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返回地面後為何不再上天?真實原因曝光,國人恍然大悟【圖文】
圖為楊利偉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159期】近日,據媒體報道,楊利偉返回地面後,已經不再上天了。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裡面曝光了不再進行宇航任務的真實原因,讓國人恍然大悟。他在回憶錄裡面寫道,在運載火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後,飛船發生劇烈的晃動,讓他感到了巨大的痛苦,覺得自己要犧牲了。而返回時的那一幕,因為共振帶來的傷害讓他滿臉鮮血,甚至需要醫護人員來幫忙進行清理的虛弱感,大概他永遠也忘不了。由於這次太空飛行造成的身體傷害,他不能再返回太空了。
而作為神州五號的運送載體的長二捆F,其最原始的形態,實際上是東風-5,而在基於這種彈道導彈的基礎上進行的各種改進,讓這種原本用於發射核武器的國之重器,成為了載人航天的基石。
圖為長二捆F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159期】作為中國第一種洲際級的彈道導彈,這種在加固發射井裡面儲存的大傢伙是中國戰略核反擊的中堅力量,在1971年9月開始試驗,1981年開始執勤。1983年,更新了導引系統,並且大幅度提高有效射程了以後,以東風-5甲的身份繼續服役。2015年,改進型的東風-5乙公開亮相。
作為一種洲際級彈道導彈,東風-5甲已經實現了將導彈射程覆蓋到美國全境的能力,而隨著反導技術的日益提高,單一彈頭突防能力逐漸下降,而集束彈頭面對蘇聯式的反導核彈,突破機會也相當渺茫。所以中國也開始了研製自己的MIRV導彈技術,並且在2006年試色成功。
圖為東風五號彈道導彈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159期】從計划上,東風-5最初是打算一次性完成射程在一萬千米以上的大型洲際導彈,不過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東風-5最終分兩步,第一步把射程提升到了8000KM,然後增加到10000KM以上。而東風-5還曾經用作衛星發射用途,當時的代號是CZ-2,也就是現在的長征二號火箭系列的最原始版本。
作為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在21世紀依然是中國的戰略核威懾中堅,這種導彈可以把百萬噸級核彈頭投擲到一萬公里外,但是因為過於龐大的體型,一旦發射井被發現,它們將會被輕鬆的摧毀在地面上。這種導彈最終將會退役,然後被新一代,生存能力更高的型號所取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