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的民間酒俗
彝族民間酒俗,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詼諧幽默,異彩紛呈,是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的生動反映。彝族人豪爽、好客遠近聞名,彝族人家裡凡遇上喜紅白事、討親嫁女,家裡來客都離不開酒,飲酒的禮節是彝族食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酒俗則主要表現在斟酒、敬酒、勸酒幾個方面。
在斟酒中彝族人講究「酒滿敬人,水滿欺人」,意思是給客人斟茶,茶水不能倒滿杯,杯滿易灑,視為對客人不敬,因此倒七成茶水即可。同樣,盛飯時盛八成即可。而斟酒則必須滿杯,否則,酒杯不滿視為不敬。主人要熱情勸酒,但客人不可一飲而盡,應輕輕抿一點或飲半盅。全家人圍桌吃飯時,座次也是有講究的,上座坐長輩,下座坐晚輩,尊者落座,其他人才可以入座。宴席設置中,如一室兩桌並列,左為尊,右為次;若前後排列,里為尊,外為次;三桌並列一室,中為尊,左為次,右為下。
酒和菜肴齊備了,主客兩邊都坐好了,主家便說:「咱開始喝,來,先干一杯!」說罷舉杯向客人示意,同時自己先干為敬。然後督促大家同飲同干,如此三杯過後,主家請大家「動動筷子」,即品嘗菜肴的口味好賴,吃菜時應夾一口菜吃一口,放一次筷子,稍停一下再吃,頻頻地大口喝酒吃菜,被視為少禮失教。之後,主家便說:「我讓各位相互認識一下。」於是從輩分最高或重要人物開始,同輩則從年長的那位開始,逐個敬酒。敬酒方式有三,一是按座序給在座的每人敬一杯;二是重點敬酒,給長輩、主人或重要人物敬酒;三是同輩之間互相敬酒。敬酒不能隔桌相敬,必須走到客人座前相敬,並依次進行。先向主客敬酒,再向上陪坐敬酒,然後返回第三個坐客座前敬酒。這樣依次進行,秩序不能混亂,否則會引起客人不快。主人敬酒後,陪客、客人也先後依次從主客位起身敬酒,氣氛開始活躍起來。被敬酒者都要站起來,一邊稱謝,一邊自己喝下,有時被敬酒者推辭,敬酒者則千方百計勸飲。
在酒桌上,勸酒的酒令也千變萬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的場合,還有不同的人物,都會想出各種花招來,目的或為敬酒,或為勸酒,或為躲酒,插科打諢,信手拈來,幽默生動。
勸酒者起身敬酒,被勸者會說「屁股一抬,喝了重來」,意讓勸酒者再喝一杯。此時勸酒者應對:「屁股一動,表示尊重。」
飲酒有著明顯的交際功能,為了表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誼和男子漢大丈夫氣概,敬酒時會這麼說: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
為了表示自己的酒量:
一兩二兩漱漱口,三兩四兩不算酒,
五兩六兩扶牆走,七兩八兩還在吼。
半斤不當酒,一斤扶牆走,斤半牆走我不走。
酒力不支,找理由來搪塞:
來時夫人有交代,少喝酒來多吃菜。
勸酒者鼓勵道:
酒壯英雄膽,不服老婆管。
為喝杯水找理由: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勸酒者毫不通融:
天上無雲地下旱,剛才那杯不能算!
被逼無奈,帶有乞求的口氣向酒友表白:
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酒友堅持原則,同時又不乏靈活性:
天藍藍,海藍藍,一杯一杯往下傳。
大家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一杯一杯地開懷暢飲,高聲談笑,會敬酒勸酒的人還能利用待客的機會,化解平日交往中的一些誤會,拉近距離,增進感情,不喝醉幾個客人,主人家是不會高興的。
推薦閱讀:
※民間算八字是「信就有,不信就無」嗎?
※(1)[轉載]民間算命奇人白鬍子全集!原創
※民間秘傳三合風水入山觀水口秘訣(下)
※世祖之陵再次被盜——從朱漆臉盜永昌陵淺析宋元時期的民間盜墓
※中醫中藥民間生髮偏方生髮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