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袁紅霞教授辨治疑難雜病淺析

《傷寒雜病論》是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是治療雜病的典範。疑難雜病是指病證的臨床表現奇特; 或病機隱晦不明; 或病因、診斷和辨治上感到困難,難以明確診斷; 或按常規的辨證思路遣方用藥,往往難以取效者; 或一時取效,卻難於鞏固者。導師袁紅霞教授熟諳《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文,深邃其理,取方用藥靈活應手,診治疑難雜病時多取經方,運用經方理論指導臨床,多獲捷效,今就袁師診治雜病的經驗,總結一二,願與同道共饗。

1 謹守病機,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袁師認為「辨證論治」亦有其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對微觀「疾病」的認識,有時不夠精確,故袁師秉承《傷寒論》《金匱要略》既「辨證」又「辨病」的思想,臨床上常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較之單一使用「辨證論治」要取得更好的療效。如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據其病機屬胃虛痰阻氣逆,即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旋覆代赭湯;亦如治療「脂肪肝、膽囊炎」,見有少陽伴陽明裡實者,即在辨證基礎上合用大柴胡湯; 又如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以氣滯血瘀毒結為病機者,於辨證基礎上加用仙方活命飲; 治療「糖尿病」時,根據糖尿病的發展趨勢,在辨證基礎上加上翻白草、鬼箭羽二葯以防治糖尿病併發症,取得滿意療效。

2 遵仲景,大氣一轉,其氣乃散

袁師臨床上喜用疏轉氣機之法,並認為本法中所謂的氣泛指人體正氣,故疏轉氣機即疏轉正氣。袁師喜用小青龍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使肺氣轉; 善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人蔘湯溫陽益氣,宣痹通陽,使心陽舒; 擅用建中湯甘溫建中,調和陰陽,使脾氣樞; 常用旋覆花湯、旋覆代赭湯、升降散、瀉心類、柴胡類、枳術湯等協調升降,使氣機運轉。這是根據《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 30 條:「大氣一轉,其氣乃散。」袁師從臨床實踐出發,將大氣廣義理解為人體之正氣,並將此條經文作為論治氣機失調導致各種雜病的治療原則,體現了張仲景對雜病的認識和治療思想。正如陶葆蓀《金匱要略易解》言: 「不必局限於某一氣,簡言之就是陰陽相失,被切斷包圍結聚於一部的正氣。」

3 辨時施治,不與時令相違

辨證論治時考慮疾病與時辰的關係來辨時施治,是袁師治療疑難雜病的一大特色。早在《素問·五常政大論》就有「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的記載。袁師深受《內經》運氣學說的影響,對幾經周轉仍療效不佳的疑難雜症患者,都會以病人的生辰年歲測查其出生當年的氣運,以此推算病人的體質,依病人氣運體質而治,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袁師還結合《傷寒論》原文,認為「六經欲解時」既是該經疾病緩解的時間也是該經疾病加重的時間,袁師對疾病因時間而加重者往往在辨證基礎上加上該經主時之方葯,如袁師對胃痛、胃脘燒心、每因子時發作者即合入小柴胡湯等。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4 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同治

痰和瘀是不同的兩種病理產物,痰來自津液不化,其中稠者為痰,稀者為飲。周學海《血證論》: 「氣結則血凝」,說明瘀本血化,津血同源,故痰瘀同源,古有「怪病多痰」,「怪病多瘀」之說,既然痰瘀同源,則痰瘀也可同病,痰瘀相關,《丹溪心法》雲: 「痰挾瘀血,逐成窠囊」; 「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血證論》: 「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袁師根據中醫「痰瘀相關」理論,臨床上凡遇舌黯紅苔黃厚膩患者,即辨證為痰瘀膠結之證,即用礞石滾痰丸合升降散或者血府逐瘀湯治療,療效滿意。

5 久病多虛,脾腎雙補,緩則治本

袁師認為疑難病遷延日久,纏綿難愈,多伴有虛象,某些疾病之所以反覆不愈,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於正不勝邪,常言道: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水谷之精微賴脾氣以輸化,臟腑之功能恃腎氣以鼓舞。古有「久病多虛」「久病入腎」之說,故「脾腎兩虛」實為疑難病重要病機特點,脾腎雙補是治療疑難病的又一原則,且脾腎雙補執簡馭繁,如袁師喜用金水六君煎治脾腎兩虛兼痰涎壅甚者; 用胃關煎治脾腎虛寒之久瀉;對幾經周轉仍沒療效者則遵李東垣「脾統四臟」觀點;加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昇陽散火湯,昇陽益胃湯等治療。明代名醫薛立齋、趙養葵等都以擅補脾腎見稱於世,如常用早服補中益氣湯、歸脾湯配合晚服六味地黃或八味腎氣丸數方治癒眾多的疑難病證。

6 復方與單治交替

袁師臨床上常用相反相成的經方如寒熱並用之瀉心湯類、烏梅丸; 升降相因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升降散等,散斂相得、補瀉兼施、動靜相隨、剛柔並濟( 潤燥互濟) 、或者數法並舉,因為疑難病病症繁多,病機複雜,單一功效的方劑只能解決部分病證,而運用中醫復方多層次兼顧,以照顧到各個環節。如清代名醫曹仁伯所說: 「每遇病機叢雜,治此礙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細意研求,或於一方中變化而損益之,或合數方為一方而融貫之。」數方合併卻組合精微,效廣而協調一致,以求激活和恢復患病臟腑之正常功能,達到整體協調取勝。但對疑難病證使用復方兼治而無效時,袁師即投予單治之法,準確判斷其病因病機,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病機,因機施方,往往除主要病機的解決之外,亦有助於促進其它病情的治療,應用單治法,往往藥專力宏。

7 傳遞正能量—醫患相得

《易經》有雲: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袁師臨床上常採取身心同治: 常教導我們要尊重、重視患者,即使醫好患者也應該感謝患者。對情緒抑鬱患者更為耐心開導,想方設法解除病人的疑慮、憤怒和恐懼等不良思想影響,使其心神安定,提高患者信心,並囑患者關注正能量,即疾病好轉或者生活中好的方面,換一種思維,常常「柳暗花明又一村」。

8 針灸,外敷,中藥等綜合治療

袁師認為疑難病的治療常需多方面配合綜合調理,多用針灸、背俞穴按摩、中藥、外敷、音樂治療等療法,配合情緒的疏導、飲食起居的調節等。但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綜合調治方法,袁師給患者診治時都不忘叮囑生活中注意點: 例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叮囑晚飯不宜太晚,且少吃流食,少飲水; 對於失眠患者,用耳針配合中藥,並讓他們睡子午覺,因為子午是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黃帝內經》雲: 「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 對於上熱下寒、火不歸原患者,予吳茱萸粉醋調外敷足底湧泉穴以引火歸原; 對抑鬱症和癌症患者耐心開導,身心同治; 對於面肌痙攣的患者用《金匱要略》頭風摩散,以附子與鹽等量,研細以磨疾處,按摩翳風穴,配合中藥內服。此外對於藥物煎煮及服藥方法袁師也特別講究,嚴格按照古人煎煮方法,如烏梅丸中烏梅先用醋泡一宿入煎,赤小豆當歸散中赤小豆先泡至發芽、焙乾研細入煎,礞石滾痰丸臨睡前服等,臨床證明嚴格按照古法效果才會更好。

以上是袁老師對疑難病的辨治思路及大體遣方用藥規律的一些粗淺分析,臨證時還要隨證、隨症靈活加減。袁師常說: 「書到用時方恨少,世上沒有不治之症,只有未盡心之治。」對於初診患者,袁老師都詳細問診,認真地辨證治療; 對於複診患者,老師觀察其療效,如有效則可守法守方或加大劑量繼續治療; 如病情有所緩解,但癥狀有所變換,也法隨證變; 如無效果,則讓同學整理並作為疑難病討論,深究病因病機; 疑難病中慢性病,視病情緩解穩定後,做丸藥鞏固; 袁老師言傳身教,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醫生,療效才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遼寧中醫雜誌》2014年第09期。本平台所發布的論文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當之處,請與我們聯繫。


推薦閱讀:

賀大林教授|晚期前列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分享
論文大燜鍋 | 年終特輯:教授們的書桌(二)
韓玉森教授研究經絡學說的真面目
中有教授解脫密法(二)
對話「性學教授」彭曉輝:從教20年未感尷尬

TAG: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