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導演應該掌握的十八個原則

1.劇本應避免龐雜敘述,力求精練,只留故事精髓。

2.導演功課就是設計兩個中性的,彼此原來互不產生關聯的鏡頭,將它們並在一起,讓故事的概念在觀眾心中成型。應做到乾淨利落的特質。

3.編劇的責任不是給觀眾製造混亂,而是製造次序。以"不知前因"的事件開場,讓影片節奏的動作來重建故事的因果次序,是最好的方式。

4.單鏡頭承載的東西越多,要表現的越多,它的力道在剪接時會更弱。

5.MacGuffin(麥高芬)是希區柯克的專用術語,指的是發明一個可以推動劇情的目標。一個MacGuffin(麥高芬)就是指主角所追逐的對象,如"秘密文件"等,觀眾永遠不知道那是什麼,知道那是"秘密文件"編劇也不會多講,因為觀眾會下意識地去查明那是什麼,MacGuffin(麥高芬)對觀眾而言是重要的東西。

6.我們所做的是:要達到把故事說完了,沒有故事可說的至福境界。

7.電影是什麼?電影是設計(design),電影的完成是靠導演對電影題材本質的了解而做的設計(design)。

8.導演功課是:籍由不相干的鏡頭之間的並置來說故事。

9.人類的天性中有將事件意義化的需要,聰明的劇作家往往搶先一步,利用這一點。

10.觀眾永遠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若電影設計的好,潛意識和意識就會站在同一線上,一起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11.牢牢記住:電影之所以有興趣,全來自於它可以讓觀眾興趣很高地去發現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12.戲劇作品的結構形式——推論式(Syllogism),一種邏輯的三段論法:"If?A,then?B"因"A"而"B"的結構,一個電影或戲劇都從一個聲明開始,即因"A"——某個未決事件的狀況說明,然後"B"——未決事件所造成的騷動,達到一個平穩的狀態。

13.越完美的電影越不需要過多的對白,所以導演應該永遠努力去拍象默片一樣的電影,無論如何仍然要堅持盡量以分鏡頭來說故事!讓鏡頭自然帶出對白,這樣,才不會傷害到一部可能成為偉大電影的片子!

14.電影應該以發現某問題的事件開場!

15.好的戲劇會深深引領我們到令人驚異的且無可避免的結果。

16.你花在研究的時間越多,你在面對恐慌,寂寞,或尋求資金時,就會更有自信,更有安全感。

17.對"場"而言,愈邏輯愈好!

18.藝術家(包括導演)的功課決不是學一大堆一大堆的技巧,而是將最簡單的技術學得最完美!

一旦我們如此切身執行,困難生疏即會變成熟手的事物,而熟必能生巧。

David Mamet讓觀眾一開始就走在劇情發展之前,然後在轉折處製造盲點,讓觀眾如劇中角色,慢慢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直到片尾才恍然大悟!

當劇情片把經營重點由出人意表的情節轉為人性的多種樣貌,聚焦於人物情感時,就有機會成為一部好電影了,對現代電影作者和觀眾而言,David Mamet的作品有著良好的示範功用,他告訴我們如何以一個單純樸素的影像世界和觀眾的心靈進行溝通!


推薦閱讀:

《王的盛宴》《鴻門宴》導演製片人言語鬥毆
光影伯仲 | 是枝裕和——生活在此處的詩人
看了很震撼 章子怡范冰冰徐靜蕾高圓圓周迅鞏俐等明星導演真顏照
疑似與導演發生潛規則上位的女星
想當導演的李晨小試牛刀     今日早報

TAG:導演 | 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