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賞析

宏觀與微觀的結合邵大箴:(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邱漢橋是一位很誠實、很實成的一位藝術家。從他的為人可以看出他的繪畫特點,他的繪畫作品畫得很厚重。中國畫裡面的文人畫,不是以厚重為特點的,但邱漢橋的畫畫的很厚重,又有文氣、文靜、雅氣、是清新的,他的畫有傳統的文人畫的格調。那麼文人畫發展到今天,是吸收了文人畫以前的傳統,又吸收了一些西畫的因素,也結合了當代社會的審美趨向。古代傳統的文人畫是把玩的,它是放在當時那個年代的建築環境裡面,作為讓人們來欣賞的,那時置放文人畫的作品的環境是狹窄的環境,它需要讓人細看,那把玩的畫是放在很近的距離,展開畫幅細細地觀摹,它是在那個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特殊的畫種。

《世紀魂》創作與1994它和中國古代的壁畫、裝飾畫、大型的裝飾畫不太一樣,也和外國的近現代的裝飾的畫也不一樣。而我們現代社會居住理念有了新變化,有大的廳堂懸掛,我們的作品展示於中國美術館,放在人民大會堂或放在某一個共公場合,這個繪畫作品要在大環境里震得住,要站得住,要經得起大眾的觀賞,這個觀賞不是近距離的,它是遠距離的。當然也可近距離去細細琢磨,在這種條件下,厚重、大氣、有氣勢、雄偉,這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所以邱漢橋的畫有這個特點,如《世紀魂》、《難忘》、《金秋無際》用文人畫的畫法是站不住的,震不住,那些畫很有氣勢!但是話又說回來:現代的,創新的國畫作品一樣要把中國畫的精神包括文人畫的精神,文人畫的筆墨技巧用在這種有氣勢的大型的大幅的繪畫裡面,一幅繪畫作品假如放在公眾場合裡面,放在大的展廳裡面,僅有氣勢、只雄偉、只厚重、而只經得起遠看,那個畫就沒有中國畫的味道,沒有中國畫的格調,所以必須還要在細部處理方面,在局部處理方面和筆墨處理方面多下功夫,要經得起耐看,經得起近處看,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我覺得邱漢橋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研究。首先他的在畫畫得很大氣,很有氣勢、很厚重,感覺到有一種壁畫的效果,有一種吸收了板畫的效果,所以他的畫遠處看,放在大的環境裡面去看都是很有精神的,那麼細看他的畫也是很有味道的,因為他注意了細部的處理,筆法的處理,邱漢橋說他在魯迅美術學院學習過,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過,在賈又福的指導下專門學習中國古代傳統繪畫,從他的畫面中可看出,他在魯迅美院既中央美院賈又福工作室的熏陶;

《難忘》 創作與2002魯迅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是很講究氣勢的,很講究效果的,但是他們在筆墨上有點欠缺,北宋山水畫,很有氣勢,很有成就,邱漢橋吸收了他這方面的東西,吸收了北派傳統繪畫的東西,所以邱漢橋的畫既不同與魯迅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又不同於賈又福的那種創造,雖然受過一些影響,但他是吸取了北派的山水畫裡面靈魂、宏大氣魄地表現祖國的山水情懷,這是他自己的個性創造。他的黑、紅、灰創造。畫面的一般化還可以好做到,其實畫的與別人畫的不一樣也容易:但與別人畫的不一樣而且好,那不容易;有個性特色更不容易,我覺得邱漢橋不僅是有個性特色,而且在個性特色方面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是很不容易的,是值得祝賀的!中國畫是一個「老年畫種」,一個畫家的生活經歷,生活閱歷,經驗豐富了,經過長期的幾十年的實踐,他會對人生有新的體會,他對藝術有新的感悟。邱漢橋他現在屬於中年,那麼他的繪畫藝術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為……

《金秋無際》 創作與2006添加到專輯

1#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3 14:42:00《流動著山河之美的音樂》劉曦林:(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美術評論家)首先祝賀邱漢橋先生從一個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個著名畫家!今天我有一個感覺,邱漢橋從1989年在美術館展示之後,這些年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和藝術的整合,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是特別值得祝賀的。在當前中國山水畫壇上,尊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注重臨摹,注重研究古人的程式,這都是非常好的,另外同時注重創造,注重創新。在兩個極端當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傾向在想起了老祖宗的時候,忘記了自我,另外一種主張在創造的過程當中,迷戀於西方,忘記了自我,從兩個不同的極端進行他們的極端藝術創作都是有他們的血汗的,都是有他們的價值的,如果作為他們的一個藝術段落,也都是值得研究的,並不應輕意的加以否定。

金湖灣一隅但是我認為經過這樣的研究出手的時候,應該是自己的,就是說藏在袖筒內的或者是我們吃的東西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吐出來的就是自己的東西,拿給大家看的東西,應該賦有創造性的,既有民族傳統、又有現代感。我看了邱漢橋的畫冊,看了他今天的原作之後,我有這個感受:他的山水屬於現代山水的、這樣一個脈絡裡邊的、一個很有特色的藝術家!他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那麼這種獨特的風格,除了內美的需求之外,首先我們從形式上感覺到的是他對於抽象的點、線、面的,筆墨結構的重新認識,重新塑造,那麼這一點,顯然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節奏。這種節奏又大部分是由橫線的運動,作為自己的一種構成方式。

夢回金湖灣還有一點他運用藝術語言的時候,是運用中國畫的藝術語言。筆、墨、色,這裡邊他進一步的研究了出來了自己的筆墨語言形式,那麼這些語言除了橫向的,流線形的構成方式之外,除了點線面的關係之外,他注意墨與色之間的呼應與對照。這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墨與黃顏色 對照,另一類是墨與黑,黑與紅色之間對照,還有一類是黑與白之間的對照。黑與白之間的對照是我們傳統的,中國人說:黑白唯天下事,我們的太極圖分陰極陽極 ,就是黑白關係,所以黃濱虹說懂得了太極圖就懂得了中國畫這樣一個道理。紅和黑的結構和黃的比照,是在現代社會裡面講究得比較多的,在這個火紅的年代裡面,如在千峰崖畫紅顏色畫的那樣的時代裡面,或者是付包石,關山月,在大會堂畫江山如此多嬌的時候,還有當今邱漢橋畫《金秋無際》的時候,也是用了紅和黑之間的關係,給人以莊重、熱烈、奮進,這麼一個感覺。但是黑與黃這種關係,我認為古人用的比較少,而這樣關係運用得好,照樣能產生一種熱對比關係,產生一種非常雅的調子,非常和諧的一種調子。

晚霞無邊邱漢橋畫裡面通過他的表現黑黃的對比當中,看了有一絲光感,是從筆墨之間透露出來的。他在表現層層梯田的時候,表現靜靜的河水的時候,有他的透明感, 我想這都是他的藝術特色。這些特色歸結成一句話的時候,是否叫做一種藝術的純化,這種純化不只是藝術的單純,不是單調,而是一種整體藝術組合以後,形成一個更好的整體的藝術節奏,那麼這種節奏呢,形成了莊嚴,協和,流韻和各種不同的感覺,他既使我們感覺到山河之美,也可感應到田園情趣,甚至於我們可以通過他的畫能夠找到一種詩境或者音樂感,這種詩境和音樂感,通過這種形式節奏,盡而把內美傳達出來,感覺出來,來傳達給我們的內心,給我們產生更深的感受。我希望山水畫是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那麼中國人對山河的一種認識,在造型上的一種顯現,或者這造型藝術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有一個非常好的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學,人與自然精神往來的一種哲學,這種哲學不是一兩段話能表達徹底的,說得清楚的,但是大家都是能意識到的,用淺顯的解釋來講,人類在越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們的污染越嚴重的時候,生態平衡受到越來越破壞的時候,我們仍然懷念這個東西,或者說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關係。

故鄉的山人與自然和諧的必要性,所以說中國的山水畫除了給你帶來審美感受之外,也可給社會這樣一個刺激,他可以提醒我們,而更好地熱愛自然,溝通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把一草一木當生命來愛護,更從這裡尋找著詩情,尋找著和諧的美,尋找我們人類世界未來的前途正因為如此,我也希望邱先生趁著壯年時候,更多的行萬里路,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在山山水水的比較過程當中,感受中國大地感受世界感受人與自然這樣的一種關係,以更加豐富,用更加激情的內美來充實自己的藝術語言,因為當一個藝術家形成一個藝術風格以後,很容易形成一處程式,這種程式既是藝術家表現的一種風格,同時也容易掩蓋我們對一種內美的追求,因為藝術家都是注重追求形式的,中國畫都是非常注重筆墨的,在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市場容易鎖定一個人的筆墨風格,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的到真山裡面去,不斷尋找一種新鮮的詩情,更加充實內美,更加讓人激動的一種情懷,會找到更加新鮮的感覺。希望你就像《金秋無際》一樣取得更大的成功!6#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4 14:16:00《含古接今一「點」中》郎紹君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傳統與現代如何銜接,是中國畫發展的一大難題。唯求似古則陣舊,唯務新奇則不似,兩者相加則貌合神離。銜接好,需要傳統的功底,現代的觀念,語言的蛻變與創造,學力與才情的相輔相成,最後還要諸種因素的協調與恰到好處。做到這些,也許要花費多年乃至幾十年的光陰。

《放牧金湖灣》邱漢橋是武警總部的專職畫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突破了這一難關,實在不易。他的山水畫清新、沉靜、含古接今,自成一格。他在無限豐富的筆墨技巧庫中,單取「點」畫——大大小小的橢圓墨點,由點成線、成畫、成形。當今不乏用點成畫者,但大多流於圓而乏力,有點無形,點而無格。邱漢橋能「點」出自家面貌,一是他在選擇以點作為基本筆墨語彙的同時,簡化了形體。山、樹、居室和什物都取大形、大關係、大塊面,結構單純,層次單純,黑、白、灰明晰。無論多少點,都不破壞形體與結構,而不象一些人那樣點無倫次,以點毀形,混成一團。漢橋用點,重視節律,形的簡化與節律把握分寸得當,並不類同裝飾畫。二是他注意點排列中的虛實與「破墨」。排列墨點太實易板,過虛又易混沌。他的方法基本是在黑白對比的基調上求虛中實,寓濃於淡,寓淡於濃,寓力度於嫵媚,並以點破點,以反覆的積墨法破除過分顯明的邊界線和結構關係,既避免了板結,也加強了筆墨的變化。三是點與線面的恰當組合。他在用點的同時,間用直線(如畫葦塘、松林)、斜線(如勾房舍),個字點(如畫竹)等,使畫面不致因過分誇張點的節律而單調化。但這些非點式語言並不喧賓奪主,從而保證了畫面風格的一致性。繪畫語言的使用是一種組合,這種組合牽連著形體、風格的韻味,也關係著藝術個性和藝術氣質。它和畫家的理性有較多聯繫,但這應當是感性化了的理性、或曰理性直覺。這種能力與修養、功力有關,也與才情和素質有關,不是可以完全強求的。

《神山聖水》從總體看,邱漢橋的山水洋溢著現代氣質,又來自傳統。恢宏而不小巧,境界沉靜而生機鬱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龔賢的影響。也有他的老師賈又福的影子,但又自成格局,更富現代意味。邱漢橋是湖北人,自小接觸的是江漢流域的景色,後來又多次到南方寫生,因此他的畫來自對茂密蒼翠的南國風光的印象。但在氣質上,他近於厚朴方剛的北方人。部隊的生活,從不同的側面培養鍛煉了他的思想和性格。他自己說,在香山「靜養」「修鍊」近七年里,他在藝術觀念上產生了飛躍。我相信這是真心話。精神上的覺醒和由此而生出的自由創造狀態,不僅是邱漢橋,也是近十年大批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破土而出的根。7#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4 14:21:00

《神山聖水》8#作者:逸興人 回復日期:2011-11-4 20:30:00真正的國畫大家!9#作者:逸興人 回復日期:2011-11-4 20:36:00充滿生活情趣,來自於自然,有震撼力,不落俗,難得一見的經典作品!10#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7 13:14:00目師香山——邱漢橋的國畫創作邱漢橋是武警部隊的著名畫家。他的一幅幅關於香山紅葉的作品幾乎成了他的藝術品牌。邱漢橋的成功,體現了他的一種理念:吾師心,心師目,目師香山。

《金秋無際》 創作與2006邱漢橋有著學院派畫家那種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不僅刻苦鑽研國畫繪畫技巧,還研究國畫歷史以及中國文化,深諳國畫之理。他一直在踐行明代著名畫家王履的「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這一畫理名言。他創作於畫室,而靈感卻來自於室外的大千世界。從祖國的名山大川到鄉間小路和水田,從喧鬧的現代化大城市到恬靜的小鄉村,從部隊官兵的工作訓練到百姓們的創業和生活,都是他觀察和體驗的對象,也都是他創作的思想源泉。他每年都要抽出相當多時間去寫生,但他寫生不是簡單地臨摹對象的某一局部或細節,而是在大視野下把握其整體特徵,進而形成相應的意象。南方山水的秀美,北方山川的雄壯,還有北京的香山紅葉,都給予他創作的靈感和激情。在觀察自然體驗生活中形成的各種意象,對於畫家而言猶如鳥兒賴以飛翔的翅膀。然而,僅僅將頭腦中的某種意象躍然紙上,那充其量只能叫做臨摹而不是創作。一個優秀的畫家,既能夠從大量關於個別事物的意象之中抓住其本質和共性,進而在頭腦中形成抽象性的概念,也能夠將各種意象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進而升華為特定的象意。就像命題作文一樣,畫家的創作過程,就是利用頭腦中貯存的各種意象和象意,並以相應的繪畫方法和技巧,來表現其針對要抒發的情感或要表達的主題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悟象的過程。雖然意象、象意和悟象構成了畫家創作的三個根本要素,但這三者之間存在著由低到高的梯度關係。意象源於畫家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記憶,象意源於畫家的聯想和想像,而悟象卻需要畫家的創造性思維。邱漢橋不僅深知國畫創作所需要的這三要素之理,而且將其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清靜世界》、《田園》體現了他對江南鄉間的觀察和體驗。他的獲獎作品《英雄的山》和《屹立》表現了長城的威嚴,表現了他對中國歷史的理解,更表現了軍人的豪氣和中國人的堅強脊樑。畫不盡的「香山紅葉」,一幅幅作品,凝結著他多年來觀察香山的四季文化、思考香山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對香山的某種愛的衝動和感悟。

《大野希聲》 創作與2004邱漢橋筆下的香山,似乎少了點柔媚,卻多了幾分壯觀,幾分巍峨和幾分恢宏,給人以堅韌、挺拔和力量,還給人一種象意明確的文化審美感受。層林盡染的香山紅葉,在藝術家筆端的點畫之間充分展現。邱漢橋的一幅幅香山紅葉圖,將「層林盡染」表現得淋漓盡致。「筆墨隨時代」,這是清代著名畫家石濤的至理名言。邱漢橋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青睞,並屢次在國內外獲獎,還在於他能夠博採眾長,勇於創新的藝術追求。國畫藝術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畢竟產生於科學技術尚未發達的古代。面對今天發達的科學技術,面對當今經濟全球化衝擊下的中西文化融合的趨勢,國畫藝術的創新就成為每一位當代畫家關注的主題。邱漢橋在充分理解國畫藝術的基礎上,也在深入思考和努力進行著創新的嘗試。邱漢橋還將西方畫理的抽象、具象同中國畫的意象、象意和悟象之理加以思考與整合,形成了自己具有時代特色的創作理念。在繪畫技法上,他不僅將國畫技法與技巧爛熟於胸中,還潛心研究西方油畫的審美,透視、構圖、用光和厚重的層次感。正是融中西繪畫理論與技法於一爐,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技巧。同樣是國畫作品,在邱漢橋的筆下卻能夠產生幾分油畫的效果,看上去是那樣的富有層次,那樣的厚重,那樣的蘊含著無窮力量。他也曾使用洒脫的潑墨技法,也可以幾筆完成一幅大寫意作品,但他卻不滿足於此,他寧願花費多人幾倍的時間去實現與眾不同的效果,創造與眾不同的作品。這也許就是一位優秀畫家的個性品質。

《雨過山晴》 創作與200411#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8 14:14:00大靜之美——淺析《山高水長》瞭望看了邱漢橋《山高水長》的畫作,第一眼就覺得耳目一新。作者在他澄懷、靜溢的格調上,又創新了另一種意象和表現手法,這種新的表現手法遠觀恢弘、近視飄逸淡雅,內涵豐富厚實、氣勢挺秀、明凈而優美,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山高水長》創意鮮明,含古接今、大溢大美,清淡的小斧劈皴,通過多層的積墨渲染,使整個山石渾厚挺秀,光華滑潤,好像玉石有一種澄亮,前人說「惜墨如金」,漢橋的畫不僅表現了作品外像的本身,更主要的是表現了畫家自身的修為,用他的話講就是「道」、「氣」、「象」、「天」、「地」、「人」和諧而變化的統一。他作畫從不表現浮躁,「心靜如鏡」、「悟道求深」,在他的論說中也提到,一個畫家應該注意「虛靜」之天性,審視「氣與象」的緊密關係,在「澄懷」狀態中去創作,只有靜下來才能進入高層的思維階段,「靜則定」、「定則安」、「安則止」,知其所止、止於至善,正所謂定生慧,一切最美好的品位、嚮往、啟發、追求盡在其中。(《文藝報》2010.6.7專題版)邱漢橋這些年來不僅重視對繪畫美學的研究,同時更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討。他把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以及美學文化思想與現代的文化思想有機的相結合起來,形成了他特有的對當代美學思想的和諧統一。他研究《易經》、《老子》思想,養生氣功……等等,培養了他的思想「寧靜偉岸」、「博大精深」、「浩瀚致遠」、「大溢大美」,從而使他的作品致深、致遠、致美。漢橋的畫,個人風格突現,物象和情感交融統一,面貌多元創新,如作品《金湖灣》系列、《灕江情》、《屹立》、《山高水長》……等等,都是面貌各有創新不同,然而畫家卻都達到了一種表達的情懷,以物寫情、以物表意。以物象、表象、意象的和諧統一,所謂「未見其人,得其所行」就是這道理,做到這一點,不是一個普通畫家所能達到的。《山高水長》把物象表意象,把一種自然的美表達為「高」字和「長」字,作品上方,把虛寫實、以實寫虛,大膽的把泉流掛於畫外,視覺給人一種幽深幽遠之感。李白詩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把一種豪放寫的盡善至美。飛流的前景是高聳挺秀的山石和虛谷,更加把山泉拉長,突出主題之意,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美學的意識與感觀結合起來,給人一種「凌傲自然」、「清風浩節」之感。畫家把山石刻畫的也更勝一籌,形象逼真生動、淋漓盡致,山石長滿植被、青苔,輪廓透著瑩光氤氳,表現著山石長年水潤的透晰,使人有一種玉一般的氤氳清涼。山腳下水紋蕩漾,好像是水的流動,又像峽谷的微風輕拂。作品以靜寫動、以山靜寫泉動,以小動寫大靜、以水紋漣漪的小動寫整體視覺的大靜,畫出了一種大靜之美,做到了物象和情感、自然和意識的融合而統一。石魯說「畫家當吃進生活,然後吐出藝術」,說的就是作畫要對生活中的景物、表象、內載和傳統文化的體驗理解,進行消化和吸收,去其糟粕,吸取精髓,然後才能發揮出畫家的藝術精華,真正達到自然和意識的和諧統一。《山高水長》作品下方,茂盛的樹林、土丘、半隱的農家小舍和停泊的漁船。畫家是巧心經營,巧妙的畫出了物靜意動,展現了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的高超境界,表現了畫家以靜寫動,以動寫靜,靜美和靈動,景物和意動的繪畫藝術功底,從而也表現出畫家的一種「大溢而靜美」、「清新而自然」、「明凈而高遠」的藝術底蘊。《山高水長》全畫以墨完成,以墨當彩、清新而高雅,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美學思想和西方美術文化,作品厚重秀潤,立體感觀非常強,意識情感也非常濃厚,他的相當一部分作品都以全墨構成,表現了畫家傳統的藝術功底非常豐厚,著名藝術評論家王鏞所評是「紅的壯麗與黑的崇高的典範」。以墨當彩,墨分五色,這不過指的是一個大體,實則墨為千變萬化、風采絕倫。它是其他繪畫藝術代替不了的一種文化,所謂無聲勝有聲,墨更能顯示出畫家的實力和傳統對文化的吸收理解,同時也表現更為崇尚高雅、純凈素養、高貴樸實。 水與墨的交融,墨與白的分明,對立而統一,自然形成「物我兩忘」之境。世間萬物有大有小,有老有少,有張有緊,有虛有實……變化無窮。「對立而和諧、知者而任之、盲者而去之」,藝術家就是要有一種悟道求高求深的素養,這個「道」是道理和自然。《山高水長》畫出了自然「大靜之氣」、「大靜之美」,人要遵循規律、遵行自然之美,才是大美。故意喧嘩自身則是種浮現,是一種一消即逝的產物。《易經》說:「天」「地」「人」是萬物之物宇,天為陽,地為陰,人為靈性調天地之間。天為動、地為靜、人為動靜之間。天為駕馭(風、雨、雷、電)、地為承載而生萬物,所謂萬物都該相對靜止,風動而天不動、物動而地不動,人不動而意可動。因此《山高水長》是大靜之美,也是自然之美。12#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9 16:04:00

《山高水長》13#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14 14:04:00水天中——《邱漢橋的水墨世界》1989年8月,我從中國美術館的底層大廳登上二樓,從熱鬧的展廳里來到邱漢橋畫展的展室,便進入一個寧靜、清涼的世界。我漫無目標地觀看覽壁上的作品,漸漸被那些質樸無華的水墨山水所吸引。可以看出,邱漢橋作畫時是沉酣於寧靜幽深的自然和單純而又多變的水墨里的。也許正是這種創作態度,使他的作品很從容地傳達中國詩人吟詠千載的那種心物交融之美。

《大野希聲》對於生長在西北高原的我來說,邱漢橋筆下的自然是既熟悉又新鮮的。它勾起我許多旅行中獲得的片斷記憶,使我對《大野無聲》《幕靄》《幽居》如此迷戀。但我在前面所說的對他筆下自然的「熟悉」,更主要的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在我身上種下的有關寧靜田園生活的情結。那是許許多多與此有關的忘卻和記憶之中的感情、思想的積累。邱漢橋的沒有鮮明清晰形、色的水墨畫,以它們幽遠、朦朧的情調,使我們心中的田園生活情結與之共鳴。因此,不論畫家還是觀眾,要表現和陶醉於幽靜的藝術境界,現實經驗和文化素養同樣重要。缺少前者,藝術將失之空泛、雷同;缺少後者,藝術便少之回味無窮的精神境界。

《暮藹》邱漢橋的畫顯得渾厚和單純。他用飽滿的墨色畫出大片幽暗的草木,逆光的山嶺,深邃的夜空,在所剩不多的空白處輕輕勾畫那些飄動的枝葉,水面的漣漪,小鳥和小船的側影。這些又小心又隨意的筆跡,就像一個孩子聚精會神地玩弄水上的波紋,或者躡足搖落枝頭的積雪一樣,包含著探究自然的生命和欣賞自己的行動時的專註和驚喜。當然,他的許多畫面在大塊黑、白、皴、點的組合穿插上,又是很講究平面構成規律的。水天中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14#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15 15:05:00

《蒼穹迴響》405x19515#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18 10:08:00邱漢橋——的《春到金湖灣》2010年12月4日上午,北京亞洲大酒店,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五周年秋拍在這裡舉行,拍賣會場上可謂座無虛席,體現出收藏市場的繁榮。第7167號作品《春到金湖灣》(139*97cm)是我國著名山水畫家邱漢橋先生的作品,就我所知這件作品是邱漢橋先生「金湖灣系列」篇作品中的佳品之一。這件作品在拍賣預展會上就受到眾多美術界權威人士的好評,在拍賣會上經過一番激烈競拍後以89.6萬元人民幣成交。據悉這是邱漢橋先生的「金湖灣系列」篇首次出現在拍賣會上,對用心於學術的實力派畫家,業內人士分析其作品升值會有很大空間。

《2009年作 春到金湖灣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 5周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896,000》邱漢橋先生自幼喜歡音樂並自學二胡和竹笛,少年時常作詩歌與朋友共賞,在習字學畫中更顯露出了天賦。1976年他參軍去了東北,投入到了火熱的軍營生活中,東北的寒冷他從未見過,部隊的超強度訓練及國防施工讓青年時代的邱漢橋體會到「勞其筋骨」的內在含義,部隊的生活是正面的但又是艱苦的,能讓一個有追求者從中體悟到人生的「真諦」——邱漢橋體悟到了,邱漢橋的思想意志堅強了,精神力量強大了,他把這種精神意志轉化為一種動力來完成他人生的追求,研究他的山水畫創作……說到邱漢橋這個名字,在美術界並不陌生。早在1989年8月,邱漢橋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時,他的作品引起了美術界很大的反響,兩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典藏。一日本收藏家收購了兩件作品就解決了所有展覽費用,一香港財團代表多次與邱漢橋先生商談要買斷他未來十年的作品,然而被這位「傲慢」的年輕人婉言謝絕。展覽結束後眾多的筆會邀請及報道採訪接踵而來。雖然在當時邱漢橋先生學習繪畫有二十來年,但專門研學國畫才十年功夫,就同時得到學術界及社會的認可,並且數位美術界理論大家為他撰文肯定了他取得的成就,這些對於一位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是多麼地重要,但他清醒地看到了這種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清楚地知道自己最缺少什麼。此時他的恩師賈又福先生也中肯地給他指出「展覽結束後要轉移重點,把重心放在繼續學習研究傳統上,根要扎得更深一些,要從理論到實踐上繼續努力,生活上有什麼困難跟我說我幫助你」,這讓邱漢橋倍感溫暖,把老師的話牢記在心中。二十多個春秋過去了,邱漢橋先生寫生創作的足跡留在大江南北的名山聖水旁,他愛聆聽田園裡的蛙鳴聲、古屋檐下蛐蛐的對話兒,他用心靈去體悟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他在研習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美術理論中樹立起自己的創作支撐點。他撰文發表在《文藝報》上的「在與傳統文化對話中尋找大美」的文章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美術理論的研究和對傳統文化的系統研究之理解精深,真可謂是用理論指導創作而又從創作中變成理論的大家了。此次在保利拍賣會上亮相的《春到金湖灣》是邱漢橋先生對故鄉童年生活的嚮往與眷戀,其畫面蘊含著深厚的筆墨功力,將點與線、明與暗、虛與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了夢幻般的景緻,流淌著詩一般的旋律,引領觀者進入到旖旎超然的藝術空間中,體現出了畫家創作中博發的精神動力及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同時反映出買家們正把收藏重點開始轉向當代主流創作學術型實力派畫家。因為創造中國畫未來歷史的是他們!16#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23 14:15:00錢憲倓——傳統繪畫之中求新意筆墨與構成在中國畫創作中,筆墨結構、位置經營從文化背景上來講是遵循一種基於傳統上的審美規律,它是有內在規律的。今天我們常常說構成,其實「構成」這個詞語是西方的,漢語裡面沒有「構成」這個詞,繪畫中的構成規律、手法確實是西方移植過來的。因為西方繪畫和科學聯繫的比較早,在十五六世紀,他們已經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繪畫,像「黃金分割律」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出來的一種視覺藝術規律,西方最早的「構成學」也是用科學的方法總結分析出來。其實「構成」是視覺藝術里所必須的一種技術層面的規律,畫任何一張畫都離不開這種構成規律。在傳統的中國畫論中,古人講「慘淡經營」、「經營位置」、講究構圖,其實就是強調構成的重要性,只是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是一種經驗性的東西。在學院制教學中,有人認為如果把繪畫創作純粹看成是一種個人心性的、靈活的一種經驗,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方法,沒能把一些藝術規律總結出來,就很難系統地進行教學,其實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傳統的內在規律靠分析是很皮毛的東西,是表層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悟,需要修鍊。但如果能自覺地去運用構成的原則,自然地溶到創作中,那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1987年起,邱漢橋先生在山水畫的觀察方式與表現手法上,取大格局,大氣局,大量採用全景式構圖,畫面尺幅越拓越大,氣勢也日益博大,傳統山水畫重氣勢,有咫尺千里、吞吐大化的豪情逸致。邱先生意識到山水畫依靠山體結構經營位置,人物畫藉助群像組合安排畫面,比較容易地拓展畫面,否則缺少支撐,畫面的拓展十分困難。他大膽引入了現代構成意識,用團塊式結構布局,收束畫面物象,不斤斤計較於局部的描畫,不拘泥於一木一石的穿插,著重於整體氣勢的把握傳達,畫面繁密豐茂而渾融一體。他以雄強逸宕之畫風改變了傳統山水畫三遠構圖法,突出山水的整體氣勢,氣局恢弘開張,意境隨之大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

《潔凈世界》中國畫的傳統里雖然沒有構成學,但是繪畫中的點、線、面實際上也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語言,這些語言符號經過錘鍊很純粹了,由它們組合形成各種樣式。實際上,邱先生的繪畫中構成的東西使他的作品更能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他注意把西方的構成理論更多地引入中國繪畫的研究,必然要經過這麼一個過程。邱先生用大量的時間來「讀」畫,其實是用來分析龔賢、范寬、石濤、黃賓虹、金農、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分析他們的畫面為什麼如此構圖、線為什麼如此穿插排列、樹和石頭為什麼是這樣一種交叉關係等等,歷代大師的繪畫精品為什麼多一筆不行、少一筆亦不行,把這個「道理」分析出來形成一套規律,然後自覺地運用到創作中去,才能迅速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應和作品的體量感,從而使作品傳統又不失新意。

《遠方的小曲》17#作者:邱漢橋 回復日期:2011-11-30 13:53:00陶永白——《楚魂的熱烈,楚風的浪漫》我是前兩天才看到邱漢橋先生的畫冊的;當時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就覺得很遺憾,以前我怎麼不知道,我是八十年以來屬於畫壇的追星族,總是對新秀,新的表現手法特別有興趣,總是跟在他們後面去追捧,幾十年來就是這樣,但是對邱漢橋還是第一次見面,他的畫也剛剛知道,我看他的畫冊猛一下子給我第一印象,他有一股熱烈強捍的,而且又厚重蒼茫的一種楚風的氣節,我想這位先生是不是個湖北人呀,看到王庸的畫冊序言後,果然證實了我的這麼一個感覺,一下子就感覺到是一個湖北佬的感覺,他充滿一種很老辣的,很熱烈的一種東西,雖然他離開了湖北比較久了,長年在北方學習工作,但是我覺得楚文化對他的浸染使他有一種楚文化的氣節,在他的身上浸入到了他的骨髓了,可貴的是他在堅定、頑強的探索當中他沒有弱化這種地域形式的文化氣質,而且在不斷提煉藝術語言的過程中間,反而強化,反而突出,所以楚魂的熱烈,楚風的浪漫,使他的藝術進入了一種大美的境界,所以我覺得他的繪畫是很壯闊,很渾厚的一種大美的境界,百年來中國畫一直在探索,怎麼把現代從傳統中轉換,幾代畫家都作出了許多貢獻,我覺得邱漢橋的水墨畫既是傳統的,也是很現代的,他突破了傳統的筆墨程式,對繪畫的結構進行了一場革命,以自己的繪畫語言圖式,確立了自己有個性的這種壯闊、渾厚,具有大美精神的繪畫風格,他的藝術道路我感覺到是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進行著繪畫語言圖式上的革命,他首先解剖了傳統的繪畫用筆,以小斧劈皴為傳統的手段,用點作畫的方法,如介字點,個字點等各種類型的點和積墨法等進行畫面處理,從而消減弱了真山真水的自然結構,形成比較單純,甚至是幾何形的體的塊面結構,這是他第一步。第二步,他用現代的形式構成理念,解釋了傳統山水畫的圖式結構(如三遠的畫面的布局)以塊面的墨色濃淡,大小形式之間的關係及走勢,形成一種有節奏有起伏、有運動感的、具有強視覺衝擊力形式感很強的一個畫面,他的山水畫,從語言元素的結構到圖式結構的構成,形成了他自己的筆墨語言。

八、九十年代,許多畫家都在探索,怎樣繼承傳統和創新。使自己的傳統筆墨轉化成一個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筆墨,從吳冠中開始都做了許多的努力。有許多畫家偏重語言的個別的一種結構,或者有的偏重於結構上的結構,而邱漢橋先生能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生活的體驗,形成了有一種生命精神的筆墨,像他畫《世紀魂》、《永恆的記憶》這一些作品都是震撼人心的,是有一種生命精神,也可認為是一種水墨精神,他超越了自然,把自己的個人存在和現實存在進行了一種心靈的升華,他用內心的體驗,把自己溶入到宇宙的萬物之中,體味著道 ,悠悠無形,體味著情懷,體味著生命迴旋往複的不懈的生命精神足跡、在他的畫裡面具有一種天體的精神,如果說,他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新筆墨連結自己的生命意識,所形成自己的水墨畫的一種精神,那麼從新世紀開始2000年 以後他的新筆墨有向傳統回歸的這樣一個趨向,這種回歸,在一種新的程式上是一種新的筆墨為基礎的,又一個新的起點,他對傳統選擇是用線的韻律,使他的新的筆墨在這裡新的運用新的溶合,使他的山水畫從本來的比較崎嶇、比較新、比較怪、比較險,當然要探索這是必要的過程,那麼他現在復歸於平和比較自然,更回歸了他個人的一種文化氣質,也可以說他藝術的本原,從崎嶇到蒼茫到渾厚這樣一個過程,更顯出了他一種楚魂的一種熱烈楚風的浪漫,尤其是黑和紅的應用,互相映襯的這種繪畫,更是那麼強捍、熱烈,那種自由,隨心所欲的浪漫風度,我很欣賞王鏞先生所說的「紅的壯麗,黑的崇高」,的確表現了邱漢橋的一種山水精神,一種大美精神,如《金秋無際》吸收了北方板畫的東西,我認為可能是北方文化對他產生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新的藝術語言,開闢了自己的新的天地,就像劉曦林先生所說要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這可能就是邱漢橋多種藝術語言的其中一種,從本來我看畫後我以為邱漢橋比較大,是一位中老年畫家,今天、見到本人怎麼特別年輕,我祝賀他在新的領域取得成功。
推薦閱讀:

欣賞盧雲亭的山水藝術
增廣賢文全文白話解釋——【山水雲間 輯】
縱情山水間 心游塵世外
桂林陽朔山水遊山玩水[9]

TAG:山水畫 | 賞析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