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跟我學中醫氣功·功法篇⑦| 形神兼備內養功

內養功是一種源於佛家的醫療氣功功法。據考,該功法最晚於明朝末年已在民間以單傳口授的形式流傳,20世紀40年代末,劉貴珍先生首先將其應用於醫療實踐並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後,以其主要作用而定名為內養功。

功法特點

強調陰陽平衡,注重呼吸形式

陰陽平衡是人體維持心身健康的基礎,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氣功學,歷來重視呼吸的形式與作用,繼《內經》提出「呼吸精氣」之論後,後世醫家、氣功家對呼吸的作用、陰陽屬性都有發揮。內養功秉承這一理念,通過特殊的呼吸形式維持陰陽的平衡、並糾正其失衡。內養功的「特殊」呼吸方法為停閉呼吸加默念字詞,也就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礎上,在三個不同的時間點稍稍「停」一下,由此形成了三種呼吸方法:

第一種呼吸法 以「吸—呼-停」為基本形式,也稱軟呼吸法、滋陰法。鍛煉時先吸氣,隨之慢慢呼出,呼氣畢稍作「停頓」然後同法行下一次呼吸。它的本質是「延長」了呼氣相的時間。

第二種呼吸法 以「吸—停-呼」為基本形式,也稱硬呼吸法、補陽法。鍛煉時先行吸氣並將其用意念「引」至下丹田,稍作「停頓」後再呼出;然後同法行下一次呼吸。它的本質是「延長」了吸氣相的時間。

第三種呼吸法 以「吸—停—吸—呼」為基本形式。鍛煉時先吸氣少許,即稍「停頓」一會兒,再吸氣至極後徐徐呼出;然後同法行下一次呼吸。它的本質與第二種呼吸法相同,但它進一步強調了吸氣。

研究證明,吸氣時人的交感神經興奮,並由此使內臟呈現相應的狀態;呼氣時則與此相反。內養功特的殊呼吸方法也從一個側面詮釋了古代氣功家「吸新吐故以煉臟」的意義。

功法傳承

內涵日漸豐滿,形式與時俱進

現有資料顯示郝湘武、薛文占、張學忠、張春和、劉渡舟、劉貴珍、劉亞非等為其主要傳承人。在400餘年的傳承該功法不斷提高與發展,使功法的內涵與形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劉貴珍的貢獻尤為突出。

在傳承形式上,劉貴珍打破了歷代單傳口授的單一形式,以師資培訓的形式,將其公開;通過撰寫專著、發表論文,將內養功向國內外推廣。在功法內涵上,他創造性地將原先過於濃重的佛教氣息改良為充滿中醫特徵的醫學氣功功法。以至於在一段時期內人們所說的氣功,幾乎就是特指內養功。由於劉氏對氣功,尤其是內養功的整理、推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多次受到國家表彰和嘉獎。

劉貴珍先生的女兒劉亞非,在繼承父輩學術思想和氣功實踐的基礎上,對其形式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她創造性地將優美的體操、舞蹈動作,有機地融入氣功中,使如今的內養功成為內涵豐富、動作優雅、動靜結合的中醫氣功功法,並通過不懈努力,使其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的中醫適宜技術之一。此外,她還在氣功「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內養功的「粉絲」已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功法作用

促進腸胃蠕動,調節大腦功能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內養功對消化性潰瘍、胃下垂、胃黏膜脫垂、肝炎、習慣性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對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疾病及其他多種慢性疾病也有不錯的臨床效果。另外,與特殊呼吸方式相配合的調身方法,還有強健筋骨、活絡關節、行氣活血等作用。現代研究證實,練內養功對大腦皮質有良性抑制作用,並能促進胃腸蠕動、消化、吸收和消化腺的分泌,還可以改善呼吸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功能。

「易筋行氣法」的練法和作用(一)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推薦功法

點擊上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可直接觀看功法視頻

內養功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練功層次,每個層次都有靜功和動功兩種形式。易筋行氣法是內養功中級動功,具有易筋骨、強肢體、調陰陽、和臟腑、活氣血的功效。該功法在調身方面強調脊柱的牽拉、扭轉、屈伸、曲動和「∞」字形扭動等多種練習形式並與肢體的肩、肘、腕、腰、胯、膝、踝等各部位協調而靈活的運動相結合。剛柔並濟,以達到活利關節、打開竅穴、疏通經絡的目的;在調息方面分別採用軟呼吸法(滋陰法)和硬呼吸法(補陽法),以便有針對性地調整體內陰陽失衡的現象,從而建立新的「陰平陽秘」健康狀態;在調心方面首先強調保持平和恬靜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根據每節不同的練功內容採取良性的意念思維或意守丹田。

需要說明的是,整套功法中如動作分左右練習時,手臂的動作均先由右側開始,腿足的動作均先由左側開始;初練時,要求形隨意動、意隨形走,形神相隨;行當氣感產生後,則需氣隨意走,形隨氣動,形、氣、神合。整套功法除採取停閉呼吸外,均可採取自然呼吸,尤其是初學者,在動作不熟練的情況下不要勉強採取停閉呼吸。要注意閉氣不是憋氣,不能造成憋氣現象的出現。亦可幾次自然呼吸,穿插一次閉氣呼吸,或採取停閉呼吸時動作速度可以稍快一些。練習中要慢慢體悟,恰到好處的運用之。

如功法整套練習,每節可反覆練習4~8遍。若是用於治療,次數須增加,可20~30遍或10~15分鐘。

滋陰法

鍛煉時行軟呼吸法,即「吸—呼—停」,功能補陰養血、抑陽瀉熱(火)。研究顯示,滋陰法能使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相對下降,從而可使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胃腸蠕動增強、肌肉相對的鬆弛;主要適用於肝陽上亢、心火上炎等所致的胸腹脹滿、頭脹頭痛、腰膝酸痛、失眠、高血壓,及部分冠心病、肺氣腫、神經功能紊亂、胃腸功能低下等病證。

預備式

松靜站立,兩腳平行分開一拳間距,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下垂,收腹斂臀,胸微微內含,脊背自然豎起,下頜微內收,百會穴朝天。目平視或微露一線之光,神不外馳。心情恬靜,意守丹田,面帶笑容(見圖1-1)。

圖1-1

第一節 升清降濁

動作:(1)兩手掌心向上,配合吸氣兩臂由身體的兩側緩緩抬起與肩平,同時頭微抬,擴胸、舒脊,有擁抱大自然之感(見圖1-2)。

圖1-2

(2)兩手繼續上抬並內合至頭頂時,下頜內收,百會穴朝天,雙手指尖相對,兩手勞宮穴同照百會,脊柱伸展牽拉(見圖1-3)。

圖1-3

(3)呼氣時,松肩、垂肘、松腕,兩手由體前徐徐下落於天突穴平,提左腳腳跟,腳尖點地(見圖1-4)。

圖1-4

(4)兩手繼續下落至恥骨聯合處,指尖斜相對,雙手虎口對兩腹股溝,按掌坐腕。同時屏膝微下蹲,實腿六分力、虛腿四分力,以刺激隱白穴、大敦穴、湧泉穴等足部穴位。

(5)雙手下落時,要形松、意松,有清泉甘露之水自頭頂貫入體內,沁入心脾、滋潤丹田之感。

(6)定式後略行閉氣(見圖1-5)。如高血壓等諸項指標偏高者練習,亦可意念清泉甘露之水由頭頂流遍全身直達足底,病濁之氣也隨之而排泄下去。腳尖點地左右交替練習,此動作反覆練習4~8遍。若用於治療練習,次數須增加,10~15分鐘。

圖1-5

提示:(1)兩臂由體兩側上舉時,要和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上。以便做到擴胸、打開膻中穴,並刺激夾脊區形成膻中、夾脊前後呼應之勢;(2)兩手下落時要松肩、垂肘、松腕,兩臂走弧線由體前徐徐下落,脊柱微做前後曲動;(3)定式後,脊柱要中正,不偏不倚,並呈上下牽拉狀。松肩、虛腋、含胸、拔背、收腹、斂臀。

作者:劉亞非 河北省醫療氣功醫院


推薦閱讀:

大雁氣功拍打健身功
月夜歸航的【氣功糾偏】
傳統氣功站樁:5大要訣!
羅漢氣功(少林十三功)
武當太極養生資深專家陳師行解釋,道家養生氣功法

TAG:中醫 | 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