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普洱茶(之二)曬青毛茶的歷史

雲南曬青毛茶始於何時?恐無可考。不過,歷史有歷史的線索,如果把雲南茶放入歷史的大背景當中去分析,則無疑要清晰得多。

台灣茶商鄧時海先生在河南作老茶推手時,言普洱茶在周代就有,言之鑿鑿,這顛覆了很多茶人的認識。

這個說法來源於《華陽國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 ...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榖。牲具六畜。桑、蠶、麻、苧,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

華陽志一書中提到的所謂巴蜀之師,實際為「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部落,史書言八國,是言其各族勢力範圍,並非等同於國之概念。其中髦族、濮人被茶葉專家考證為雲南民族,遂有「雲南在周朝貢茶」之說。

史學大家錢穆先生在《周初地理考》言:「八國皆在周之東南,大河兩岸,非西南僻遠之蠻夷。」顧頡剛在《史林雜識初編·牧誓八國》中考證「多在湖北省境內」。也就意味著,所謂的周朝時雲南貢茶一說,不過是茶葉專家的一種猜測,僅僅是為了確證雲南為茶葉起源中心的一種旁證。

我們絕大多數茶客、茶商並沒有茶學的背景,這讓我們判斷普洱茶的時候天然地都有經驗主義,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大家都誤認為是常識,其實往往這些都是錯誤的,只是不經意,則難以覺察。而茶學專家往往又並非史學專家,寫作茶書盯著茶學書,而未及其餘,其實視野狹窄,以致有誤。

不過本文並非討論歷史,而是究竟普洱茶製作始於何時?

無論是巴蜀貢茶還是雲南貢茶,都需要採摘後晒乾,接近於現在的白茶工藝,如果說普洱茶在周代即有,那麼,整個茶葉歷史就將改寫。而所謂的周朝普洱茶得到市場響應,無外乎,大家都有自己祖宗歷史越長越好的感受,於是,以訛傳訛。

這種招數在百年老茶的銷售中尤其管用,把所有人的情緒調動起來,則無論是有害還是無害,無論是了解還是不了解,大家都會附和,加之媒體助推,不真也真。

雲南種植茶葉的歷史很長,茶葉應用的歷史也很長,制茶的歷史則要短暫得多。

晉傅撰《七海》一書中有:「南中茶子」的記載,有茶葉專家就此論證,茶子是說明雲南在三國時期就有了緊茶和七子餅,當時的中華版圖,茶葉的應用尚處於「羹飲」階段,處於蠻夷之地的雲南如何能猶如靈異,掌握後世才會出現的緊茶製作技術?

唐人樊綽言:茶出銀生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不但說明當時的少數民族尚未掌握中原的先進的制茶技術,同時,採摘,製作皆無方。更不可能在當時以曬青毛茶為原料製作什麼緊茶.。

樊綽再言: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都可以說明當時的茶葉的主要應用是菜食一類。宋朝李石在《續博物志》中更進一步說明:「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這都可以說明,當時的茶葉製作情況,與如今我們看到的曬青毛茶不是一碼事。

唐宋時期,整個中華版圖,皆無揉捻工藝出現,陸羽記載的餅茶製作,與今天我們搗蒜泥差不多,把茶葉搗碎,做到細胞壁破碎,汁液溢出,拍搗成團。而雲南的制茶工藝,尚且處於萌芽期。

所謂「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的說法,是後人的記錄,當時的雲南茶葉的製作不可能是用曬青工藝,而只可能是為了運輸、存放,把鮮葉採摘,晒乾即可。這可以算是雲南茶葉製作的始端。

普洱茶由地名而得名,始於明代。

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雲南茶葉製作技術得到大發展。明人謝肇制在《滇略》中說:"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再言:蒸而成團。蒸,即軟化茶葉,成團,則說明當時的雲南已經掌握了揉捻技術。由此,雲南曬青毛茶才得以出現。

所以,歷史名稱的普洱茶有兩個重要的構成要件:

雲南大葉種。

曬青。

不過,這是歷史名稱的普洱茶,歷史上茶葉的分類,往往用地名來命名。而我們都可以知道,同樣的大葉種茶樹,如果製作的工藝,可以做紅茶,可以做綠茶,可以白茶,如果依然是歷史分類的地名分類法,則是普洱紅茶,普洱綠茶,普洱白茶的稱呼了。

不過,這一段,我們先談曬青毛茶的歷史階段,至於,其後的發展,請待後續。





視屏完整版:普洱茶生活

【留言區火熱交流中】

完整觀看,仔細傾聽,冷靜思考

尊重個人觀點,歡迎在文末留言區交流!



編者註: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2008年寫作震動普洱茶界的《普洱茶營銷》一書,其書批判了普洱眾多偽概念,被稱為業界第一奇書,也是唯一被盜版最多的專業性書籍。時至今日,淘寶上銷售其盜版的商家,多達150餘家,成為專業書籍類被盜版第一人。其作品之觀點,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續引發茶行業多年大討論,屢屢引發軒然大波。其行文特點在於用獨立、新穎的視角觀察普洱茶現象,受到國內媒體、業界重視,其文字展現了一個本真、獨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七子餅鑒茶實錄》現已公開發行,再次引發市場震動。


推薦閱讀:

收藏普洱茶,記住這些商標好防身!
深入討論品飲普洱茶!(多個問題)?
這才是普洱茶的正確泡法,你泡對了嗎?
普洱茶的葉底究竟看什麼
茶商的「格局」

TAG:歷史 | 普洱茶 | 普洱 |