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學術期刊之十大怪現狀

學術期刊之十大怪現狀程實

近來,報刊業可謂風聲鶴唳,國家取消報刊攤派、加強報刊業市場化運作的決心昭然若現。然而,就在各種機關報、縣市小報生存堪憂之際,人們都忽視了學術期刊這一併不為大眾所熟悉的專業領域。在各個高校的圖書館裡,堆放著許許多多並不惹人注意的學術期刊,這些有刊號的正式期刊大多厚得像城市電話簿,雖然有的學術期刊上印著「雙效期刊」、「核心期刊」、「期刊百強方陣」之類醒目的頭銜,但這些頗有分量的學術期刊在報攤上絕對是看不到,買不著的。而這只不過是學術期刊的古怪之一罷了,就讓我們來細數這些學術期刊的怪現狀吧。怪現狀之一:稿費是負數學術期刊和商業期刊不同,學術期刊絕大部分是沒有稿費的,相反,要想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必須得繳納一定的版面費。版面費按照學術期刊的檔次分類,有多有少,一篇四五千字的論文,版面費多則上千元,少則二三百元。有的也寄一些象徵性的稿費,但也得劃在版面費中,也就是說,如果收到了80元稿費,可能要交的版面費會是880元。寫字還得交錢,這對於商業期刊的撰稿人而言簡直是不可理喻,但對於學術期刊而言,卻是最普遍不過的事實了。怪現狀之二:花錢發稿趨之若鶩發稿還要交版面費,是不是就沒有人願意發了呢?事實正好相反,排著隊發稿的人多如牛毛。也許邏輯應該是這樣的:投稿的人太多,需要發稿的人太多,供過於求,所以學術期刊不但不給錢,反而收錢。那花錢發稿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呢?主要還是高校內的研究生和教師。一般碩士研究生畢業是需要「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兩篇」的,這是硬指標,發的不夠就拿不到學位,博士研究生也是如此,因此,對於人數龐大的研究生而言,抓緊時間完成任務是宜早不宜遲的。對於教師而言,評教授之類的職稱也是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的。正是高校師生獲得學位、職稱的需要,使得學術期刊成了香餑餑,大家一擁而上,付點版面費也在所不惜了。怪現狀之三:今年的稿子明年發一般而言,學術期刊的發稿周期是特別長的,除非寫稿人是學術領域內的大家、名人。對於普通的碩士研究生而言,收到的稿件錄用通知書上很可能就寫明了,稿子已經被排在了一年之後。而掌握好發稿周期,在畢業前拿到樣刊完成任務就是研究生們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了,如果等到研究生三年級了,才忙不迭的去發論文,結果很有可能是趕不上趟了。怪現狀之四:論文有別名在象牙塔里,發表的論文一般不叫「論文」,叫「學術成果」。如此令人望而起敬的稱謂使得大家準備學術論文、寫作學術論文的工作都成了「學術研究」。而只要文章發出來了,也算是研究有了成果。如此虛偽,也算是學究們自古以來的傳統了。怪現狀之五:論文有格式既然是「學術成果」,那麼論文的要求自然與眾不同了,就連格式上也是如此。一般的學術論文,標題之下是作者姓名,姓名下是帶括弧的作者簡介。文章最前面的是論文摘要,摘要下是關鍵詞,關鍵詞下才是正文,正文一般是要有「一、二、三、四」的,正文後就是參考文獻。一般來說作者還得一併提供英文的標題、摘要和關鍵詞。而且具體到細節上也有苛刻的要求,比如參考文獻的序號必須用中括弧,否則不行。如此八股般的格式,很自然地將外行人的稿子擋在學術期刊之外,而且也壓抑了學者的學術思維,一篇文章只重格式,不重思想使得這些「學術成果」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卻是學術含金量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越是有分量的核心期刊,對格式的要求就越是嚴格。怪現狀之六:「借鑒」成必須作為「學術成果」的格式要件之一,參考文獻一般是列得很長的,而作者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在參考文獻里加上點英文的書目是十分普遍的,大多數情況下,作者根本就沒有翻過那些書!不過,就算參考文獻沒有列,要想寫論文,最必須的前期準備工作就是「查找資料」了。所謂資料,無非就是別人寫的類似論文,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期刊閱覽室提供這種資料,網上也有各種學術期刊網可以下載現成的文章。資料找好了,偷懶點的純靠「複製、粘貼」就能搞定一篇自己的論文了,而稍微勤奮點的,把字句改動改動,加上點自己的觀點就算是一種「學術創新」了。如此炮製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毫無可讀性。不光研究生這樣,很多教師也是這樣,甚至會有教授在論文寫作課上「言傳身教」:寫論文先得練「太極」,把幾篇別人的文章「揉」成自己的就算是功夫了。怪現狀之七:看落款不看正文千辛萬苦,不管是「寫」的,還是「揉」的,文章里也算是凝結了作者的心血。眼巴巴的投給學術期刊編輯部,結果可能卻是連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學術期刊的編輯,每天都會收到無數的投稿,很多編輯一般是先看信封上的單位,如果是三流、四流大學寄來的,也許沒拆開就扔到垃圾堆了。就算拆開了,先看的也不是論文,而是最後的落款,如果作者是教授、博士、名人那麼文章可以得到優先編輯,如果作者不過是小小的碩士生,那麼可能編輯連看正文的時間都不會給。越是有名氣的學術刊物,可能越是這樣不公平。其實只要翻看任何一本有分量的學術期刊,就會發現,文章的作者也都是有分量的,如果能看到碩士生的文章那到真是有些奇怪了。怪現狀之八:學術期刊廣開財源其實有的學術期刊也並非真的連審稿的機會都不給作者,只不過這種機會需要支付一定的價格罷了,這就是所謂的「審稿費」。在投稿之後,可能很快就能收到回信,但基本上不是發稿通知,而是讓作者繳納一定數量的「審稿費」。學術期刊也是「三審」,與商業期刊不同的是,期刊本身是絕對的強勢群體,對審稿之類的本職工作張口要錢也是理直氣壯的。「審稿費」從30、50到100元不等,但考慮到編輯部實際收到的稿件數量,這筆錢的確也是夠嚇人的。然而,學術期刊的生財之道遠不止於此,一些期刊經常會隔三拆五的出個「增刊」,賺上一筆。雖然大部分的院校是不把「增刊」認可為「學術成果」的,但也有例外。最常見的就是本校學報的增刊是可以當作「學術成果」的。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怪現象,一些文章難發的專業(比如哲學、歷史),可能會由系領導出面,買下一期本校學報增刊的發搞權,讓本系的研究生集中「完成任務」,以避免拿不到學位的窘境。如此以往,學術期刊財源廣進,窮困的研究生們卻是雪上加霜。怪現狀之九: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術期刊會賺錢,研究生也會利用學術期刊賺錢。一般而言,就算是公費研究生,一個月的國家津貼也不過二三百元,應付生活都已經是捉襟見肘了,更別說支付高昂的發稿費用了。為了填補這一資金缺口,研究生們也是各顯神通。比較有意思的有「以內養外」和「以報養刊」,顧名思義,就是用在企業內刊,商業報紙上發稿子賺來的錢來對付在學術期刊上的支出。其實,就連學術期刊本身,也是可以被開發成生財之道的。現在的研究生不計其數,其中有許多不脫產的「成人研究生」,這些人要想畢業拿學位也是要發論文的,但沒有經歷過考試的他們很多只是圖個文憑,不少人本身並沒有什麼水平,也沒有時間搞「學術研究」。於是乎,給這些同志代寫論文就成了正規軍們賺錢的好途徑,就連網路上,也有各式各樣的「論文網」,公開賣論文不說,甚至提供從寫到發的「一條龍」服務,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報酬即可。由此可見,上有政策,下才有對策,頭腦靈活的研究生如此生財也是純屬無奈。怪現狀之十:學術期刊沒人看學術期刊可謂多如牛毛,圖書館裡堆的滿滿的。然而,真正看的人並不多。對於做學問的人而言,有閱讀價值的只有那屈指可數的幾分高質量的學術期刊,也就是圈內人說的「核心中的核心」。其他學術期刊的文章,大多是東抄西抄的拼湊之作,沒有學術價值,也沒有可讀性。真正能用到它們的時候,就是「找資料」的過程了,為了拼湊文章看看別人的拼湊成果還是有必要的。而那幾本有人看的高質量期刊,內容也無外乎兩部分,一部分是本國一流學者的學術創新,另一部分就是國外論文的譯稿。所以說,真正在做學問的,只有少數的國內精英,以及在純正學術氣氛中搞研究的外國學者。大部分的中國研究生,為了寫而寫,為了發而寫,為了畢業而寫,為了學位而寫,如此急功近利,哪能有引人關注的「成果」誕生?所以說,真正看學術期刊的人並不多,老百姓自然不用說了,做學問的看的也是少數的幾本,其他那些汗牛充棟般的學術期刊,其存在本質上不過是現行研究生教育體系、教師職稱評判體系的衍生物罷了。這就是學術期刊的怪現狀,任何一個受過研究生教育的人可能都有過切身體會。如今,國家對報刊業的改革加大了力度,是不是也要關注一下學術期刊這片鮮為人知的「處女地」呢?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史江民)

推薦閱讀:

《英雄本色》四大主演現狀:發哥減產張國榮去世
六安漢代王陵:千年古墓群「危機四伏」現狀堪憂
紅杏出牆的現狀與原因
尋常型銀屑病中西醫治療現狀和問題
[原創]以半島的現狀,朝韓統一對中國的危害不容小覷

TAG:學術 | 學術期刊 | 期刊 | 人民 | 現狀 | 人民網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