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反制日本引廣泛討論 抵制日貨管用嗎?
中日兩國的關係因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如何「反制日本」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隨之,民間又發出了「抵制日貨」的聲音。但是,所謂「日貨」,它的劃分標準是什麼?抵制行為是否真的能夠對日本造成影響,又或者會反受其害?
啥才叫「日貨」?
隨著中日釣魚島主權紛爭的問題,國內反日情緒也漸漸高漲起來,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要「抵制日貨」。但是,到底什麼是日貨?我們都知道,中日經貿關係十分緊密,很多日本品牌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組裝完成,再進行經銷,這種形式中,中國製造作為一個環節也從中獲得了利益,這種商品能否稱為「日貨」?
關於日貨,可以分為幾種不同概念:譬如,日本本土製造的商品;日本品牌,但是產地非日本的商品;含有日本零件的商品等等。作為一般消費者,我們很難分清哪些是「原裝」哪些是「合資」。正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認為,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兩國經濟相互滲透,共同構築的成分越來越多,我們很難分清哪些產品只有日本獨家獲利。
如今,日本品牌的商品已深入中國人的生活,從日化用品、服裝、電子產品、汽車等等,幾乎沒有人會叫不出幾個日本品牌的名字。很難說,一個人能夠從不消費日貨,況且很多商品,即使我們以為不是日貨,但是也許背後就有日本的資金支持。
「抵制」因何有了底氣
中國自2007年起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國。今天,中國仍保持著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 2011年中日貿易統計分析報告,2011年中日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14.3%,達到3449億美元,其中自中國進口1834億美元,增長20%,對中國出口1614億美元,增長8.3%,三者皆創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日本對華貿易額占日本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0.6%。
今年上半年,日本自中國進口91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進出口合計為16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日中貿易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量19.3%,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同期,日本對華貿易赤字比去年同期增加2.6倍,達到1.401萬億日元,對華出口總額同比減少5.7%。貿易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鋼鐵、機械類產品自2009年以來對華出口首度減少。
同時,中國持有大量日本國債。中國商務部網站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財務省、日本中央銀行公布的國際收支統計顯示,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包括短期國債)額正急速擴大,截至2011年底持有額達史上最高的18萬億日元,較上年增長71%。中國的持有額自2009年起急速增長,2010年超越美英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抵制日貨」有用嗎?
對於日本這樣一個極度依賴出口的國家而言,沒有理由不擔心,一旦雙方經貿關係惡化,其正在謀求的貿易戰略將再受打擊。那麼,被網友廣泛號召的「抵制日貨」舉動是否真的能夠對日本造成傷害,或者相反,會對中國本身造成影響?
據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9日報道,有日本專業人士表示日本多數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其中,中國市場是日本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日本電子等很多行業主要靠在中國賺錢,如果中國動用經濟制裁,"敲打"日本,日本企業將遭受嚴重損失。
9月11日,日本政府與釣魚島所謂的「擁有者」正式簽署「購島合同」,踏出釣魚島「日本國有化」的實質一步。針對極速激化的釣魚島問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12日表示,「不排除官方進行經濟制裁的可能。」
金柏松指出,日本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一旦中方啟動經濟制裁,或引發日本經濟危機,日本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金柏松指出,日本企業失去中國市場等於失去世界市場,但中國完全可以通過開發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取代日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表示,在中國貿易增長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日產品需求減少也在意料之中。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也表示,「在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日本出口市場很大部分是來自新興市場,其中主要是中國。」孫立堅認為,如果中國對日本商品的銷售意願受到影響的話,不排除會出現進一步緊張的關係。
孫立堅稱,如果日本製造業的中國市場萎縮,這對日本是很大的打擊。孫立堅認為,未來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短期內日本的新增出口會下降,擁有庫存日貨的經銷商會清倉;另一種情況是,日本的製造業地位被韓國等國家取代。
也有專家認為,兩國之間的經濟關係,並不簡單的是抵制商品就能夠起到作用的。抵制部分進口日貨,也會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經濟意義上效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要看具體的情況。其一,抵制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只有20%的人在號召抵制,80%的人該買還買,那能有什麼效果呢?其二,哪個方面的抵制,是抵制純粹的日貨,還是連中日合資的一起抵制。其三,是單純地抵制日貨,還是綜合手段的運用,是否僅僅抵制從日本進入中國的產品?那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貨物,又該怎麼辦?比如2010年,中國調整稀土出口政策,限制稀土對日本的出口,對日本的許多製造企業,都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 簡單的抵制,即便是抵制純粹的日本產品,也還有一個替代效應。日本商品在中國賣不出去,它可能會轉向開拓更大的東南亞市場,或者轉向歐美市場,未必就意味著它一定賣不出去,因此,能否對日本的經濟,或者是對日本的企業產生比較大的傷害,都很難說。兩國之間的經濟關係,並不簡單的是抵制商品就能夠起到作用的。而且在今天許多日本產品其實都是中日合資生產的情況下,抵制會不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傷害,也是要考慮的問題。」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在其博文中表示,「中日經貿中,目前,中國雖然通過進口能力而贏得了影響日本的潛在權力,但這種潛在權力又受到替代性不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並不十分強大。日本對華出口絕大部分並非消費品,而是以中間投入品和生產設備居多;而且,由於日本在全球先進位造業領域佔據著關鍵中間投入品和生產設備主要供應者的關鍵地位,這種地位在汽車、電子等產業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從日本進口的大部分產品並不容易找到替代貨源,不少產品甚至目前完全沒有替代貨源。去年日本大地震之所以在全球電子市場引發重大震蕩,根源就在於此。在這種情況下,抵制這部分進口日貨,必然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日系產品銷售已受影響 「購島」或是催化劑?
據悉,由於釣魚島爭端,日系車在華銷售已經受到影響。銷售數據顯示,8月份豐田汽車在華銷量同比下跌15.1%,其它日系品牌車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家電市場,日系品牌同樣受到影響,在華銷量全線下跌。據中新網報道,中日關係對產品有一定影響。"有人在選購時確實會提到釣魚島的問題"該銷售人員稱,"這部分人雖不多,但還是影響了銷售。"
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瀨口清之表示,目前,日本最擔心的是中國政府最後無法控制國內的反日壓力,考慮出台對日的經濟反制措施。分析稱,日本尤其擔心在稀土出口上,中國對其進行經濟反制,限制稀土出口日本。
北京各大媒體頭版關注釣魚島問題 來源:中國新聞圖片網 張浩(攝影部)
此外,長期以來,日本是中國最穩定、最大的稀土出口市場。2010年9月發生釣魚島撞船事件後,中國民間曾呼籲政府部門停止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不過這一響應並未得到中國官方呼應。2010年10月1日,日本方面宣布,為了擺脫稀土進口嚴重依賴中國,要提前實施開發稀土替代材料的計劃,同時準備在更多國家開發稀土,實現稀土的多渠道供應。在2009年之前,日本的稀土資源九成以上都需要依靠從中國進口。
日本所獲取的稀土資源大多數為鈰、釹等"輕稀土"(能確保日本國內需求的六至八成),但應用於電動汽車、節能家電引擎的永久磁石用鏑元素等"重稀土",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度仍為90%以上。而一直以來,中重稀土是中國的"特產"。
網友微博稱拒絕日貨
網友們也對日系家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伊果伊果"在新浪微博中留言:"釣魚島事件後,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本次家裡裝修,家電一律拒絕日貨。"
網友"siyi愛趙薇所有"則分析了自己的情況,"我家從手機、相機、電腦、電視、所有家電基本上沒有日本的。可能有歐美的,但是日本的是抵制的。支持國貨不買日本貨。"
(綜合國家先驅導報、東方早報、北京晨報、中國經營網、中新網報道)相關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歷次抵制日貨事件
1908年澳門」二辰丸案「 中國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貨浪潮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一年)2月,日本輪船二辰丸為澳門廣和店華商譚璧理偷運槍支彈藥,將神戶辰馬商行的步槍2000枝、子彈4萬發自日本私運往澳門。2月5日上午,」二辰丸「在澳門路環島附近海面被清朝廣東水師巡視船四艘截獲。日本政府和澳葡政府先後都聲稱,」二辰丸「所航行的水面是葡萄牙的領海,且經過葡方允許。日本政府提出,船上原有日本國旗,被廣東水師擅自撤下,因此要求清政府必須歸還船隻、謝罪道歉、賠償損失與嚴懲禍首。英國人赫德也站出來干預此案。2月14日,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向清朝發出抗議照會,葡萄牙公使柏德羅(Martinho de Brederode)也於2月18日照會清廷外交部,指該船被拿,有違葡國所領沿海權,並有礙葡國主權。清朝多次和日、葡交涉,無效。
3月13日,日本公使林權助向清朝外務部提出5項要求:立即放回二辰丸;放船時,清朝兵艦鳴炮示歉;被扣軍火由清朝購買,貨價21400日元;處置相關官員;賠償損失。最終,清廷於3月15日表示全部接受日方條款。
這一事件發生後,全中國人民包括港澳都無比憤慨,3月19日民眾在廣東舉行國恥紀念大會,號召抵制日貨,並強烈要求政府與葡萄牙劃定澳門界址。
清朝與日本達成杜絕軍火走私澳門共識,且透過此模式請英國禁絕香港軍火走私,更主動與各國簽定《改訂槍彈進口新章》,藉此條約規範外國在華走私軍火。除此之外,外務部在事件落幕後與葡萄牙勘查澳門界址,進而設置軍隊駐防,鞏固中國對澳門的控制權及領海權。
1915年全國反對」二十一條「、愛國儲金、提倡國貨、抵制日貨運動
1915年1月18日,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機,秘密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企圖滅亡中國的21條要求。2月以後,此事逐漸泄露,很快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強烈反對。3月18日,上海總商會和工商各界首先作出反映,在張園舉行有3萬餘人參加的國民大會,提出抵制辦法6條: (1) 通電政府請維持國家體面,力保利權;(2) 組織中華國民請願會,共圖救亡方法;(3) 通電各省組織請願分會;(4) 抵制日貨;(5) 組織民團募集經費,以備不測;(6) 創辦一種白話報,作為宣傳機關。全面部署了國民的反日救亡行動方案。
與此同時,各地商會紛紛通電錶示堅決不承認」二十一條「,願以全力支持政府抵制日本的侵略行為。除了發通電錶態之外,許多商會陸續開始採取實際行動進行抵制。
商會在發起和領導救國儲金活動的同時,還發起和領導了抵制日貨和提倡國貨運動。3月中下旬,上海商界首先集會討論抵制日貨之事。繼而各地紛起響應,不及旬日之內,廣東、無錫、松江、福州、安徽、煙台、營口、濟南、長春、廈門、漢口、蕪湖、大通等地的商會及其他工商團體,先後掀起抵制日貨運動。4月以後,又有長沙、湖州、哈爾濱、昆明、沙市、天津、奉天、重慶等地的商會相繼而起。一個波及全國的抵制日貨運動高潮很快形成。
提倡國貨運動與抵制日貨運動相輔而行,同時發起。與抵制日貨一樣,提倡國貨運動也以一日千里之勢,很快普及全國。
在商會和全國各界的強烈抵抗下,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終於受到抑制。
1919年廣州五四運動:抵制日貨 喚民覺醒
1919年5月4日,北平約3000名學生為抗議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到的歧視及日本攫取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而集會,舉行示威遊行。5月11日,以學生為主力的數萬廣東各界愛國人士在東園廣場舉行國民大會。廣州中高等學校的學生幾乎全體參加。
當時,國會議員以及各團體領袖紛紛登台演說,每說到外交失敗、亡國慘痛之處,台上台下群情洶湧,痛哭流涕,齊聲高呼:「殺國賊!」演說完畢,舉行了大規模遊行示威,聲援北平學生。
12日-14日,廣州各校相繼罷課,隨後各學生團體陸續發出通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為,並追悼遭軍警打死的粵籍北平大學生郭欽光。
6月初,京、津、滬派代表來廣州介紹北方愛國運動,廣州學生積極響應。至6月13日,20多所參加運動學校的代表開會商討聯合行動,6月17日成立中上學聯。
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後,桂系軍閥加強對廣東政權控制,廣州學生與各界民眾向軍政府請願但遭鎮壓,隨即全城學校掀起總罷課。
抵制日貨是此次運動的主要內容。據上海《民國日報》1919年6月6日報道,「粵省學生大會各幹事,已商定於(五月)二十九日聯合大遊行,以喚起社會國家觀念,及購用國貨之決心。
檢查日貨和示威遊行的鬥爭中,因與軍警搏鬥受傷致死者有范曾養等4人。10月中旬,愛國學生在八旗會館門前曠地舉行追悼大會,群情激憤,再度展開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遊行隊伍行至先施公司門前,突然出現大批軍警,揮舞刺刀槍托向手無寸鐵的學生亂撞亂刺,逮捕學生代表11人。3天後,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當時政府不得不將囚在公司內的學生釋放。
上海《民國日報》1920年1月31日報道,」廣東抵制日貨運動堅持的時間較久,取得一定的效果……6個月來日貨進口減少50%。「
學生們的行動同時激發了全社會的愛國熱情,至當年7月13日,廣州機器廠工人、電燈局、電力公司工人、廣九、廣三粵漢鐵路工人、自來水廠工人以及人力車夫等,陸續宣布罷工,整個廣州城缺水斷電,交通阻塞,至此罷課、罷工、罷市的」三罷「局面形成。
1920年底,廣州五四革命運動強烈的鬥爭形式從此結束。(環球網)推薦閱讀:
※中國新航母稱霸亞洲,日本如何針鋒相對組建「狼群」艦隊?
※現代日本的部落民還是很沒有地位嗎?
※在家怎麼做好吃的日餐?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日本一個店要給196個國家定製特色和服
※歷史上4大戰神,第4位毛主席贊了他8次,日本人贊他是最偉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