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糖姜蛋,此物最暖冬
閩西,山環水繞,層巒疊翠,清新的空氣巨大的氧吧,充足的雨水滋潤了這塊紅土地,卻也給辛勞耕作在這裡的客家女人帶來了潮濕的水氣,如何去除濕氣在繁重的勞動中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聰明的客家女人有她們傳統的法寶——糖姜蛋。
糖姜蛋,有糖有姜有蛋自然不錯,你如果以為不過如此,那就錯了!能傳承上千年,一碗地道的糖姜蛋怎麼會簡單呢?
—— 糖 ——
我們從糖說起吧:糖,古法熬制的紅糖為最佳。在汀南濯田李湖等村落至今還保留著非常完整的古法紅糖的製作方法,細長的糖蔗壓榨成糖汁過濾,黃土砌灶粗大的木柴燃著烈焰,糖汁慢慢熬製成濃稠的赤紅漿液,再用土紙墊底盛入簸箕在陽光下曬一天,成塊的紅糖散發著甘蔗最原始的甜香,「凝結如石,破之如沙」是為上品。
—— 姜 ——
姜:須挑金黃粗大的老薑,不能誤用了紫薑或沙姜,帶皮細細沖洗乾淨,用綿線串起晾成姜干。油炸後磨成嫩滑的姜粉,去除了姜的辛辣卻保留著濃香及營養。
—— 配料 ——
花生、黑豆、桂圓、枸杞,這些與糖姜配伍極佳的輔料備好。將花生和黑豆炒酥備用。
—— 熬煮 ——
傳統的糖姜一般用花生油,亦可用山茶油。鐵鍋加入花生油、紅糖、姜粉,中火慢慢熬煮。將炒酥的花生黑豆和桂圓、枸杞加入,熬煮過程中半點不能偷懶,要不停的從底部向上翻攪,讓糖、姜粉、花生油充分溶解。這是非常考驗耐心和氣力的過程,稍微疏忽糖姜就會糊鍋燒焦,或者紅糖、姜粉融合不均勻口感忽甜忽辣,那面對這一鍋原料就得糾結了:食之味不對,棄之太可惜。待一鍋原料熬成漆黑油亮的膏狀時,盛入陶瓷或玻璃器皿內,放置陰涼處或冰箱里可半年不壞。
—— 糖姜蛋 ——
糖姜熬制好了,想吃時取出適量。清水煮米,米生半熟時就撈起濾干水分,長汀人稱為「米骨」。油鍋燒熱把米骨炒熟,米粒在油鍋里開始歡快的跳躍時盛起。雞蛋煎成金黃焦香的荷包蛋,客家人喜歡一次煎三個或六個、九個,要的是吉順的意頭。炒好的米骨、荷包蛋倒進鍋中加上適量的水,最後加入糖姜中火煮開,一碗經過了繁多工序的糖姜蛋至此圓滿完成。紅糖的甜、姜粉的香、花生油的清、黑豆的酥,配上米骨的嚼勁、荷包蛋的鬆軟,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純正新鮮的味道,給舌尖帶來不斷的驚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些人家在煮糖姜蛋時還會加入枸杞、紅棗、桂圓,端起碗來滿滿都是愛意。
客家女子勤儉、刻苦、堅韌且聰慧,田邊地頭、屋裡屋外、老人孩子,起早貪黑鮮有閑暇的時刻,坐月子恐怕是她們一生中僅有能被悉心照顧,無須勞作的時間。伴著新生兒「哇哇」的啼哭,熱騰騰的糖姜蛋端到床前,在丈夫的笑容里所有勞累都消除了。在被稱為「第二次重生」的月子里,糖姜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紅糖補血通淤排惡露,富含核黃素、胡蘿蔔素、鋅和鈣;姜粉發散風寒、止嘔解毒,能消炎抗菌;黑豆養血平肝、補腎壯陰,再加上花生油的消積食,最簡樸的食材功效得到了最完美的組合,溫暖了千年以來數不清的客家女子。
歲月匆匆流逝,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女子秉承著溫柔順從的性情,孝順公婆、敬重丈夫、疼愛子女,如同糖姜般醇香質樸,帶給人無數的驚喜、豐富的內涵和最貼心的溫暖,悄無聲息卻傳統、執著地流傳著,不可取代。
想吃嗎?在寒冷的冬天,從客家女子手中接過一碗濃香撲鼻、甜辣可口的糖姜蛋,暖手暖心暖情。夜間可千萬別吃哦,第二天鼻血長流,不能怪我沒有提醒你……
圖片:溯溪
文字:董茂慧
編輯:溯溪
推薦閱讀:
TAG: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