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凈無染的心,感動眾生的心_生根活佛

清凈無染的心,感動眾生的心 2012-05-17 17:41閱讀: 願菩提心的四個助緣(二)清凈無染的心,感動眾生的心作者:生根活佛第二,清凈無染:清凈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心凈則佛土凈。又說:清凈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凈心來。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凈;要想解脫以及成就佛,一定要心清凈。世間以及出世間的法都要靠清凈心。比如,眾生在世間,如果心清凈,一定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是個老實以及真誠之人;若是心不清凈,就會不孝順,不尊重師長,而且因為心不清凈,所以說話、做事自然而然就都不清凈,而且非常的煩躁。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講,如果你的心清凈則無所欲求,一定會發出慈悲心來度一切眾生;如果你的心不清凈,你也發不出來慈悲心,根本看不到眾生的痛苦,也不會想去度他們。如果你的心清凈,則不會造惡業,心清凈不受苦報,心清凈就是斷集,心清凈就是修道,心清凈就是證滅。從修學菩提心來講,如果你的心清凈,沒有慳貪,就是行於布施;你的心清凈,沒有違犯,就是能持戒;你的心清凈,無有粗暴行,就是能忍辱;你的心清凈,就沒有懈怠、懶惰,就是大精進;你的心清凈,不隨境轉,就是禪定;你的心清凈,智慧明達,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凈是大乘佛法之本,菩提心的源泉。你的心得少分的清凈,你就證得了聲聞的果;你的心得多分的清凈,你就證得了菩薩的果;你的心最極清凈,你已經成就了佛的果位了。你的心暫時清凈,你能獲得暫時的成果和利益;你的心究竟清凈,你能獲得究竟的成果和利益。我們對任何一個眾生給予暫時和究竟的幫助,同樣與清凈的思想有關係。比如,你的心裡沒有煩惱的障礙,還有所知障的話,這說明你的心得少分清凈,你獲得了小乘聲聞的果,你幫助眾生也只能幫他們獲得小乘聲聞的境界;如果你的心裡沒有煩惱和所知障,只有一點習氣微小的障礙,這說明你的心得多分清凈,你獲得了大乘菩薩的果,你幫助眾生也只能幫他們獲得大乘菩薩的境界;如果你的心裡沒有任何的障礙,這說明你的心得最極清凈,你已經成就佛的果位了,你幫助眾生就是最究竟的,能幫他們獲得無上菩提果的境界。內心清凈,功夫不可思議、無障礙、不可測,所謂的神通和特異功能都會自然而然地出現。自己想往生極樂世界以至成就佛果,皆在自心清凈之上。修佛道不在外境上,而在內心清凈之上。從宗派來講,顯宗和密宗都求清凈心,大圓滿雖然講清凈心,不過不求清凈心,大圓滿講的清凈心指的是原始以及本來的清凈。漢地的禪宗也不叫求清凈心,叫本來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面目。其餘的像律宗以戒律約束行人,也是求清凈心;唐密講的三密,就是講清凈心;凈土宗,心凈則佛土凈,還在於清凈心;其他各宗,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三論宗無一不是求清凈心。從佛理來講,大圓滿所講的清凈心是無上的清凈心,其餘宗派講的清凈心只是修學佛道上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修法,只能叫作暫時的清凈心。因為,所求的心不是最極乃至究竟的清凈心。那麼,平時我們幫助眾生的心是否是清凈心呢?那只是暫時的清凈心,因為,我們平時幫助他人,大多是物質上的幫助,或禮節上的互相往來,認為這是調節關係的一種方式。這些都是生活中所需的一種互動和互相要求之心,不是無求之心。我們作為一位凡夫人如何才能獲得最極的清凈心呢?首先,我們要做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要清凈。比如,我們現在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或者上網聊天時,大家都東拉西扯打發時間,浪費人生,還有談一些自己的生活和情緒,自己害怕的、敏感的、痛苦的、苦悶的、煩惱的方面,或者宇宙以及人類之災,將壞的消息傳達給他人,讓別人疼痛和不安,這些動機都屬於不清凈之心。我們需要具備幫助他人的動機,哪怕是一點點身心的幫助。我們物質上幫不了他人,就從精神上幫助他人,若是精神上幫不了他人,就從物質上幫助他們。另外,我們給他們傳達好的消息,不傳達壞的消息,當別人認可你是好人,或者你的心清凈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教法中的開示來幫助他人。利用教法,最好在自身用過、感受過、有所認識的基礎上給予別人建議,讓他們慢慢地了解到佛法乃至菩提心是很重要的,了解到自己的生命是很重要的,同時讓他們感覺到其實放下也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慢慢感受到《大乘菩提經》里所說的:放下不是漠不關心,不是拒絕一切,不是讓自己逃避在深山裡,不是逃避生活的壓力,不是被動下放棄社會,不是拋棄家人而尋找清閑的地方,不是類似的一切。而是面對社會,面對眾生,面對煩惱和痛苦。在面對社會時才能幫助別人;在面對眾生時才能有機會教育他們;在面對苦厄時才能有機會救度他人。幫助他人,實際上是幫助自己;教育他人,實際上是教育自己;救度他人,實際上是救度自己。我們自己修鍊的過程其實也是個幫助他人修行。因為,你修鍊成功,你就變成了他人的榜樣,他人跟你學法;你對別人的開示其實也就是自己的修行,當你將自己感受到的教法傳達給他人,幫助他人解脫苦厄時,你自己就徹底地認識到了從苦厄之中解脫的方法;你給別人講菩提心的作用,或者講解諸法皆空的時候,自己同時其實也在感受和經歷著一切。曾經幸饒彌沃如來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真心幫別人,其實幫自己;幫別人解脫,其實幫自己解脫;幫別人開悟,其實幫自己證悟。」我們「儘可能去給予」的教法,使我們能真正得到幫助,我們不是僅僅通過外在的環境、條件來改變自心,也要用好靈活的方式。我們做任何事情時,要利用好我們的清凈心,通過清凈心的助緣,我們把心裡的靈性點燃起來,菩提心播發出來,這樣修鍊才能達到內心的本來清凈。我們應用外在的環境乃至條件來改變自心是一種方便,但最終我們要借用外在的條件來訓練我們的內在,反觀自心而清凈我們的心。內在的訓練成熟後,外在不管如何內心都不能被影響。不管外在如何,內心是放下時,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外在世界、物質、親友、利益不會給自己造成影響。自心清凈就要保持很自然的態度去面對一切,不然擁有時,我們就驕傲得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沒有時,又會害怕得發抖。因此,自他一切眾生都會從清凈心的教法中得到真正的幫助。那麼,真正的清凈心怎麼得到呢? 我們如何才能究竟地幫助眾生呢?曾經幸饒彌沃等諸佛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事中無心,心中無事,心事不二,自心清凈」。另外,「放下心念,清醒自心;放下事物,歸回空性。」就是說,你做任何事情時,首先要看你的心裡有沒有掛礙?有其他事情沒有?如果有,那就不能叫做事中無心,而叫做「事中有心」,需要趕緊反觀自心、念佛,放下一切的心念,才能達到真正自心清凈。遇到外邊事情時,你住著染心了沒有?如果對外面的事情,起歡喜心、懊惱心,那就是染心,需要趕緊反觀自心乃至念佛,使它消滅。我們要保持事中無心,心中無事,才能獲得真正的清凈心。如果你的清凈心從六根走了,也就是跟隨眼耳鼻舌身意行走的話,你的心自然就不清凈了。比如,你的心跟隨眼看色而貪色,你的心一定不清凈。同樣,心跟隨耳聞聲而貪聲,鼻聞香而貪香,舌貪味、身貪覺,意貪法,一定都心不清凈,一定不能成佛道。如果不守六根,你的心不能清凈,那樣的話,你不得成就,因為你不是修道之人。真正的修行要點在清凈心之上。如果你時時刻刻能檢討是不是事中無心,心中無事。如果你能達到一絲不掛一塵不染的境界,然後將自己的正念和證悟的經驗感受傳教給他人,你這樣地幫助他們是究竟的幫助別人。為什麼這樣說呢?處事待人接物要用清凈心,清凈就是一塵不染,順境絕不起貪戀的心,惡境絕不起瞋恚心,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凈平等,自然就能生智慧。愛護一切眾生的心也能夠油然而生,這就叫慈悲心。過去我跟隨尼瑪持智大師時,他的房間裡面有很多老鼠,這些老鼠干擾他。他的侍者,就是照顧他的人,想把這些老鼠清除掉,就找了幾個人,準備趕老鼠。大師就說:不必了,若是它們干擾我的修行,顯示了我自己修行的德行還不夠,不能夠錯怪它們,不要趕它們走,若是你非要趕走它們,那我也搬走。因為,不是老鼠干擾我,而是我自己干擾老鼠,其實,我和老鼠都是一樣,都需要自己的空間,我佔用了它們的地盤,我們應該好好對待它們。過了半年以後,他的房間里再也沒有見過老鼠。這就是自心清凈對待他人的作用,同時也幫助它們消除了心中的嗔恨之心。尼瑪持智大師不僅對這些動物用清凈心來對待,對植物也不例外。我們佛學院的花園裡面種了很多花、很多樹木,在山上也有很多樹木,我們去亂砍亂用時,他經常講,外面的環境是諸佛居住的壇城,裡面居住的眾生都是未來佛,不能破壞環境,也不能傷害眾生,我們應該用愛心來對待外面的世界、用愛心來照顧眾生,你的愛心以及清凈心自然就能得到感應,連樹木花草都有感應的。外在都清凈了,自心自然就清凈了,自心清凈了,外境也自然的清凈了。真正修鍊菩提心的人,對於外界和內情眾生都是清凈的,對於一切事物都是「事中無心,心中無事,心事不二。」自心清凈,說話做事想法則都是清凈的,沒有染污以及貪心,用清凈心觀照宇宙,不貪慾而幫助別人,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增長我們的菩提心,也就能得到解脫以及成就。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4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心是治療的根源
  • 為世界和平而祈禱
  • 消業懺悔的奧妙法門(四)
  • 康巴紅—新龍歡迎你
  • 消業懺悔的奧妙法門(三)
  • 消業懺悔的奧妙法門(二)
  • 消業懺悔的奧妙法門(一)
  • 簡單的愛,既是快樂
  • 為何幸饒彌沃傳教的法叫做「雍仲本」呢?
  • 推薦閱讀:

    影向標 | 《大魚海棠》縱有缺陷,但極度的浪漫感動了我
    婆婆又土又臟卻把我感動哭
    感動!倫敦奧運賽場令人動容的落淚瞬間
    最能感動女孩子的話
    讓已婚女人感動的話語

    TAG:感動 | 活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