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統一台灣
06-28
從古至今,台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康熙年間,台灣歸鄭成功的後代佔有。康熙一心想收復台灣,先後與鄭氏集團談判十一次。 鄭氏集團眼見清政府海軍實力軟弱,無法進行有效的越海作戰,便一直搪塞清政府,沒有真投降的打算,致使談判無果。 清政府採取了對台灣進行經濟制裁的手段,期望藉助這個辦法迫使鄭氏集團正式走上談判席。然而,鄭氏集團並未退縮求饒。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亂」。撤藩的戰爭不僅結束了南方各自為王的局面,同時,也增強了清政府武力解決一切逆叛的決心。於是,清政府改變了之前的政策,採取以戰逼和的戰略,令施琅統水軍強攻澎湖島。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乘鄭經病亡,鄭經的兒子鄭克壤被立為幼主時,恰逢本土政權又出現內訌,康熙決定把握時機派軍隊攻打台灣。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施琅率領兩萬多水兵乘坐著兩百多艘戰艦,向澎湖列島發起攻擊。清朝水軍所向披靡,一舉搗毀台灣戰艦一百九十餘艘,殲滅鄭軍主力一萬二千餘 人,擒獲戰俘四千二百多名。 鄭軍主帥劉國軒心知再戰無果,只得帶領倖存的二三十艘戰船和幾百名水軍,倉皇敗回台灣本島。台灣政局頓時 慌亂,劉國軒無心抵抗,主張儘快投降臣服康熙大帝招撫。七月十五日,台灣地方當局派人獻上本土的地圖名冊和投降書。八月十三日,施琅帶領清兵的水師成功抵 達台灣。軍事佔領台灣之後,清廷採取施琅的管理政策,派兵在台灣駐守,並設置了縣、府、巡道這些機構,加強了清朝在台灣的統治,鄭成功的鄭氏政權機構由此 終結。康熙成功收復了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台灣同婚,你需要認識這位二次提起釋憲的人
※共濟會在新中國以及香港、台灣的總部
※美國宣布台灣加入免簽證計劃 民眾赴美免簽入境
※不一樣的台灣 體驗寶島野趣
※陳弘毅:憲政主義在台灣與香港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