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什麼?如何培養情商?
06-28
情商(情感智力)是由哈佛大學的彼得·薩洛瓦 里和新罕布希爾大學的約翰·梅耶兩位心理學家在 1990年首次提出的,用來描述對成功至關重要的情 感特徵。他們認為,高情商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後來情商(EQ)概念被丹尼爾·古爾曼的《情感智力》一書發揚光大,一度震動美國的每個角落,成為評價人的標準,培養孩子的指南。 情商(EQ)不像智商那樣可通過測試計算出來,它是一種能力,一種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實際上個人如何自處(內在智商)及人際關係(外在智商) 的訓練是相當重要的。高德樂博士將個人如何自處及人際關係合稱情緒智商(EQ)即情商, 與智商(IQ)分別開來。 1995年,美國心理學家格爾曼對情商作了更明確的說明,他認為情商包括五個方面的能力: 一、認識自身情緒。 只有清楚自身的感覺和喜好,才能做適當選擇, 成功主宰生活。 二、妥善管理情緒。 人人都有情緒,情緒若隨著境遇作相應的波動, 是正常又合乎人性的。若情緒太極端化或長時間持續地僵化,當事人不能掌握調節情緒的方式,這個人便很容易被情緒所困擾。情緒化的人,不但事業不能成功,連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可能受影響。所以,明白情緒之後,也要懂得調理情緒。 三、自我激勵。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在不如意的時候, 往往比剎那間的快樂更令人刻骨銘心、消沉意志。在失意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思想,在衝動時能夠剋制、忍耐,保持沉著,有效分辨眼前享樂與長遠成就,保持高度熱忱,推動自己走向成功。 四、認識他人情緒。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有一顆體貼別人的同情心,能從不同參與者的角度看事物及設計行為方式,那麼這個人的目光必定會更深入更遠大,也更容易找到合作的夥伴。 五、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可從人緣。 領導能力及人際和諧度顯示出來。能與其他人合作, 取用其他人的資源,成就自然無可限量。 從以上說明我們可以看出,情商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自我激勵,是持之以恆的韌性,是同情和關心他 人的善良,是善於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簡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 孩子情商的發展 孩子請商的發展也和身體的發育、認知能力的變化一樣是有階段性的,是與大腦的發育緊密聯繫在—起的。儘管孩子出生時有其特定的情感模式,但他們的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學會新的情感和社會技能,從而再建新的神經通道,以及適應性更強的生物化學模式。 嬰兒一出世便哇哇啼哭,顯示天生具有的強烈感受能力。但人腦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完全成熟。 嬰兒出生後,其情緒以不良情緒為主。如飢餓、缺少關愛、濕尿布等的不良刺激,往往形成不良情緒,嬰兒多表達為啼哭等行為。但嬰兒對不良情緒的耐受能力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加強。耐受力的增加,是適應外界的結果,也是父母培養的結果,可能有的父母是在無意識中實施培養的。 有不少科學證據顯示,學齡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質,對孩童以後的表現,無論是學業成績或人際關係, 均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另一些研究則顯示,能爬升高位,做管理工作或擁有成就的人,多是一些能避免急躁和緊張,有穩定情緒的人。所以,注重學齡前孩子 的情感教育,是相當必要的。 但成功的情緒教育必須緊密配合孩子的成長階段。因此,嬰兒與6歲孩童相比,感受能力自是非常幼稚,後者與青少年相比又相形見細。而成人往往對孩子的成長有錯誤的預期,忽略了情緒發展有其生物時序。舉例來說,一個5歲的孩子在自吹自擂時,可能被父母責備,而孩子謙遜的意識大約要到6歲才會出現。 情緒發展與其他能力的成熟有很密切的關係。 一個6歲的兒童進入學校這個廣大的社會時,同時也是進入了一個比較的世界。精神醫學家兼卡耐基公司總裁大衛·漢保認為,初入小學及小學升中學是孩子的兩個重要的調適階段。他指出:「在7-12歲期間,學校經驗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將持續到青春期乃至長大後。孩子在校的表現與其自我價值感緊巴相連,表現較差的可能產生自我貶抑的心態,進而左右一生的發展。」那麼,如何從學校經驗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呢?雙保列舉出許多條件,「能夠延遲滿足,懂得待人接物,善於控制情緒及保持樂觀的心態」。一句話,就是具備高度的 EQ。 孩子生長到青春期,生理、腦部發展及思考方式都有很大轉變,也是發展情緒與社會能力的關鍵階段。雙保通過觀察20歲以前的青少年指出:「多數孩 子都是在11-16歲期間第一次接觸到性、飲酒、毒品、吸煙等誘惑。」 進入初高中便等於告別童年,也是情緒發展上極艱難的時期。這段時期,幾乎所有學生都有自信心低落及自我意識高漲的現象。他們的自我觀又往往來自社交方面的自信。漢保指出:「這個階段,成人應特別注意協助他們度過交友的難關,培養自信。」 雙保發現,對於剛上初中的青少年,接受過與未接受過情緒教育的孩子相比有顯著的不同,對於同學間的競爭、課業的壓力及其它不良誘惑較能應付自如。顯然,情緒教育帶給他們一定的免疫力,能夠面對即將到來的壓力與挑戰。 EQ的改善是在成人對兒童有目的性的教育中實現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來使兒童和青少年先獲得直觀的認識,爾後逐漸使他們習以為常,自覺運用 EQ來指導發展自己的生活與生存能力。 從接子以下五個方面的進步,我們可以認為其 EQ的明顯提高。 認識自身情註:更能觀次與認識自己的情緒,更能了解各種感受的前因後果,能認知感覺與行為的差距。 妥善管理情緒: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經解憤怒, 較少與人發生口角,打架或破壞課堂秩序。較能適當表達憤怒而不必訴諸打鬥,較少被休學或退學,較少表現出攻擊性或自暴自棄的行為。 自我激勵:對自我、學校及家庭較具正面觀感,較善於緩解壓力,較少感到孤獨自卑或焦慮,善於將情緒導向正途,更負責、更能專註眼前的工作,較能剋制衝動。 認識他人情緒:較能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較能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較懂得傾聽。 人際關係管理:對人際關係的分析與了解能力增強,更懂得解決與協商紛爭,較懂得解決人際衝突。溝通時更清晰,有技巧、較外向,較有人緣。與同學關係改善,朋友較常邀約,較能體貼關心別人。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與互助。與人交往時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學業成績與在校表現的改善。 現在大多的孩子不善緩解情緒,難以克制衝動, 不負責任,不關心學業,這麼多問題只要任何一項獲得解決都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除了教育意義外, 活商教育對孩子以後的人生也有重要的幫助,將來無 論是扮演朋友、學生、配偶、老闆、員工、市民等任何角色都將更為稱職。社會對情商教育重視的結果,受益 的不只是個別孩子,而是每一個孩子,這等於是為孩子人生的磨難打上一劑預防針。當然不是每個孩子獲益程度都一樣,但只要對孩子有絲毫的幫助,都值得一試。 現代家庭忽視幼兒的情商培養 隨著社會不斷的變化,時代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類拔革,擁有高智商,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但家長往往會在重視對幼兒智商培養的同時,忽視對幼兒請商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重視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控制能力的培養 3-6歲的幼兒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養的最佳時期。喜悅、愉快的情緒能明顯地促進人的身體健康。反之,焦慮、恐懼、憤怒、哀傷的情緒則易致病。美國生理學家康諾對於情緒與軀體功能的影響作了大量研究,證明情緒對幼兒健康的影響十分顯著。在現實中,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情緒愉快、無憂無慮才能 集中注意力,積極地進行探索和求知,從而使學習收 到較好的效果,智力獲得較好的發展。反之,在煩躁、抑鬱、恐懼等情緒狀態下學習,人的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智力活動就容易受到抑制。由此可見,正確培養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控制能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情緒, 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2.忽視培養幼兒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是指幼兒在集體環境中,能夠適應集體生活,能尊重他人並能受人喜歡。這是每個人在社會上生活,與人接觸最基本的能力。3-6歲的幼兒還不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動地解決矛盾,適應新的環境,對成年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依賴性較強。但是他們已經開始產生了一定的 交往需求和交往慾望。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幼兒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要讓他們去適應集體生活、適應社會,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並能受人喜歡。其實,這就是讓您的孩子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家長可以利用很多的機會,培養幼兒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比如,在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家長可以 指導幼兒自己解決;在幼兒議論同伴時,家長可以對 幼兒進行是非觀念的教育。因為這個時期正是幼兒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教育的關鍵期, 幼兒是非觀念就會淡薄,長大了就很難去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家長在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往往是家長出面解決;在幼兒議論同伴是非時,大多數家長加以阻止,只有少數的家長利用這一機會,積極引導。 3.忽視幼兒獨立性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許多家長認為幼兒還小,如遇到了獨立性、適應性的問題可讓他去解決,沒過到也不必刻意去培養。 事實上,在增商的培養中,獨立性和適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進入21世紀之際,更應充分認識對幼兒進行獨立性和適應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幫助幼兒樹立信心,使幼兒能夠獨立、學會適應。這樣做,幼兒才不易造成依賴家長。 依賴成人,有利於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因而作為家長,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也是社會中的一員,在社會中應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不要過度地保護幼兒,應幫助幼兒建立一定的信心、獨立性,便於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中出色地擔當好自己的角色。 4.忽視對幼兒愛心的培養 愛心是人類特有的、最偉大的情感,是人情的基本要來,是造就曾全人格所需要的關鍵因素。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親切的感覺,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一項調查表明,只有l7%的家長經常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讓他們懂得尊敬他人,愛身邊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幼兒的愛心,對他們進行愛的行為培養獨立,讓他們懂得愛是一切的源泉。既要從培養「愛」的情感入手,又要引導其表之於行為和態度上,逐步學會待人要親切、願意分享、通情和寬容別人、能夠關心和幫助別人等。在生活中, 幼兒經常樂意關心其他幼兒,在與同伴合作活動時, 也較融洽。此外,看到別人做錯事或有困難時,往往能 給以諒解和幫助,這些都是愛心的良好表現。幼兒如 果不能關心他人、愛他人、一味地我行我素,那麼社會 就將失去溫暖、缺乏親情,人的幸福就不能實現。因此,作為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使他們發展成為能適應社會、創造人類幸福的人才。 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們並不想用一個理想化的培養幼兒的方式,來給家長增加負擔。我們的目的僅僅是想讓關心孩子的父母,吸取相關的知識,通過學習改變一兩個培養孩子的方法。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只有許多心理學家所稱的「足夠好的父母」,他們為培養孩子的社會和情感技能盡了最大努力,並為孩子們在家庭之外繼續發展這些技能提供了足夠的機會。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人們越來越關注情緒發展對人一生髮展的影響。有關研究表明,社會和情感技能對人生成功與否的作用遠遠大於智力水平,也就是說,高清商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孩子未來的成功,20%取決於孩子的智商,80%取決於他的情商。所以,我們說情商的高低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失敗和成功,情感智力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過去,人們更關注孩子的智商、觀察力、記憶力、 思維能力、想像能力等。大多數父母都想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通常學習開發智力,認為孩子越聰明,成功的機會就越多。人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成果。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說明情商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是想讓孩子將來 考上大學,能有個學位,能有個好工作,可以過得更幸福。但如果不重視情商的培養是很難如願以償的。在孩子考試時,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平時成 績很好,但一正式考試就發揮不好,反而平時學習不好的孩子在考試時會發揮很好,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情商在起作用,因為他們心理素質不一樣、堅韌程度不一樣、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樣。前者被擔心、恐懼、憂愁等圍繞,影響他的智力發揮。這說明,智力還要對非智力因素來調遣,我們必須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所以,人們常常說智商給人就業的機會,而情商決定人提升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 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情感教育, 注重提高孩子的情商,為他成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有關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清商更多是靠後天培養的。這或許是兩者最重要的區別了。這就 意味著無論孩子天賦如何,父母和教育者都得到一次機會,來彌補孩子性格中的不足,為他們日後的成功奠定基礎。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第一,要給孩子建設性的關懷。這種建設性的關懷意味著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環境,以一種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支持他。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興趣,不要關注孩子的弱點。喜歡玩耍和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把教育融於遊戲中,孩子非常容易接受。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父母在堅持每周幾天有規律地與孩子一起玩耍的同時,要尋找機會參加適合他們的遊戲。在和孩子玩耍和遊戲時,不應該對孩子的興趣、熱情和接受能力作任何評價,不要提問或發布命令,更不要去控制和指導孩子。如果要讚揚孩子應該準確、真誠,避免過分的言辭。比如當孩子在塔積木時,你只要準確地表揚他,『稱搭的房子真高!」等等, 不要誇張地說,「啊,你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有關研 究證明,父母的這種關懷,可以長期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處理問題的方法,甚至是他們的健康。 父母給孩子關懷的時候,要客觀審視孩子的遊戲,挖掘遊戲的教育價值。根據孩子的年齡與特點,讓他們製作適宜的玩具。比如玩打仗,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手槍;或者家長可以幫孩子用小卡片做一些手榴彈等物品,把它們藏在各個角落裡,通過製作或尋找玩具,可以對孩子的耐心和細心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學會積極地約束孩子。積極的約束,是父母應該掌握對付孩子調皮搗蛋行為的辦法,也是規範孩子日常行為規範的辦法。可是這個約束的程度和方法是很難掌握的。有的父母在孩子搗亂時採用打罵的方法,有的則一味勸導。這兩種傾向都不對。積極的約束要求父母目的明確,清楚地告訴孩子有關行為的限制和規定。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表現出好的行為,則用表揚或欣賞來肯定他。如果規定和限制被違反了,則不管是否故意,應立即給予適當的懲罰,而且前後一致,說到做到。當然懲罰的程度要適宜,方法要得當。 可以採用的約束方法有①指責。這種指責主要是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不要使他產生怨恨;②明白後果。在孩子違規時讓他知道後果。比如孩子起床時磨磨踏踏,就讓他遲到,使他知道遲到不僅不能到教室和其他同學一起聽課,還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當然有些違規的行為不能用此法,比如當孩子玩火時,就不能讓他看玩火的結局。③面壁。這種方法是讓孩子短 時間內獨自呆在一個中性的、不受影響的地方。這種方法往往用於約束比較倔強的孩子,且當孩子處於情緒激動的時候。④剝奪一項權利。比如不讓他們看電視,不讓他們玩淤戲機等。⑤過度矯正法。如果你的孩子不脫鞋爬到床上,那麼你就讓他重複正確的行為至少10次,也就是重複脫鞋上床10次以上,這對於快速糾正不良行為很有好處。 堅信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有壞毛病,只要教育、約束的方法得當,孩子都會有一個成功的未來的。 第三,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父母往往居高臨下,指責孩子,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碰到事情不要急於指責孩子,要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錯誤,先做自我批評,使孩子感到尊重、感到平等,他也會學你的樣子尊重別人。如果家長不懂尊重孩子, 給孩子很多限制,使孩子感覺生活在陰影之中。在家長制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大多遇事膽怯、缺乏自信。或 者孩子變得逆反心理很強,對經常的責罵無所謂,沒有上進心,缺乏競爭意識,變得冷酷。因此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第四,學會站在杜子的位里上考慮問題。不要把家長的尊嚴放在前面,因為每當孩子給父母丟臉的時候,是父母最容易失態的時候。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去做客,大人見面後就愛聊天,可是往往這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處境。這時他們覺得沒有意思就鬧著要回家,不太鬧的孩子就會說:「走吧,走吧。」有些孩子實在無聊,他引不起你對他的關注,他的好行為你不去理睬,所以,他就故意做一些錯事來引起你對他的關注。所以,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下次再做客時,就要考慮一下,給他們安排些什麼活動?這樣就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第五,發現孩子的優點,使關好的品質蓬勃發展。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不斷鞏固和發展這些優點,壞的習慣和毛病就會受到排擠,在不覺察的情況下自然消失。要善於透過孩子的缺點,來看到他的優點。比如,有的孩子愛跑、愛鬧,就要看到他身體強壯。有的孩子非常喜歡拿蟲子來嚇唬人,這個看起來 是缺點,但是可以看出來,他膽子大,比較勇敢,家長可以利用他的這些優點、特長,使他這些美好的品質得到發展。有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曾說:對於難教育的孩子,我們往往感到無能為力。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無可救藥,而是我們教育本身,沿著錯誤的途徑在進行。這個錯誤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動機本來是想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改掉壞毛病,卻因為我們總是關注著他的缺點,一出現缺點就要批評他。那麼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次一次挨批評,他的內心會越來越痛苦,他擾會越來越失去信心,甚至就會破罐破摔。 成功的情感教育需要家庭的積极參与,特別是必須緊密配合兒童的成長階段。情緒智力包含的能力, 始於家庭中父母與兒童的良好交互作用。在幼兒時期,父母要幫助孩子識別情緒並給情緒貼上標籤,教導幼兒學會尊重自身情感,培養孩子熱愛和尊敬父母及周圍親近的人。要讓孩子了解,人們之間是因為相互有義務,相互喜愛,相互尊重和關心而聯繫在一起的。孩子的情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把自己 的愛心奉獻一點給別人。家長需要觀察一下,是什麼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果僅僅是父母等親人給了他什麼喜愛的東西,是他快樂的惟一源泉,那這種情感的發展就是片面的,孩子將來可能很難與同事和睦相處,甚至可能成為一個無情的人。只有從小培養孩子做事會想到別人,他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所以要從小培養他的情商。 要使情感教育取得成功,父母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只有高情商的父母才可能培養高增商的孩子。做 父母的要注意自己對待周圍人和事的態度,以及對自己孩子的態度。對周圍的人和事,我們要做到城實和尊重他人,要有責任感。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以表率。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家長要避免以下幾種錯誤的做法: ▲過於溺愛孩子。這種狀態下培養的孩子,不會懂得在人與人共同相處之中還有可以與不可以、應該不應該或這樣的詞。對他來說,一切都是可以。所以他就變得任性和自私自利,不知道熱愛、尊敬父母,也不會用自己的勞動照顧雙親,對其他人更加缺乏愛心。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一點挫折,就沒有一點承擔的能力。 有的家長對孩子表達的愛,就是孩子只管花錢。 其實,這是一種錯位的愛,是溺愛的一種形式。這樣的 孩子精神生活是非常貧乏的,他的心靈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那他將來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情感上無知的 人。 ▲對孩子忽冷忽熱。這樣孩子容易喜怒無常,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總喜歡橫向比較孩子。總用孩子的弱項和別人孩子的長項比較,結果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和自信。要相信孩子的缺點只是暫時的,孩子身上還有很多閃光的東西,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優點給予積極的鼓勵,有些可以改進的地方,給他以積極的暗示。 二、要引導孩子感知別人對自己的愛和奉獻。 要引導孩子感知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所不在,否則,他會視而不見。要多提出問題讓孩子去關立,讓他參與我們的日常家務。比如:讓他參與我們買菜,知道菜買回後要洗乾淨,做熟了才可以吃;要讓他知道夏天做飯是很熱的,讓他到廚房感知一下等;讓他知道自己的漂亮衣服是哪來的?在生病的時候和過生日的時候,親人都是怎麼關愛他的等。讓孩子感知的範圍要從小到大、從近到遠、從身邊的親人擴展到社會上其他人。通過感知,讓他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思情;通過感知讓他體會人們對社會、對別人的責任、義務和奉獻。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 要告訴孩子,父母、大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有物質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等,這樣可以讓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我們的家長一般都只關心孩子的需要,是涓了、餓了、冷了等,沒有讓孩子知道身邊的親人也是有需要的。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家長也都有喜、怒、哀、樂,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 子知道,父母也一樣,在生病的時候,也免要別人的照顧。 四、讓孩子學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是要在感知別人的愛和知道每個人都有需求 的基礎上,很自覺地願意這樣做。這樣就會使孩子有一顆敏感、溫存、善良的心,使孩子從小就有一種責任感、義務感,學會尊重和關心別人。要逐步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父母和社會。首先,孩子能做的事由孩子自己做;第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父母等親人;第三,讓孩子在家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做力所 能及的事;第四,讓孩子幫助關心更多的人——鄰居、 小朋友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怎樣區分一個善良的人和一個僅僅只是情商高的人?
※高情商的女人,是怎樣和男人相處的
※如何評價楊冪結婚發喜糖還要分三六九等這件事?
※高情商女人的5大戀愛觀
※為什麼她從不主動聯繫我?
TAG: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