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具的保養及蜂蠟的使用與鑒別
紅木的原材料存在色差,因此製成的紅木傢具同樣會出現色差,進行打蠟則無法掩蓋傢具原有的色差,所以如果要對傢具表面進行打蠟處理,就需要精心挑選色差最小的原材料製成傢具,這樣打蠟後才不會出現明顯的色差。
而要進行上漆對原材料的色差要求可能會低一些,因為經過漆膜的覆蓋,傢具一般不會出現色差。
而上漆不但可以掩蓋傢具的色差,也讓人們在辨認材料時增加了難度。由於紅木市場缺乏監管,一些不規範的紅木廠家採用紋理、顏色相近的木材冒充真正的紅木,例如用象牙海岸紫檀冒充印度小葉紫檀,越南紅酸枝冒充寮國紅酸枝,再進行上色上漆處理後就很難分辨。
在紅木傢具的製作中,大量的使用「白標」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白標」為紅木的邊材,在國標中是不屬紅木的,而在紅木傢具中使用的「白標」不能超過十分之一。但是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白標」卻成了一些JS謀取暴利的手段,一些商家利用「白標」的手法相當瘋狂,幾乎會用上全部的邊材,例如紅酸枝切割後板材兩邊的「白標」加起來有的甚至超過10公分,如果製成成品傢具,傢具的品質將會大打折扣。
「白標」的顏色相對紅木芯材的顏色淺,如果要大量使用邊材,上色則是「必要手續」,將邊材上色後其顏色與芯材非常接近,有的還會在邊材表面畫上與芯材相似的紋路,最後再進行上漆。實際上,上色的邊材使用砂紙摩擦就能露出原形,但如果表面上漆,買家便無法觸摸木材本身,因此很難分清傢具是否經過了上色處理。所以在紅木傢具生產過程中多以打蠟,不上漆這種方式來「證明真身」,更有甚者還將「白茬」(表面只進行磨光,未經過其他表面處理的傢具)擺在店中銷售,售出後再進行打蠟處理。
那麼這個蠟是怎麼弄到傢具表面的呢。其實燙蠟的方法很多,但大體上可分為:濕上蠟、干烤蠟和熱浸蠟三種。 濕上蠟可將蜂蠟或蟲白蠟與汽油或松節油相溶,製成溶液。蠟與油以3 :2的比例調製。先將蠟在水中加熱熔化,稍涼後按比例對入松節油,攪拌均勻即可使用。可用油漆刷或排筆將蠟液均勻地塗抹在根藝作品表面,塗完放置背陰處晾乾,大約兩個小時左右,可用軟布進行擦磨,然後再用干細布進行打磨拋光,直至蠟中的松節油在根體上全部揮發掉為止。經過一兩天陰乾後,再塗抹蠟液和進行擦磨,反覆幾次,可增加上蠟的強度和根藝作品的光澤。干烤蠟將適量的石蠟干末放在根藝作品表面,用電吹風或噴火機或電焊槍等工具將蠟末烤化,並借其熱度使蠟液逐漸滲到根體木質內。待烤一遍之後,即用布擦磨,使蠟能均勻地塗在作品上。然後再放上蠟末,加熱烘烤並擦磨,反覆幾次後即可獲得理想效果。如果一時還得不到這些工具,小件根藝作品干烤蠟時,可採用酒精燈或火爐烘烤的辦法,也可取得同樣的效果。熱浸蠟可將石蠟放入容器里加溫液化,再將作品放進容器進行蠟煮,大約10~60分鐘即可將其取出(具體時間要根據作品大小和根材質地而定),擦去蠟珠,防止蠟膜過厚。蠟煮時要掌握好蠟溫,蠟溫高一些,煮得時間長一些,便於蠟液滲入木質內。撈出後使用軟布擦抹、打磨、拋光,即可得到預想的效果。 在目前用於紅木保養的產品中,純蜂蠟的效果最為理想。其特點是色鮮艷,有韌性,熔點在62.0-67.0℃之間,無光澤,有波紋,一般中間突起,斷面結構緊密,結晶粒細;有蜂蠟香氣味;用牙能咬成透明的薄片,不穿孔,咬不碎,不鬆散,不粘牙;用手指推蠟面發澀.用指甲推起不出蠟花,手捏不散;用指甲掐粘指甲.無白印,用錘棒敲扛或從空中丟在硬地面上,聲悶(啞);將蠟塊軟化捻成細條,一拉就斷,斷頭整齊,將兩段重合,容易捻在一起;用火燒蠟塊液滴水中,成透明薄片,手捻不易碎。
推薦閱讀:
※說紅木
※紅木保養知識收藏這個就夠啦
※聞香鑒識紅木原料
※紅木界十大頻危樹種,您了解多少
※近期迷上紅木嵌銀手工,,,看看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