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功法之玄門太極長生功/蕭天石
道教養生功法之玄門太極長生功/蕭天石
玄門太極長生功——四元功秘法
玄門太極長生法四元功,即是從動功與靜功兩方面的修養來鍛煉生命,以達到一個人「身心健康"的養生法。道家與密宗用此動靜雙法者不少,唯均不以此為名。所有動靜雙修之功法中,以青城派之「玄門太極長生功」為最上乘。而其要雖曰動靜雙修,實仍以靜功為主。一般人常說:「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應當是「健康的身體,寓於健康的心性。」也就是寓於健康的精神!教育界常講「德、智、體、美」四育,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心育」。心育,大家聽來當然是個新名詞,然能統領與綱維此四育者,全在一心,一切發展與創造,無不與心有關。儒家佛家道家歷聖教人,無不重「心性修養」,且以之為超凡人聖之不二法門者,即在此「心」實為生命之主宰一著。
從現代生理學的觀點來說,構成心的不是心臟之心而是頭腦。換句話說:構成心的作用與功能,全是頭腦的作用與功能。而主宰整個有形的生命與無形的精神及思想意識的,全是頭腦,用習慣用的術語名詞來說,就是「心」。所以講心育,淺一點也可以說就是腦育。有健全的頭腦。即會有健全的身體!頭腦的作用與功能,也就是腦髓的作用與功能。古人常說修心養性,其效用全在腦髓上。古代道家有「修崑崙法」,並說「子欲不死,修崑崙」,其功法與訣要,即全在「鍛煉頭腦」。青城派秘傳之「玄門太極長生功」中的「上元功」——又稱中九段,功夫便全在頭腦,這即是往古不傳之秘的「修崑崙法」。一在靜坐養生法門下,即為修泥丸官法。
當前頭腦生理學,已在各國起步,在用科學方法來研究,殊不知我國道家在二千餘年前,即已發現了此一大原理原則,且有最精密的修養法。佛言:「汝等比丘,每於晨朝,當自摩頭。」一般佛徒,以摩頭乃自省法,自省與眾人異,而發勇猛精進心,努力修持。殊不知此實為「慧命秘傳」,每晨起床摩頭一零八次,可使神智清醒,頭腦健康,精神奮發。與青城派「玄功」中之「上元功」同一原則,而佛家所用的功法與功用,則遠不及後者。
我們知道:我們的思想、智慧、意識、記憶、情性、寫作、創造等一切能力的根源,全在我們的腦髓,更坦率點說,全在大腦兩半球的作用(另一種學說主張意識在間腦不在大腦)。而保持我們自己的生命的,無論是循環作用、消化作用、呼吸作用、排泄作用等等,則全是腦幹的作用(腦幹為中腦、腦橋、延髓。亦有將間腦包括進去的)。同時我們的語言中樞、運動中樞、戀愛中樞.以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一切作用,均全在頭腦,因此,可證道家修崑崙法之鍛煉頭腦功法。與以心性修養,貫串精氣神之鍛煉,以為完成生命鍛煉,完成人生修養的總綱領,實無有不合於今日科學原理的。至中元功,則全在五臟六腑之煉養,此則想(疑多「想」字)盡人皆知系一種合理的修鍊也。
玄功優點在動靜雙修,內外交養。外用動功以煉其形體,藉由外健而收內健之效,這是「由外打入內」的,內用靜功以煉其神與精氣,藉由內健而收外健之效,這是「由內透出外」的,且極簡易,極平實,盡人可學,而亦盡人可成的一種養生功夫。今本功德之心,特公開於同好者之前,俾使人人終身無疾病之苦,而同登壽域也。
道教養生功法之玄門太極長生功?
玄門太極長生功,為青城派門人修煉丹功證果之基先功夫,乃臺灣著名養生學家蕭天石早年在大陸時訪問四川灌縣青城山天師洞,據秘藏抄本並得李道人傳述所抄記,後經整理作為附錄刊於其專著《道家養生學概要》一書中。全功原分四部,但第三部下元功已殘缺,而蕭氏未及抄錄,第四部神元功則據說在宋朝以後已失傳。
青城派創自青城丈人,據薛道光注《悟真篇》雲:「張紫陽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還丹之妙道」。是則張紫陽亦曾師事之也。青城派功法入門下手即以清靜為宗,已虛無為體,以簡要為用,以平實為功;力主自最上乘起修,修上乘則中、下二乘自亦兼舉兩得。玄門太極長生功即為道家動靜雙修之上乘功法,寓神奇與高明於簡易平實中,鑄氣功與按摩於一爐,內健精氣神於五臟六腑,外健筋骨皮及四肢百骸,可自然打通任督二脈。
一、幾點說明
1、玄門太極長生功,又簡稱玄功。系道家動靜雙修功之上乘功法。其內容包括氣功、揉功、導引、按摩、推拿、槌擊、捏彈、扣拍等功夫,與練精、練氣、練神,以及補精、補氣、補神等訣法。易形換神之效,卻可立竿見影。不但有動靜交養之益,且可收南北兩宗雙修合參之效。卻可謂為最簡易而極高明,最平凡而極神奇者也。
2、本功又名青城派太極玄功,青城派丹道之士無不以此為入聖登真之基先功夫。有如達摩祖師秘傳易經洗髓二經,以為進道證果之基先功夫者然。全功凡四部,曰神元功,曰上元功,曰中元功,曰下元功。若全得其訣要,在參修以丹法,由脫換而登聖域,直反掌之事耳。相傳最後一節神元功,自宋以後既已失傳。
3、本功不尚虛渺而切實際,不尚玄奧而合至理,與當今之醫學科學,亦無不若合符契者也。青年人行之,易見神效;中老年行之,尤為適宜,以其有百利而無一弊,即無不良反應與副作用也。行之不得其訣要,充其極,只是見效緩慢或微而難證耳,決無不效者也。
二、先行功(即預備功)
修練本門功夫,分立、坐、臥三部分。臥功部分,亦可用坐或立式行之。三式均需先靜坐半小時,以澄心靜慮,凝神一志。全功凡四部,曰神元功,曰上元功,曰中元功,曰下元功。一般修養生安樂法門者,只修上元及中元兩部功即足。開始先修中元功,即初九段。次修上元功,即中九段。次修下元功,即後九段。最末修神元功,乃最後九段。
當修初九段功時,靜坐片時畢,即采仰臥式(用硬木板床,厚鋪被墊)。全身平直,兩腿伸直,兩腳微開,與肩同寬。兩臂垂直,置於身旁,手指伸直,掌心向下,平貼於床。兩目微閉,注想下丹田。呼吸綿綿,不可聞聲。口閉,齒微叩,舌抵上齶,意存丹田,如津生滿口時,即行吞津法。周身肌肉及神經放鬆,使氣血周流舒暢,潤滋內外全體。漸至物我兩忘,身心俱泯境界,便得大休息之效。至此便為先行功畢,而可修中元功矣。
三、中元功
中元功共分九式,故又曰初九段,每式動作,均簡而易行,以鍛煉臟腑為主。初視之,以初為練形之功,實則乃有練神之功在。而且練氣練精之功亦賅焉。本功如能終身行之,可使五臟六腑之凡百疾病不生。此乃由外練內,而收外壯內實之效也。茲分述如下:
第一段:左手兜外腎,右手置臍下(褲帶解開,上衣掀起,使胸腹全部裸露,裸體更佳),掌心向下,肉貼肉,皮貼皮。兩目向鼻樑視片刻,引神下注掌心直透下丹田。右手自下而上,自右而左,以臍為中心,繞臍按摩一圈,默數一。手行神行,手住神住;神行氣行,神住氣住。徐徐摩之,不可過快(此則以下皆同)。既按又摩,既摩又揉,使腸胃均受按摩為功,共行三十六次為度。
第二段:左右換手,右手兜腎囊,左手置臍下,式如上。行功時,左手自下而上,自左而右,繞臍按摩一圈,默數一。訣法則如上式,共行三十六次為度。第一、第二段行功。如太極圖,又稱揉太極,又名揉小周天。
第三段:左右換手,左手兜腎囊,右手置臍下。由正中,自下而上,複自上而下直推摩之,默數一。自下而上時,以至心窩上,兩乳之間止,複向下推摩之,以至腎根毛際處為度。向上推摩使腎氣至心,向下推摩使心氣入腎,使心腎之氣交流互貫為訣法,共三十六次為度。
第四段:左右手不必換,惟右手掌推摩時宜循左側肋骨線,自下上推摩至左肺部止,複自上往下推摩至腎根毛際處止。訣法在使肺腎之氣交流互通,共三十六次為度。
第五段:左右換手,以右手兜外腎,左手置臍下,循右側肋骨線,自下而上推摩至右肺部止,複自上而下推摩至腎根毛際處止,亦為三十六次。
第六段:左右換手,左手兜外腎,右手掌平置臍下,循第四段路線,自下而上,至左乳部上後,橫向右推摩至右乳部上,轉向下按揉,至起手處止為一周,恰如一打長方形圓圈,默數三十六次止。
第七段:左右換手,右手兜外腎,左手掌平置臍下循第五段路線,自下而上,至右乳部上後,橫向左推摩至左乳部上,轉向下按揉,至起手處為一周,默數一至三十六次止。第六、七兩段,又稱揉大周天法。
第八段:左右換手,左手兜外腎,右手掌儘量右移,橫掌至右腹側,以手掌後半掌用勁,自右向左按推,至左腹側止。複用掌之前半掌及四指用勁,向右按拏回,勁道全用在腹部一推一拏,一來一回,默數三十六次。
第九段:左右換手,右手兜外腎,左手掌移放胃部左側(法如上),用手掌自左向右按推,複又用按拏回,勁道全用在胃部上。一推一拏,一來一回,默數三十六次止。至此,為初九段之中元功畢也。
註:
1、行此功夫,外陽易勃舉,勃舉時切不可起淫念,一百二十天內,切忌行房,如不舉者,虧損過甚也。此功主在固護體內臟腑,實暢任脈路線,暖外腎,固陽固精,生精和血,補氣定神。對心肝脾肺腎與胃腸,均有大益也。全為內健內壯、內實內固功夫。動作極簡易平實,毫無玄妙處,而功之所至,常有意想不到之神效也。
2、此九段功畢,尚有「餘功」,餘功在用捏拿法與捶擊法,前法用指勁,後法用拳力。凡行功所到之處,均需加此餘功。
四、上元功
上元功,共分九式,故又曰中九段。中元功練習純熟(約一百二十天),感身心受益後即可加修此功。古真謂:「子欲不死,修昆侖」,此亦即玄門中之修昆侖法也。其動作亦極簡易平實,而功效則無窮,惟以行之有恆為最要。此於初九段同,皆系養生日用功夫也。
前述中元功,皆系臥式為主用;本篇所述上元功,則系以坐式為主用。不諳跏跌坐者,采方便坐亦可。惟必須用硬凳,其高度以使膝以上之大腿,能與膝齊平為度。然究以跏跌坐為殊勝,故以逐日徐徐行之,漸次加長時間,並先用半跏跌坐(半盤坐),而漸至用全跏跌(雙盤坐)為宜。跏跌坐,坐床上亦可行之。
中元功畢,行大休息片時,以息心寧神養氣頤真後,不可貪睡。以此時易生睡意,多有於不知不覺之間,而悍然入睡鄉者,道家修定,有煉睡魔之訣,並切戒貪睡荒功,即以行靜定之功,待心無一念時,即易睡去也。沒有睡意,即宜坐起行功,不必久休也。本功主在昆侖及背部,茲分述之如左:
第一段:跌坐片時,待心定神怡時,即用兩手互搓極熱,以兩掌心擦左右兩腰俞穴(又稱背精門),約十數次(宜袒上衣,使肉貼肉,皮貼皮為要)。再搓再擦,共行九之二十四次為度。此為雙擦腰俞穴法,又名擦內腎法。並以「神宜隨手,心不外馳」為訣,此則以下各段均然也。
第二段:兩手互搓極熱,並擦尾閭穴,上下行之,下行以手指擦至尾骨止,上行以兩掌能擦至夾脊關止。上行時間手即分,下行至尾閭穴時,兩手又並。每擦熱一次,約擦摩數十次,共行九至二十四次為度。此為雙擦尾閭夾脊法。此二段功,可壯內腎,祛腰疾,實髓充神,助陽生精,亦即外修督脈法也。
第三段:兩手結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掌上,兩大拇指相拄),背脊豎極直,而行搖轉玉頸之法。其法先將頭向前下俯,自左向右轉十二次,複自右向左轉十二次,再前後俯仰十二次,左右偏彎十二次。然後以兩手十指捏揉全部玉頸(此法乃運動頸神經叢、甲狀腺,並防食道癌及甲狀腺腫瘤等諸病)。
第四段:用兩手捧頭,十指張開,大拇指在後腦上,餘四指在前腦大腦部,指頭微微用勁,由前向後捏拿整個昆侖玉勁,自額上發際起,及後腦接近頸際止,均勻捏拿按揉之。由前按至後,各指約十餘次,使兩手之前四指能按捏之後腦與大拇指會合為度(按:大拇指亦須行按捏之功,非固定在一處也)。此為一回,再如起手式,反復施行,以九至二十四次為度。
第五段:姿勢如上,惟改捏拿按揉,而用彈拍叩擊之法,每次均以不輕不重分行滿玉頂為度。亦以九至二十四次為滿段。其法為彈用手指,拍用全掌,叩用指頭,擊用拳腳。行時切忌用勁使力,斯為至要。輕則為功,重則為傷。不輕不重,即為適度。
第六段:以兩手搓極熱,捧燙顏面,十指朝上,指尖約與顏齊,兩掌接並於鼻,而分行向左右擦摩之,至耳後止,每回約五至十次,再搓再擦,共九回止。再照同法自下逆擦之,手掌至額時,便分行向左右擦之,數亦如上。務使全面都能均勻擦揉為度。其中,並宜酌加按捏之功。
第七段:以兩手擦極熱湯兩眼(宜閉目),並分行向左右摩至耳止,反復行九至十二次為一回,共九回止;再閉目用運睛法,上下左右緩慢運轉,反復各行十二次止。再行鳴天鼓法(兩手抱頭後方,掩住耳朵,十指疊交中指,鼓打後腦)二十四次。
第八段:兩手結三昧印,澄心默坐,存神泥丸。本段功法為先聳一下右肩,次聳一下左肩,再兩肩齊聳一下為一回。兩肩齊聳一動,務使腦神經中樞感受到輕微之震波,而直到腦皮質神經,共行九之三十六回止。次法兩肩及上背部與脊髓,均各受益。
第九段:默坐澄心,凝神寂照氣穴,片時便覺氣透尾閭,上夾脊,循玉枕而達泥丸。即存神於泥丸,使元氣氤氳滿頂,遍及頭面,漸即與髓海之氣融和為一,繼行周天法。此時,最易忘人忘我無思無慮,身心寂然為合度。其時間之久暫不拘,惟以二十至三十分鐘為最宜。
五、下元功
下元功,原抄本略有殘缺及蟲蛀不全,前住天師洞未及抄錄,今已不復記憶矣。就其大體言,不外內煉外煉,與自養彼養之四途。其中大體系與南派東派功法無大差異,對於鑄劍,髓亦有煨爐一法,惟非其所重而。精微處再重自養而不重彼養,重內煉而不重外煉,全屬正宗,能保仙家風範於不墜也。
六、神元功
神元功,原本只存一目,全缺佚,此或相當於「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之二部功法。惟當時李道人亦未談及,亦未敢臆測其功法之異同也。
七、尾語
最後,原抄本甚簡單,並無上述各段之許多詞句。今之不嫌繁複,予以詳為述說,複將隱語喻詞,改用現代術語者,在使讀者對此簡易養生功夫有興趣者,閱後易為練習耳。其中行氣服氣之訣,用勁用神之法,按竅揉穴之訣,亦仍有未盡者在。功行純熟圓滿,到時自會體貼的出來。形之於文字,總有無從下筆,無從形容惟妙之感,殊深歉然!(按:神元功畢時亦有下坐餘功)。
(來自):
玄門太極長生功----道海玄微(十)----蕭天石_道門語要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5179e0100n7nb.html
道教養生功法之玄門太極長生功_養生功法_道教之音_道教,養生,功法,之玄門,太極,長生,功,玄門,
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4689.html
推薦閱讀:
※【養生】小寒大寒溫補培元
※磕頭治病話養生
※養生八樂,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桔子皮有哪些功效?
※第四章 經脈也分陰陽——會使用經絡的人會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