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備戰2018主幹知識篇

【主幹知識梳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兩極格局的形成

摸到這把牌,你叫不叫地主? 廣告

(1)背景:①二戰後,美蘇雙方失去了戰時同盟的基礎,關係逐漸惡化。②美蘇雙方在意識形態、國家利益方面發生衝突。③美蘇實力相對均衡。

(2)表現:①政治上,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蘇聯採取措施與之對抗。②經濟上,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③軍事上,美國推動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推動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④1948年的柏林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戰」中的熱戰:①朝鮮戰爭:使中美關係徹底破裂,美國採取遏制中國的政策,「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②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美國的霸主地位相對衰落。

(4)影響:①雙方劍拔弩張,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②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歐洲共同體形成: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削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展開剩餘85%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第二經濟大國,積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

(3)不結盟運動興起: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後來把反對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衝擊了兩極格局。

(4)中國的發展壯大: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3、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兩極格局的瓦解:①東歐劇變: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②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

(2)和平與動蕩並存:①國際關係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國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衝突。②國際恐怖主義呈泛濫趨勢,各國都加強了反恐鬥爭。

(3)多極化趨勢加強:①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極力構築單極世界。②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實力增強,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二、二戰後蘇聯的經濟改革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二戰後蘇聯的改革

  赫魯曉夫   勃列日涅夫   戈爾巴喬夫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顯露;斯大林逝世   赫魯曉夫改革成效不大;糾正赫魯曉夫改革帶來的混亂   經濟繼續滑坡,社會陷入危機邊緣
  措施   農業   實行收購制,鼓勵發展家庭副業,擴大自主權;大規模開荒增產,提倡種植玉米   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放鬆對個人副業的限制   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並把重點放在重工業上;經濟改革陷入困境後把重點轉向政治體制改革
  工業   將部分中央企業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給予企業調整部分工資等權力;嘗試推行「物質利益原則」   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注重發展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
  評價   積極   一定程度上衝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並取得一定成效   推行新經濟體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經濟繼續滑坡;國內局勢逐漸失控,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局局限   沒有突破原有經濟體制的束縛;脫離了實際;具有盲目性;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   沒有突破原有經濟體制的框架;後期趨於保守,改革陷於停滯;經濟全面滑坡

2.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內容   影響
  國家干預經濟   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用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資本生產的盲目性,保證了生產的社會性,但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福利國家的出現   國家運用社會保障政策和社會服務開支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經濟安全,並保證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較好的社會服務   福利制度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布雷頓森林體系: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立,標誌著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建立。確立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2)關貿總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它的建立標誌著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形成。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歐共體的形成及其發展:①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標誌著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②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於1967年合併成歐洲共同體。③1968年,關稅同盟建成;1985年,歐共體進一步提出建立統一大市場。④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1999年,歐元正式問世。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美、加、墨三國建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3)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正式成立。成員間差異較大,形成了獨特的「APEC方式」。

3、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①根本推動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②技術手段:交通運輸技術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

③消除障礙:兩極格局的結束。

④體制保障:市場經濟體制。

⑤推動者: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

(2)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3)經濟全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導致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②各個國家和地區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導致全球經濟危機的連鎖性和破壞性空前增強。

③進一步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威脅人類的生存。

四、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文學藝術成就

(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1、過程

(1)1946年美國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2)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開發信息技術,互聯網產生。

(3)20世紀90年代以後,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功能:提供文件傳輸、電子郵箱、聊天等服務。

3、影響

(1)它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2)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改變了傳統產業結構。

(3)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方式。

(4)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二戰後的文學藝術

1、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

(1)背景:兩次世界大戰;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

(2)成就:貝克特《等待戈多》。

(3)影響:反映了現代西方人心靈的迷惘和痛苦。

2、20世紀的現代主義美術

二次大戰後,現代主義美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表現形式,也對到底什麼是藝術產生了長久的迷惘。

3、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變化

(1)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

(2)爵士樂在一戰後受到空前歡迎。

(3)二戰後,搖滾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

4、電視的發展:二戰後,電視進入大規模的普及運用階段;電視節目從直播發展到實況錄像轉播,從多路傳播發展到衛星傳播。

【歷史階段特徵】

二戰後至今(1945年至今)是兩種社會制度共同發展與相互競爭的時期,世界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革。

政治上:從兩極格局向多極化過渡。美蘇兩極為爭奪世界霸權進行了長時間的「冷戰」,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20世紀60~70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當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點是「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加強。

經濟上:資本主義國家經過運行機制調整,經濟獲得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發展明顯。

文化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有了迅速發展。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推薦閱讀:

120篇四柱預測知識連載之八——天干連續相生及應用
風水知識:武曲星
茶文化知識
衛浴家居風水知識 教你賺錢的衛浴布局
茶知識掃盲|茶的種類有多少種?你數的過來嗎?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