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襲來,我們該如何保衛自己

超級細菌襲來,我們該如何保衛自己 日期:2010-09-14 作者:劉洪亮 來源:文匯報

上圖:顯微鏡下的「NDM-1超級細菌」。

左圖:一名英國醫學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病菌實驗研究。

題記9月3日,日本東京都帝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宣布了因內部感染耐葯細菌導致多名患者死亡的消息。9月6日日本獨協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宣布首次確認有患者感染「NDM-1超級細菌」。7日,日本政府決定,要求全國所有醫療機構一旦發現感染病例要立即上報,並在一周之內對新型「超級細菌」的感染狀況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此後,媒體相繼披露東京世田谷區有鄰醫院8名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葯綠膿桿菌,以及日本醫科大學醫院46名患者先後感染抗萬古黴素腸球菌的事件,震動了日本上下。人們驚呼抗生素藥物「終結者」登陸日本。首例感染者曾在印度就診治療9月6日,在獨協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北島敏光主持的記者會上,該院正式對外宣布,他們曾收治了一名感染了超級細菌的患者。日本厚生勞動省介紹,獨協醫大附屬醫院是在接到了相關通知,核查以往病例時,發現了這個懷疑感染了超級細菌的醫療案例,並於9月初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了報告。據報道,去年4月,位於日本櫪木縣的獨協醫大附屬醫院收治了一名50多歲的日本男性患者。這名患者因其他病情住院,5月中旬曾出現了發燒38℃等癥狀,醫院在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查時,查出了幾乎對所有抗生藥物都有耐藥性的大腸菌。後來,這名患者自然痊癒,並於去年10月出院。北島敏光院長介紹,該院在去年發現這一病情時,曾向當地保健所做過彙報。今年,在收到日本厚生勞動省要求關注NDM-1細菌的通知後,想到去年的病例與此細菌的情況比較吻合。於是,在有關方面的協助下,該院對保留的相關病菌樣本進行培養並做了基因檢驗。檢驗結果發現,所保留的病菌的基因特徵與NDM-1完全一致。目前,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將進行最終的檢驗。如果結果與此前一致,此病例將成為日本的首個感染了超級細菌的病例。回想起當時的情況,負責醫院內部感染問題的獨協醫大副教授菱沼昭稱,因從病人體內查出耐藥性細菌,所以院方對這名患者採取了隔離措施。加上醫院的各種預防措施到位,所幸沒有感染到其他病人或醫務人員。至於這位患者是如何感染上這種細菌的,醫院方面未給出具體的答案。菱沼副教授表示,僅通過基因檢查很難確定這種細菌的感染途徑,但目前所了解到的情況與此前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的感染途徑一樣,這名日本患者也曾前往印度,並在印度醫院就診,接受過治療。由於此種細菌的發源地為南亞地區,所以院方懷疑病菌是從印度帶回來的。菱沼副教授呼籲,如果有人從印度回國後出現發燒癥狀,應該及時接受治療。「自產」耐葯菌殺傷力驚人就在日本媒體聚焦首例超級細菌感染病例之際,東京都帝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因內部感染耐葯細菌導致多名患者死亡的消息再度震撼了日本上下。人們開始密切關注日本的衛生醫療問題,擔心相關細菌的擴散會造成社會恐慌。日前,帝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對外表示,該院因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多重耐葯綠膿桿菌(MDRP)等導致醫院發生內部感染,目前已感染了46名患者(後增加到53人),造成31人死亡。此後,東京世田谷區的有鄰醫院也發生了類似病例,共有8名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葯綠膿桿菌,在已經死亡的4名患者中可能有2人的死因是由於感染了這種病菌。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感染在日本並非首次發生。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日本福岡大學附屬醫院發生26人感染病例,經查是由來自韓國的轉院患者帶入。此後,日本千葉縣和愛知縣的醫院也檢出過這類病菌,系由在美國等地接受了外傷手術治療的外來患者所攜帶。但是,此次帝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和有鄰醫院的病例中,並沒有發現相關患者與海外治療等因素有任何關係。對於帝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等的內部感染問題,日本醫學界認為這是沒有海外治療等背景的日本首例自產病菌,並擔心這種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的傳播會進一步擴大,甚至向其他細菌轉移。日本化學療法學會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全國有6成的醫療機構曾檢查出過多重耐葯綠膿桿菌,其中近半數醫療機構出現過尿道感染、肺炎和敗血症等患者。日本昭和大學教授、臨床感染學專家二木芳人認為,對於治療多重耐葯綠膿桿菌的有效葯在日本國內未獲認可,目前日本國內部分醫生用個人名義進口相關藥物。政府儘早批准相關藥物的臨床應用,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難治易防不必過度恐慌多重耐葯不動桿菌在日本各地醫院肆虐,以及帶有NDM-1基因的多重耐葯大腸菌登陸日本,引起日本醫學界的高度警惕,專家紛紛呼籲採取相應措施,嚴防相關病菌感染在日本爆發。據介紹,日本一些醫院近期發現的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原本是生存於土壤和河流中的細菌,這種細菌雖然病原性弱,但抗乾燥性強,一般能存活數周之久,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這種病菌後容易出現敗血症等病症。與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相比,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菌更易感染沙門氏菌等病原性強的其他腸內細菌,引發流行傳染病。感染這種細菌後,健康的人也可能會引發尿道感染和肺炎等病症。日本國立感染病研究所細菌研究第二部部長荒川宜親認為,每個人體內都有大腸桿菌,沒必要對超級細菌的出現感到過分恐慌。即使是感染了超級細菌,除了抗生素藥物外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只要治療得當就不會出現問題。順天堂大學細菌學教授平松啟一則認為,多重耐藥性不動桿菌的院內感染問題只要加強管理就可防治,而大腸菌等細菌的病原性強,極有可能會在健康人群中傳播開來,問題是對於這種每個人都攜帶的細菌尚沒有有效的抗菌藥物。東邦大學助教石井良和表示,NDM-1基因因細菌相互接觸而發生轉移,如在同一人體中的沙門氏菌等感染了這種抗藥性基因的話就會非常麻煩。大多數專家們強調,這次出現的超級細菌雖然難以治療,但比較容易防控。個人應多洗手,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超級細菌仍然是走「病從口入」的老路。本報駐東京記者劉洪亮(本報東京9月13日專電)相關鏈接「超級細菌」問答《柳葉刀傳染病》關於含NDM-1基因「超級細菌」的報告引發媒體廣泛關注,英國廣播公司刊登一份指導性建議,為讀者解讀了這類「超級細菌」的基礎知識:——什麼是NDM-1?NDM-1,意思是「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是一種超級抗藥性基因。含這種基因的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具有免疫力。就連「殺傷性較強」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拿這類細菌束手無策。——為什麼含NDM-1基因的細菌「成問題」?這種脫氧核糖核酸結構可以在同種甚至異種細菌之間「輕鬆」複製。研究人員擔心,NDM-1基因最終可複製到本來就對多種抗生素具有「免疫力」的某種細菌體內。——如何判斷是否感染含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研究人員認為,現階段有兩種病菌容易攜帶NDM-1基因: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而醫護人員通常可以診斷出患者是否感染上述兩種細菌。——如何遏制含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傳播?專家認為,嚴密監控、快速確診感染病例和隔離感染者可以阻止「超級細菌」傳播。醫療界還亟需新型抗生素來對付這種細菌。——即將問世的抗生素能否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現階段,製藥企業投入大筆資金研發新型抗生素。但專家認為,這些研究中的抗生素大多數對「超級細菌」束手無策,因為含有NDM-1基因的細菌為革蘭氏陰性細菌,而研究中的抗生素大多針對革蘭氏陽性細菌。
來自耐葯細菌的致命威脅 日期:2010-09-12 作者:麥琳·莫肯納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已發現的NDM-1超級細菌並非都是去印度接受廉價的醫療服務時被感染的,它已然「逃逸」出醫院,成為一種社區感染的耐葯因子,這使得對它進行監測和預防的難度加大。如果醫生不得不在日常診療中面對多種耐葯細菌,其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一種新的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病菌正呈席捲全球之勢。有專家認為,那些專程為了去別國看病而進行的「醫療旅行」和其他各種國際人員流動,促成了這種對抗生素具有超強抗藥性的細菌的擴散。正如對其快速傳播進行追蹤的醫生和研究人員所說,它幾乎已經變得無葯可治。事情並非發生於一夜之間。在過去數月中,一種新型耐葯病菌的出現已經通過一些小型的醫療報告而被透露出來,其中包括6月份美國疾控中心(CDC)的一份資料。但是,8月11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網站上的一份通告,標誌著這一問題已引起更為強烈的關注。實際上,這無異於拉響了全球警報。一種全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縮寫為NDM-1)的超級細菌耐葯因子已經在印度、巴基斯坦、瑞典、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被發現。這種耐葯因子是一種酶,它出現在一些常見的細菌中,比如大腸桿菌——它也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常見原因,再比如,常常引起肺炎等疾病的其他一些細菌。被發現含有NDM-1的所有細菌都屬於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菌。這給人們帶來更大的擔憂。因為就在醫藥行業對治療不斷增多的另一類超級細菌——耐葯的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藥物供應非常緊缺的同時,治療「半路殺出」的超級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菌的藥物勢必更將求而不得。近年來,美國感染性疾病協會等權威組織一直在警告:治療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藥物短缺著實是一個危機。此舉意在促使製藥企業對抗生素的研發要有更大的投入。魅影乍現發表在《柳葉刀》網站上的那篇研究報告對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者發現此種細菌對多種常見的抗生素都有耐藥性——諸如β-內醯胺類(如先鋒黴素)、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氨基糖苷類(如鏈黴素)。最麻煩的是,就連被視為殺滅革蘭氏陰性細菌最後一道防線的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對它也毫無辦法。據報道,它只對少數幾種抗生素有所反應,其中包括因具有腎臟毒性而被醫學界束之高閣幾十年的黏菌素。其實,真正嚇人的還不在於這種細菌耐葯的方式——醫學上的確偶爾會有高度耐葯的細菌出現——而在於它快速廣泛的傳播,及其傳播的途徑。NDM-1的蹤跡第一次是在2008年被發現的。一名59歲的南亞裔瑞典居民曾在逗留印度期間住過院,當他返回瑞典再度住進醫院的時候,醫生髮現他的尿道感染具有從未見過的超強耐藥性。去年,英國健康保護署曾針對NDM-1發出全國警報。警報說,一種新的耐葯現象在2007年還沒有出現過,而到2008年就「冒出」4例,2009年上半年已達18例。英國當局強調,這種細菌通過英國與南亞國家之間的人員流動而傳入。這種人員往來不僅長期存在,而且一種「選擇性醫療旅行」的新方式把病菌傳進英國:兩名英國人因專門去印度做美容整形手術而感染。今年6月,美國CDC表示,他們在美國三個州各發現一名患者具有同樣的耐葯因子,這3人都有去南亞國家求醫的經歷。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文章是由治療第一例病人的瑞典醫生撰寫的。作者發現,此種病菌在南亞各地都有發生——從印度南部和北部的醫療中心,到印度、巴基斯坦地區的很多場所;而在英國發現的37名病人,他們要麼和南亞地區有密切的家庭關係或生意往來,要麼曾經到那裡接受過醫療診治。截至記者發稿時,英國已將其發現病例數更新為「大約50例」。香港宣布,其境內已發現一例NDM-1感染病例,但病人業已康復。葯業陰謀?《柳葉刀》雜誌的報告著重提出兩方面的問題,既包括對NDM-1的微生物學探討,也涉及造成病菌傳播的經濟因素。文章認為,情況不容樂觀,建議各方面密切加強關注。此次感染始發於印度,該國不僅遍布許多仿製葯生產廠,而且抗生素的使用頻率頗高。多年以來,一些印度學者一直在該國的醫學雜誌上發文警告:印度次大陸勢必喝下自己釀成的細菌耐葯的苦酒。不僅如此,這次超級細菌的出現與醫療服務,尤其是與「醫療旅行」密切相關。後者在國際上發展的情形已蔚為壯觀,不僅有人出國去做美容整形這類選擇性手術,而且也有病人因追求便宜的醫療費用,專門勞師遠征去接受一些大手術。去年1月,英國《獨立報》曾發表文章,建議英國醫療保險機構組織英國病人遠赴印度看病,並推算這樣總共可為英國節約多達2億美元的醫療費用。印度拒絕承擔「超級病菌發源地」的惡名,同時認為這一由某些外國製藥企業資助的研究是一次「葯業陰謀」。印度不僅對用「新德里」來命名該耐藥引子感到反感,而且認為此舉意在打擊印度方興未艾的國際「醫療旅行」產業。在印度對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文章大肆抨擊之後,該文的第一作者已經開始撇清自己和文章部分內容的關係。實際上,已發現的病例並非全都是因去國外追求廉價的醫療服務而導致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病人都來自於醫院內感染。可以說,NDM-1已然成為一種社區感染的耐葯因子,這也使得對它進行監測和預防的難度加大。據介紹,這種超級耐葯因子的傳播是通過DNA中的質粒而形成的,因而,它可以自我複製並在生物體之間自由轉移。一般來說,通過質粒傳播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耐藥性的發生可以不以細菌與藥物「交火」為前提,也不一定非要通過「母細菌」傳遞給子代。研究人員證明了NDM-1的傳播威力,他們發現這種耐葯因子不僅出現在醫院裡,而且已經在社會上傳播,造成尿道感染等常見疾病。NDM-1的上述特性不僅能說明其傳播範圍之廣泛,而且預示著對其進行監測之困難。人們還不清楚在傳播的過程中,它將如何逃過現有的檢測方法。顯然,醫生們不大可能用診斷普通尿路感染的方法來對這種超級細菌做培養。別說是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算對醫療發達的西方醫學界也難以做到。其實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考慮到目前還缺乏抗革蘭氏陰性耐葯細菌的有效新葯,細菌監測就成了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控制或減慢NDM-1擴散的手段。《柳葉刀》雜誌在為此配發的社論中指出:「對於這一多重抗藥性細菌的傳播,各方需要進行密切的監測,同時也需要世界範圍的資金支持、多中心的監測研究,對於那些『醫療旅行』活動活躍的國家而言,尤需如此。那些曾經在印度接受過手術的人,在回到自己的國家接受醫療服務之前應主動接受多重耐藥性細菌的篩查」。社論強調,如果醫生不得不在日常診療中面對這種超級細菌的治療,那樣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文/[美]麥琳·莫肯納)相關鏈接抗生素的歷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認識到微生物產品有可能成為治療藥物,他們發表了實驗觀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桿菌的生長。1928弗萊明爵士發現了能殺死致命的細菌的青黴菌。青黴素治癒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當時沒有任何明顯的副作用。1936年,磺胺的臨床應用開創了現代抗微生物化療的新紀元。1944年在新澤西大學分離出來第二種抗生素鏈黴素,它有效治癒了另一種可怕的傳染病:結核。1947年出現氯黴素,它主要針對痢疾、炭疽病菌,治療輕度感染。1948年四環素出現,這是最早的「廣譜」抗生素。在當時看來,它能夠在還未確診的情況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環素基本上只被用於家畜飼養。1956年禮來公司發明了萬古黴素,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後武器。1980年代喹諾酮類藥物出現。和其他抗菌葯不同,它們破壞細菌染色體,不受基因交換耐藥性的影響。1992年,這類藥物中的一個變體因為造成肝腎功能紊亂被美國取締,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有使用。禍首上世紀40年代,青黴素開始被廣泛為抗生素,此後,細菌就開始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也迫使醫學研究者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濫用和誤用,也導致了許多藥物無法治療的「超級感染」,如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醫學研究者指出,在南亞一些國家,抗生素通常不需要處方就可以輕易買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普通民眾濫用、誤用抗生素。而當地的醫生在治療病人時就不得不使用藥效更強的抗生素,這再度導致了病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應對英國衛生部宣布,英國已經開始討論研製新抗生素的辦法,但是科學家警告說,可能10年內都不會出現有對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現。科學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傳播,必須儘快識別NDM-1的感染病例並將任何感染者隔離起來,阻止NDM-1的傳播。我國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何劍峰表示,超級病菌NDM-1其實就是一種酶的基因變化,很容易和細菌夾雜在一起,成為細菌的載體,可以複製,可以傳播。何劍峰說:「超級病菌對很多抗生素都有耐藥性,不過據研究發現,萬古黴素對它還是有效的,目前各大醫院都有儲備,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不過,萬古黴素雖然在治療多重耐葯的細菌上有效果,但效果有多大暫且不知。」北大醫院感染疾病科王貴強主任也表示,NDM-1是一種感染性的細菌,並不像SARS或甲流一樣是傳染性的疾病,所以不會造成大流行,大家不必過於恐慌。王貴強指出,目前不知道預防NDM-1有何特效方法,但做好勤洗手等個人衛生防護很有必要。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8月號

推薦閱讀:

怎樣區分柑橘葉片炭疽病與潰瘍病?
我們能否培養和人體「互惠互利」的細菌對抗感染?
由於濫用抗生素每年細菌致死70萬人,哪些葯屬於抗生素藥物?
超級細菌
膿皮症解析(一)——淺層細菌性膿皮症 | 技術論壇 第 175 期

TAG:細菌 | 自己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