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北府軍
王夫之關於北府兵建立的論述:「 謝安任桓沖於荊、江,而別使謝玄監 江北軍事,晉於是而有北府之兵,以重相權,以圖中原,一舉而兩得矣」。桓和謝是東晉四大門閥之二,所以兩者既有爭權奪利的衝突,也有維護士族階層權益的本能。從東晉政府整體的利益出發, 謝安很好地處理了中央與地方 藩鎮的關係,平衡了謝桓兩大家族的力量。
東晉所轄境土主要為荊、揚二州。 荊州位居上游,地廣兵強,是防止北方南下的重要據點,設有強有力的都督府,「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 揚州為京畿之所在,乃立國根本。三吳及 浙東是谷帛的重要基地。但是「建鄴擁天子以為尊而力弱,荊襄挾重兵以為強而權輕」(讀通鑒論),這種「枝強幹弱」的局面,就成為荊揚之爭的根源。
繼督荊州的 桓沖把揚州的軍權讓給 謝安,雙方互相協作,出現了「君臣和睦,上下同心」的局面。面對咄咄逼人的北方, 謝安深知原來的世兵制軍隊腐敗不堪,根本對付不了 前秦的軍隊,於是選派「有經國才略」的侄子 謝玄為 兗州刺史,監 江北諸軍事,北鎮 廣陵,組建北府兵。
北府兵是在太元二年(377)十月, 謝玄拜 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 廣陵相、監 江北諸軍事時組建的。《資治通鑒》孝武帝太元二年十月載:「玄募驍勇之士,得 彭城 劉牢之等數人,以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晉書 劉牢之傳》則對此記載較詳:「太元初, 謝玄北鎮 廣陵,時 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 東海 何謙、琅琊諸葛侃、平安 高衡、 東平 劉軌、 西河田洛及晉陵 孫無終等以驍勇應選。選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敵人畏之」。
這裡兩個問題,第一,北府兵之得名由來。《通鑒》胡三省註:「晉人謂京口為北府。 謝玄破俱難等,始兼領 徐州。號北府兵者,史終言之」。謝玄太元二年為兗州刺史,領 廣陵相、監 江北諸軍事,開始招募軍隊;太元四年,打敗後秦在 淮南的進攻,進號 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於是他統帥的這支軍隊便正式稱作北府兵。其實,北府之名起自東晉之初。《世說新語》卷六排調第二十五注引《南徐州記》曰:「舊徐州都督以東為稱,晉氏南遷,徐州刺史王舒加北中郎將,北府之號,自此起也」。據《晉書 王舒傳》:王舒在 宣城公 司馬裒(póu)死後,即代裒鎮除北中郎將監青、徐二州軍事。 據《晉書 元帝紀》與《通鑒》卷九十,司馬裒為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鎮 廣陵,事在建武元年(317)三月,同年十月薨,王舒代裒鎮廣陵當在此時。時元帝尚稱晉王,次年三月才即帝位,說明北府之號起自東晉之初。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卷二二《王恭傳》:「都督以北為號者累有不詳」條下云:「按徐、兗二州都督以北為號,故有北府之稱」。說明北府兵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南徐、南兗二州都督以北為號。誠然,徐兗二州都督並不一定都以北為號,徐兗二州都督或刺史的 治所也有 廣陵、京口、下邳、 淮陰、金城、 合肥等處的不同。但自東晉初王舒以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將鎮 廣陵後,徐兗二州都督或刺史習慣上一般都以加北為軍號;廣陵、京口作為北府鎮所的次數也最多,因此東晉人按習慣均可稱徐兗二州都督府為北府。然此時 廣陵和京口鎮府所轄之兵,雖為北府之兵,卻並不是後來特稱的北府兵。直到太元二年 謝玄以京口、 廣陵為基地招募組建起來的新軍,才在歷史上特稱為北府兵。第二,北府兵的人員組成。北府兵既然是以京口、 廣陵為基地組建而成的,而京口和廣陵所在的南徐州和南兗州是東晉北來僑民最多的地區,僅南徐州所屬就包括徐、兗、冀、青、幽、並、揚七州郡邑,僑寓人口計二十二萬之多,超過當地居民二萬餘。因此,北府兵當以北方僑民和子弟組成。從資料來看當時招募的主要是將,而不是兵。 劉牢之、 何謙、諸葛侃、 高衡、 劉軌、田洛、孫無終等實際上都是活動於江淮以南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流民帥,納入北府系統後,只需授予軍號或刺史名義,或補充一定兵員,就能作戰。但這絕不是說就沒有招募兵丁。晉元帝太興四年(321)五月庚申詔:「其免中州良人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這是東晉初年的一次徵發,對象是淪落為僮客的北方流民。如何處置北方南下的流民,一直是東晉政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設置僑州郡縣,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擔任僑州郡縣刺、守的,往往就是流民帥。如郗鑒初鎮京口,為北府鎮將時,「所統錯雜,率多北人」。 謝玄受命兗州的前一年(太元元年),東晉「移淮北流人於 淮南」,當是謝玄補充北府鎮將統兵的一個重要兵源。《謝玄傳》:「時苻堅遣軍圍襄陽,車騎將軍桓沖御之,詔玄發三州人丁,遣 彭城內史 何謙游淮泗,以為行援」。據《通鑒》,前 秦軍圍襄陽,在太元三年四月,東晉發三州人丁當在刺史或略後,所發三州,以當時情況度之,當是僑立的徐、兗、青三州。這裡的三州人丁,據東晉初情況言之,編戶的可能性極少,主要應是太元元年淮北入 淮南的流民。《宋書 五行志》謂太元三年:「氐賊圍 南中郎將朱序與襄陽,又圍揚威將軍戴遁(遂)於 彭城。桓嗣以 江州之眾次偌援序,北府發三州民配 何謙救遁」。這也證實北府將 何謙所部,有三州民丁的補充,這是募兵充實北府將帥力量的一個證明。可知, 謝玄籌組的北府兵,實際上是集合一部分原北府鎮將,後來又獨立、半獨立活動於江淮的宿將或流民武裝,並徵發一部分過淮流民予以補充而成。
推薦閱讀:
※六十華嚴(21-40)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六十華嚴(1-20)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東晉帝陵為何全都找不到?司馬懿立下反盜墓祖訓
※是非成敗轉頭空
※0278 09 P0395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東晉 佛馱跋陀羅譯】第9卷共788頁捌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