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史話:世界上第一種郵票
06-28
傳說,1838年的一天,英國有位名叫羅蘭·希爾(SIR ROWLAND HILL,後為爵士)的人在倫敦鄉間散步。他見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給一位姑娘。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還給信差,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沒有錢,付不起郵資,請把信退回去吧!」信差不答應,兩個人爭執起來。羅蘭·希爾上前勸說,代付了郵資,把信交給了那位姑娘。信差走後,姑娘對羅蘭·希爾說:「這封信是我哥哥寄來的。我們預先約好,他平安無事,就在信封上畫個圓圈,我看到這個記號,知道他平安無事,就不必收信,郵費也就不付了。」羅蘭·希爾聽了姑娘的話,深有感觸,立志研究改進郵政傳遞納費的辦法。 羅蘭·希爾就開始研究郵政問題。他發現,英國提高郵資,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而法國降低郵資,卻使信件增多、郵政收入增加。他進一步研究發現,英國郵政收入減少的原因,是大多數信件到投遞時才收費。而許多收信人拒收信件,不付郵費,當信件退回時,寄信人也不會付費。郵局信差白跑了兩趟路,分文沒有。 更明顯的是,按傳遞路程計費,郵資偏高。那時英國郵政規定,從15英里以內單頁信函收取郵費4便士,到700英里以上收取17便士,其間共分14級。羅蘭·希爾通過調查發現:一封信從甲地送到乙地,其運費是很少的。例如,自倫敦到愛丁堡400英里,一封信的郵費不過是1/36便士。但是同一信函,運到較近的地方,因為數量少,分擔的運費反而多。所以羅蘭。希爾得出結論說:「信函按路程遠近,收取不同的郵資,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合理的,實際毫無根據。如果郵費多少與信函收寄、運轉、投遞的成本成正比例,倫敦收寄本地投遞的一封信收費2便士,則倫敦寄到愛丁堡的信,加收郵費1/36便士,便足夠兩地之間的運輸費。試問這樣微小數目的錢如何收取?」於是,他提出了一項改革辦法。即在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範圍內,信件不論遠近,都收取固定的郵費,每半盎斯(英兩)收郵費一便士。所有郵費都須預付。各郵局出售一種表示「郵資已付」的「印花」的信封和封皮紙。為了方便那些不願使用郵局印刷的信封而用自己的信封的寄信人,郵局另外出售一種表示「郵資已付」的「印花」紙片。紙片大小與「印花」差不多,背面上膠,稍加潤濕,即可貼在信封上。那時羅蘭。希爾稱這種紙片為「標籤」,實際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郵票。 1839年,羅蘭·希爾委託威廉·墨爾萊台(WILLIAN MULREADY)設計信封和包封紙。「郵票」是採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製方法印製出來的。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人,機械發明家。他於1819年發明了輪轉印刷機,能用雕刻銅版印刷鈔票。1839年12月羅蘭·希爾與帕金斯的公司簽訂印刷郵票的合同。郵票中間的圖案是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肖像。享利·科普爾特(HENRY CAUBOULD)選用了皇家造幣廠W·惠恩為紀念1837年女王首次訪問倫敦城所作獎章上肖像而設計的。查利·希恩和弗萊杜立克·希恩負責雕刻印模。圖案上端中間有「郵資」(POSTAGE)字樣,左右兩角是交叉十字圖形。下端中間是面值「一便士」(ONE PENNY)或「二便士」(TWO PRNNY);左右兩角是大寫英文字母。 英國1840年5月6日發行的「黑便士」郵票,是世界上首次發行的郵票。英國原來規定自1840年1月10日開始實行一便士郵資制度,但是到了1月,信封、包封紙以及郵票都未準備就緒。於是臨時改用在信封上加蓋「手戳」來作「郵資已付」的證明,一直用到1840年5月6日。英國1840年發行的郵票共有兩種面值。1便士郵票,黑色,集郵者稱為黑便士郵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世界紅十字日(5.08)的由來
※西島海上遊樂世界講解詞
※出軌,神經病...但她仍然是全世界人們心中的女神
※發掘「世界第九奇蹟」?!
※掩匿密林千年,世界最大寺廟,東方四大奇蹟之首,你知道是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