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日習俗趣談【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經過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新的生命呱呱墜地。而一個人的生日也在這一刻確定了。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一個人出生時的「生辰八字」被賦予無比重要的意義,它甚至關係著這個人一生的前途命運,如婚姻、仕途、財富、死亡等等。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天要做「三朝」。孩子在出生後,大都是緊閉著雙眼的,總要到第三天(古代習俗稱為「三朝」)或三天以後才睜開。按照習俗,孩子睜開眼後要先看父親,後看母親,然後再看其他親友,以示永遠孝順父母。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孩子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人是什麼樣的,這個孩子以後就會長成什麼樣子。這時來探望的親戚朋友往往饋贈給孩子雞蛋、紅糖、小孩衣物等禮物以表示祝賀。其中,雞蛋多染成紅色,稱為「紅蛋」。因是賀喜,所以也稱為「喜蛋」。
中國古代黎民百姓過生日,稱為生辰。我國的生日習俗歷來比較注重老人和孩子兩頭,對成年人的生日則沒那麼講究。老人把生日叫壽辰,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這麼叫,壽分三種:上壽、中壽、下壽,上壽百歲、中壽80、下壽60。也就是說,你最少要有六十歲才能為自己做壽,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稱為壽辰。做壽的人還有一個稱呼,叫壽星。壽星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極老人,為民間神話中司長壽之神,其典型形象為龍鍾老態,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邊有鹿鶴相隨,所以後來也把做壽之人稱為壽星。
中國民間的祝壽活動非常盛行。壽辰那天,要設壽堂,掛壽聯、壽圖,擺宴慶賀。壽聯上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的吉祥話。壽圖有《壽星圖》、《王母獻壽圖》、《八仙慶壽圖》、《麻姑獻壽圖》等。麻姑是傳說中的長壽女仙,《抱朴子》說,她能指米為珠,曾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
古代壽宴所用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是麵條和壽桃。《新唐書·后妃傳》記載,唐玄宗的王皇后怕皇帝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寵,一天對玄宗說:「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斗面,為生日湯餅邪?」可見唐人過生日是吃湯餅的。「湯餅」也叫做「水引」,就是麵條,生日湯餅既然是長壽之意,壽宴上自是不可缺少的。據說,吃壽麵這一習俗來源於漢代東方朔答漢武帝的一句話:古代的彭祖能活到八百歲,是因為他的臉面長的原因。「臉」即「面」,臉長即面長,「長壽麵」的寓意便由此而生。如今,過生日吃壽麵這一習俗依舊流行。
在傳統觀念中,桃是長壽果。《漢武帝內傳》里說,西王母將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給漢武帝。《西遊記》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孫悟空偷吃蟠桃而長生不老的故事,更使「壽桃」之說家喻戶曉。民間慶壽的壽桃,一般用白面製作,尖部染上悅目的紅色。
中國人的生日習俗經千百年相傳至今,出現了很多說法。如每年一次的生日中,只有滿10,如30、40等叫做「整生日」,差1年滿十稱作「逢9年」,其它生日則稱為「散生日」。在中國農村,十分重視老人的60與66大壽。60大壽也稱花甲壽,人們認為,活滿了一個甲子,相當過完了天地宇宙和人生的一個完整周期,因此禮儀比普通壽禮更為隆重。另外民間還有「年過66,閻王要吃肉」的說法,所以老人過66大壽時,兒女要買豬肉回來祝壽。
在許多地方,還流行一種「做9不做10」的風俗,因為民間認為「10」意味著「滿」,「滿」又意味著完結,所以許多地方不在整10周歲時做壽,而是提前到頭一年滿虛歲60歲時做壽。但是,許多地方又流行所謂逢9之年是厄年的說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壽,並做大慶,叫做「過九」。屆時主人向親友贈桃,同時加贈飯碗一對,俗稱「壽碗」,民間以為受贈者可以藉此沾老壽星的光,有延年益壽之福。不但59歲、69歲、79歲等所謂「明九」之年需要忌諱,有的地方還要忌所謂「暗九」,即為9的倍數的年份,如63歲、72歲、81歲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壽時,不但需要提前做壽,還要穿紅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則穿在裡面,還要繫上紅腰帶。在小說《紅樓夢》的第八十七回里還比較詳細地寫到了這種風俗,小說中的人物鴛鴦說:「老太太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發心要寫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剛經》。」
除了為老人做壽,從古至今,為小孩過生日也產生很多風俗。小孩出生滿一個月,稱為「彌月」。在傳統習俗中,這是給孩子理胎髮的日子,俗稱「剃頭」。家裡還要擺一次「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前來慶賀,主人要向賓客分送「紅蛋」、「紅花生」等禮物。「做滿月」通常是在嬰兒滿月的那一天,但有的地區也將滿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即在「三朝」時),這是因為從古以來「三」是尊貴吉祥的象徵。也有將「滿月」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十二天,稱為「十二朝」,因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齊全。另有未滿月而設宴慶賀的,叫做「偷滿月」,其用意是為了不驚動天地,避免生辰的兇相,悄悄慶賀一番。
在古代,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有很多新生兒在出生後不久便夭折。人們普遍認為,嬰兒在滿月時基本上就度過了初生後最危險的時段,能夠茁壯成長,所以對於滿月非常重視。
嬰兒出生一周年,家裡要給孩子做「周歲」,有的地區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慶賀。屆時,親朋好友紛紛送來賀禮,主人家設宴款待,並向親朋好友和鄰里分送「周歲面」或「長壽麵」。這天嬰兒會穿著一新,特別是「周歲鞋」要製作精美,鞋上綉有「蔥」、「蒜」和「菱」形的圖案。意思是祈願孩子日後聰明,會算(蒜)和玲(菱)瓏乖巧。周歲宴中,「抓周」是最重要的儀式。講究一些的家庭都要擺上印章、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等物品,如是女孩還要加擺鏟子、剪子、尺子、綉線、花樣子等等。抓周時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任其挑選,看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長大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手錦繡文章;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而是認為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福,善於及時行樂。總之,抓周是一種長輩們對小孩前途寄予厚望的方式。
在現代,一般家庭對孩子的周歲普遍還是比較重視的。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要給小孩拍照留念,並做新衣服,吃雞蛋、麵條以示祝賀。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還會辦生日酒,款待親戚朋友。在江南農村,還有包周歲粽子的習俗,這種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長,寓意孩子福壽綿長。有些地方的習俗講究孩子的「周歲」不能拖延到十三個月。比如,某個小朋友生於四月初八,本年中有閏五月,那麼他的周歲就要提前到三月初八來過。
在古代,男子到虛齡20歲時,一般會在二月選擇一個吉日敬請賓客,由父親在宗廟裡主持冠禮,以表示成年。也有選在生日前後的。女子則在15歲時行笄禮。冠禮和笄禮的舉行表示孩子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所以到了清代,冠禮和笄禮往往在婚前舉辦,變成了婚禮的一個組成部分。到了近、現代,比較講究習俗的人家還是會在孩子年滿20歲時隆重地慶賀一下,如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會舉辦生日酒,宴請親戚朋友;而一般人家也要略備酒菜,吃雞蛋、麵條,舉家相賀。
對於成年人的生日,我國民間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進,女做滿」等生日習俗。「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是指男子進30歲時不大搞慶壽活動,而婦女到了滿30歲這年要大慶30歲生辰。因為民俗認為,30歲的男子才進而立之年,正是事業起步期,尚屬年輕,這時候做生日大壽會被人們嗤笑。而女子滿30歲時,由於生兒育女、家務勞動拖累,出現未老先衰跡象,應趁年輕時享受一下生日的快樂與親友的祝福。
不過,如今在江浙等地區也流傳著「30不做,40不發」的說法,不論男女,30歲生日都要大辦一場,否則40歲時也不能發達。另外,一些地區還流行「男子做進忌做滿」的說法,也就是男子生日要「做進」,即按虛歲過。這種說法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因為自古以來漢民族的傳統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子按虛歲做壽——即所謂的「男做進」,意味著一家以男子為主的生產(生意)天天有長「進」,月月年年都會「招財進寶」。
在中國,除了給人過生日,還有一些很有趣的「另類」生日習俗。如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在這天忌食米飯,否則就會導致穀子減產。江蘇南京等地則以正月初二為「米娘娘」生日,認為這一天是值得慶祝的日子。
在傳統觀念中,也有很多人認為生命周期的節點是農曆新年,也就是春節,而非生日。在除夕之夜要守歲,過了子夜,新的一年來臨,歲數也要隨之增加一歲。
近年來,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生日會傾向選擇朋友聚會、吃蛋糕等西方過生日的方法,但諸如吃麵條等傳統生日習俗依然流傳不衰。
《中國國家天文》2013年第2期
推薦閱讀:
※天生富貴加身出生日
※從生日看你一生運氣好不好
※出生日期告訴你,哪一年你十有九凶,剩下的就是財福俱到
※如果可以選擇,大家是會買華而不實的翻糖蛋糕,還是傳統的鮮奶蛋糕呢?
※生日看性格---很准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