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河的故事,一條河的前世今生

文/相茹

鄭州北郊有一條曲里拐彎的河道,有些河段污水肆意縱橫,散發出不好聞的味道;有些則坦露著乾涸的胸膛,生長著雜亂的野草。

如果不看路旁的標識牌,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一條流淌了兩千多年的古老的河流?有多少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以及輝煌的過往?有多少人會關注它、回憶它、繼之要維護它?

我不知道答案,因為我也是最近才開始將視野轉向它悠久的歷史,厚重的內涵,以及曾經的榮光,還有那一個個因為有它的存在或者是為了它更好地存在做出過傑出貢獻的歷代治水先賢們,更多的是那些臨水而居的城市、商鎮和村落。

隨著我對賈魯河歷史的了解、梳理和思考,一條滿載著各種傳奇、承載著無數榮耀、也負載著滿身傷痛的河流,緩緩走進我的眼中、心裡……

今天的賈魯河發源於新密市,向東北流經鄭州市,至市區北郊折向東流,經中牟,入開封,過尉氏縣,後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後流入淮河,為淮河水系主要支流之一。

賈魯河全長255.8公里,鄭州市民熟知的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里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

古時的賈魯河水量充沛,舟楫暢通,洪水泛濫也不少見,因此,古人又將它稱為「小黃河」。今天的賈魯河雖然淺可見底,時斷時續,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內除黃河以外河道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黃河近在咫尺,但鄭州大部分區域卻屬於淮河流域,作為鄭州人,這也是一個不可不知的知識點哦。

賈魯河稱得上是一條千年古河。據考證,它的前身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由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魏國開挖鴻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

後又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連通了濟、濮、濉、潁、汝、泗諸水,成為當時中原大地上的主幹水道,並以此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網和大面積的灌溉區。

因此,鴻溝一帶也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在此對峙,後楚與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以東者為楚"。由此,以鴻溝為界、楚漢對峙成為中國象棋棋盤上數千年不變的格局。

西漢時,鴻溝又被稱作"狼湯渠",亦作"蒗盪渠";魏晉以後稱蔡河,仍為南北水運要道;至唐末河道漸淤。五代後周太祖顯德年間,由於東京開封府依賴蔡河運輸物資。因河道淺窄,河水流量不大,運力不足,故而重新疏浚河道並導汴水入蔡河。

至北宋太祖建隆年間,又自今新鄭南部引溱、洧之水,鑿渠流入開封城中的蔡河,這一段水渠史稱閔河。後又自許昌引水入閔,以廣水渠。自此之後,蔡河水源充足,水量大增,漕運大暢,出現了「舟楫相繼,商賈畢至」的繁華場景。

以上這些河名都是賈魯河的前身,名稱來歷尚無從考證。假設鴻溝之說成立的話,那麼賈魯河已有近2370歲的高齡。

北宋仁宗年間,已連為一體的閔河、蔡河被通稱為惠民河。

北宋時期的開封人口眾多、商業密布,為解決城中百姓的糧食和生活用水問題,政府先後開鑿、疏浚了汴、惠民、金水和廣濟等四渠,並稱"漕運四渠"。

當時的惠民河是僅次於汴河的第二大運河,它主要運輸江淮地區所提供的糧食和其他物資,其航道入淮後向南可直達長江下游地區。

得漕運之利,河岸兩旁的村鎮也逐漸繁榮,這其中就包括人們所熟知的歷史名鎮——朱仙鎮。此鎮因瀕臨運河,又與當時的大都市開封毗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因而舟楫穿梭,人流往來,甚是繁榮。

然而,到了金元時期,由於政治中心北移,元世祖忽必烈又對京杭大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和延伸,惠民河便逐漸失去了漕運的功能,加之後來黃河屢次南決,惠民河也隨著洪水的泛濫而淤廢。

元朝至正年間,已經淤廢的古運河,又被引入新的水源,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這要感謝另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賈魯。

賈魯,字友恆,元代山西高平人,幼年時便聰慧好學、志向遠大、謀略過人。他曾擔任過儒學教授、潞城縣尹、戶部主事,還參加過《宋史》的編修,後又曾任檢察御史、工部郎中、行水督監等職,其間多次主持治理黃河水患。

據說賈魯為了找到水患發生的原因,曾沿著黃河水道不辭勞苦往返數千里以勘查地形、水勢。憑藉著長期的實地考察和多年的治河經驗,他逐漸積累了一套自己的"治黃方略"。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歲的賈魯受命於危難,出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徵發河南、山東15萬民工和2萬士兵,開始了浩大的黃河治理工程。

他採取了疏浚和堵塞並舉的方法,即在疏通黃河故道及其支流河道、開鑿新河道的同時,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築堤壩。

記載中「沉船法」堵塞決口即為賈魯首創,他將將27艘大船捆綁在一起,再裝滿石頭,固定於決口處,之後在船體上鑿洞使之沉沒,最終堵住決口,將水重新逼入故道。

是年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畢,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這就是我國治黃史上著名的「賈魯治河」,賈魯的名字也因此而被載入史冊。

賈魯在堵住決口的同時,疏通了故道、開鑿了新河道,這其中就包括他從密縣(今新密市)鑿渠引水,水流經鄭州、過中牟,折向南而至開封,而後入古運河,直達周口入淮河,這正是今天的賈魯河的流向。

賈魯此舉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復興了開封一帶的漕運,沿河商業隨之很快興盛起來,朱仙鎮就是在這之後迅速繁榮,盛極一時,成為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水運碼頭,曾是享譽全國的四大商業名鎮之一。

距離朱仙鎮200里地的周家口市場(今周口)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成為與朱仙鎮並舉的商業重鎮。豫人感謝賈魯的恩德,為了永遠紀念這位水利專家、治黃專家,便把重新疏通的運河改稱「賈魯河」。

明弘治六年(1493年),張秋鎮黃河決口,皇帝下詔提升劉大夏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往治理黃河水患。劉經過實地詳細勘查,與山東、河南官民洽商治水方略。先在上游疏通孫家渡河30里、四府營河10里以分水勢,同時築長堤擋水。

長堤西起新鄉延津胙城,歷滑縣、長垣、東明、曹州、虞城,抵達徐州,共360里,名太行堤。黃河決口已經堵塞完畢,劉大夏便令人修築黃陵岡,疏通賈魯河。從此黃河得到較徹底的治理。

明弘治七年(1494年),劉大夏在疏浚賈魯河故道時,自中牟另開新河長七十里,導水南行,經開封之朱仙鎮、尉氏之夾河、水坡、十八里、張市、永興、王寨到白潭出尉境入扶溝,亦稱賈魯河。

由於在疏浚河道的同時,並對河道兩岸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至此,賈魯河迎來了自北宋以來第二個漕運的黃金季節,其繁榮達到了頂峰。

據說當時賈魯河上的朱仙鎮碼頭日泊船200艘以上,後代考古學家在此挖掘出相當重量的船錨,證明當時賈魯河上曾行駛過載重量相當大的貨船。

穿越歷史的時光,彷彿依稀可見滔滔河水上來往穿梭的船隻,碼頭上正彎腰屈身勞作的民工,岸邊堆滿了來不及搬走的各種貨物和糧食,車水馬龍的街市上傳來陣陣的叫賣聲,船工的號子悠揚而動聽……

賈魯河畔,荼花如銀。

明清兩代的賈魯河水運暢通,享有運糧河之美譽。

可惜的是到了清代中後期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十三年(1843年),同治七年(1868年),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五年(1889年)、二十七年(1901年),黃河先後六次決口,洪水屢經賈魯河,黃水泛濫,賈魯河成為「小黃河」。

後因河道泥沙淤塞嚴重,雖經光緒十五年(1889年)、民國四年(1915年)兩次修浚,但成效甚微,賈魯河舟楫不再復通。

民國十六年(1927年),河南省國民政府徵用民工,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黃水沖刷之大洪,改挖賈魯河。改道段平均口寬26.53米,底寬21米,深2.67米。

從此,賈魯河不再繞經朱仙鎮,而徑由開封縣的仇店、肖庄入尉氏,經歇馬營、蘆館、梅庄、北曹,到榮村,再向東南,流至王寨,注入賈魯河故道,到白潭出尉氏境,入扶溝。時稱其為「新賈魯河」。

令人沒想到的是,稍有起色的賈魯河又一次遭遇滅頂之災。

1938年6月,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導致黃河水再次漫天遍野的肆虐。據當時的《河南賑務報》報道,鄭縣(今鄭州)被淹十分之四。大水過後,賈魯河徹底荒廢。至此,賈魯河過往的繁華都湮滅於歷史。

1950年的春天,賈魯河的生命在民眾的挽救里再次復甦。

時稱「專署」的鄭州政府,動員了上萬名民工,揮師郊野,開挖索須河和賈魯河。據參加開挖的老人回憶,「河道沿線,旗幟招展,人聲鼎沸」,一派大幹特乾的紅火場面。

開挖的索須河位於師家河村至張庄段,長約14公里;而賈魯河段則有7公里長,從南皋村至周庄。開挖方式是截彎取直,變懸河為地下河,使河水重新流入黃河故道。

1957年,政府再次治理賈魯河,疏浚河道27公里。

1968年11月,聲勢浩大的賈魯河治理戰役再次打響,鄭州郊區委員會動員了6萬民工參與。治理後的賈魯河,不僅再也沒有給鄭州帶來水患,還為流域農田灌溉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水流。

這次,被治理後的賈魯河是那麼清凈和美麗,充滿生機。作家曹地在《記憶里的河》里這樣描述1958年的賈魯河:「這就是賈魯河,不寬,寬的地方几丈,窄的地方只有幾米。河水歡騰地流著。因它的發源地是西南的山澗及山腳下的泉水,沿途又沒有工廠污染,所以河水清亮潔凈。衣裳髒了,拿到河裡去洗;天熱後,常在中午到河灣里游泳,可謂其樂無窮。」

隨著水流的恢復,政府開始興修水利工程。從1952年開始,賈魯河上陸續出現了大大小小十幾座水庫。其中包括1952年修建的南陽壩水利,1953年和1957年修建的三李、水磨、劉衚衕、上閻垌等四處小型水利發電站。

1959年和1969年,又陸續修建了常庄水庫和尖崗水庫。1971年,惠及今天市民生活的花園口引黃工程開始興建,在沿賈魯河的皋村、老鴉陳、南陽寨的乾渠上,總共修建了五個大壩,五個提灌站、五個水庫。該工程用階梯開發的方法,把低處的水調往高處,有效地利用了賈魯河水。

但是,河道的過度利用,對賈魯河造成了顯而易見的損害。

據水利專家回憶:「解放初期賈魯河還可以行船,一直到郊區,每到五月的端午節,人們都會放河燈。可是最後能閘上水的都閘上了。水庫之間缺乏科學調度,各自為政的管理,最終都陷入無水可蓄的境地。」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賈魯河的河道基本乾涸。在流經城郊的河段,連水庫滲水也被利用起來,改造成了漁塘。而通往下游的賈魯河,也早已成了「記憶里的河」。

流經扶溝縣、西華縣境內的賈魯河下游,已成為「聞名遐邇」的臭水溝。水面的碧波湯漾和垂釣的美好場景,在人們的嘆息聲中永遠地消失了。

今天的賈魯河,歷經千年風雨之後,是一條牽動鄭州發展的歷史故道。它與黃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又承襲著「楚河漢界」的蒼勁意味,只是在漫長歲月的侵蝕之後,原本洶湧的水勢漸漸乾涸或湮滅,成為與舊時氣象毫不搭界的一處破落河道。

它跟這個城市互為依託的關係,也在城市居民的交替中,漸漸被人忽略。然而,興衰演變,逝去的畢竟是表徵,那些流淌千年的歷史,無論何時都鐫刻在記憶深處。

即便在今天,看似落寞而平靜的賈魯河,仍舊是鄭州城區極其重要的泄洪排澇河道,仍舊在造福著中原大地。

賈魯河濕地白鷺翩躚

近年,出於美化的需要,政府已經對南陽壩——107國道——索須河段總長15.7公里的河段進行治理,主要是疏挖河底,使上下遊河道順接。

賈魯河其他河段的治理也在陸續實施。已經規劃的賈魯河生態水系林帶,給人們描繪一幅純美的田園風光區域。規劃的賈魯河及其各級支流的城區段河道兩旁,新增的生態防護林和生態景觀林達到2429公頃,沿河兩岸即將成為優美的園林風景區。

正當人們感嘆昔日舟楫穿梭、奔流歡唱的賈魯河只能在夢中得見的時候,河南省和鄭州市政府有了一個宏偉的設想:疏通賈魯河道,引多方水源入河,再造一條萬舟竟渡、航運便利的大運河,重現北宋、明清時期黃金水道繁華興盛的景象!不久前,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該工程已經奠基動工。

多麼美好的規劃!人們不禁翹首以待。

但是,不能不看到,人類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已經導致地表水資源不斷消減,地下水位降低,許多小河小溪乾涸、碧泉不再涌水;黃河、淮河面臨斷流的危險,長江在枯水期也面臨停航的威脅,尤其內陸省份河南的水資源更是捉襟見肘。現實的殘酷,使賈魯河治理面臨嚴峻考驗。

而內陸省份河南的水資源更是捉襟見肘、窘態畢現。現實的殘酷,使得賈魯河的治理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如何保護生態、化解水資源日益短缺的危機,是人類目前以及未來的重大任務,也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更好地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水資源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极參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水資源,更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有條件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期待明天的賈魯河水再次滔滔流淌,河上舟船穿梭,兩岸綠樹成行鳥語花香,流域沃野千里,一切欣欣向榮……

-END-

作者簡介:相茹,祖籍河南開封,童年在豫西黃河邊一個小山村度過,現在鄭州某高校工作。愛生活愛寫作,擁有一顆眷戀故鄉的心。

推薦閱讀:

[轉載]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量子計算機的前世今生
Python 編碼的前世今生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前世今生嗎?有因果輪迴嗎?
張藝謀自傳盤點「謀女郎」們的前世今生

TAG:故事 | 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