯》……挖掘每篇課文的文本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制定一堂課相應的教學重點,充分用好課文這一例子,或朗誦、或積累、或仿寫……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計劃,分階段的培養,既抓住文本的特點,又充分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到紮實有效。

老生常談的課文,應如何創新四

1. 文本解讀出新。要沉入文本中,發現文本中別人沒有讀到的。《窮人》一課中,「睡覺還早」、「對著門的一張床」等語句,就是我這節課當中文本解讀的新鮮之處。因此,教學中這些細節的處理,就讓聽課老師「恍然大悟」。這種新的發現,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新意。

2. 教學設計出新。還是以《窮人》為例子。一般人把讀寫結合的點設置在課文的結尾「桑娜拉開了帳子……」讓學生續寫。但我在細讀文本的時候,發現寫西蒙的句子「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頗為耐人尋味。於是,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探尋這句話背後的意蘊,孩子們紛紛猜測,孩子們是說到:西蒙想抓住丈夫的手、上帝的手、更多衣服,她也許還想敲桑娜家的牆壁……這耐人尋味的細節,其實反映了西蒙臨死前矛盾的心情。於是,我讓學生遷移練筆,仿照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寫一段西蒙臨死前的內心獨白,適當用上省略號。由於指導到位,遷移得法,孩子們寫得非常精彩。這,就是教學設計出新。

3. 教學方式出新。我們可以在課堂組織方式做點文章。比如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當小老師等等有創意的方式,讓課堂出新。

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追求詩意、靈動、智慧的理想課堂,更需要理性地審視當前課堂教學行為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要尋找到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的結合點。

精妙絕倫的花園需要獨具匠心的園丁,綺麗多姿的語文課堂需要能言善辯的語文教師。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不僅要改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要改造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創設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間,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手段。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追求的理想化的教學狀態,我一直在努力!

作者介紹

紀波,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教師。他熱愛語文教育事業,摯愛課堂。被聘為《小作家選刊》雜誌社「優秀特約編輯」。

在兩年多語文教學中,他吃苦耐勞,勇於挑重擔,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詩的意境;美的畫面;情的懷抱;思維創新。先後在校, 講公開課,研討課,示範課,送教下鄉課。並撰寫10來篇論文獲得市級縣級一二等獎,指導學生寫作獲得指導一等獎;獲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師創新成長與核心素養研討會活動中,《語文閱讀教學五步走》榮獲專題展示評選一等獎。參與編寫《小學生同步作文與閱讀一體訓練》3—6年級叢書。

他的教育格言是:享受動感的課堂,享受精彩的課堂;語文課:堂堂有精彩,課課有魅力!

策劃:浙韻·小語編輯部@語文濕地

編委:朱增明 顧珊珊 劉強 吉萍 李慧瓊 劉素琴 袁羅飛 陳薇冰 梁修之 陳成

投稿:zheyun@yuwenshidi.com

製作:杜穎穎

歡迎賜稿:tougao@yuwenshidi.com


推薦閱讀:

慚愧學人《三命通會》講座 第二階段 第42課時 公開課筆記
【小樺公開課】雙打的基本球路--正手的壓球、反手的接殺球以及擋球
情感公開課【接吻學】
國際MOOC浪潮引爆虛擬大學公開課
級部公開課之後的班級日誌

TAG:語文 | 公開課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