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的由來 古代弓箭的製作方法
據考古資料證明,我國在遠古時期就有弓箭,距今已有兩萬餘年。在當時用作狩獵動物,後來則轉換成主要的作戰器具。
原始弓箭製作簡單粗糙,發展到周代,製作技術逐步提高,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形成了一系列較完整的技術水平較高的製作工藝。關於選材、配料、製作程序以及規格等都有了嚴格的規定。
到了漢代,弓箭製作精美,大都鑲有銅飾和 玉飾,並製作出毒箭,即將毒藥敷於箭鏃之上,以增加其殺傷力。
弓箭在古代史一種遠程作戰的極具殺傷力的武器,在古代戰爭中起到極重要的作用。三國時期就有了諸葛亮草船借箭,以補充軍火之不足的故事。
到了清代,弓箭行制複雜,種類繁多。一般弓按官階品秩的不同而定其尺度紋飾,箭依戰鬥、田獵、校閱、信號燈不同用途而定其形式。
弓有兩種:習射所用,以榆木為桿,絲為弦;戰鬥所用,則以鹿皮為弦。
箭也分為尖形和棱形兩種,尖形的稱「梅針箭」,棱形的稱「鈚箭」,以樺木或柳木為桿。
箭由箭頭、箭桿、箭羽三部分組成。
箭頭,又名箭鏃,多為鐵制,頭銳而底豐,式樣有三菱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其刃薄而鋒利,旁有槽。
箭桿以木或製成,嵌於箭頭之下。箭桿為圓柱形,用箭端製作而成。
箭羽常以鵬鶻等巨禽翅製成,夾於箭桿尾端,使箭在飛行中平穩地命中目標。
如何製作箭?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桿材料,但樺木無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桿長約60厘米,寬6厘米,應該絕對很直(兩定點間繫緊一根彈繩可作為直尺標準),也應儘可能光滑。箭桿末端應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檢查每根箭桿末端凹槽寬度是否足以容納你的弓弦。
一、製作羽箭
為了提高精確度,可以製作羽箭。羽毛是選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選用--紙、輕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狀的葉子。
a:從頂端開始,撕開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b:羽毛兩端各留有20毫米寬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桿上。
c:將箭桿圓周三等分,繫上相互對稱的三根羽管。
二、箭頭
箭桿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鋒利箭頭繫緊在桿上,效果會更好。馬口鐵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製成真正鋒利的箭頭。箭桿前端從中央部分剖個裂口,插入箭頭後緊緊縛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綁材料--濕潤時用,干後會收縮,緊緊縛住箭頭。
三、射箭術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與視線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後拉滿弦,然後釋放--箭會自由急速飛出,射向目標。多多練習。弓套里多裝幾枚箭,可以快速連發。
四、防止被箭磨傷
許多射手發現,箭在飛離弓弦時,常會磨傷臉頰和手部的皮膚。臉頰部可用頭巾或其他布料遮擋,手腕部帶上皮革護套。
推薦閱讀: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及論述題 歡迎補充
※洛陽定鼎門——中國古代延用時間最長的都城城門
※歷史小說寫作素材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
※中國古代十聖
※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